(历史同人)[南宋]锦绣山河-第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兄谬赞。”赵瑗松松福了一福,又说道,“若是此间无事,嬛嬛便去朔州了。”先前她与种沂约定的是两日,如今已经耽搁了不少时辰。
“嬛嬛莫忙。”赵桓出声阻止,“朕想……让你劝劝九弟。”
赵瑗一怔。
劝劝……赵构?
赵构不是在汴梁么?
事实上,她还是小觑了这位大皇兄。
自从赵桓南下山海关的那一天起,他就打定了主意要留在燕京,然后设法把赵构叫过来,慢慢削掉赵构的皇位。他先是让老臣们重新在燕京搭起了一个王庭,同赵构唱对台戏;然后以太后和太上皇的名义,把赵构从汴梁“请”了过来。
负责请人的,是岳飞手下最得力的一员大将。
至于赵构是心甘情愿被请来的,还是被强行押送过来的,恐怕赵构自己才清楚。
赵构被送到燕京之后,立刻被赵桓留在了宫室里,与他同吃同住。同吃,是分桌而食;同住,是赵桓住正殿,赵构住偏殿。赵桓想等,等赵构忍受不了,主动宣布退位。
先前支持赵构的那一拨人,比如秦桧,基本都被赵构送到金国“议和”去了。如今金国一灭,秦桧等人一死,赵构便再无回天之力。但他就是死咬着不退位,说是静候皇兄下旨。但这道圣旨,哪里是这么好下的?
短短三两月之内,赵桓换了无数拨大臣前去劝说赵构,其中不乏能言善辩之辈。可赵构本人就是咬死了不松口,韦妃也在整日整夜地斥责赵桓,“莫要祸起萧墙”,于是事情便这样不尴不尬地搁了下去。
赵桓实在是没辙,便想让这位厉害的妹妹去劝说赵构。
赵瑗颇有些无语。
她又不是辩才……又改变不了赵构的想法……
不过,她也很想亲自去问问赵构,为什么非要与金人议和不可。
赵桓听说赵瑗愿意去之后,明显松了一口气,唤过一位宫人,吩咐道:“带柔福去见见九弟。”
唔……
称她是“柔福”,称赵构却是“九弟……”
赵瑗略略皱了一会儿眉,并未再多说什么,跟着宫人一同去了。
赵构住着的地方,仍旧是辽宫。
她吱呀一声推开了沉重的大门,透过袅袅檀香,依稀可以辨认出赵构的身影。他似乎又瘦削了些,看上去颇有些萎靡。她静静地立了片刻,轻声说道:
“九哥,秦桧已死,万俟卨已死,宗弼已死,你……晓得么?”
第81章 缠足?……做梦
殿中燃起了袅袅檀香,熏得人昏昏欲睡。
珠帘松松垂卷而下,将赵构的身形遮掩了半边。他弯腰在案几上书写着什么;雪白的宣纸上晕开一团浓墨;带着几分阴郁,一如他的墨色瞳仁。
“九哥?”赵瑗又轻轻唤了一声。
赵构恍若未闻,一笔笔在宣纸上写下整齐的字句。皇家的人素来喜欢书画;赵佶如此,赵构也是如此。若是他不喜欢那个王位;应当会成为顶厉害的艺术家。可惜他的目光天生带着阴郁,他的字也天生带着阴郁;他的人……
“九哥。”赵瑗缓缓合上宫门;上前走了几步,扶着案几,低声对他说道,“我晓得你能听见。九哥;今日臣妹确是奉了皇兄之命;前来劝说你的。”
赵构笔尖一顿;又若无其事地滑了下去:“成王败寇,柔福何必多言。”
“九哥!”她恨恨地握住了他的笔杆,眼中多了几分恼意,“你可知道,我最痛恨你的地方,是什么?”
“哼。”赵构冷冷地抬头,又冷冷地瞥了她一眼,“不过是我名不正言不顺罢了。”
“你……”
“怎么,莫非九哥还说错了不成。”赵构神色愈发冷了,隐约有几分轻蔑之意。
“你当真这么以为?”
“哼……”
赵瑗深深吸了一口气,胸中有些淤塞。也不知是柔福残留的情绪,还是她自己的情绪。
她点点头,说道:“不错,比起大哥,九哥即位,确是名不正言不顺。可你晓得,我最恼恨你的一点,是什么?”
“与金议和。”赵构平静地说道。
赵瑗一口气没缓过来:“你……”
“我晓得你最痛恨的便是金人。”他缓缓说道,“从头到尾,你对付金人的手段,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那便是‘不择手段’。可平素,你却是个极心软的人。”他说着说着,忽然笑了一下,将笔杆子从赵瑗手中抽出,继续在宣纸上写字,“但嬛嬛,世上的事情,原不如你想象的这般简单。”
他的神色极为平静,没有半点惨败的觉悟,也没有半点被软禁的气恼。
“你问一问你自己,若是你拿不回燕云十六州,若是你不像现今这般算无遗策,若是你无法倾覆金国于股掌之间,甚至你……像洵德、茂德一样娇柔软弱,你还会有现今这般想法么?”
“我才不……”
“对,你不是我,也不是洵德和茂德,你是顶厉害的柔福。”赵构出声打断了她的话,又说道,“不错,我确是大势已去,掀不起什么风浪了。就算我豁出去与大哥同归于尽,你也能以辅国公主之名,扶大哥的儿子上位。嬛嬛,你是个顶厉害的人,九哥就算赔上自己所有的幕僚,也决计不如你一个。你可以去同官家说,此事就这么算了。但嬛嬛,你要应九哥一件事。”
赵瑗张了张口,木然地吐出两个字来:“什么?”
“保我一脉平安。”
她想说九哥实在太看重臣妹了,却半天吐不出一个字句来。
赵构侧抬起头,看着她笑:“怎么,嬛嬛不乐意?”
“……好。”
她也不晓得自己是怎么说出这个字的,大约是赵构的表情太过平静,又大约是赵构那句“你不是我”。她说完之后,全身力气像是被抽得一干二净,有些难过地垂下了头。
赵构从案几下方取出一卷黄帛,交到她怀里:“拿去,给大哥。”
赵瑗木然地走出宫门又木然地去找了赵桓,脑子乱糟糟的不知在想些什么。身旁的宫人用一种极崇拜的眼神看着她,大约是没想到事情会如此顺利。事实上,就算是赵瑗自己,也没想到事情会如此顺利。赵构对她说的那番话……
有些话,赵构不是对她说的,是对柔福说的。
她默然地推门进了宫室,将黄帛交给赵桓。赵桓看上去极是欣喜,将她好好地夸赞了一番。她自己却只感觉到疲乏,很想好好地睡上一觉。然后她真就这么做了,睡在赵桓的偏殿里——据说,这是极高的恩宠,唯有太子才能这么做。
她做了许多芜杂而又说不清的梦,梦见了幼年的柔福,还有许许多多的人。一觉醒来时,大宋的天地已经翻了个个儿。金国覆灭,赵构退位,举世欢腾。赵桓大度地放赵构回去做了康王,只不过比起原先,规格却齐齐降了一等。
接下来呢?
接下便是文官武官大换血了罢?
赵瑗揉了揉眉心,只觉得身子乏得厉害,去温泉里泡了半个时辰,又用了些参粥,才勉强觉得好些。身边从宫人到王侯个个都是喜气洋洋,连韦妃和王贵妃也不打算继续掐架,好好地办个宫宴,她却一点兴致也提不起来。
赵桓以为她是在担心种沂的事,哈哈大笑了几回,亲口应允她,会亲自为种沂取字。
她这才恍然惊觉,她的将军,早已经到了弱冠之年。
赵桓说到做到,第二天就发了一道御笔赐字的圣旨下去。这种旨意本是锦上添花,中书门管不到,枢密院闭着眼睛就盖了签文。至于上头写了什么字,赵桓没说,只是神神秘秘地说要给皇妹一个惊喜,让她亲自去朔州拆封,顺便再带一道正式赐婚的圣旨下去。
不过后一道圣旨,却被赵瑗拦了下来。
“他不喜欢这么做。”赵瑗如是说,“若是先赐婚,那他首先是大宋的驸马,然后才是大宋的将军。如今他仍在朔州厉兵秣马,皇兄……”
赵桓皱眉:“嬛嬛是想,让他以军功尚主?”
赵瑗反问道:“难道皇兄,还要以文臣辖制武将么?”
赵桓一惊,而后瞳孔一缩,紧接着紧紧皱起了眉头,然后又渐渐舒缓了开。
赵家人有个习惯,说话从来不喜欢直来直去。
但这种说话方式,旁人听不懂,赵桓本人却是摸得透透的。
靖康之变,已经给大宋带来了天大的教训。文臣辖制武将,到头来就是严重的贻误军机;最好的结局是殉国,最坏的结局,便是国灭。所以,文臣绝不能辖制武将,尤其是在出兵的时候。
但大宋重文轻武之风由来已久,又怎是那么容易改变的?
赵瑗想的是,让种沂以军功尚主,而不是以大宋驸马之身,去立军功。皇家是天下人的表率,若是皇家顶住了这一关,撕破了这个口子,那么接下来要动枢密院,给军中换血,也就变得顺理成章。
如果没有这种潜移默化的过渡期,直接革掉枢密院那群老头子的职位,下令从此文臣武将一视同仁,恐怕不用金国死灰复燃,大宋自己就会乱。因为读书人已经习惯了自己至高无上的地位,没有人愿意同这些“贼配军”们平起平坐。
这个道理,赵桓懂,但……
“非要如此么?”赵桓皱眉说道,“嬛嬛也是饱读诗书之人。朕瞧着,若不是嬛嬛这两年算无遗策,将军们根本打不了这样大的胜仗。况且……”
他也不愿意重用武将,打破朝中平衡。
“皇兄。”赵瑗愈发无奈,脑子转了几转,皱皱眉头又轻轻舒展开来,“那皇兄下一道圣旨,褒扬臣妹可好?”
“褒扬?”
“嗯,臣妹自行拟旨,皇兄瞧过之后,盖一盖玉玺便是。”
赵桓眉头一扬:“若是措辞太过,朕决计不允。”
赵瑗点头:“那是自然。”
赵瑗很快便草拟了一道圣旨。
圣旨中,她统共只褒扬了自己两条。
第一,忠君爱国天地可鉴。
第二,巾帼不让须眉。
第二条又可细分为很多部分,比如她大胆放足、熟读兵书、把金国搅得天翻地覆……反正总之,就是把自己夸得天花乱坠,夸成天下女子表率,尤其是头一条放足,简直是大有盛唐之风。
赵桓皱着眉头想了好一会儿,没签。
赵瑗叹息一声:“皇兄可晓得,嬛嬛是如何逃出生天的么?”
赵桓一怔。
“若嬛嬛依旧如母妃一般,被缠缚成一双纤足,恐怕跑不了几步,便……”她垂下头,长长的睫毛在烛光下投下阴影,轮廓分外柔和。赵桓没来由地想起了自己的皇后,她也是一双纤足,却被金人送入太庙,剥。光衣服,以牲礼进献完颜阿骨打,最终不堪受辱而自尽。
他慢慢取过案几旁的一个小盒子,用小钥匙咔哒一声开了锁,取出玉玺,无声地盖上。
世间对女子束缚着实太太多,若不是出了一个柔福,恐怕世人永远都不会想到,女子一旦厉害起来,比起男子,当真是不逞多让。
赵瑗捧着圣旨,向赵桓深深一福:“多谢皇兄。”
皇室对自家帝姬的褒扬,也没有过中书门的道理。这道圣旨,说下便下。
赵瑗先是带着赵桓的圣旨回到房中,又取出一道赵佶的空白圣旨,用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