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梨园生活手册-我要成角儿 >

第2部分

梨园生活手册-我要成角儿-第2部分

小说: 梨园生活手册-我要成角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筱秀绒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筱四爷专好皮黄,以前他去南方为官,就曾喜欢上了当地昆曲的一口“水磨腔”,筱秀绒母亲的娘家就是苏州昆山的,她虽不是伶人世家出身,但耳濡目染久了,也能哼唱一些小曲。晚上灯下做活儿,倘若母亲今日高兴,必当哼唱一番。一家四口围在炕上,哥哥做着他的胡琴,母亲哼着她的曲儿,父亲躺在炕上,用手打着拍子,且陶醉着呢;而小秀绒,也正左一口桃酥,右一口蜜三刀,左右开弓,吃得是满嘴流油,不亦乐乎。窗外寒风刺骨,屋内炉火融融,那心情真是美极了。
  京戏通过水路传进小城,满城皆因能唱得一曲“这封书信来得巧,天助黄忠成功劳”的唱段为荣。哥哥筱琴生家胡琴铺的生意,也是越做越红火。琴生少时曾入著名私寓“云和堂”学艺,拜在名家朱小芬等人的名下。日后因极其厌烦私寓“相公”的习气,再加上倒仓后嗓子不复清亮,无法继续学唱,遂转投于胡琴技师马良正的门下,悉心学习制作胡琴的技艺。他遵从师父的教诲,对胡琴进行改良,将琴杆加粗加长,缩短琴筒的距离,增大直径,这样既增强了胡琴外形的美感又能提升其音质和音量。由此,他家出产的胡琴声名远播、十分畅销,很多名琴师都慕名而来,指名儿上他家来订做一把胡琴。
  秀绒很喜欢听哥哥拉胡琴,只要哥哥的胡琴一响,她就安静了,不挪步地跟着哥哥,哥哥上哪儿她上哪,整儿一个小跟屁虫。绒秀喜欢《小开门》,也喜欢《柳青娘》,她觉得胡琴声是天底下最热烈的音乐。然而她最最喜欢的是京胡名曲《夜深沉》。一到日落黄昏之时,琴生必要在廊子花荫儿下拉一段,无论晴阴雨雪,天天如此。而这个时候的秀绒无论是在读书也好,写大字也好,还是在厨房偷吃东西都好,指定会扔下手里营生,飞一样地奔到后廊子底下,目不转睛地听着,一脸的崇拜。筱母说,在这家里也只有琴生的胡琴能镇住这个野丫头。这一刻的秀绒变得温顺、乖巧且懂事,恬静的就像个小淑女。
  秀绒头也不回地对母亲说:“我本来就是淑女!”
  筱母道:“淑女有你这样儿的,长辈跟你说话,你头也不回,拿个大屁股示人,一点儿规矩都没有。”
  秀绒转过身冲母亲吐了吐舌头,立马又听琴去了。
  筱家后院有戏台,每逢做寿过节的,父亲都会请各路名家来家里搭台唱戏。但绝大多数是以梆子戏为主。小秀绒不喜欢听梆子,她不喜欢台上的演员直门大嗓的瞎吆喝。她就喜欢京戏,喜欢《拾玉镯》里的孙玉蛟,干净俏丽;也喜欢《红线盗盒》里的红线女:“三尺青锋吐翠烟,等闲粉黛总无缘。一心自有匡时策,却笑须眉不敢前。”台上的红线女真是武艺高强,愣是将一把青锋剑,耍得是满台生花,真真好看极了! 
  而筱家人自己上演的戏码,往往是“三娘教子”。这是筱母自己发明的独特教育子女的方式。秀绒小时候可不是什么贤良淑德的闺门女子,照着她母亲的话,这丫头都淘的没边儿了,不打能行吗?必须得打!但是姑娘大了,也不能老打,成天在鬼哭狼嚎的,邻里街坊听了不仅是笑话,背后说不准还说闲话呢:“听听筱四爷家里真热闹,又上演文武全行呢!”,于是筱母就想了个法子,只要秀绒一犯错,他们家就唱“三娘教子”。筱母扮王春娥,秀绒自然是那个跪在地上听训的薛倚哥,琴生就拉胡琴充当伴奏。筱母是唱昆曲出身,这皮黄戏她不行,不过她自有办法,让四爷教,筱四爷倒是很乐意,每天张嘴闭口的教她开头那段“王春娥坐草堂自思自叹”的二黄慢板,可这京戏不是时令曲儿,不是说学个一两天就能上口的。到后来,筱母没学会,秀绒倒先给学会了。一犯错,筱母手里的鸡毛掸子还没举起来呢,她就在院里开唱:“母亲大人坐在堂屋自思自叹,思想起我孩儿好不愤然,无奈只怪我对她百般怜爱,没来由不对她贵手高抬……”不单是唱,连戏词儿也给一块儿改了,四爷在一旁听得直拍手,连声说是孺子可教!这下可是把筱母深深刺激到了,说这孩子现在无法无天,都是让四爷给惯得的,成了疯丫头,将来看谁还敢要她。
  四爷的娇惯,使得小秀绒越发得意了。
  有一年的夏天,秀绒去海边玩儿,玩儿到傍晚才回来。那个年代的女孩子连公共澡堂都不准进,更别说是穿着泳衣去洗海澡了。照着筱母的话说,上海边儿的都是些什么人呢?“四道湾儿”的妓/女!还是三等妓/女!可小秀绒不这么想,夏天多热啊,泡在水里多舒服啊。她常常女扮男装的去海边,在沙滩的椅子上坐着,别人当她是谁家的小公子,也不理会。她不下水,就在沙滩上玩玩儿沙子,一脸羡慕地望着在水里嬉戏的红男绿女。
  可回家怎么办呢?秀绒聪明啊!每次回家之前她就把脸跟手都洗的干干净净,换了女装再回去。她背着书包,故作镇定地绕过影壁进得院来,只见她母亲双手叉腰站在院里等自己回来呢。她吃了一惊,却也不动声色。
  “上哪儿啦?”筱母问。
  “上学了!”秀绒强作镇定地回答。 
  “上学?”筱母冷笑了一声,上前抓起绒秀的手腕儿。
  “你们老师今天教你什么了?学玩儿泥巴,还是玩儿沙子啊!”
  绒秀的指甲盖儿里都是沙子,她清洗的时候忽略了这一点。母亲拽得她手腕生疼,但她不敢反抗。
  这时,她看见琴生拿着琴走了过来。
  下面的一幕就有点儿可笑了,小绒秀头顶着戒尺跪在砖地上,琴生在一旁操琴,筱母开始唱她的戏了:
  小奴才不读书把娘气坏。
  啪!
  有几个年幼人儿且听来。
  啪!
  秦甘罗十二岁身为太宰,
  石敬瑭十三岁拜帅登台。
  啪,啪,啪!
  三国中周公瑾名扬四海,
  七岁上学道法人称将才。
  十三岁在东吴挂印为帅,
  烧曹兵八十三无处葬埋。
  “我叫你玩儿,不听话!还敢不敢了?”
  筱母一边唱,一边用鸡毛掸子抽绒秀,伴奏里正好缺了锣鼓家伙,这下可齐活,按照内行的话说是:文武场齐全,六场通透。现在来看,筱母唱的这出“三娘教子”并非玩闹,也并不是只为掩人耳目那么简单。筱母没上过学,不识字,教训起已经学会了《三字经》、《百家姓》等学问的小秀绒,难免气短。她知道的那点儿天文地理、人伦纲常,都是戏带给她的。戏里唱得那些先贤勤奋好学的例子,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她正好拿来活学活用,打得小绒秀是一点儿脾气也没有。
  往往打到这里,这场戏的高/潮也就快要结束了,得有个上阵救场之人。于是筱四爷就不知打那儿冒出来,假模假式地上前阻拦道:“你,你,你要打我的小女儿,为父心酸呐。”
  他一边故作心疼地擦拭眼泪,一边给秀绒使眼色。
  绒秀见状立马顺杆下爬,忙道:“孩儿贪玩归家,一言冒犯母亲,现有家法在此,望母亲高高举起,轻轻落下;打儿一下,如同十下;打儿十下,如同百下;打在儿身,痛在娘心。娘啊,您饶了我吧!”
  这招儿真灵,每次唱完这出戏,绒秀都能老实好几天。为此筱母非常得意。经过这出戏后,秀绒却对琴生的意见大了去了:你就是戏里唱白脸的奸臣,告密的大坏蛋!秀绒不再理他,每天不跟他正面接触,见着就冲他翻白眼、鼓腮帮子,嘴里哼哼唧唧的。琴生也不主动去解释,由着她生闷气。到了傍晚,照例在廊子底下拉胡琴。
  秀绒听见胡琴的声音,就挪不动步了,偷偷地躲在月亮门后面探着脑袋听。琴生知道她在听,专拣她爱听地拉,《夜深沉》一天能拉好几遍。最后惹的筱四爷忍不住进来制止道:“别再拉了,你得累死虞姬啊!”(《霸王别姬》虞姬舞剑背景音乐的曲牌就是《夜深沉》)躲在月亮门后面的小秀绒终于被逗笑了,笑嘻嘻地跑出来跟父亲一起来一段:“八月十五月光明,薛大哥在月下修书文……”廊下花开,月影浮动,胡琴幽咽,畅快且安宁。
  ————————————
  ①“国家兴亡哪管得,满城争唱叫天儿。”语出狄楚青《庚子即事》:太平歌舞寻常事,几处风毡几色旗,国自兴亡谁管得,满城争说叫天儿。”“叫天儿”即盖叫天。
作者有话要说:  

  ☆、戏台(2)捉虫

  在离所城里不远的一条马路对面,坐落着一座天后宫。天后宫可以说是沿海城市的一座标志性建筑,几乎所有沿海的小城、小镇的中心地界上,都会建起这样一座庙宇,就像是每一座城镇都会有城隍庙一样。当然,这里面供奉的可不是城隍老爷,而是保佑渔民出海平安的妈祖娘娘。妈祖可谓是中国沿海的一座神灵,她的起源地在福建。传说她生前是福建当地的一个女巫名叫林默。面对深不可测的大海深,沿海地区一带的渔民们,成年累月地都是把脑袋提溜在裤腰带上在大海里作业的。这位名为林默的年轻姑娘,除了拥有一番好水性之外,还能驾船如飞,于是她便自愿承担起海上护航的任务。可以说是哪里有呼救,哪里就有这位女侠的身影。
  有一回傍晚,忽然狂风大作,乌云密布,不过一会儿的功夫便暴雨倾盆,海上翻卷起数十米的大浪。这突如其来恶劣天气,使得出海的渔民猝不及防,他们拼命地摇着桨橹,试图矫正船的方位,怎奈海上风浪实在太大,渔船非但迟迟无法进得海港,还几次差点儿被掀翻在水中,而此时的大雨却越下越大,海上的雾也越来越大,迷迷蒙蒙地看不清前路。正当人们焦急地一筹莫展之际,只见远处影影绰绰地出现一道红光,渔民们决定冒险一试,便纷纷开船,朝着红光的地方进发。只见那道红光愈来愈近,而风浪却愈来愈小,等众人反应过来之时,渔船早已进得海港,风平浪静了。
  人们终于发现,原来那道救命的红光,是机智的林默点燃的,为得就是给他们引领航向;渔民们又发现,林默身后燃起缕缕青烟,定睛一看才恍然大悟:原来在那千钧一发之际,林默是将自家的房屋点燃,化为火光,照亮了大家归航的前路啊!从那以后,人们对林默这个小女子,越发的喜爱和敬佩了。
  但是人世无常,没过多久,这位年仅二十八岁善良女子,因病而死。当地人们悲痛欲绝,不愿意接受这个现实,更加情愿相信她是羽化登仙了。于是特意为她修建了一座天后宫,长年累月用香火供奉于她,人们知道林默并没有死,她是化成了海神,每到恶劣天气之时,就在海中燃起红灯,世世代代保佑着这些依靠大海生存的人们。由此,天后宫便成为沿海城镇不可缺少的一座庙宇了。
  芝罘城里的这座天后宫兴建于一八一零年(清嘉庆五十年),是由城内的商家、船帮和渔户,共同斥资修建而成的。在这其中当然少不得这位所城里第三支十八世孙筱四爷的资助,而且还是拿大头儿那部分的人。有了这份底气地支撑,小秀绒进出天后宫之频繁就跟进自家宅院似的。天后宫正殿供奉着海神娘娘的金身像,前院立有铁铸宝鼎,宝鼎之上铭记着建庙年代、各捐款商号、渔船名称及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