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执着+番外 作者:辰上星(晋江2012-05-18完结)-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牙肓顺跞鄙瞪档木⑼贰�
气氛很热闹,七嘴八舌的。可是在张艺心里突然冒出一句话: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杨子楠没有来,说是去了成都。那里有他姐姐。
回去的路上,已经是灯火通明了,这个夏天的夜晚,路上行人还是熙熙攘攘。
张艺和李岩一起往回走,李岩想说点什么,可又不知从何说起,回忆初中生活,不可避免涉及到杨子楠,幻想高中时代也觉得言语贫乏。于是说到,她和向宇毕业后在一起了,现在向宇唯她马首是瞻。
他们也都在二中,作为知己,看到李岩这个大大咧咧的女孩也露出了羞涩的笑,张艺没有评论合不合适,只说了一句恭喜。她希望她的好姐妹懂得珍惜,能幸福长久最好。
因为有时幸福就像流星,你还来不及许愿要长长久久,它便消失了。
张艺看着天边已经升起的颗颗星星,祈祷。
请将,幸福,永久覆盖我的朋友。
一中开学比较早,在这之前,张艺没有见过杨子楠,据说他一直呆在成都。其实张艺觉得他们并不是因为深仇大恨分的手,所以再见面也没有必要当做陌生人。
可是看来连这个当普通朋友的机会也没有了吗?
☆、最美的年华
终于进入向往已久的高中时代。
一中距张艺家不近,一个在南一个在北。父母装好她的行李大包小包把她送到了学校。
一切都是陌生的,看着这个比初中大一倍的校园,周围也都是学生家长,她突然感叹,要开启高中三年的生活了。大家都面带笑容,她却只是感到有些许怅然和力不从心。
一中是一所封闭学校。不管是其他市里,本县里还是本市的学生一律住校。张艺从来没和其他人在一起合住过,却对那种传说中长夜话谈的生活隐隐有些期待。
宿舍是八个人的,还算宽敞,母亲替她整理好床铺以后就和父亲离开了。有热情活泼的舍友拉近了大家的距离,很快都报了自己的名字,所在地,因为有外地和县里的同学,所以大家有的可聊,聊自己的家乡聊特产,也就这样开始了宿舍生活。
军训是比较累的,立正、稍息、停止间转法、行进、齐步走、正步、跑步、踏步、立定、蹲下、起立、整理着装、整齐报数、敬礼、礼毕、跨立等等这样的简单动作会机械地重复几百次。作为女生,在每一天军训结束回去后也是要发发牢骚的,教官真狠,真没人性之类,也会聊聊别的班的教官好高好帅之类的,这样的生活也算累里偷闲吧。在这样半个月的压榨之下,每个人都成了黑炭。
高一高二是一个月回家一次。住宿的问题在最初的不适应之后,张艺可以泰然处之了,和舍友相处的很融洽。但是第一次放假,张艺还是激动的前一天晚上没睡着,回到家以前埋怨母亲的饭菜做得不好吃,现在也觉得津津有味,夸张一点就是人间美味。
回去休息的两天,没有和以前同学见面,当然更没有杨子楠。
给李岩宿舍打电话,才知道二中与一中休息时间不一样,比他们晚一个星期,也就是,半年她看不到李岩。
还有其他人。
恋恋不舍的从家里回到学校,在校园里看到了康正宁。两人现在在一所学校,张艺从开始不是特别适应,到慢慢和康正宁成为了好朋友,原来那些朦胧的情愫早就不见了。一直没见到文晓,后来才知道她出国了。
张艺没有和康正宁谈论过文晓,他也对此讳莫如深。所以张艺只是凭空猜测,原来他们的爱情也抵不过所谓的外因。
张母是云南昆明人,已经几年未回昆明过年的一家人决定在这一年回去。张艺也比较向往,因为昆明的确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在这个北方寒冬正好去感受它的四季如春。只是这次估计又见不到以前的同学了,原来这就是所谓的缘分,即便张艺不信,可是不可抗拒这接踵而至的客观因素。
即便是卧铺,可是这么远的路程,颠簸了快两天终于到达昆明姥姥家时,张艺直直地向卧室走,在里面待了一天才鲜活过来。
张艺姥姥家在昆明市区周边,像周围住户一样的家家有花有井,张艺确实觉得从井里舀出来的水就是不一样,澄澈新鲜。姥姥是白族的,姥爷是汉族的,也算是两族合璧,家里边的亲戚也就特别多,这次过年很多人都从外面赶回来,因为过了年正月初三时姥姥的60大寿。
张艺挺喜欢这座城市,她是“懒散”的,又是浪漫的,这样一个慢节奏的城市是适合人来找寻逝去的宁静的。漫步在羊肠小道,你会听到门口老百姓的吹拉弹唱,会看到翠湖黄昏时老奶奶的翩翩起舞,张艺最喜欢的是这里天蓝得像颜料染过,晚上能看见白云,如果有前生,在古代,或唐或汉,她想是不是自己是一个特别普通的白族姑娘,目不识丁,终日与花草为伍,在这个小地方有着自己的一世,这是不是也是一种可以憧憬的人生呢?
回去以后,所有在云南的所思所想仿佛是一场梦,遥远不真实,美梦易醒,回到现实,张艺开始迎接新的学期。
渐渐回归到学生该有的生活,高中的课程要比初中困难得多,学科也多了起来,高一所有的课程除了语数外,还有政史地,物化生,张艺所面对的优秀学生更多,看着一天每一堂课的老师轮换,不一样的思维,不一样的授课,大家都得迅速转换,在这里的学习正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张艺所在的班级是2班,康正宁在1班,是所谓的兄弟姐妹班,老师都一样。所以他们经常在课后讨论问题,张艺发现这样的康正宁原来这么近,适合当好朋友,在一次讨论中,张艺看着这个和她争论问题的男生,突然开口,轻轻地“喂,我喜欢过你!”
康正宁愣在那里,机械地转过头看着她,一脸问号,是害怕自己要表白吗?张艺看了看他们争论的题又接着说,仿佛是在追忆,“哎,已经是过去式了。”看着还在呆愣中的康正宁哧哧一笑,“傻了?就是,我当初怎么会喜欢你呢?”说罢装作惋惜的摇摇头。
康正宁觉得这是什么情况,在自己还没有理清这混乱的经过时,这所谓的告白已经告一个段落了?只是也突然想想,当初对于张艺的印象就是一个文静腼腆的女生,没想到……
其实就像他自己,大家所谓的心如止水的男生会在那个年纪喜欢上一个女孩,虽然大家都没有挑明,可是不能否认,爱情曾经来临过……
这样在繁忙的学习中,唯一的消遣还是吃睡和八卦。每当中午下午最后一节铃声响起的时候,大家都没有心思再听老师的谆谆教诲,只想着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向食堂,或许并不是为了学校食堂的“美食”,只是在压力下活的有激情一些,张艺觉得自己也爱上这种奔跑的感觉,以至于上了大学,才发现对于那个残酷的青春里充满回忆,大家把那个聒噪的铃声当成了美妙的歌声。
对于这个八卦,当然会涉及到张艺,因为张艺确实和康正宁关系越来越好,只是知道的人了解他们的友情,他们的过去,不知道的人的言论张艺也不在意,毕竟嘴长在别人身上,张艺还是懂法的,言论自由,当然思想更自由就当是茶余饭后的调剂吧。
在努力奋斗充满压力竞争的高中时代,张艺开始觉得所谓爱情也就是虚无缥缈的事情,杨子楠什么的也突然变得模糊起来,原来一切抵不过流年。
可是谁能告诉她,这个迟到的真相为什么让她建立起的心理防备变得不堪一击?
作者有话要说:回家一趟,忙碌的生活,想过放弃,可是这个故事自己很早很早就想写,舍不得。。。
☆、真相吗?
话是不是从当事人口中听到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件事是所谓的真相。
在那个时候,张艺没想过,老师会对杨子楠说那样的话。当时分手以后大家都会说这就是杨子楠,本来就是这样的男生,恋爱的时间就是这样短,换女朋友的速度就是这样快。谈恋爱张艺一直觉得自己是不同的,对于他是不同的,最终是不是她的错觉她不知道,可是结果是她不得不相信,她不是特殊的。是啊,她凭什么应该有与众不同的对待,她不漂亮,不高挑,不温柔,一个放在人群里也找不出来的普通女生。都说野百合也有春天,虽然她并不认为自己是那株山林里的野百合,可是那个时候真的觉得很阳光,很幸福,然而原来野百合是有花期的,那么短。
只是当初的真相突然摆在眼前,她哽咽不能言语,周围的一切变得挺萧条的,她使劲地睁大眼睛看着天空,甚至可以想象当时的情景,当时杨子楠的心情,杨子楠的表情。虽然先提出分手的是她,一直也以为受到伤害最大的是她,然而现在终于知道,原来那些一切一切外在的压力都给了他。张艺开始痛恨自己当时的一时冲动,自尊心这个东西,在爱情中她是不是考虑的过多了?
当年胖张对杨子楠说的其中一句话是:你考不上重点没有关系,你家里人会给你想办法,可是张艺不一样,上不了重点就会毁了她的一生,你说你喜欢她,我们不否认,可是你愿意耽误她的一生吗?
这些话是后来隔壁班老师告诫他的下一波学生的,兜兜转转传了出来,传到了当事人耳朵里。
张艺一直觉得时过境迁的事情自己看开了,不是吗,伤口总有愈合的时候,可是原来那只是被深藏的记忆,依然存在,揭开以后仍然隐隐作痛。
一架飞机划过碧蓝天空,留下一尾白带。张艺对着天空说。
想见你,杨子楠。
很平静地上课,下课,吃饭,睡觉,依然享受着这里的学习氛围,憧憬着大学生活,可是内心深处期待着,日子过得快一点,再快一点。寒假快点来…
寒假初中同学聚会,初五晚上6点,大大小小的街道依然热闹,灯火通明,新年的气象依然笼罩着这座城市,大街小巷的人们都乐呵呵的,这大概是每一个人一年中最幸福的一段时光。
定在饭店的一个大包间,张艺和李岩到的时候已经有一些同学了,大家互相问好,变化都不太大,只不过有的男生剃了初中留的胡子,看起来清爽不少;初中限制女生留长发的时代也一去不返,女生都个个飘逸或者扎个马尾清新亮丽,男女分开来坐,直到大家都坐满了,没有见到杨子楠。呵,他应该又有事吧。
快结束的时候,大家都开始自觉地形成一圈一圈小派的围着说话,包间里很热闹,这时包间门打开,本来同学来来回回去洗手间,这也没什么,可是这次从谁开始安静了,整个包间都安静了,张艺本来是背对着门的,可是在这突然安静的一刹那仿佛有预感似的转过身,看到了杨子楠。
杨子楠扫视了一圈,貌似在张艺这停留了几秒,若无其事地向大家打招呼,“抱歉,来晚了。”几个男生围了上去,把他拉到了男生那一桌。他们男生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喝酒。
这期间,他们没有交谈。距离就一个桌子,可是他没有看这里,他们仿佛很遥远。
曲终人散,大家陆续离开了饭店。李岩走的时候冲她眨眨眼,张艺明白。很默契地,剩下了他们两个人。站在饭店门口,旁边专卖店里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