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第二帝国-第6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制的古巴哈瓦那港代为保管,未完工的航母则在同盟国的监管下就地拆解;潜艇部队向德国海军投降,尚在建造当中的潜艇也作与航母相同的处理。美国那阵容庞大的火炮舰队得到了几乎完整的保留,其中甚至包括5艘6万吨级的蒙大拿级战列舰;然而经过了此前的历场海战之后,美国海军对德国人的手下留情也同样不报任何感激了。
除此之外,这份厚达百页的停战条约还包含了其他诸多在装备生产、武器研发、占领管理、镇压反抗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其旨在让美国成为一个失去正常国防权力的工业国家,而只能任由同盟国摆布。尽管新组建的美国政府对这份意图明显的条约感到极为不安,但在对方强大的军事压力和核弹威慑面前,他们也是别无选择。按照华莱士的话说,难道要为一个注定会失败的结局,而再去枉死几百万美国人民的生命?他的使命也正是要让美国民众脱离当前战争的苦难!
听得清英的话语,威廉没有再度多言,自己早已将统御这个帝国的权力交给了眼前的血脉后裔,而对方也已经用无数个事实证明了他的英武明睿。用不了多久,德国就将通过一份和平条约而彻底获得自己在北美大陆的相应地位,而由这份和约所形成的新秩序,也将标志着欧洲大战过后所形成的德美争霸的格局彻底终结:通过美利坚合众国的尸体衬垫,德意志终于迈上了这个星球最强大帝国的峰岳绝颠,得到了一览众山小的无限风景。而通过遍及世界的庞大殖民领土、和金瓯一统的欧陆核心的坚强辅助,当今的德意志已然超越了一个甲子前极盛时期的大英帝国,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第三个足可获得“日不落”称号的超级大国!
“现在我们的敌人就只剩下东方那个红色布尔什维克妖魔了。这个前所未有的邪恶政权荼毒东欧二十余年,死在他们手中的人数以千万计,以上帝的名义,我们也决不能让它再在人类的文明世界中继续存活下去。”威廉似是想到了什么,那双原本满是喜悦的眼眸中也流露出了点点肃杀的恨怒之意;在他执掌皇权三十余年所积淀出的帝王气质的笼罩下,让每一个目睹他眼神的人都为之心里一寒。
眼见威廉那骤转冷峻的突兀神情,清英心中却是对这其中的原因历历清明:1914年,素以善良仁爱闻名于俄国贫民阶层的伊丽莎白郡主,在圣彼得堡的教堂居所中被布尔什维克士兵以“反动吸血虫”的罪名活埋,而她正是令威廉铭记终生的那甜蜜而又痛楚的表妹初恋。时隔六十余年,这份感情始终沉淀在他的心底,并在山河易色之后仍旧如同少年时期一般火热炽烈。无论是尖锐对立的意识形态,还是不共戴天的私仇旧恨,威廉都对红俄政权有着彻骨的憎恶!(关于这一点,之前第xxx章“威廉的黑历史”中有详细的说明。而此处也并非是作者杜撰,这位皇帝在少年时代的确有着被挚爱抛弃的一段秘辛。)
清英心中悄然叹了口气,随即缓缓说道:“现在美洲战事已经结束,我们不用再将全部精力投放到西面的战场中去,对于东方那个制造了无尽血腥和恐怖的政权,也的确是到了该对它们算总账的时候了。我已经通过总参谋部下达了命令,让帝**队中那些由俄罗斯族人组成部队,可自愿选择是否加入小阿廖沙的复国阵营;这些源自波兰和乌克兰的征募军队阵容不菲,即便是只有一部分愿意参战也将是相当强劲的一支助力。此外,志愿兵也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当前在整个欧洲有相当多的年轻人都想和邪恶的布尔什维克决一死战,我们在不出动陆军主力的情况下也能拉出一支至少10个师的部队。而在武器装备上,我们也会给予小阿廖沙以鼎力支持。毕竟现在帝国的战争工业还在全速运转,而这些工厂因为自身惯性所多生产出的海量物资,也就都可以提供给小阿廖沙的复**了。只要我们的战争物资向东方稍作倾斜,其汹涌澎湃的总量也都不是那支人数有限的复**所能挥霍得了的,红俄们很快就将领教到什么是铺天盖地的钢铁轰击。”
威廉心中倏然一振,眼眸中那一丝肃杀的恨怒很快就重新转为了欣悦欢喜。
“实际上,即便是我们不参与到这场东方的战争中去,人员素质和武器装备都不堪直视的红俄军队也很难再坚持多久的时间了。如果不是出于让小阿廖沙欠下我们更多的债务、从而让战后复国的俄罗斯帝国能够更容易的被德意志用经济手段所掌控的考虑的话,我们也完全可以坐观这场俄国人之间的内战。”清英补充开口道,“目前帝国也正在和南俄代表商议有关提供战争物资的租借法案,为我们过剩的军工产能找到一个宣泄口,这也是双方都非常乐意看到的。”
“那么,我们已经可以为最后一个敌人的倒下而提前庆祝了?”威廉举起了面前那甘醇晃荡的精致酒杯,银白色的尖翘胡须也由于内心的欣悦而直直指向了穹天。欣然微笑的清英将自己杯中的酒一饮而尽,心中却浮现起了另一个岛国的版图轮廓:或许在未来的数年之后,自己和他们还将有一场交锋。(未完待续。。)
ps: 感谢书友雨12344的月票支持,和金螃蟹、袁yh1234567、zhouyu1976的打赏~~~
第781章 帝国夕阳
在清英的谋划中,东方问题无疑是他从上场大战结束后就已经规划停当的既定国策。以阿列克谢为核心的新俄罗斯帝国将承担起对东方战斗民族的统御使命,而德国也将以它为承载体,将自己的影响力从乌克兰一直跨越到乌拉尔地区。等到欧洲主体的形势基本平定之后,德国甚至可以支持这个亲儿子向东攻略西伯利亚国,从而让沙皇的权力重新延伸到亚洲——在经济领域的绑架足可令浴火新生的俄国完全依附于德国的意志,其所增加的土地、资源、和人口也都将成为德国的潜在财富。此外,清英还有另一个埋藏于心中的考虑,那就是通过这一行动来为今后可能的对日战争做好准备。从海参崴起飞的战略轰炸机可轻松覆盖日本全境,一旦形势有变,自己在顷刻之间便可鼎定局面。
基于这些考虑,德国政府那项旨在援助“俄罗斯复**”的租借法案,很快就与后者代表团的共同签署之下宣告生效了。德国将以正常价格向帝俄提供各种军事物资,除了核弹之外的任何武器都向后者敞开销售;而帝俄用以支付这些装备的资金,将以欠款的形式暂且记于账上,等到其光复旧土之后,再以矿山、铁路、工厂等实体经济的股份予以偿还。通过这一法案,德国过剩的军火物资有了宣泄的途径,而帝俄政府也得到了他们最需要的战争装备;那些满载军火向东隆隆驶去的列车,正是将那个红色帝国埋进墓坑的绝佳送葬者!
“我从来没有见到过如此之多的装备物资。一列由3节车头牵引的专列在站台之上长鸣停下,近40节平板货车上运载的全部都是通体深灰的钢铁坦克。经清点过后足有76辆之多;放眼望去。仿佛一条庞然地龙匍匐在我们的车站当中。这些装备长身管88毫米火炮的德国iv型坦克拥有极其优越的性能。在北方前线打出了一个个堪称神话的胜利,红色魔鬼们几乎没有任何武器能击穿它们的正面防御。原本这种新锐坦克在我军当中只占极少数,却不料想它们竟会突然被大量运到我们的手中!仅在7月14日这一天,我们就接收了两列坦克运输火车,总数超过150辆;诸如卡车、重炮等装备更是在随后大量涌来,其数量之多甚至超过了我们的卸货能力。后来我才得知,德国人已经与帝国达成了援助协定,而这些海量运抵的军火。也必将促使帝国的北伐戡乱大业能够快速完成。”顿河流域最大铁路枢纽的负责人利卡托夫在事后如是回忆道。
一周之后,这些物资对东方战场的影响便体现出来了。帝俄复**的后勤保障骤转充足,万千炮弹风雷电射,宛若不要钱一般向红俄军队澎湃怒卷而去;以往被视作雄厚坚实的防线阵地如今纷纷被轰得崩塌碎裂,红俄官兵更是在这天雷炮火之下死伤惨重,堑壕、散兵坑等工事中随处可见身着土黄色军服的倒毙尸体。然而,他们当中却鲜有人敢于像美军同行那样溜之大吉。且不说那些毒如蛇蝎、恶似豺狼的督战队会不会从枪口下饶过他们的性命,自己那些时刻处在当局监控之下的家人亲属,也同样使得前线的基层官兵对来自高层的命令不敢有丝毫的忤逆。这种由托洛茨基在现代欧洲战争中首创的设立督战队和挟裹家属为质的“战术”,在慈父领袖的继承下被发扬光大。尽管红俄政权已处在内外交困的风雨飘摇境地,但他们的士兵却仍旧在对帝俄军队进行着前仆后继的阻击。
不过这一次。红色布尔什维克却是再没有20年前的好运气了。他们在硬实力上所存在的差距,已经无法通过将更多炮灰推上战场的方式来弥补:帝俄军队通过装甲力量的不断纵横驰骋,将一支又一支红俄部队装入包围圈。红俄基层士兵在惊恐绝望中的抵抗不会对整个战局造成任何实质性的助益,他们只能通过身殉于此的方式,来让整个战场更增添了一分残酷的血腥。胜利者用刚直的履带和坚硬的皮靴,将红俄士兵那残缺不全的血肉身躯碾入土壤地底;战斗结束后,其各个兵种又滚滚汇合成为枪锋利剑,在红俄军队力量薄弱的地区恣意突击。
7月31日,帝俄军队已经前进到了奥廖尔,距离红色帝国的心脏莫斯科只有300多公里的距离。如果让装甲部队开足马力狂飙突进的话,只需不到一周的时间就能直抵莫斯科城下。作为在库尔斯克地区的重要据点,奥廖尔及周边郊区的防御工事完全堪称是牢固坚厚:其堑壕纵横交错,地雷密集遍布,各种反坦克暗堡和机枪阵地被精心伪装起来,城中囤积了足够7个师的守军坚守半年以上的食品和弹药。根据红军统帅部的预计,帝俄白军的主力至少会被这座大堡垒牵绊3个月;而等到那时,秋雨季节早已来临,对方的进攻势头必然会随着道路的急剧恶化而骤然锐减,自己便能获得重整军备的宝贵喘息之机。
然而,随着德**援源源不断的抵达,红军统帅部的这一战略构想却是完全落空了。通过乌克兰东北部城市哈尔科夫,德国得以直接将大炮和弹药送往300公里外的前线,当帝俄军队接到这些援助之后,当即就对这座红俄重兵据守的城市展开了惊天动地的雷霆炮轰。他们每天向对方阵地发射炮弹20万发,且几乎全部都是100毫米口径以上的炮弹,那宛若地爆天星的密集撞落速率,让人仿佛回到了四分之一个世纪前的西线堑壕战时的炮火准备。这种层次的火力显然不是红俄军队所能够承受的,他们的工事和阵地很快就像沙堤一样被咆哮奔卷的潮水冲得崩裂浪决;当帝俄军队于两周之后发起全线进攻的时候,红俄部队早已在将近300万发炮弹的灭绝洗礼下丧失了绝大部分的抵抗力。
经过四天的激烈巷战,帝俄军队以简单粗暴的方式轰然砸开了通向莫斯科的外围大门。驻守奥廖尔城市及周边地区的红俄部队几乎全军覆没,只有极少部分的士兵得以侥幸逃出:由于红军高层所下达的绝不后退一步的命令,其大多数士兵便只能与城同葬,而无法有丝毫逃跑的机会。惊怒交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