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金鳞开 >

第469部分

金鳞开-第469部分

小说: 金鳞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近来总有人鼓吹先南后北,认为东虏覆灭了,蒙鞑也再无寇边之力。正是收复东南诸岛的好时机。”周衡在报业集团总编辑会议上说道:“这种论调显然是东南势家的声音!咱们必须言辞反驳!还有人提出南北并进,这也是乡愿之言,不能放任。这段时间各报先从史书着手,分清主次,阐明攻伐蒙古的必要性。
    “我个人以为。有两点必须写清楚、反复说。其一,蒙元残虐华夏,此为国仇。其二,土木之变,皇帝受辱,此为国耻。国仇国耻,九世犹当报复!其他的。诸君可集思广益,呈报上来。
    “于此同时,也要多招募访员,前往漠北、西域、南洋诸地,实际考察清楚,论证如今可以北伐而不能南进。这是隆景元年的要务。务必要保证民间万众一心,不为势家所欺。
    “最后,整合江南报业的事也要抓紧,现在江南许多报纸据说是出自东宫一脉,结果呢?是非不分。黑白不明,常为东林余孽所利用。这种事岂能放任?隆景元年之前,该买的要买下来,买不下来的就盯住,一旦他们有什么违规,立刻向都察院举报。”
    一众总编辑纷纷点头称是,一边思量着如何将这些指示用进自己报纸之中。有几份小报倒是方便,找些常年混迹青楼、梨园的清客,将蒙元史写成话本,连载在报上就行了。对于《皇明通报》和《顺天府报》而言,只要刊登一些高屋建瓴的官样文字也就可以了。
    难的是那些雅俗共赏的中档报纸,着实要费些脑力。他们的读者往往有些辨识能力,虽然发不出更大的声音,但在街长里短的范围内却颇有些声望。这些人不会被话本左右,也不会轻信官样文章,最是难弄。
    
    尹如松负手走在清华园的幽径之中,呼吸着竹林清香,一扫胸中郁闷。
    他的申请仍旧没有被批下来。
    这已经是第三次被拒了。
    作为经世大学第一批地理系的毕业生,熊人霖教授的入门弟子,经世大学地理系讲师,尹如松接连申请了三次西南夷民情考察,竟然全都被挡了下来,就连自己的恩师都对他的执拗不悦。
    熊人霖作为熊明遇之子,家学严谨,为人敦厚。对于尹如松这个弟子,他也颇为青睐,认为他能承继自己衣钵,将地理学发扬光大。尹如松能够得到如此高的评价,非但是因为他在地名学和地图学上的成绩,更是因为他具有全观性的天赋。
    “地理不止是地名和地图,也是人与自然依托共存的大环境,山脉、水流、土壤、气候,皆是地理。”这是尹如松研究生毕业论文《京师地理志》的总纲,详尽探讨了京师地区的山水土风,被顺天府和相关府县奉为圭臬。
    然而这样水准的论文,竟然没能获得博士学位,也是因为与熊人霖的学术思想不符。
    熊人霖大可谓是纯正的地图地名学家,对于尹如松这样的“异端”,更多还是抱着“挽回正道”的想法。
    然而尹如松非但没有意识到熊教授的苦心孤诣,竟愈行愈远,在最近更是提出了“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分野,申请前往西南诸省考察蛮夷族情,大有开宗立派的势头。
    可惜却是邪派!
    熊人霖勉强还能接受自然地理的说法,也有些后悔当时卡住了尹如松的博士头衔。然而看了尹如松如今大肆提倡的人文地理,熊教授彻底怒了。
    ——这根本不属于地理啊!
    熊教授坚持认为。
    ——这为什么不算地理啊!
    身为弟子的尹如松就是别不过这根筋。
    尹如松想过自己停薪留职去一趟云贵之地,但他家只是寻常的小康之家,并不足以承担这么大一笔路费盘缠。
    他也考虑过寻找商家资助,不过商家一听是考察民情,兴趣大大减弱,除非尹如松还能顺带将西南的山水地图带回来了。
    “其实你就说自己是考察西南地形地理,修订舆图,到了那边不还是自己说了算?”有人给他出主意。
    这未必不是个变通的法子,但读书人养的是一腔浩然正气,岂能在这等事上欺上瞒下,表里不一!
    “伯骁,找得你好苦!”
    尹如松抬头望去,原来是自己的同窗好友王峙。他上前打了躬:“若山兄有何见教?”
    “是有桩喜事要与兄台说。”王峙一边回礼,一边从大袖中取出一张字纸,递给尹如松。
    尹如松接过字纸,展开一读,原来却是皇明报业招选外派访员的通报。
    “伯骁,如何?是一桩喜事否?”王峙笑道。
    尹如松已经看到了最后,这招募文书上写得分明,外派访员是要去漠北、西域、南洋诸地考察地形,探访民情,正是尹如松所提出的包含“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大地理学”。
    然而经世大学讲师职位可谓清贵,教书育人也是古贤人所为。一般而言,地理系毕业的学生,若是未能拜得教授进研究生学业,大多去了兵部职方司供职。少数地图上有造诣的学生,也有被挖去别的学堂做讲师的。
    极少数人会去商号供职,虽然收入待遇远超兵部和学堂。
    皇明报业,虽然打着“皇明”的抬头,说到底也只是商号罢了。
    不过就是比寻常一味牟利的庸商强些罢了。
    这就是现实和理想的冲突啊!
    尹如松拿着皇明报业的招募文书,一时无法决定自己的去留。到报社去当个访员似乎有些人往低处走,但这的确是一条不错的路子,起码经费有人可以报账。
    “当访员自然太过屈才,愚兄的意思是,你要么去找皇明报业谈谈,寻求资助。”王峙一语惊醒梦中人。
    既然皇明报业需要访员做这些事,那么资助一个经世大学的老师岂不是更上算?大学对于经费审批偏向于理工科,但无论哪个系,只要能够拉到资助,学校从未反对过课题立项。
    “多谢若山兄提点,小弟这就去找他们。”尹伯骁匆匆一礼,快步朝校园外跑去。
    对于皇明报业而言,如果让经世大学的讲师参与进来,撰写文章,无疑能够提高文章的可信度和权威性。现在谁都知道经世大学专门研究杂学,走得是格物致知的路数,在各类杂学上造诣颇深。
    只不过其中隐情却不为人所知。
    皇明报业需要的是如今不能在南面开战的事实论据,如果这个讲师跑去之后,得出了与上面不同的意见,那如何是好?
    ps:
    求推荐票!今天开了个单章,收到了五十余票,既惊喜又忧虑,后天大家都飚双倍票了,小汤就只有看着么?

陆肆一 平生只负云山梦(2)
    按照大明新修《民法典》中关于着作权的规定,访员因职务而接受报社委派所创作的文字,其所有权归属于报社。报社有权力在其认为合适的时间、版面刊登一次或数次,有权利转卖其他报社,或者禁止其他报社刊登。
    自由撰稿人则不受此限制。
    而且资助行为在大明民法体系中被视作无因行为,即不考虑任何原因、动机。万一拿了报社自助的自由撰稿人写出了与报社立场不符的文章,报社甚至无法阻止他投递给竞争对手。
    这就是周衡需要访员而不需要自由撰稿人的原因。
    然而尹如松的履历实在太好看了,而且他开创的地理志新修方式在大明官场中引起了极大反应,给广大地方官员开拓了思路。虽然尹如松自己并没意识到这点,但周衡作为体制内的官员,对此却是十分了然。
    在经历了一番思想斗争之后,周衡决定亲自找尹如松谈谈。
    尹如松如约前往皇明报业的总部,一座三进的大宅院。面带微笑的侍女——如今也叫佣工,领着尹如松进了周衡的办公室。因为《皇明通报》的官方属性,周衡并没有卸去官身,仍旧是大明朝廷的正六品文官,本官是翰林院侍读,差官是《皇明通报》总裁官。
    看到身着文官常服的周衡,尹如松心中的块垒消去许多。
    周衡微笑着与尹如松同辈相称,十分礼遇。一番寒暄之后,周衡终于开口问道:“先生可知道皇明报业本职是为朝廷正视听,分黑白?”
    “略有耳闻。”尹如松点头称道。
    “若是阁下写的某些文章我们购而不刊,阁下是否能够体谅?”周衡问道。
    尹如松当即一股热血涌上头,心中第一个反应就是此人在辱他是非不分,黑白不明。若是换了旁人,尹如松或许会拂袖而去。只是因为周衡的一身官袍,让他不得不将上涌的热血强压下去。
    “尹某自信还是能够分辨是非黑白的。”尹如松强压怒火,回了一句。
    “真的么?”周衡笑道:“是非黑白有两种,一种是是非黑白,还有一种是为了大明好的是非黑白。先生真能分辨么?”
    尹如松一愣。作为一个学者,一个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揣摩人心的单纯学者。周衡的这句话对他而言十分难以理解。是非黑白还分了两种?什么叫为了大明好的是非黑白?只要为了大明好,难道黑的也能说成白的?白的也能抹成黑的?
    他当然想不明白,若是能够想明白,现在周衡就要称呼他为“尹博士”了。
    这也是朱慈烺更看好周衡的缘故。陈子龙就没有这样的道德灵活性,而周衡却是一个充满了政治热情的人,并不会在“真相”上耗散精力。
    ——如果真相堪用,那就报导真相。如果不堪用,那就让它堪用,然后报导。
    这是周衡撰文用文的基本原则。
    尹如松终究敌不过数千年的官本位传统,退了一步道:“周侍读的意思是?”
    “皇明报业会提供足够的资金给先生,同时,先生关于所到之处的文章只能给皇明报业。无论是否刊登,报社都会提供润笔,只是绝对不能给别的报社。”
    尹如松皱了皱眉头,道:“《经世大学学报》呢?”
    讲师评副教授,副教授评教授,证明自己学术能力最直接方式就是在学报上发表论文。《皇明通报》就算地位再高,背景再深厚,上面的文章也不可能被考评教授们认可。如果出去辛辛苦苦跑一圈,写出来的东西竟然不能成为学术证明,那岂不是跟自己最初的愿望南辕北辙?
    周衡也有些迟疑。
    现在大学级别的学校有四所,皇明经世大学、国子监、皇明武备大学、皇明海军大学。这些大学和各省创立的高等学堂、学院,都有自己的学报。学报由礼部管理,不受都察院文管司控制,最关键是非盈利性。
    因为是非盈利的免费报纸,所以也不能对外销售,但是各校之间却可以交流。
    如此一来,影响力仍旧很大,而且针对读者群更强。
    在明人眼中,学校、书院可不是单纯的教育机构,虽然皇帝陛下很努力在进行转型,但社会主流仍旧认为它是一个议论朝政的场所,只是兼带教育职能。在其中读书的学子,教书的先生,大部分也都抱持这种态度。
    所以这些人成为各报的主力撰稿人也就可以理解了。
    如果一些不利于朝廷声音的文字出现在学报上,那还不如让《士林报》之流刊载呢!
    周衡摇了摇头:“学报也不行。”
    尹如松长吁一口气,起身躬礼道:“既然如此,尹某告辞了。”
    周衡起身送他,走到门口时突然问道:“尹先生的文名周某也十分钦佩,但为何会想到寻求外界资助呢?”
    大明朝廷给经世大学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