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学习之道 >

第21部分

学习之道-第21部分

小说: 学习之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时,我也仔细地观察对手的节奏。到了我十八九岁的时候,所参加的比赛大部分是封闭进行的邀请赛,十到十四个顶级高手汇聚到一个长达两星期的拉锯战中。这其实不如说是无声的心理战事。想象一下,十四个世界级的顶尖棋手聚集在百慕大海崖上的一个小小的度假胜地,我们一同吃饭休息,一同漫步海滩,彼此间建立了微妙的友情,我们也会彼此交谈比赛的心得——然后到了每天下午三点,我们就投入无声的战斗。这种环境无疑是心理大战的温床。

就是在这几年,我开始将人们的生活习性与其棋场作风进行比照。伟大的棋手自然都对自己的棋场表现收放自如,然而在日常生活的细琐时刻,即便是最精明的棋手也会不经意地暴露个性中的细微之处。比如说,一个大师在餐桌上尝到苦味时微微皱了一下鼻子,这可就暴露了他的一个微妙的小秘密了。如果发现一个人在自助餐厅排队等待时表现出了焦躁,那可能就说明这个人面对紧张压力缺乏耐性。甚至去观察人们在雨中的表现都能获益匪浅:有些人用手遮住脑袋在雨中急急奔走,而有些人在雨中放松地微笑,享受迎面的雨丝满足地深呼吸……这些是不是可以说明不同的人与逆境的关系,以及对意料之外突发事件的反应,对掌控力的需求呢?

待到开始武术比赛的时候,我已经对自己的这一套秘诀了如指掌,并且非常善于支配对手对我情绪产生的印象。我甚至到达了一个很高的境界,能够读懂每一个小小面部紧蹙的心理活动。在这些年里我开始实践和培养系统性地控制对手意念的方法。

在国际象棋交锋中,大量的心理观察和操控最终都体现在牵动对手思维的微妙过程。而在像武术这样的身体较量中,控制对手意念将产生更加直接和明显的猛烈效果。想象下面的这个场景:正在与我交手的是一个久经沙场的比我重50磅的太极推手。这是一个优秀的选手,敏捷、强壮又好斗。我要做的是脚下生根,不能被掀出场上的这个圈。在这场争锋中我没有力量上的优势,要取胜关键就是要在心理上占得上风。争夺开始了,我们的手腕交叠在一起。我在他的手腕上轻轻用了点力,他立刻回敬,用力推了回来。比赛的状态这样确定了:从交锋一开始,我们就这样彼此周旋着。我试探性地佯攻,每次他都不客气地回敬我。我们彼此死死钉住对方,右臂都环绕在对方的左腋下面,彼此的右腿都在前面。我的右肩试探地搏动了两次,两次他都用力回应了我。接着我打破了这种僵持的状态,向后退了一些。我们现在就隔着一段距离搏击。有几次我推向他的身体中部,他自信地稳稳站住。然后我故意留出了一个空档让他到我近前,使两人恢复了之前的交叠。这时我再次用右肩试探性地搏动,非常轻微,在他用力地回击时我猛然抽空右边,他被吸了进来,重重地摔在了地上。他却面露不解。这是怎么了?

这就是充分展现意念作用的一个实例。我所做的就是仔细观察然后触发对手的反应。他仗着块头比我大得多,自然想在交锋中以强势占上风。交锋开始我试探地对他的手腕施力,这时他本可以平衡掉这点力量,然而他却每次狠狠地回击过来。我故意让他的自大膨胀起来,这时他已经掉入我的圈套。接下来我和这个大块头死死钉在了一起,两次施力却并没有打算推动他,我想做的只是进一步激发我们的节奏。他强大我弱小,我每次施力,他都使劲回敬。你可以想象一下,当他对我的肩部搏动回以强力的时候,我其实支撑了他身体的部分重量。这时我就仿佛变成了他的一条腿。当我第一次从僵持中后退的时候,他自我感觉好极了,一定认为自己占了上风。而我就继续激发他的回击斗志,然后再回到彼此僵持中。这一次,我的肩部搏动非常微弱,他想也没想就回击了过来,几乎成了一种条件反射。然而就在我的搏动和他展开回击的短暂间隙,我发动了一次基于他意料之中反应的突然进攻。我抽空了身体右侧,这样一来他用以借力的那条“腿”就被抽掉了,这时我又利用了一点急促有力的技巧加速了他的运动,他还没搞清楚怎么回事就摔在了地上。每当武术搏击中遇到这样的时刻,总是让人感觉如此的神奇。他就这样猛然间像被吸进了一个黑洞,正由于我们的最后交手进行得如此不露声色暗藏玄机。

在武术实战中,这种类型的交锋当然会更加高妙。想象一下这个你来我往的过程。真实的状况是我们的手腕交锋的那一刻,我只施加了小到不能再小的一点力气,我的对手在坚守阵地的时候完全没有意识到他已经在作出反应了。他已经被摄入了一个两步曲的圈套中来,他第一步的反应已在意料之中,而我将在他的第二步之前行动。如果我在第一步中做得足够轻巧微妙,采取进一步的行动就很难被轻易觉察。我的两步浑然一体。这就是所谓的“以静制静,以动制动占先机”。

* * *

现在想象一个更加有趣和富有心理玄机的场景吧,一位技艺炉火纯青的魔术师表演的纸牌魔术。台上的魔术师邀请了一位观众参加表演。这是一个真正的局外的观众。当这个志愿者上台来以后,魔术师在整理纸牌的同时使这个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纸牌和自己身上。然后魔术师将这副纸牌(这确定是一副真正的牌)放在了桌上,让这个观众心里去想一张牌,并在头脑中间浮现出来。接着魔术师重新洗了洗牌放在桌上,请这个观众掀开最顶上的那一张。这竟然就是他刚才脑中浮现的那一张!到底怎么回事?这个魔术师真的施了读心术然后奇迹般地从52张纸牌中选出了那一张么?当然不是。

这里的幻术实际上和武术大师所运用的意念控制有异曲同工之妙。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对这个观众有意识和无意识心理的微妙操控。这一切在“魔力”施展之前就发生了。当台上的这两个人面对面轻松交谈的时候,魔术师就掌控了这个观众的注意力。这个互动的过程实际上全在魔术师的操控之下。这个观众做的只是回答一些问题,做魔术师要他去做的,努力在台上表现得精神。在这一切进行的间隙,在台下观众无人能察觉的瞬间,魔术师在手中闪出了一张牌,手上动作之快,迅雷不及掩耳。就在这个瞬间这个观众的视线一定下意识地捕捉到了这张牌的牌面,尽管他自己可能都没有意识到。他此时正沉浸在与魔术师的轻松对话之中,突然间被无意识地灌输了一个图像意念。当他被要求去浮想一张牌时,实际上在这之前已经在他脑中有了一个下意识的选择,那就是刚刚被魔术师“植入”脑中的那一张。接下来就是要在洗牌过程中保持这一张牌始终在最上面,而这对于一个精通手上功夫的魔术师来说无疑是小菜一碟了。这个小把戏的微妙之处就在于,一旦魔术师没能完全掌控这个观众的注意力,或者如果这个观众够聪明,意识到自己被编排了,他就可能主动去选择另一张牌——这样的话,这个把戏就露馅儿了。

* * *

如果一种互动的模式被对手所识破的话,这种对思维意识的操控就无法顺利进行。正如我之前描述的太极推手交锋中,如果我的对手能够意识到我试图操控他的意念让他的自大膨胀,他就可以挫败我的企图。我佯作不安并向后退,这使得他对自己的强势自信满满,丝毫不会留意到自己是否掉进圈套了。这一系列微妙的心理交锋最终爆发成对他的一记重创。如果真的对他使劲推挤,他定能识破我的用意。我必须将一切进行得不动声色,让他无法察觉。

这里体现的就是“缩小活动范围”和“放慢时间脚步”。在和技艺超群且思维敏捷的对手交锋时,心理战变得尤其微妙。两个人的交锋变成了一场无声的心理战:你要读懂对方的每一种呼吸节奏和每一次眼神闪烁,要在对方毫无察觉之下施展自己的操控技巧。一旦我能够更深入细致地领悟这一系列的行为,就可以在对手不知不觉中操控了他的意念。

下面的小例子能够展示完成这个技巧的过程。现在请保持双脚以肩宽间距站立。将你的重心全部放在左腿上。然后想象有人站在你的左边,通过你的左臂非常用力地推你的身体。那么你将如何保持平衡呢?这时你不得不抬起右腿,顺势将右脚重新“钉”在几英尺之外的地方保持站立——就跟向一边跳开了一样——好,这没有什么问题。接下来把你的重心全部放在右腿上,这次一样保持两脚间距为肩宽。如果有人从你的左臂用力推你,这时间题就来了,因为你现在右腿稳稳“钉”在地上。我们知道在疾速移动中保持平衡的一个基本要领就是双脚不能交叉,那么现在当你跃起的瞬间,如果你想努力不摔倒,你的左脚将不得不和右脚交叉。这时你很可能会整个失去平衡重重摔在地上。这个简单的道理实则深藏玄机。

太极推手比赛的大部分时间都是两个选手纠结在一起。彼此的手掌和臂膀都在微妙地试探对方。当我施力于对手时,他的反应可能是用力回敬我,或者是抽空他身体被我施力的部分,避开我的进攻。无论是哪一种,这里都有一个重心的微妙转移。这是制胜的关键时刻。每个人将重心从一只脚转移到另一只的过程,重心所在的那条腿在瞬间一定是“钉”在地上的。在高水平的比赛中,选手之间的进攻可能相当用力。一旦有人稍稍失去平衡或是无法面对进攻自由行动,他就会被掀翻在地。如果我在交锋时瞅准对手右脚“钉”在地上的瞬间对着他的右脚突然施力,他就无法保持平衡了。这时他的脚下步法将会一片混乱。这一点并不是武术竞技所特有的。在网球赛场上,当一个选手身体左倾而同时将球不遗余力地向右方击出,这时对手通常会毫无防备束手无策。在NFL(美国国家足球联盟)、NBA或世界杯足球比赛中也是一样:如果一个运动员能让对方的防守队员在错误的时间把重心转移到了错误的位置,那么他就可以长驱直入,而留下对手自己绊倒在地。实际上在每一项身体竞技体育中,一旦你精通并能掌控步法,你就会成为场上不可小觑的一员。

那么接下来我们想象一个运用这个重心转移原则的比赛场景。这里存在两个彼此交织的因素:第一是简明快的技巧;第二是深层次的领悟。我们现在的目标就是要利用对手在转移重心的那个瞬间而取胜。要达到这个目标可以有很多的小秘诀或对手的弱点可以运用,比如对手呼吸的节奏,身体的紧张程度,对技巧的领悟欠火候,自满的情绪,情感的泄漏,注意力的分散,以及一系列其他可以为我所用的下意识的可以预知的习性。为了简单起见,我们只关注对手的眼睛,确切地说就是眨眼的过程。

首先,大部分的人都不会意识到自己的眨眼,于是也不会想到这会成为交手时被研究的一个突破口。即便是对于顶尖选手来说,也不太会有人认为眨眼会有什么玄机——因为它毕竟转瞬即逝,一切都再正常不过。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伴随着眼神闪动的是人的意识细微变化,于是一个技艺超群的选手就会去研究它。这里再次用到了“让时间慢下来”的方法。在经历了本书前面介绍一系列的训练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