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曹贼 >

第424部分

曹贼-第424部分

小说: 曹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许攸闻听大喜,“中阳山我也去过,景色甚美。
    他日黄曹三篇有闲暇,何不一同返乡?呵呵,难得有同乡人,许某有些失态了!”
    “朋也久闻先生之名,只是未曾拜会,所以心中一直存有遗憾。
    若先生不吝,待闲暇时,愿与先生把酒言欢,只是,司空唤我有事,恕朋失礼。”
    许攸连忙摆手,“友学自去,他日自会登门拜访。”
    说着,许攸背着手,看似悠闲的溜溜达达而走,却让曹朋一头雾水,有些不明所以然飞这许攸,看上去也不是那么讨厌嘛!
    “今天可真是奇怪了,许子远对你,可是亲热的很呢。”
    “是吗?”
    典满黑着脸道:“你是不知道,这厮平日里有多么讨人嫌。架子大,口气也狂妄的很。上次见到我,还问我:可知破袁者何人?我知道他曾献计奇袭乌巢,可那也是主公深谋远虑,将士们效命的结果…………若非看在他是主公昔年好友,老子早就把他一顿胖揍。平时不管和谁说话,都昂着头,一副谁也不待见的模样。
    今天和你说话倒是看上去还挺正常……不过,估计也是暂时,早晚会让你心头起火。”
    看得出,典满对许攸怨念很深。
    曹朋看着许攸的背影,有些疑惑的摇了摇头。
    三国演义里,罗大忽悠着重描绘了曹操的果断,而掩去了许攸的光芒。
    但实际上,许攸在奇袭乌巢的事情上,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后有贾诩郭嘉许攸推波助澜,最终令曹操下定决心。可以说,没有许攸,官渡之战可能会延续很长时间,胜负尚未可知。不管历史是如何评价,许攸的前半生确是很辉煌。
    曾经与何颇等人,被称之为奔走之友,是大将军何进的座上客。
    曾参与过合肥王废立之事,后来协助袁绍,雄蹶北方。连孔融都曾称赞说:田丰,许攸”智计之士。
    沮授很牛吧!
    但是未必能入孔融的法眼。
    许攸的缺点是贪鄙,但谁又没有缺点?
    曹朋看着许攸的背影,轻轻摇了摇头………
    这种事情,谁也说不出个所以然。许攸生死,与他无关。至少,他对曹朋的态度,挺好。
    “走吧”主公应该等急了!”
    “正是正是,咱们快点过去吧。”
    典满和许仪暂时忘记了许攸的事情,带着曹朋匆匆来到中军大帐。
    大帐中,烛火通明。
    曹操正独自坐在榻上,身披一件黑色裘衣,兴致勃勃的看书。
    对曹操的好学,曹朋极为敬佩。
    这家伙不管走到哪儿”总会带着一车书卷。
    这两三年来,曹朋和曹操接触并不是特别多。一来曹操忙碌,二来曹朋也不想总去麻烦曹操。
    对于自己的仕途,他丝毫不担心。曹操该用他的时候,自然会用他。
    “曹朋奉命前来”拜见司空。”
    “阿福啊,快进来。”
    曹操放下书,招手示意曹朋进账。
    典满和许仪很自觉的在帐外停下脚步,当曹朋进账以后,帐帘随之便垂落下来。
    “叔父这么急唤侄儿前来,有何吩咐?”
    当帐帘落下之后”曹朋便明了了曹操的意思,立刻改变称呼。
    对外,曹朋唤曹操官职,那是公事。
    现在,只有他二人”曹朋唤曹操叔父,则是私事。
    曹操笑了,摆手示意曹朋坐下,然后亲自为他满了一杯水酒,笑呵呵问道:“阿福,仓舒近来进步甚大,你环婶婶时常在我面前夸奖,他知书达理,懂得进退。而且,子文的武艺大有进步,连君明也说,他早晚必成军中的猛将……,…
    此皆阿福你教导有功,我还要先谢谢你才是。”
    “叔父哪里话?仓舒天资甚好,我只是顺势引导,哪里有什么功劳?”
    “诶,再好的天资,若没个明白人指点,也是无用。仓舒这两年每次回家,皆有进步,我也非常高兴。他来年就要正式进学,不过我还是希望,他能继续在你那边学习。”
    建安七年五月,袁绍病死。
    曹操因丧乱以来,学校多废,后生不见仁义礼让之风,于是下令郡国各修方学。
    规定,凡县满五百户,即设立校官,负责选乡中俊才教学。
    凡公卿六百石以上官吏,以及将校子弟为郎、为舍人者,皆可诣博士受业。能诵一经者,由太常分等授官。曹冲此前一直是由曹朋授业,不过他眼见着将九岁,是时候正式入学,学习经典文章也就是说,他的启蒙教育初步完成。
    到了这个阶段,就必须要正式的在学堂里学习。
    曹朋早就预计到了这个结果,所以并不显得奇怪…”
    曹操笑道:“我听说,仓舒在你那里,还接受了其他人的授业吗?”
    “正是!”
    曹朋躬身道:“德润、士元、广元皆有为之士,才学过人,仓舒得他们授业,收益良多。”
    “恩,阚泽此人我知道,也算是你的老部下了。
    说起来,他也是个有才华的人,是时候该入仕了。我也正好要和你说这件事情,子山在海西已有三年,政绩卓著。我拟将他调至司空府,出任辞曹一职,并兼任太仓令一职。如此一来,海西出缺,阚泽也算是海西老人,可继任,你以为如何?”
    步莺要上调了吗?
    辞曹和太仓令,皆实权职务。
    特别是辞曹,有监察百官之责,属于司空府内部的执法机关。
    步莺出任辞曹,品秩虽未提升太多,确是一次不小的升迁……让阚泽接掌海西?
    曹朋立刻明白了这其中的奥妙。
    于私,曹操准许曹朋继续享受海西的三成收益:于公,银楼的开设,也必须要有一个合适的人选去稳定局势。相比之下,徐州九大行会的行首,更容易接受曹朋的部曲。若换一个人过去,势必会出现一些波动,单只是和九大行首的相处,就是一大问题。九大行会是曹朋一手设立,阚泽前往海西,无疑是最佳选择。
    但曹朋也知道,这恐怕是他最后一次享用海西的收益了!
    从邓稷,到阚泽呢……,…
    待阚泽卸任时,曹朋对海西的掌控,至少超过十年。
    当一个人对某一个地方掌控超过十年,换谁都会感到眼红。更何况,如今的海西可不是七年前那个荒僻之地,已成为两淮最富庶的地区。九大行会不禁垄断了两淮商业,更勾连江东。若银楼的效果出来,曹朋再想享用收益,估计很难。
    别的不说,海西每年的盐税过亿,曹朋的收益将会何等悄人?
    曹操不得不考虑这些事情,阚泽继任海西,也预示着阚泽之后,曹朋将失去对海西的控制。
    曹朋想了想,躬身道:“侄儿愿从叔父之命。”
    阚泽之后,我同意放弃海西的利薹!
    曹操的眼睛笑成了弯月,轻轻点头:友学果然是个知进退的小家伙!
    “这两年,隽石在执金吾做的甚好。
    前些时候文若曾向我举荐,决定任隽石为城门校尉之职,我已经应下此事。另外,王猛在军中也颇有长进,如今西凉不甚平静,护羌校尉出缺,我已上奏陛下,由王猛接掌护羌校尉一职。你那结义兄长王买,则出任行军司马,你以为如何?”
    这是一个交换!
    曹朋接受了阚泽之后,放弃海西收益的决定。
    曹操则投桃报李,还之以其他方面的补偿。城门校尉,掌京师城门屯兵,书馆有司马两人,城门侯十二人。曹操只说任曹汲为城门校尉,也就告诉曹朋,其属官可以由曹汲自行委派。曹汲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提拔一些属于他的亲信。
    换而言之,曹操准许曹家自立门户。
    至于护羌校尉,始于汉武帝元鼎六年,执掌西羌事务,震慑凉州,也是一个极大的实权职务……”而将王买调至陇西,也说明了曹操对西凉马腾,有所觉家……,…
    这两个职务,可都是不折不扣的实权官职。
    曹朋哪能不清楚曹操的心意,连忙躬身拜谢。
    “友学,我让你过来,还有一件事情要与你商议。”
    “不知叔父有何吩咐?”
    “你先看看这个………
    曹操说着,从书案上翻出一副白绢,递给曹朋。曹朋上前接过来,就着烛火的光亮扫了一眼,只见那白绢上尽是密密麻麻的小字,字迹娟秀,可看出功底不凡。
    “悲愤诗?”
    曹朋诧异的抬起头来,看了曹操一眼,见曹操面无表情,又低下头去,认真的阅读起来。
    今儿有点头疼,可能是洗了凉水澡的缘故,脑袋昏沉沉地。!~!
第354章 自古红颜多薄命(2/2)
    白绢上是一首骚体诗。
    什么是骚体诗?这还要从战国说起。骚体诗出现以前,诗歌基本上是四言体,也就是《诗经一国风》式的民歌。只是,四言体节奏短粗,单调呆板,容量也有限。在表现复杂的社会生活时,就显得有很多局限性……直到战国时,著名诗人屈原受谗言所害,遭遇驱逐流放”心中充满悲愤和痛苦。只是当他想要用诗词喷注心情时,四言体的局限性,令他忍无可忍。于是屈原便学习民间的俗歌俚句,不在拘泥于四言体的格局,而采用了五言、六言、七言体”但保留了咏唱中的语气词“兮”,也就是骚体诗的雏形。其中最有名的,也就是《离骚》。
    到汉代,例如刘邦的大风歌,都属于骚体诗的范畴。
    曹朋此刻手上拿的,也正是一首骚体诗。
    看用词和格律”似乎走出自女人之手笔”而且是一个学识极为出众的女人手笔。
    用词造句,极为出色。
    曹朋这两年也苦学乐府格律,偶尔能做出一两首属于自己的诗词,但相比之下,他那些诗词和手中这一篇骚体诗一比,就是个渣……,更重要的是”曹朋有一种非常奇怪的感觉。这首骚体诗的作者,所用的笔法非常熟悉,似乎是……飞白体?
    “这是……”
    “友学可知蔡伯喈乎?”
    曹操抬起头,脸上露出一抹苦色。
    曹朋吓了一跳:要知道曹操身居高位,早已做到了喜怒不形于色的地步。不管遇到什么事情”他都很少流露〖真〗实的表情。可眼前的曹操”却好像是真的动了情。曹朋甚至可以看到,在曹操眼中,依稀闪动一抹水光”着实有些感到吃惊。
    “蔡伯喈”岂非蔡毙先生”我岂能不知?”
    “此诗,乃蔡琰所做。”
    “蔡然”
    “就是蔡伯喈之女,昭姬。”
    蔡琰,蔡昭姬……啊,想起来了”那不就是蔡文姬吗?
    不过,蔡文姬是在后来才更改的名字。她本叫做蔡昭姬,只是后来司马氏篡魏,为避司马昭的名讳,于是才改成了蔡文姬。而后,世人就一直以蔡文姬称呼。
    蔡文姬,本名蔡琰。
    昭姬是她的表字。蔡笆一生,膝下有二女,但命运却截然不同。
    蔡琰是长女,少有才女之名,却命运多桀。
    她年少时,博学能文”善诗赋,兼辩才,精音律,曾以班昭为偶像,从小留心典籍”博览经史,曾与蔡琶续修汉记。只是”她命运多桀,第一次出嫁”远嫁河东卫氏,丈夫卫仲道是以修《大学》而闻名的士子。在当时而言”才子佳人,不晓得羡煞多少人。可惜不到一年,卫仲道咯血而死,蔡琰便遭遇卫家嫌弃,认为蔡琰是,克死丈夫”,乃不祥之人。蔡琰也走出身名门的才女,心高气傲,且能受得这种侮辱。一怒之下,便返回家中”从此和卫家断绝关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