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代毒宠:重生妖后不好惹-第2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时间,宫人对姌卿都是由衷的敬仰!
兴庆殿内——
卓太后看着无功而返的李成,道:“怎么,连你都不让进?”
李成回道:“回太后,奴才奉您的命令去凤栖殿送补品,可那看门的太监却说皇上有命,除非得了皇上的圣旨,任何人不得入内,奴才软磨硬泡,也没让那太监松口,着实不知道皇后现在的情形如何了。”
卓太后怒声道:“简直是胡闹!堂堂皇后,怎么能就这么莫名其妙的被禁足了!这皇帝也未免太过分了!“
尤嬷嬷闻言忙安抚道:“太后莫气,气坏了身子可不值得啊!”
李成也道:“是啊,太后这会儿可能皇上还在气头上,等过几日气消了,您再说说,也不迟,再说,奴才愚见,皇上还是顾虑您和卓家的,不然皇上也不用以皇后病重为由剥了她的宫权,而且奴才愚见,觉得此事对太后您未必是坏事。”
卓太后问道:“此话怎讲?”
“回太后,您不是想让洁婕妤掌握宫权吗?这会儿不就是好机会吗?”
卓太后修剪精致的眉毛皱起,道:“皇帝不是已经下旨了,让惠妃、齐昭媛和王昭容共同处理宫务了吗?”
“皇上是这么说,但是太后您想,惠妃一向是个与世无争的性子,再加上有个静馨公主,她哪有那么多心思管理后宫琐事?至于齐昭媛,性子倒是稳妥,心思也多,而那王昭容呢?就她那炮仗性子,要她管理宫务,肯定会越帮越忙,这样一来,估计也就只有齐昭媛做得事最多,可是齐昭媛毕竟没有经验,到时候难免手忙脚乱,太后您可以在这时候向皇上提出让洁婕妤帮忙,相信到时候皇上也不会有什么意见的。”
卓太后点点头,道:“你说得没错,这对哀家来说,确实也不是坏事,反正皇后的身子也确实不好,让她这样在凤栖殿里修养,倒也不错。倒是你机灵,这都被你想到了。”
李成笑着道:“哪里,奴才这些都是向太后您学的,只是奴才愚笨,只学了皮毛,不过能帮助太后您也是奴才的福气!”
尤嬷嬷看着卓太后对李成赞赏有加,心中有些嫉妒,不能什么风头都让他抢了!
这么想着,尤嬷嬷便道:“太后,奴婢倒觉得这件事不急,眼下许嬷嬷、小六子和小钱子的事咱们要快想点办法啊,慎刑司那种地方,那三个人未必受得了,说不定会说出不该说的。”
尤嬷嬷这么一提醒,卓太后也想到了,面色不由的一沉,道:“本宫记得之前宫里有传言,说那佩环因皇后不让她在皇帝面前露面,便对皇后怀恨于心,而现在嫌疑最大的也是她,是吗?”
尤嬷嬷道:“回太后,正是,不过现在麻烦就麻烦在许嬷嬷做得点心也有毒,而当时小厨房里也只有许嬷嬷和佩环二人,小六子、小钱子,还有紫鹃都是之后才到的。”
第一卷 421。第421章 争功(一)
听到尤嬷嬷所说后,卓太后垂眸沉思了一会儿,而尤嬷嬷和李成见此,也不敢再开口,他们知道卓太后在想事情的时候是不喜别人打扰的。
终于,卓太后似乎想好了对策,只见其启唇缓缓道:“既然是那佩环嫌疑最大,那就让她认罪便可。”
尤嬷嬷毕竟是伺候在卓太后什么多年的,卓太后状似无意的一句话,她只消一听,便能参透其中的暗含的意思。
“太后您的意思是?”
卓太后用杯盖拨弄着茶水上面漂浮的茶叶,道:“哀家的意思你最明白不过,慎刑司那地方等闲人是根本呆不下去的,但凡进到里面的人即便不死,怕也要去了大半跳命,当真是生不如死,既然如此,哀家就让她少受点苦,这件事既然是因那佩环而起,自然就是应该由那佩环结束,这么做再合适不过,不过对一个姑娘家施以酷刑,委实忒残忍了点儿,李成,你就想个办法,让那佩环走得痛快点儿,也算她死得其所了。”
李成忙回道:“诺,太后放心,奴才知道怎么做了。”想了想,又问道:“娘娘,那许嬷嬷、小六子和小钱子三人该如何处置?”
“身为奴才,居然连主子的茶点里是否放了毒都不知道,即便是最后放了出去,也不该再有脸活在这个世上,皇后怎么说也是哀家的侄女儿,因为这几个奴才害她受了那么多委屈,哀家这个做姑母的总要有点表示才是,你明白哀家说的什么意思了吗?”这番话卓太后说得云淡风轻,仿佛只是在说意见稀松平常的事情,而并非是在说几条人命。
李成对卓太后这个决定似乎并不意外,毕竟他帮卓太后做了这么多事,也知道卓太后的手段,这种情况下,这几个人自然是活不下来了,而自己当时要不是答应了皇上的条件,这会儿想必也和许嬷嬷三人一样,早晚变成一堆白骨,被丢在乱葬岗吧。
这么想着,李成背脊不禁有点发毛,而他这愣神的功夫,倒是让卓太后蹙起了眉头。
“怎么?哀家说得你还不明白吗?”
李成这才反应过来自己方才居然走神了,太后看着卓太后一脸的不悦,一惊,马上躬身回道:“诺,太后放心,奴才知道该怎么做了!”
卓太后这才将眉头舒展开来,道:“你知道就好。对了,李辉说他何时来了吗?”
经过方才,李成不敢在跑神,卓太后疑问话,他便回答道:“回太后,李辉说今晚亥时会来。”
卓太后闻言点点头,道:“嗯,这样就好。”
尤嬷嬷好奇地问道:“太后可是有什么怀疑的么?”
“哀家也说不上来。”卓太后摩挲着食指上所戴的白玉指环,“没有亲眼见过,哀家很难放下心,再说,你不觉得这件事处处透着蹊跷吗?皇帝的脾气哀家是知道的,一向是很好的,很少对人发脾气,更何况他和姌卿一向是相敬如宾,而姌卿那性子一向胆小木讷,又怎么会为了几个奴才和皇帝吵起架来?皇上居然还为了这件事剥夺了姌卿的宫权,更是变相将姌卿禁足了,这些事情似乎看着理所当然,却又种说不上的怪异,只可惜现在凤栖殿上上下下都被封死了,那里面也没有了哀家布置的眼线,这些疑团就更加不得而知了。现在唯一当时在场能让哀家能明白的,便只有那李辉了。”
“听太后这么一说,奴婢也觉得是有些蹊跷,还是太后您英明,这么细微的地方都考虑得到。”而尤嬷嬷是不是当真认同卓太后所说,就不得而知,但是脸上却是极为佩服认同的样子。
“你就别总是说好听话了,这才几天,就发生了这么多事,哀家现在头都疼起来了!”揉了揉额角,看着垂首沉默着的李成,卓太后眉毛一挑,“李成,你可是有什么想法?”不然按照李成以往的性子,这会儿不应该如此沉默的。
“回太后,奴才心里却是有些其他想法,但是不知当说不当说。”李成面含忐忑的望了卓太后一眼。
现在卓太后正因为整理不出来头绪而感到头疼,听到李成这么一说,忙问道:“有什么想法尽管说,是非对错,哀家自会判断。”
“诺。”李成应了一声,“回太后,奴才倒是觉得这件事倒也谈不上那么复杂,太后您想,这次皇上可是差点被毒害,为此而发怒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若是一点都不怒,那奴才才觉得不正常,但是以皇上的性子,即便是生气了应该也不会到失去理智的地步,所以才会对外宣称是皇后娘娘需要养病,才不适宜走出凤栖殿,也不适宜让别人探望,至于皇后,奴才觉得皇后是胆小木讷了些,但是太后您不是说皇后最大的弱点就是重情吗?那熏儿虽说是皇后的侍女,却是自小跟在皇后身边的,奴才见过几次她们主仆二人,可以看得出皇后对熏儿是格外看重,看她们相处的样子,倒更像是姐妹似的,而小夏子和喜梅又是凤栖殿中除了熏儿之外最受皇后看重的人,这么说,皇后为她们说情倒也是情理之中,只不过皇后不会挑时候,偏偏在皇上心情正不好的时候来反驳皇上,自然只能得到适得其反的结果,不过这些只是奴才的推测,毕竟详细情况奴才也不知道,奴才这样想也全是通过那些被换下的宫人所说而推测的,当时殿内究竟是何种情景,还是要等李辉过来详细说说,才能有答案。”
尤嬷嬷看卓太后陷入沉思,抿了抿唇,寻思着不能总是让李成占了上峰,于是便道:“奴婢倒觉得李公公所想太过简单了,这宫里头,太多事情瞧着是理所当然,但是究其原因,往往都是出人意料的,所以奴婢倒觉得对于这件事,还是太后考虑的更为周全,凡事还是不要太早下定论的好,毕竟当时的情景咱们并不知晓。”
第一卷 422。第422章 争功(二)
李成被尤嬷嬷反驳,也不恼怒,不卑不亢道:“尤嬷嬷说得是,一切确实是不能太早下定论,方才奴才所说也不过是奴才目前所想,奴才也说了具体是什么情况,还是要等晚上李辉过来说说,然后再由太后定夺的。”
尤嬷嬷还想说什么,却被卓太后摆手打断,道:“行了,你们不用争了,哀家倒觉得李成所说的也不无道理,或许真得是哀家想得太复杂了也说不定,罢了,这件事还是等李辉来再说吧。”
虽然卓太后没明说,但是尤嬷嬷也看得出来,这次卓太后还是站在李成那里的,貌似近来卓太后对李成是愈发看重了,这点让尤嬷嬷倍感不安。她这一辈子都是在为太后做事,现在所得的一切都是太后所赐,若是没太后的重用,她不知她以后会是如何的结局。
现在她真是万分后悔当时因为那么点好处就帮李成说话,按理说当时李成即便是被放了出来,卓太后也不会饶了他的命了,可她最后居然帮他说话,现在他活了下来,却处处压她一头,当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啊!
不行,她不能坐以待毙,必须说出什么话让太后觉得自己比那李成是有用的才行!
眼珠子转了一转,便道:“太后,咱们还要查查那毒是谁下的吗?”
尤嬷嬷想着卓太后此人一向多疑霸道,一定不喜欢有什么事情是她不清楚的,而这次下毒的事情,可是将其派在凤栖殿里的暗线都牵扯了进去,她不信以卓太后的性子会不想弄清楚这件事的始末!
而卓太后在听到尤嬷嬷如此问的时候,也皱了皱眉,沉声道:“被你这么一说,哀家倒是才想起来,不错,这件事确实是应该好好查查。”
尤嬷嬷正要想将此事揽上身,好趁机立功,可谁知她刚要开口,却被李成给截了胡。
只见李成道:“是奴才的疏失,太后请放心,奴才一定将此事查明清楚!”
见自己的功劳就要这么被李成给拿走,尤嬷嬷可以说是气得牙痒痒,眼见卓太后就好点头答应,忙开口道:“太后,李公公已经要负责佩环的事了,若是连查明真凶一事也让李公公来做的话,奴婢担心他忙不过来,若是出了什么差错,难免会连累太后,不如就让奴婢来做吧?”
太后闻言顿了顿,似乎是思考着尤嬷嬷的提议。
而李成却道:“太后,正因为佩环一事是让奴才来做,所以这查出谁是下毒之人一事才更应该由奴才来做。”
“哦?你倒说说看,为何此事非你不可了?”卓太后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