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中国十个五年计划研究报告 >

第98部分

中国十个五年计划研究报告-第98部分

小说: 中国十个五年计划研究报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年增长11。6%。1984年,对外贸易创造了新纪录,进出口贸易额大幅度增长。据海关统计,1984年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2012亿元,比上年增长39。7%,扣除价格和汇率变动因素,实际增长19。6%。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也都取得明显进展。1984年第4季度以后,在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一些新的不稳定因素。主要是在经济形势好转的情况下,盲目追求超高速度,工业生产发展速度过快,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消费基金增长过猛,货币投放过多,国家结存外汇下降。问题的核心是基本建设投资规模过大,消费基金增长过猛。政策上的不适当规定也是导致第4季度经济开始膨胀的刺激因素。在基本建设拨款改贷款和职工工资制度改革中,不适当地规定了改革后的贷款总额和工资总额均以1984年的数额为基数,从而刺激了1984年第4季度的突击贷款和突击发工资奖金。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但是,这些问题在六五期间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贺氏藏书·刘大海精校】

五、1985年年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1985年是执行六五计划的最后一年,是执行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决定的第一年,任务十分繁重。1984年11月,国务院根据全面完成六五计划的要求和当前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制定了198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计划草案于1985年3月28日经全国人大六届三次会议审议批准。

根据1985年计划安排,这一年经济工作要办好三件大事:一是价格改革要起步,二是改革行政事业单位的工资,三是为全面完成六五计划和为七五计划做准备,技术改造和重点建设要保持一定规模。这三件事安排得好,有利于理顺关系,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因素,促进经济的良性循环。如果安排得不好,就可能影响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稳定。为此,198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贯彻执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方针,积极而稳妥地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保持国民经济协调稳定地发展,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六五计划规定的各项任务,并为七五经济发展准备条件。要在大力提高经济效益和增加国民收入的基础上,认真搞好财政信贷平衡,妥善安排积累和消费,保证城乡人民生活继续有所改善。

计划提出,鉴于目前财力、物力都比较紧张,1985年计划的增长速度不宜过高,否则就会加剧能源、交通和原材料等的供需矛盾,嫡碍经济效益的提高,引起经济生活的波动,不利于经济体制的改革。1985年计划的具体任务和主要指标是:(1)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求得生产的持续增长,要求工业增长8%,农业增长6%,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5%。(2)适度安排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认真贯彻以技术改造和改建、扩建为主的方针。基本建设投资安排800亿元,技术改造投资360亿元。(3)适应经济搞活的新形势,调整国家统配物资的分配办法。(4)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780亿元,增长13%。(5)进出口贸易总额574亿美元,增长18。8%,其中出口总额270亿美元,进口304亿美元。从计划安排上看,由于1984年调整时期正式结束,所以1985年的工农业产值计划指标还是比前几年有所提高。

计划安排对1985年计划体制的改革进行了部署。按照大的方面管住管好、小的方面放开放活的要求,1985年将国家计委管理的工业指令性产品由123种减少为60多种,部门和地方管理的指令性产品也要相应减少;国家计委和国家物资局管理的统配物资由256种减少为65种。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计划对实行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的项目范围进行了划分。

计划提出,由于我国的经济体制目箭正处于新旧模式交替的过程中,由于旧模式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而新模式的机制还很不完善,极容易发生需求膨胀和宏观失控的现象,给经济的发展带来困难。必须在进一步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的同时,努力加强对宏观经济的管理,防止发生失控现象。为了保证改革和1985年计划的执行,在宏观管理方面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加强信贷管理,控制货币发行。要在支持生产发展、流通扩大的合理资金需要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前提下,控制信贷规模,减少货币投放。第二,加强消费基金的管理。人民生活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避免消费基金的增长失控,是稳定物价的重要保证。要制止把生产基金转化为消费基金的行为。严格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第三,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第四,加强外汇管理。第五,严肃财经纪律,纠正不正之风。

按照计划安排关于改革的部署,1985年1月5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国营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通知》规定,从1985年开始,在国营大中型企业中,实行职工工资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的办法,国家对企业的工资实行分级管理的体制。由于价格关系尚未理顺,这项改革当年只在占全国企业总数的15%的1400多个企业中进行了试点。

2月5日,国务院召开全国经济工作会议,讨论做好1985年经济工作的具体政策措施。会议提出,1985年要紧紧围绕增强企业活力、特别是增强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的活力这个中心环节,搞好城市改革和其他各项工作,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为搞活大中型企业,会议提出1985年要采取10项具休政策措施:(1)加快推行厂长负责制,建立勇于开拓的领导班子。(2)增强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把经营领域扩展到从市场预测、资金筹集、产品研制到售后服务……(3)企业有权挖掘自己的技术、设备、人才、资金的潜力,实行跨行业、跨地区的多种经营。(4)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把降低消耗的指标层层分解,实行多种形式的承包。(5)逐步调减先进大型骨干企业的调节税。(6)开辟生产资料市场,建立物资贸易中心。(7)给部分有条件的大中型骨干企业直接对外经营自主权。(8)允许部分指令性计划产品超产自销。(9)根据统一部署,在部分大中型企业中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浮动的工资制度。(10)整顿现有公司,改革大企业内部的管理体制。

针对1984年末到1985年初消费基金增长过猛,社会购买力急剧上升,财政开支增加,市场供应紧张的情况,1985年国家加强了对社会集团购买力的控制。2月7日和2月8日,国务院先后发出关于严格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的紧急通知和关于节减行政经费的通知。两个通知分别规定:1985年社会集团购买力要比1984年减少20%,要重新确定专项控制商品的范围,控购商品增加到17种,要集中审批专控商品的权限;1985年以中央到地方,行政经费都削减l0%,要整顿预算外资金。

1985年在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方面继续采取了一些坚决措施。4月,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控制1985年贷款规模的若干规定》,要求必须严格按照计划控制货币增发量和贷款规模,不得突破。同月,国务院发出《关于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通知》,指出1984年全民所有制单位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偏大,为保证完成1985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国务院在通知中作出六项规定。6月,根据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仍然增长较多的情况,国务院调整了1985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确定全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要严格控制在1400亿元之内,原计划的技术改造等项目的投资规模维持不变,基本建设投资增加了88亿元。同时规定,原定的自筹基建投资允许在计划指标10%的范围内浮动的规定,1985年暂不执行。8月,国务院发出关于不再扩大1985年基本建设规模的通知,针对一些地区要求增加投资指标的情况,再次强调要把1985年基本建设投资总规模控制在国家下达的控制指标之内。

这一年,由于贯彻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方针,在继续搞活微观的同时,加强了宏观经济的调节和控制,国民经济继续得到发展。全年工农业总产值13269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国民收入6765亿元,比上年增长12。3%。1985年,我国农村在改革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调整产业结构方面迈出了重大步伐,农村经济继续全面发展。由于农业结构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粮食播种面积比上年减少440多万公顷,加上自然灾害和部分地区放松稂食生产,全国粮食总产量为37898万吨,比上年减产了2833万吨。全国农村社会总产值6195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和商业总产值增长37。4%,所占比重由上年的36。5%上升到42。3%。全年农业总产值4150亿元(含村办工业),比上年增长13%,超过了计划规定增长的速度。工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年工业总产值8759亿元,比上年增长18%,超过计划规定增长8%的速度。其中轻工业比上年增长18。1%,重工业比上年增长17。9%,轻工业增长速度超过了重工业的增长。1985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幅度较大。全年全民所有制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652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061亿元,比上年增加318亿元,增长42。8%,超过了前3年增加额的总和。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4305亿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7。2%,其中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0。7%。这一年开始的物价改革起步比较顺利,但市场物价上升幅度较大。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总指数比上年平均上升86%;零售物价总指数比上年平均上升88%。1985年,国家财政收支状况改善,六五期间首次发生余额,财政收大于支216忆元。1985年国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社会总需求超过社会总供给,表现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社会购买力超过商品供应量,进口增加过快,物价上涨幅度较大。

·4。六五期间的经济体制改革

六五时期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都取得巨大成就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改革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前,改革以农村为重点,广大农村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作出《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开始了以城市为重点对经济体制进行全面改革。

一、六五计划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

全国人大五届四次会议《关于第六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中就六五期间的经济体制改革作了说明:改革经济体制,是全面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证。近三年来的初步改革已经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为进一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有利条件。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要经过周密的研究,可能试点的还需要经过试点,逐步积累成熟的经验。但在目前情况下已经是必须和可能的改革,应该积极进行。现在整顿企业、调整企业、推进技术改造、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搞活商品流通等许多工作,都涉及经济体制问题,不改革就很难前进。因此,改革的进程有必要也有可能适当加快。全面的改革,预期可在七五计划期间逐步展开。今后三年内,一方面要抓紧制定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另一方面要更积极更深入地进行各项改革的试验。

正式通过的六五计划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