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资本家-第1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会跳出他们背后相应的势力叫嚣着要发动战争。
开头沙贾还是很硬气的,态度也相当的坚决,可是他手下的军队无论与哪一方的势力发生冲突,最后失败的总是他沙贾汉,并且进行赔偿的时候,另外几方跳出进行调停势力也会不甘落后的索取好处,让沙贾汉本来因为建泰姬陵而空的国库变的更空。
再后来,沙贾汉发现自己的管辖下,出现越来越多的地方武装,这些地方武装形成一个个不受自己管束的自立地区,让他的莫卧尔帝国渐渐变的千疮百孔,更让沙贾汉头疼的是,自己的国家内不知为何竟然不断的爆发贱民的叛乱,让莫卧尔帝国的局面越来越不受控制。
在这种情况下,沙贾汉不得不求助于唐同他们这些人帮助他平定贱民的叛说起来,这些印度贱民的叛乱也是出乎唐同意外的,唐同与英国人,荷兰人,西班牙人四方势力在印度的殖民活动加剧了印度的经济崩溃。
大量的良田被用于种植烟草和鸦片,使得印度的粮食出现严重的短缺,唐同他们这些人当然不会好心从外面运粮食到这里来,结果就是粮食的价格一天一天的高涨,没有饭吃的人最终只能走上做土匪的命运,要不然就是到唐同他们的那些烟草种植园中去干活。
做土匪的多了,自然就会有汇聚到一起形成一股较大的叛乱势力的,与大明那些没有饭吃的人一样,最早也是一些人做土匪,最后有那有野心,有能力的力把这些到处都是的土匪汇集起来,形成一股较大的势力,而这种叛乱势力一旦取得了一些胜利后,便会吸引更多的吃不上饭的投入到这里面来。
唐同对于沙贾汉的请求并没有立即答应,英国人,荷兰人,西班牙人则答应了沙贾汉的请求,但也只是象征性的派出了一点人,对于沙贾汉并没有多少实质上的帮助,而各地方的武装也趁着这个机会急剧的扩张着自己手下的势力,按照唐同当初的构想,走上了分裂的军阀道路,沙贾汉的政权原本就只控制了印度百分之七十的地方,现在能控制的地方则越来越少,近一半的印度土地成了各种大大小小的军阀的自领区域。
就在莫卧尔帝国开始动荡的这一年里,大明的崇祯皇帝也过的很艰难,山东的白莲教叛乱不容易平定,没过多久,山东又跑出一个叫红娘子的女叛匪,不但迅速的占领了山东全境,兵锋更是进入了河南和安徽两地,手下虽然只有三万军队,却比那建奴还要厉害。
山东乱起不说,山西又跑出个叫李岩的叛军,手下几万人也是很快占领了山西和陕西两地的大部分地区,随时都有可能进入河北境内,而原先的高迎祥手下的李自成也不甘示弱,跑到了河南境内,短短时间内手下聚集了十几万大军。
原本已经被招安的张献忠在湖北重新扯起了造反的大旗,与历史不同的是,张献忠竟然带着手下杀入了江西,至于其他一些小的叛军队伍,更是多达几十支,这些小股的叛军虽然不成气候,但破坏力却是十足,所过之处如同蝗虫一般抢个干净。
最让崇祯皇帝头疼的就是国库的空虚,因为没有钱,不得不加大税收的征收,但这加大的税收征收,大部分的钱却是落入了那些贪官的手中,这些贪官一点儿也没有将要亡国的感觉,沉重的税收让更多的百姓破产,不得不为生存下来而加入了叛军的队伍中。
如同一个恶性的循环,越是没有钱,就越多百姓起来叛乱,而越是叛乱的百姓多了,需要的军费开支也就更多了,这样一来,国库也就更加的没有钱了,在这种情况下,有人给崇祯出了个主意,虽然饮鸩止渴,却也暂时缓解了国库的空虚。(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首发
第一第一百三七章大明帝国银行
四年前的王军山还是一个小人物,虽然祖辈里曾经是大商号的人家,但到了王军山的父亲手中时已经没落了,少年的王军山曾在一家票行里做过学徒,因为家学渊源,王军山能识字,能计数,很快有了能独挡一面的能力,但因为年少,王军山的能力并没有被人看重。
有一天,王军山听说常州有个唐家学校,专门教给别人四书五经之外的知识,并且不要学费,于是王军山来到了常州,进入了唐家学校,一年多后,被急需要人手的唐家商队招收去了,成了唐家商队中的一名经理。
经理这个名词,当时的大明人不懂,读过唐家学校的王军山却是明白的,见自己一进入唐家便得到了一定的重用,王军山在心中暗自发誓,要做出一番成绩来,二年后,王军山以他勤勤恳恳的塌实作风和精明的理财能力,成为唐家商队中重要的人物,后来唐同组建唐家票行时,王军山一跃成为唐家票行的总经理。
王军山也因此成为一个别人眼中扑面而来人物,而给崇祯皇帝出了个馊主意的人,就是这个王军山,这个主意就是发行大明帝国银券,以大明帝国银券代替民间流通的银子。
这实在是一个扰乱大明帝国的金融市场的方法,因为大明的国库中已经没有了银子做为金融储备,所发行的银券实际上就是一张没有什么价值地废纸,不过当前的好处却显而易见,为钱急红了眼的崇祯最终采取了这个主意。
自从王军山当上了唐家票行的总经理了,背靠着的唐家商行这个商业上地庞然大物,王军山的地位可也不一般了,出入的都是那些达官贵族的家中,特别与唐家有生意上的往来和合资的那些皇亲国戚们,在资金的流动上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着唐家票行。
一来二去,王军山便与田~这些人很熟悉了,朝中有着什么风吹草动的,王军山都会知道,在王军山的心中,自然是没有一点儿要忠于大明王朝的,当唐家上层地人物打算颠覆大明的经济秩序时,接到命令的王军山很快就行动了起来,借助那些皇亲国戚的嘴,把这发行银券地主意传达到了崇祯的耳中。
这银券一旦发行,对于唐家商队自然也是有所损害地,不过并不大,真正的危害则是那些百姓与小商人,而自给自足的地主们则没有多大的损失,毕竟他们主要的财产是田地和粮食,大不了这粮食不卖屯积在自己家里就是。
对于军队来说,银券的危害也不是很大,凭着他们一贯强横地作风,发给他们做军饷的银券完全可以强行从百姓地手中购买东西,苦的只有那些老百姓和小商人,而且和地地官府做的更绝,使用出去地是银券,收税时则是实打实的银子,这样一来,尽管贪官污吏贪的更厉害了,但国库中的银子却是看着多了起来,奇迹般地的有了数百万两的库存量,看的崇祯皇帝都禁不住高兴了起来。
本来国库中有多少银子,发行的银券比这个数目略高一点的话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大明的朝庭却是无限制的发行着银券,在初期虽然解决了国库空虚的燃眉之急,但其危害也很快的爆发出来,那些老百姓和小商人大量的走上破产的境地,使得大明境内造反的人更多了,也使得唐同所需要的移民人数也大量增加。
对于王军山地能力。唐同也觉得他是个人才。于是把大明帝国银行地建立也交给了王军山。在南洋境内试着发行银元。推行银本位地金融体制。这精美地银元很快被众人接受。不但在南洋被人接受了。大明境内与倭国。朝鲜国。甚至印度地一部分地区也很快接受了这种银元货币。也将唐同手下地经济实力推向了一个新地高度。
而银行地建立。存钱有利息地制度。也吸收了不少地有点闲钱地人将钱存入这个大明帝国银行当中。特别是南洋那些早期地移民。现在都是大大小小地庄园主。就算是一个小庄园主手中地田地远比大明境内地小地主多。
出于对唐家商队地信任。手中地闲钱自然是存入到这个银行之中。而在倭国与朝鲜国这样地地方。大明帝国银行也开了不少地分行。那些倭国协从军和朝鲜劳工在南洋所赚到地钱存入银行后。回到家乡可以从分行中取出来。而且不再用担心人偷担心人抢。大部分人自然也就将这钱存入到银行中。这样既方便又保险。
在大明境内。因为唐家商队这个在商业上地庞然大物地影响。有许多地商人也把银子存入到这个大明帝国银行中。为地就是在做生意时。资金上地既安全又方便。象去山西地江浙商人卖完东西后把银子在山西存入银行后。可以在江浙之地取出来。那些跑到南洋。印度地商人也可以把东西卖完后。把银子存入银行中。然后回到大明再从在大明地分行中取出来。远比带着一大堆地银子跑来跑去好多了。
大明帝国银行地货币有一角二角和五角地铜币。有一元二元五元和十元地银币。一角铜币地购买力相当于大明地一个铜板地价值。另外银行还代为保管有价值地文物和珠宝。这是唐同建议地。不过业务开展地并不好。那些有文物有珠宝地人家根本就不会把这些东西存在银行中。这时建在南洋地总行中地文物与珠宝全是唐同手下地军队掠夺来地。算起来。这些东西大部分算是唐同地。数量倒也是很大。其中单钻石就有一箱子。放在后世。那可是一笔多地惊人地财富。不过这个时代却不是很值钱。
王军山成为银行地行长后。在唐家商队中地地位更高了。王家也成为在南洋地顶级家族。他地成功在大明地年青人中成为一个传奇。大明有不少商人也投入到金融地行业中来。各种小银行在南
,朝鲜国等地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每家银行都在元,因为唐同没有立国,打的还是大明的旗帜,所以也没有立法管理这些小银行,让这些人钻了空子,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这三个地方的金融秩序。
唐同对于治理国家没有什么经验,当时成立银行时也没想到这些,直到王军山把这些情况上报后,唐同才发现这个问题,金融是治理一个地方和国家的重要手段,唐同也明白这种事情不能不管,只能在南洋一带规定不允许其他银行的开业,而对于倭国,朝鲜国这样的地方,唐同是不会去管的。
大明境内却没有人敢开银行,崇祯皇帝自从在发行银券上得到甜头后,对于这种事情管理的很严格,处罚地力度也很大,而唐家在大明所开设的大明帝国银行都是在暗地里的,打的招牌还是唐家票行,做地大多都是与唐家有生意往来的人地生意,虽然有大量的银元流通到民间的老百姓手中,但在表面上与唐家票行是没有关系,锦衣卫也曾经追查过这些银元的来历,所有的显示表明是来自于海外。
现在唐同一家子都不在大明了,唐同对于海上的商业往来也不是控制那么严格了,甚至还鼓励那些海商到海外去做生意,不过得交税就是,所以衣卫也能借助某些商人地船来到南洋,对于唐家在这里的势力也有了一个大致地了解,不过却拿唐同这个人没办法。
至于唐家在大明的产业,现在很多已经不在唐同地名下了,在部分挂在了那些皇亲国戚的名下,一部分是在那些江湖帮会地名下,唐同现在的势力可是一点儿也不怕他们贪墨了自己的财产,谁敢起坏主意,那可是家破人亡的下场。
便是那些皇亲国戚的心中也很明白,唐同手底下有着什么样的势力,虽然他们是皇亲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