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同人动漫电子书 > 纵横双时空之大唐任务 >

第26部分

纵横双时空之大唐任务-第26部分

小说: 纵横双时空之大唐任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德威指挥着一股股千人方阵利用长矛弓箭把殷开山的一万骑兵层层阻挡在战场外围。
姜大霖却带着其他隋军继续奔袭李渊本阵。
李渊看到侧袭的骑兵被阻挡后,又派出唐俭、刘弘基和长孙顺德的每营三千,共九千步卒正面攻击隋兵,企图阻挡他们的进攻脚步,同时命令犹如狗咬刺猬,无从下手的骑兵统领殷开山,令他放弃侧袭隋军的意图,自由找寻隋军的薄弱环节切入。
负责阻挡骑兵的刘德威看到李阀骑兵离开战场,知道他们在找寻机会突袭于己的刘德威,丝毫没有支援前面姜大霖的意思,距离李阀骑兵不远,转着小圈,不停改变手下士卒方阵的角度和位置,把殷开山的骑兵防的毫无可乘之机。
殷开山看到没有找到隋军阵势的薄弱之处,知道隋军指挥者是个战阵高手,连忙把自己骑兵一分为二,围着战场外围来回奔驰,希望能在奔驰中拉开隋军阵形中的缝隙,好一举突破隋军的阻挡方阵。
殷开山尚未找到隋军阵法破绽,战场已经发生很大变化。
唐俭、刘弘基和长孙顺德的九千人,因为刚刚成军不久,缺少训练,未经战阵,虽然士气高昂,但比起身经百战的隋军老兵却逊色很多。所以刚刚接触时双方尚能拼的平分秋色,但时间一长,经验不足的李军却在隋军的步步进逼下不能维持阵形的完整,纷纷败退下来。
李渊看到这种情况,大吃一惊,连忙派王长阶和裴寂率八千人前去助战,而自己的身边就剩亲兵队长李南天和他手下的三千亲兵卫队了。
李渊看到周围兵力不足,急忙派出传令兵到李世民和李建成处搬救兵去了。
得知李渊中军危险,李建成在手下谋士王的提醒下,也看出宋老生的声东击西之计,为防止宋老生出北门偷袭,李建成只是派手下大将薛万彻带着一万军队前去支援李渊,自己也埋伏在北门,准备偷袭宋老生。
不提城外喊杀震天,血流成河,霍邑城中的宋老生看到南门的李世民和北门的李建成都纷纷撤军支援李渊去了,以为自己计策见效的宋老生带着养精蓄锐,被城外喊杀声激起血气的两万五千骑兵,从南门而出,绕道直奔东门,准备侧袭夹击李渊大军。
在南山焦急等待的李世民终于等到宋老生带骑兵出城,直奔东门。
李世民看到宋老生两万五千大军气势汹汹,杀气震天,知道如果袭其中军,固然能把宋老生的骑兵留下,但自己能够取胜与否,也是五五之数,所以李世民命令伏军不动,准备等宋老生骑兵完全过去再从后掩杀。
李力听到李世民的命令,心中赞叹,谁说李世民是沉稳无双之人,没有胜算从做最后决战,看现在李世民的指挥意图,分明是在赌博,而且还是胜面少的赌博,因为李世民一旦从后掩杀宋老生的骑兵,凭宋老生久经沙场的经验,知道高速奔袭的骑兵很难列阵对付后面的伏兵,那时他唯一的胜算就是全力冲击李渊的大阵,如果能破开李渊身前的防线,攻击到李渊大阵,那时不论是击毙李渊或者击溃李渊军队,胜利就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了,如果不能破开李渊身前防线,那宋老生等到李世民伏兵杀到,就回天无力、束手待毙了。
果然,等宋老生全军奔袭东门,李世民带着伏兵从后掩杀过来时,宋老生看到李世民的伏兵,没有丝毫停顿,直接驱马前冲,带着两万五千骑兵,犹如破闸洪流,冲向东门的战场。
从南门到东门的战场,将近十里的距离,宋老生的骑兵转眼既至,但是刚到战场,宋老生的骑兵就遇到花木兰和王天锋的严阵以待。
不论花木兰的南阳军,还是王天锋的护油军,在两年的训练里,一直是当作防守部队而训练的,因为李力从来对这些军队的要求就是守住油区,所以没有想过让他们进行主动进攻的训练。这些士兵经过两年的防守训练,再加上花木兰这个战阵宗师的指点,以及李力的奇思妙想,现在阻击宋老生的一万步卒,却是对防守无比熟悉的老油条了,不管骑兵步兵,只要他们坚守,相同的人数下基本没有可能击破他们的防线。
直到李力从后面紧靠李世民看到花木兰、王天锋两人的拦截圆阵,才明白李世民原来进行的并不是胜面太小的赌博,深知花木兰和王天锋防守能力的李世民,派他们前来阻击宋老生,看来是早有预谋,精心准备过的啊!
李力看到花木兰和王天锋已经做好充分准备来阻击宋老生了,我知道宋老生这个隋末高手死期到了。
如李力所料,宋老生的骑兵离圆阵尚远,就见急冲在前的几百骑兵身下马匹前腿一歪,轰然倒地,马背上的隋兵飞身前跌而出,被后面疾驰来不及躲避的骑兵踩做肉泥。
这段距离也是圆阵中的强力弓箭的射程之内,圆阵中三千弓弩手射出的弓箭,不停落在疾驰骑兵的身上,带出一溜血珠同时,也带走了骑兵的生命。
在短短不到一里的距离里,宋老生的骑兵洪流就有将近六千人落马而亡。
后面的追赶的李力心中暗笑,因为这些东西就是自己的奇思妙想之一的简易陷马坑,在阴雨刚休,道路还有些潮湿的情况下,只要把手中兵器往地上泥中一插,使劲向周围扩散一转,一个不深不大只能陷马蹄的陷马坑就完成了,虽然杀伤力不强,但在密集骑兵冲锋的时候,却能利用后续骑兵的冲击力,把落马的士兵和马匹完全消灭,这不,紧靠这些简易陷马坑,宋老生就付出了六千人的带价。
宋老生看到这种情况,气的青筋崩出,眼珠子都快瞪出来的时候,花木兰和王天锋的狙击圆阵,终于被宋老生的骑兵洪流正面撞击上来了。
勇猛无惧的隋骑兵,在猛将宋老生的带领下,无视圆阵前的重盾长矛,连人带马以生命的带价撞开了圆阵一面的盾矛铁壁,为身后的骑兵开出一条鲜血铺成的道路。
花木兰和王天锋心知一万步卒的圆阵根本难以挡住宋老生的骑兵,所以早有安排的他们放开阵势,令宋老生的骑兵横冲直撞冲过圆阵。
宋老生带着骑兵刚冲过圆阵,早已等待一旁的殷开山带着五千骑兵迎面疾驰冲锋而来。
两队疾驰骑兵终于相撞,顿时血肉横飞,漫天血雨。
在殷开山悍不畏死的拼死抵抗下,以及花木兰和王天锋的侧面弓箭远程支援下,宋老生的骑兵洪流终于被阻挡在了霍邑东门战场的外面。
李世民这时带着两千玄甲精骑终于赶到,从后掩杀起宋老生骑兵的后军。
李世民手持长柄战刀,在左右段志玄和长孙无忌的保护下,冲锋在前,左劈右砍,接连诛杀数十人,玄甲精骑看到主帅如此英勇,士气大增,战意飙升,两千玄甲精骑紧跟李世民的左右,奋力拼杀,以一当十,杀的来不及调转马头的隋军望风披靡,人仰马翻。
在李世民、花木兰和王天锋以及殷开山的三面围攻下,宋老生的骑兵部队很快全线崩溃,落荒而逃。
霍邑东门战场这时风云突变,看到宋老生的骑兵援军被围困以后,刘德威妄图救援于他,却被殷开山留下的五千骑兵找到机会,趁机冲入刘德威的阵中,冲乱了刘德威的阵形,使得刘德威无暇救援宋老生。
而强攻李渊本阵的姜大霖在看到宋老生骑兵援兵被困后,急忙欲收兵回城,却被唐俭、刘弘基、长孙顺德、王长阶、裴寂和薛万彻等李军将领带兵团团围住。
最后姜大霖逃跑未果,被刘弘基斩杀,而剩余的万五隋兵看到大势已去,纷纷坐地投降李军。
宋老生和刘德威看到姜大霖全军覆没,集合身边军队准备撤军回城,却被李渊派兵层层围困,左冲右突无法冲出层层包围的宋老生被段志玄斩于马上,而刘德威被花木兰亲手生擒活捉。剩余隋军看到军中统领一死一俘,又被李军层层围困,只要束手坐地投降。
就在李渊看到胜利在手,传令准备打扫战场的时候,北门传来李建成乘机攻取北门,打下霍邑的胜利消息,李渊大喜之余,命令李世民的右三军留下打扫战场,李渊带着中军进入霍邑修整去了。
李渊进入霍邑,城中士卒官员皆跪地请降。
李渊下令降者免死,然后出榜安民,接见霍邑官员,另他们去留两便。
霍邑官员纷纷投靠李渊后,李渊终于占领霍邑,赢得出兵晋阳后第一场硬仗。
此次霍邑之胜,不但破除宋老生对李渊义军的阻截,从此李渊义军西征东讨,可以自由灵活作战,更重要的,是坚定了那些关中墙头草势力投靠李渊的决心,使得李渊在日后不断的战争中越打越强大,等李渊坐领长安后,手中各处投靠之兵,竟达到三十万之众。
此时李力却陪着李世民在霍邑城外进行战场大扫除。
李力看着霍邑东门将近十里的范围内,伏尸遍野,血染荒原的惨烈模样,心中不禁有些想呕吐的意思。
这是李力经历的第一场正式的大规模战争,因为上党之战,敌军不战而降,而西河之战又没有参加。所以看到霍邑东城的惨烈景象,未免有些伤怀悲痛。
此战李力虽然算上了战场,参与了战斗,但真正的兵锋所指,刀枪相对的战斗场面却没有经历,因为在追击宋老生的时候,应李世民之命在后面带领八千步卒做预备队,最后只是在层层围困宋老生时,在外围指挥八千步卒围成半圈而已,而宋老生也没有从李力的防线突破过,所以真正说起来,自己还是没有战场拼杀的经验。
李力看到李世民手下士卒只是在战场上随意挖几个大坑,然后把战场的死尸不分敌我的随意抛到大坑中就地掩埋。
李力急忙对李世民说到:“世民兄!我军为何把我方士卒和敌方士卒都掩埋在一起啊?”
李世民疑惑的说:“一向都是这样啊!每次的战争过后,都是就地掩埋尸体啊!”
李力解释说:“不是就地掩埋的问题,是我们需要把敌我的尸体分开,再把我军战死的勇士尸体另寻他处掩埋,最好能令人作碑纪念,把战死的将领士卒的名字刻于碑上,令后人纪念啊!”
长孙无忌听到李力的话,拍拍脑袋说到:“我怎么没有想到这个办法呢!我们一旦如此做,怎怕士卒不奋勇杀敌,拼死向前呢!毕竟名流千古是每个将士的心愿啊!”
李世民也双手一拍说:“妙啊!李力兄不愧当世无双的子房之才,竟能想到如此主意!无忌!你马上命令士卒区别对待敌我将士的尸体,我马上去城里禀报大将军!让人清点战死士卒将领名称,令人准备立碑刻名,好让后人得知,我李家将士为了天下苍生,是如何抛头颅、洒热血的拼死反抗暴隋的啊!”
李世民说完骑着马,匆匆忙忙的跑回城中了。
花木兰含情脉脉的看着李力说:“我就知道我的夫君是天下最厉害的人,此计一出,李阀军心凝固,将士视死如归,天下指日可待了!”
其他人都一幅看偶像的看着李力,看的他一阵飘飘然的快飞起来了。
当李渊宣布从李阀晋阳起兵那一刻起,所有战役战死的将士,将在他们埋身的地方刻碑留名纪念的消息一经传出,李阀所有军士欣喜若狂,满城欢庆,不但刚投降的隋军忠心事李阀,就连在霍邑战败流落的隋军也纷纷返回霍邑,加入李阀义军,从此李阀军威更甚,军容更为强大。
军碑建成后,李世民更代表李渊在军碑前祭奠一番,这番作为更奠定李世民在李阀军中的威望。 

 第十九章     河东功略
…………………………………
 李渊攻克霍邑后,收编霍邑残余隋军,霍邑三将中的刘德威更是投降于李世民的右三军。
经过战后清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