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穿越无剩女-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唔,这就跟静嘉代怀孕的母亲接待客人一个道理。邵氏释然,露了几分担忧之色,寒暄两句,待敦堂静嘉与邵友见过礼,邵氏便忙随着邵友去看望邵二奶奶。
依旧是上回的那座院落,静嘉才迈进门槛,扑鼻而来便是浓郁药味儿。邵二奶奶靠在床上,薄被搭在腰间,很是虚弱。邵氏紧走了几步,“二嫂怎么病成这样?来信怎么也没同我讲?”
敦堂静嘉二人在床畔行了礼,立在邵氏后面,不知说什么好。
邵二奶奶摇了摇头,淡道:“不打紧的事,还不是我那几个哥哥闹着要分家,一点心眼儿也不长。顶着大哥伯府的名,做什么不便宜些?非要分出去,真不知听了什么人的谗言!”
静嘉从旁看着,大抵是母亲与二舅母最近交流频繁,被引以为知己,连这样的“家丑”倒都跟母亲说。
邵氏一旁坐了,拉着邵二奶奶的手宽慰道:“兴许他们也是好心,伯爷一人之力,养着偌大伯府,实是困难,倘使日后为了维着面子,闹出亏空,更是难看。”
“只是父亲毕生心血……”邵二奶奶说着,悲从中来,眼底便盈出了泪。“罢了,父亲一生何曾遇到过不在掌握中的事情,今时之景,他大抵是早料到了。”
邵友不忍母亲如此凄楚,出言宽慰了一句,谁知邵二奶奶斥道:“来日你若也这样没良心,我与你父亲在九泉下都不会安宁的!”
邵氏忙打圆场,寻了个借口,让邵友把敦堂静嘉都领了出去。静嘉从侧面打量着久违的表哥,大概是担心母亲,清秀面孔绷得紧紧,一言不发,只带着敦堂静嘉顺着路向前走,也不说去处。静嘉扯了扯敦堂的袖子,又指向邵友,示意哥哥说点啥安慰安慰他,谁知从敦堂的角度看,静嘉指的根本不是邵友,而是一座凉亭。
敦堂顺着静嘉手指看去,吓了一跳。
亭中坐的不是旁人,正是永平伯和还未进行册立大典的太子!
失礼
据说当一个人被注视的时候,他能够感知到目光的来源。虽不知这话是真是假,但太子却果然看到了静嘉一行人。
邵友毫不自知地闷头行走,静嘉光顾着在心里埋怨哥哥与自己毫无默契,也不上前宽解两句。唯有敦堂一人,好巧不巧地与太子爷对视上了。只见太子轻一笑,偏过首,继续同永平伯说话,仿佛没有看见他似的。敦堂心里打鼓,脚步不由得慢了下来。
静嘉见前面的表哥愈走愈快,而大哥哥竟落到了自己后头,还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好像比邵友心事还重,于是哎呦一声,假装崴脚,站在原地不动了。
这一叫不得了,不光邵友敦堂二人回了神,连亭中的永平伯和太子都惊动了。敦堂从来不会一心二用,看着妹妹扶着脚踝慢慢蹲了下去,也顾不上什么太子不太子,当即撩起妹妹裙角,伸手握在静嘉扶着的左脚脚腕上:“扭着脚了?”
邵友见状,忙转身背向静嘉与敦堂二人,以示避嫌,却恰与迎面走来的太子和永平伯撞个正着。邵友是董相出殡那日见过太子,两人俱是董相的抬棺人,自然不陌生。
“参见太子。”
此言一出,敦堂和静嘉同时抬头,敦堂反应快,就势换了跪姿,而静嘉已是看人看的愣了。
太子应该是什么样?玉树临风那不行,太文弱,彪形大汉也不行,太吓人,严肃了不行,温柔了不行。就得是……静嘉盯着眼前的人,就得是这个样子。
静嘉对古代皇族的印象,更多的是集中在对清朝几位皇帝的认识上。他们的画像比较常见,静嘉本人又是生在北京皇城根儿下,是以看得多,印象也深刻。尤其是年轻的雍正,脸和李咏一边儿长,实在是太幻灭了。
而眼前的这位太子,眉目疏朗,站的笔管条直。一身墨绿暗地云肩通袖织金膝遥Ы涣斓琅郏庾畔樵瓢档睾诙卸放瘢鋈硕汲牡么笃戎亍F质且徽糯判Φ暮推婵祝皇茄凵窈盟粕钤ㄒ话悖腥送坏降住�
不幸的是,当静嘉在心里感慨太子眼神深邃时,永平伯已经十分不悦,低斥道:“放肆!见了太子还不行礼!”
静嘉这才意识到自己犯了多要命的错误。此时,太子脸上的笑淡了许多,略带威严地盯着她。静嘉忙跪伏于地,学舌道:“参见太子殿下。”
这个时候静嘉终于发现了邵氏对自己的教育漏洞了——她发现自己根本不知道见到太子该如何行礼。
“都起来吧。”太子倒没降罪于静嘉,出言平静,难辨喜怒。静嘉也不敢再装脚疼,撑着地小心翼翼站了起来。静嘉可不傻,这是古代,不讲究什么法治社会,更不谈人权。惹急了他,甚至都不仅仅是自己掉脑袋这么简单,没准儿一家人的命运前程都要搭上。
在这个没有微博拿来曝光,也没有媒体帮忙炒作,更没有公知煽风点火的年代里,静嘉恨不能变出个时光机来。唉,刚才该麻利儿的跪地下磕头才对,瞎看啥啊!
太子不动声色地打量着这三人,敦堂邵友他都是认得的,一个是永平伯的外甥加应天府判官的侄子,另一个是吏部尚书的嫡长子。至于中间这个失礼的小姑娘……太子难得有耐心法儿,出言问道:“你是哪家的?”
静嘉低着脑袋,根本没敢再看太子,这会儿只听太子问话,却没有意识到是在问自己。冷场十秒后,静嘉才感觉到哪里不对,壮着胆略抬了点头,发现太子一副“我马上要炸毛请自觉退散”的表情看着她。静嘉一哆嗦,话没过大脑就冲出口:“是问我吗?”
还没等静嘉反应过来,她已经被大哥拉着扑在了地上。敦堂提气朗声:“舍妹不知礼数,请殿下恕罪。”
静嘉以狗□的姿势扭曲地俯在地上,糗态毕生,饶是太子方才还堵着火儿,见到静嘉这个狼狈模样,也不禁缓出了一个笑意。轻咳一声,上前扶起了敦堂,表现出了一国储君的气量:“不必多礼,令妹年少活泼,原是好事,别吓着她。”
不等敦堂再说什么,太子已经抬袖一拂,向永平伯道:“时辰不早,小王还要回宫,便不叨扰永平伯了。”
永平伯忙知趣称是,送太子出府。而这厢三人,再度行礼,口称:“恭送太子殿下。”
直到太子的影儿都看不见,静嘉才改跪为坐,有点儿沮丧地呆在原地。邵友和敦堂已经站了起来,敦堂回过头却发现妹妹还没起来,便又蹲下身:“怎么?脚疼?”
静嘉摇摇头,抬手掩面道:“觉得自己好丢人。”
邵友噗哧一笑,也跟着蹲下来:“因为刚才在太子面前失礼吗?”
静嘉依旧摇头,虽说确实是这个原因,但追根究底,令她沮丧地其实是自己作为一个来自21世纪的健气女青年,竟然这么不大气,这么没见过世面,不就是个太子嘛!就算上辈子没见过也不至于这么出丑嘛!
可这话,静嘉怎么向两个哥哥解释?只好憋在肚子里,化作一团欲哭无泪的委屈。
也许是因为自己怕死吧……真是没节操,哦不,没气节呢。
敦堂是个粗人,才不管妹妹这是为什么,只要让她赶紧起来, 别坐在地上着凉就好了。于是敦堂拿出治愈静嘉的大招儿:“好了,别坐着了,哥哥抱!”
静嘉眼睛顿时笑弯,“要嫡女抱!”
其实静嘉想说的是公主抱啦……自从敦堂开始习武,迅速的长高变成大力水手以后,静嘉就最喜欢让他公主抱,觉得倍儿有面儿。可惜“公主”这俩字儿是忌讳,静嘉只好改称“嫡女抱”。好在哥哥不计较,管它叫起来诡异不诡异,能治住妹妹就好了。
敦堂答应着打横抱起静嘉,这把静嘉给美的,适才面上的阴霾一扫而空。邵友只在心里感慨——果然还是个孩子。
遇到太子的事情,敦堂静嘉自然主动上报父母,对于静嘉的失礼之事,敦堂原想瞒下来,免得妹妹像上次一样挨罚,却没料到静嘉主动告诉了母亲。
静嘉吃一堑长一智,为了防止日后再遇到这样的情况措手不及,犯下大错连累一家,倒不如赶紧让母亲教她点儿能应付场面的东西,至少要有能力自保。
听了静嘉所言,倪氏夫妇深以为然,当即决定,要花重金聘一位宫中放出来的女官教习女儿规矩。且不为日后有什么贪图,单是这一样儿,足够让女孩儿们在以后说亲时加个重量级的砝码了。没准儿婚配对象就能从庶子变成嫡子,婚配家庭从伯府变成侯府呢!
邵氏想着就着手操作起来,这件事光靠她是没门路的,只能从交好的其他贵妇中托人选一个就要从宫里放出来的女官。邵氏思忖一番,最后定在了准亲家怀化大将军的续弦夫人莫氏身上。
要么说武将夫人不好当呢,这位大将军的元配夫人原是个能舞刀弄枪的巾帼女子,可惜在随赵将军平西北之乱时,被乱箭所射,不治身亡,只为赵将军留下了两个女儿——一个是敦堂的未婚妻赵菡,另一个叫赵芙,比赵菡小两岁。为此,皇帝决定给赵将军挑个能安安分分在家不乱跑的文臣之女,便是如今的赵夫人莫氏。
结果,莫氏因为太安分,怀孕后身体极度虚弱,生下了一个死胎……据说,还是个男儿。前后俩妻子对比太明显,更何况得不到的那个才是最好的,赵将军一下儿厌弃了这位柔弱的“莫妹妹”,至今,莫氏膝下仍无子嗣。
尽管听说这事儿以后,皇帝颇有几分内疚,但他很快又释然了,为什么呢?这个原因也是邵氏决定找莫氏帮忙的原因。
当今皇后,太子他亲妈,也姓莫。
没错儿,莫氏的爹是皇后的哥哥,莫氏一族就是传说中被历代皇帝和太子又爱又恨的外戚,既怕他们不给力,影响自己称帝,又怕他们太强大,自己压制不住,反而丢了皇位。
皇上之所以将莫氏许配给赵将军,是想让未来自己的嫡长子能手握军权顺利登基,却又不得不忌惮莫家自己有了军权会做出谋逆之事。如今莫氏不得赵文肃的心,赵文肃帮莫家造反的几率就降到最低。而一旦赵家无后,那这兵权早晚会回到皇家手里。
太子可高枕无忧。
说起来,莫氏现在之所以还能在贵妇圈里挺着脊梁骨地混,多亏得她娘家给力。现在又立了太子,便是莫氏一生无所出,也照样儿能稳稳当当地坐着赵夫人的位置。
正是看中了莫氏娘家和赵将军在皇上心里的位置,倪氏夫妇才会为敦堂定下这门亲事。而莫氏在继女婚事上发言权很小——基本被赵将军剥夺了。赵将军满心都是对亡妻的怀念和内疚,下定决心要为两个女儿寻个既光鲜又稳妥的亲事。
那一年,大家都在迷恋一个传说,有一个粗壮彪悍的大老爷们儿满京城串门儿,只为给长女找个好老公。
然后就恰巧遇到了有个绩优股当爹的敦堂,聊了两句又发现这小子在习武,竟然还想从军,一眼相中,扭脸儿就回家打发莫氏上门儿来解决后续问题了。
邵氏既然想托莫氏来为女儿们找个高级专业家教,自然要上门拜会赵夫人。这次邵氏破天荒地没带静嘉,只携静娴出场。静嘉一头雾水地追着母亲问了原因,邵氏敲了敲女儿最近有变笨迹象的小脑袋,无奈道:“今年你姐姐就及笄了。”
哦对,过年了,要开始说亲了。一般人家孩子,顺利的要一到两年才能挑到合适的人家,拖个三年五年的也大有人在。像敦堂和赵菡这种一拍即合的实在太少,所以,及笄当年才说亲,已是邵氏对自家女儿质量和倪父事业高度相信的表现了。
但是,邵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