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宝首饰鉴评-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汉代开始,黄河流域和北方地区的一般墓葬,多为建构简单的土洞墓,同时出现几种新的墓制:空心砖墓(西汉)、砖室墓(东汉)、画像石墓(南阳、密县打虎亭)。此外,还有四川乐山的崖墓、川南的悬棺葬等。随葬器物,西汉中期开始在日常器物之外增添陶质明器,东汉明器种类和数量更多。从南北朝开始,又随葬大量的仪仗俑和伎佣,并置放方形石质墓志,盛唐时期常用三彩陶俑,宋代以后多随葬瓷器。
2。古董价值
古董之所以成为人类高雅的精神追求,是由其中丰厚的文化内涵和不可限量的经济价值所决定的。文物的价值是客观的,是文物本身所固有的。总的来说,文物主要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文物价值的具体体现是其对社会所起的教育作用、借鉴作用和为科学研究提供资料的作用。文物具有时代特征,它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以及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的状况。各类文物的产生、发展和变化过程,反映了社会的变革、科学的进步,以及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发展变化。总的来说,文物是帮助人们认识和恢复历史本来面貌的重要依据,特别是对没有文字记载的人类远古历史,它成了人们了解、认识这一历史阶段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依据。
由于古董的来源不同,其意义、特征,尤其是它们的价值,都有一定的差别。
出土古董的历史与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它可分为逝者生前心爱或象征其宗教意识及社会身份而同葬的主动墓葬品和因偶然原因而散落地下的被动埋葬品两类。前者最有文化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后者在发掘时较难分辨其准确的时代特征和意义。
传世古董(古玩)的价值评价要比出土古董复杂。首先是其来源较难确定,并在流传过程中多被改造;其次古董在流传过程中,会因易主或保存不当而产生“文化”增值或工艺“形制”的损害,从而增加评估难度;再次是仿制品较多,难辨真伪。因此,传世品的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变化很大。
3。古董鉴定
科学的鉴定是对人类历史文化遗存物评估的首要任务,是文物管理工作的基础和技术前提。
古董鉴定方法很多,考古学家常将其归纳为3种:
(1)分类。分类是把混杂相间的各种文物分为互相排斥、互不相容的不同类别。分类过程也是鉴定的一个步骤。
分类往往与定义相联系。按定义公式:属+种差=定义,可将古董分为青铜器、玉器、金银器、瓷(陶)器等。
(2)类比。类比是文物鉴定常用的一种认识文物特征的方法,是在混杂的古董中找出相似之处,如造型、纹饰、铭文、工艺、着色等,与已知标准物加以对照,从而确定与标准物的异同,作出定性判断。
(3)辨识。评估师以其实际经验,用调查、考证和科学检验等不同方法,按鉴定对象及其同类品的规律,考察文物的本质,通过理论思维(如分析综合、逻辑推理等)、概括和抽象的作用,形成关于对被评估物的认识,辨识真伪。
古董鉴定,特别是对古董珠宝的鉴定,不仅仅局限于辨别真伪(今仿古或古仿古),还应对其材质和表面处理及沁色特征予以充分鉴评。除一般的常规鉴定外,常可借助诸如X射线仪、X荧光光谱仪、红外光谱仪、拉曼光谱仪等仪器分析来完成。
1)材质鉴定。古董饰品的材质主要是珠宝玉石和金银铜铁等,关于材质鉴定标准,详见第一章有关论述。
在我国,古董中的珠宝玉石,以玉石为主,特别是和田玉、岫玉、绿松石、玛瑙较多,其次是汉白玉、玻璃、独山玉和密玉等。有机宝石中主要有珍珠、象牙,次为琥珀、龟甲、贝壳等。晶体宝石甚少,而且绝大部分为异国输入。贵金属成分无损检测可用X荧光光谱仪分析,用红外光谱仪检测宝玉石是最有效快速的方法。
2)饰品质量检验。对古董饰品的质量检验,可按本书第二章和第三章所列技术标准予以评价,特别是加工工艺和造型纹饰,是古董价值评估的重要依据。
3)古董表象鉴定。古董表象鉴定包括两部分,一是表面处理,二是沁色。
表面处理的鉴定,主要是辨识仿古伪作。在我国仿古玉作已有两千余年历史,春秋时期的河南光山黄君孟墓葬品蛇身人首玉饰就具有浓厚的商代遗风,《新唐书·柳浑传》云:“玉人为帝做玉带。帝识不类,掷之,工人伏罪”,确证唐代仿古伪作亦然。而大量仿古玉作从宋代开始,元承宋风,清代尤甚。仿古玉器制作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古件(图谱、器物)为鉴制作,另一类是仿古伪作(改造、伪造)。但凡民国前的仿古器物,均称古董,或曰古玩。
a。表面处理。表面处理常见的有改色和改制两种。前者有涂色、染色、热…辐照、激光电镀及异物加注等;后者有加款、刻纹、翻新、分解、修整、镶嵌、拼合、添补和致残(砣碾、砂磋、敲击)等。上述处理技法的鉴定,请参阅第一章有关论述。
b。沁色。古董饰品,无论玉器抑或金银器,在新的环境条件下,将发生物理…化学变化,使其颜色或结构得以改变,玉器之变均称“沁色”,金银器的称之为“锈色”。就色彩而论,有黄色(土沁,曰玵黄)、白色(水沁)、绿色(铜沁,曰鹦哥绿)、紫红色(血沁,曰枣皮红)、红色(石灰沁,曰孩儿面)、黑色(水银沁)、褐色(铁沁)、蓝色(靛青沁,曰玵青)。
无论是沁色,还是锈色,致色原因有二,一是自然形成的,一是人工所为。随着时代不同,人工致色手段和方法更加复杂,与天然致色更难鉴别。
玉器材质结构变化,习称“鸡骨白”,经鉴定,矿物成分尚未发生变化。金属材料结构变化,称“锈蚀”,通常情况下,黄金饰品不易锈蚀,银易氧化变黑。
4。古董玉器断代
只有弄清楚被评估物制作年代(时代),才能把它放到一定的历史环境中去研究,揭示其历史地位和价值。目前断代的方法是地层法和类比法,并借助同位素测年技术来完成。概括起来,断代工作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展开:
(1)材料断代。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种族,古董所用的原材料是不同的。故可以此推断其制作时代。
在中国,新石器时期,山东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玉器多以质地细腻、不透明、光泽温润的长石为原料;江浙地区的良渚文化,以浅绿色、带有云母状闪亮斑点的软玉为主要原料;东北地区的红山文化则以岫岩玉为主要原料;分布在四川成都地区的广汉文化早期玉器,大量使用一种质地细腻带有斑纹的岩石和另一种质地较软表面呈灰黑色的沉积岩为材料。这些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玉材虽然不同,但都重视材料的质地、色泽、纹理、光亮等特征。商代玉器,玉材多样,有岫岩玉、独山玉,还有少量和田玉种(透闪石阳起石类玉)。春秋战国时期,玉器用材非常复杂,但和田玉用量明显增加。汉代张骞通西域后,新疆和田玉大量进入中原地区,同时还有蓝田玉。汉以后,和田玉是玉雕主要用料,宋代出现了较多的玛瑙器,清代又较多地使用了翡翠(表4…25)。
(2)器型断代。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古董器型,因受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文化形态及民族风俗习惯的影响,其器型类别、大小及设计风格均有很大差异。如东北地区的红山文化期、太湖地区的良渚文化期和黄河中下游仰韶文化期的古物,各自具有不同器型和风格。因此,根据其器型及其含义就可对其制作时代进行判断(表4…26)。
1)新石器时期。大汶口文化期出土有玉铲、玉指环、玉琀、玉镯、玉璧、玉坠;红山文化期玉器中,玉龙、双龙首璜、兽首形玦、卷云纹玉佩、马蹄形玉箍为其代表器型,尤其是兽首形玦对当时及后世都有影响;龙山文化玉器出于山东、河南、陕西三处,出土玉器较多,其中璇玑和玉质生产工具颇具特色,玉锛上的饕餮纹应是商代铜器饕餮纹的祖型;良渚文化玉器为制作精美的玉璧、玉琮、玉钺、玉冠饰、三叉形器、漆镶玉、高柄杯、璜、管、玦、鸟、鱼、蛙、蝉、龟、带钩等。
2)夏商周时期。夏代玉器有玉琮、玉圭、玉璋;商代早期薄片兵刃器最多,如玉戈、玉刀、玉柄形器及圆筒状玉琮,商代晚期玉器种类增多,装饰性加强,主要是玉礼器、生产工具、佩饰、用具、兵器等,玉佩有玦、璜、环、瑗、蝉、兽形饰、柄形器、玉带钩、玉管、玉牛、玉龟、玉鹿等形配件,特别是玉版甲子表、玉人等;周代素面和片状玉器大量增加,如玉幎目、玉组佩、玉琮等,玉鱼则继承了红山文化特点。
3)春秋战国。春秋时期玉器既有时代共性,又在器型和纹饰上各具特点,如玉璧、玉琥、玉璜、玉佩饰等引入了精神道德的理念,佩玉成为当时重要的一个类别;战国时期玉器发展于春秋基础,佩玉多而礼器少,新品种出现较多,其特点是玉质优良、琢技精湛、龙形地位突出、风格统一、使用范围扩大。战国早期仍保留西周遗风;河南省辉县出土的大玉璜、洛阳玉耳环、玉桃形杯、金凤饰玉卮等,是战国中晚期玉器的代表。
该时期的金银器,多为服饰品,器皿不多,金箔色泽鲜艳明亮,包贴在非金属器物上,银箔片发现较少。洛阳出土有嵌玉金带钩、银杯,辉县出土有包金嵌玉银带钩、银泡等。
4)秦汉时代。秦汉继承了战国传统并有所变化和发展。礼仪性的玉器减少,佩饰及玉佩种类趋于简化,葬玉显著增加,日用品及装饰品也有较大发展。以功能与用途可分为日用品(高足杯、角形杯、带托高足杯、盒、枕、带钩、印章等)、装饰品(佩玉、玉饰)、艺术品(辟邪、奔马、小动物、玉屏)、辟邪用玉(刚卯、玉人)、礼仪用玉(璧、圭)、丧葬用玉(玉衣、玉九窍塞、玉琀、握玉)等。
秦代金银器不多,仅见于铜车上的金当卢、金泡、银项圈等。汉代铸造金饼、马蹄金投入流通领域,并发明了金粒焊接工艺,定县出土有龙角上镶绿松石红宝石的金龙头。
5)隋唐时代。隋炀帝荒诞腐败,玉器生产无大改观,出土玉器有金口玉盏、白玉钗、水晶珠、菱形云头饰和玉梳背饰。唐初用隋礼,玉器出土不多,标准器少,主要有官员用玉(玉带板)、佛教用玉(玉飞天)、玉器皿(青玉四逸图椭圆杯、扁耳瓜棱杯、流云纹单柄杯)、玉佩与装饰(多用狻猊、鹿、寿带、凤等祥瑞性禽兽图案)和畋猎玉(青玉扁耳瓜菱形杯)。唐代玉器重在表现神韵,善于采取夸张手法突出形象的关键部位。
唐代金银器中金花银盘最为有名,银盘上錾刻或模冲花纹全部涂金,形成白底黄花,在形制与装饰方向不同程度地接受了波斯萨珊、印度、粟特等方面的影响。
6)宋元玉器。宋代玉器与政治生活和世俗生活密切相结合,仿古玉兴起。宋仿古玉,都是有本而成,依古物或图谱仿制,目的是仿效前人的礼仪和欣赏前代的艺术,与后世的恶性仿制、追求利润不可同日而语。因此,宋代玉器不仅有较高的工艺价值,而且是鉴定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