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人言情][彩云国物语]云姬 作者:黯幽紫(晋江2015-05-07完结+番外)-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就好了。”秀丽将御赐的红莲玉簪也插入发髻中,笑着看看整体的效果,长出一口气,把位置让给百合。
百合手持一团丝线为夜云开面,笑着道:“怎样?现在的你即使以夫人的身份站在拥有绝世美貌的凤珠身边,也不会黯然失色了吧。”
“绝世美貌?”秀丽的语气中时掩饰不住的惊讶,“难道说……黄尚书就是……”
“就是当初和燕青一起在户部帮忙时遇到的那位大人。”夜云轻轻点头,额前的珍珠相互碰撞发出响声,“这满头的首饰实在是沉了点,对了秀丽,你手上拿的是什么?”
秀丽为夜云戴上手中的项链,将吊牌放进礼服中,道:“这是父亲重新为你准备的吊牌,正面是‘桐竹凤麟’,侧面是你的名字,背面是‘红梅星云’。”
说着,百合已经为夜云化好妆,接过侍女手中的纨扇交给夜云。
与此同时,凤珠和珀明来到绣楼下,被世罗拦住去路:“夜云姐姐正在梳妆,请公子稍候。”
旁边的熟人们纷纷起哄:“还不快催姬小姐下楼。”
珀明这个傧相当仁不让的站出来,吟一首催妆诗:“不知今夕是何夕,催促阳台近镜台。谁道芙蓉水中种?青铜镜里一枝开。”
世罗笑着对道:“十二层楼倚碧空,凤鸾相对立梧桐。双成走报监门卫,莫使吴歈入汉宫。”
“粉面仙郎选圣朝,偶逢秦女学吹箫。须教翡翠闻王母,不奈乌鸢噪鹊桥。”珀明再回一首。
夜云这才走下绣楼,拜别玖琅。然后以扇遮面施施然跨过马鞍,登上彩车。
凤珠骑上马,一路吹吹打打将夜云迎回黄府。在黄府门前不出预料地被众人拦住,世罗出面念了一篇《障车文》才算过关。
夜云下了车,走在布袋上向厅内行进,侍者不断将走过的布袋移到前面。跨过马鞍,进入正厅,夜云与凤珠拜过天神地诋、列祖列宗,然后再拜过黄墨宇,夫妻交拜,最后拜客,才算完成拜堂。
在这期间,夜云一直用纨扇遮挡着芳容。拜过堂,凤珠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吟出一首《却扇诗》:“莫将画扇出幄来,遮掩春山滞上才。若道团圆是明月,此中须放桂花开。”夜云才移开扇子,让凤珠及众人看清她的容貌。
黄墨宇宣布开宴,凤珠留下来招待宾客,夜云退到后面脱下嫁衣,换上黄家的正装。
正式成为黄家一员的夜云又单独拜见黄家宗主。黄墨宇受了礼,把黄家家徽“鸳鸯彩花”赐予夜云,又从一旁黄家长老手中接过一只锦盒,从中取出一只七彩琉璃莲花镯,亲自为夜云戴上。夜云再行一礼,起身。
在场的宾客又不少识货之人,自然认出了这件“碧宝”级的首饰,黄家代代相传的主母信物。
黄墨宇站起来,高声宣布:“经过老夫与长老院的协商,决定指名黄凤珠为黄家下任宗主,其妻姬氏夜云为当家主母。希望你们夫妻二人能齐心协力维护黄家的荣耀。”
凤珠与夜云对视一眼,一同行礼,齐声应是。到此,宴会也告一段落。
侍女为宾客们上茶,同时侍候着凤珠和夜云净手,奉上箫和琵琶。
夜云向凤珠点点头,坐于锦凳之上。
凤珠将玉箫凑到嘴边,一曲《梅花三弄》倾泻而出。夜云的琵琶不知何时加入其中,与箫声融合到一起,完美的曲调响彻云霄,经久不绝。
一曲终了,两人向众人行礼,侍女送凤珠和夜云回房。合卺、撒帐后,侍女尽数离开,并不忘将门关好。
上治初年最盛大的一场婚礼就此落幕。
作者有话要说: 婚礼参考唐代习俗,并加以改动
文中古诗来自网上
实在想不到更适合的曲子了
☆、八十四
八十四
才进了二月,夜云便被碧州州尹一连几封红印加急召回了碧州。今冬碧州气候异常寒冷,连降大雪,不少房屋都被积雪压塌,百姓死伤不少。
夜云回到碧州,了解了详细情况后,毫不客气的上疏刘辉请求拨款,狮子大开口把按例应由州府预算中出的部分也算了进去。
刘辉看了奏疏,无语。只得拿到朝议上讨论。凤珠毫不犹豫地支持自家妻子的意见,道:“碧州刚经历了地震与蝗灾,灾后恢复仅一年又逢雪灾,百姓伤亡甚重,州府开支已经减至极致。若此次赈灾仍从州府预算拨款,恐州府难以正常运转。”
悠舜问:“碧家呢?”夜云就不会从碧家兜里掏钱?
“上次赈灾就几乎掏光了碧家的家底。世人皆知,碧家以艺术闻名。”不擅理财,要艺术品简单,要钱难。
刘辉问道:“黄尚书,国库能出这么多吗?”他很清楚现在国库有多少存银,只是还抱有侥幸罢了。
“只能出一半,再多就无法维持其他部门开支。”凤珠和柚梨低声商议几句,回答。
现任门下省侍中慧茄一脸诚恳的请求:“臣请陛下动用内库赈灾。”刘辉的内库在十三姬的打理下倒是很富裕,慧茄纯粹是为碧州百姓考虑。
“臣附议。”凤珠马上出声附和。
接着,明白凤珠所说全是事实的众臣纷纷附议,刘辉只好同意用他自己的钱赈灾。
待刘辉与悠舜单独相处时,刘辉才说出自己的感觉:“悠舜,为什么我总觉得以夜云的能力没必要用这么多钱啊?”
“主上,赈灾这事,只要不贪污,无论能力基本上都差不多的。”悠舜面不改色道,“夜云多要点也是为了百姓好,有备无患啊。”
刘辉想了想,大汗道:“悠舜,等这事结束,把夜云召回来吧。”
“主上决定便是。”悠舜微笑着,“权谕大人似乎正在准备培养接班人。”
其实呢,刘辉的第六感是很准的。夜云和凤珠同时对新婚分别感到不满,夜云毫不客气地多加了一笔,凤珠便默契的将这笔账算到了刘辉的私房钱上。再加上毫不了解内情的慧茄大力配合,整个朝议就这样被引导了。
这一年,夜云和去年一样,忙着重建与发展。啊,对了,她还正装去缥家神社住了些日子,美其名曰“祭祀彩八仙,祈祷碧州能够风调雨顺”。消息传出,碧州百姓对夜云的爱戴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据被迫接手全部事务的倒霉州尹控诉,夜云明明是去禁域中光明正大的偷懒。
上治六年十一月底,刘辉没有和任何人商量,直接下旨任命尚书省户部侍郎景柚梨为尚书左仆射。同时提户部主事柴彰为户部黄州司郎中,代行侍郎职权。
夜云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正忙着安排工作,准备回京朝贺。看着州尹那张写满好奇的脸,叹口气道:“柚梨大人与各位尚书大人不同,绝对的好脾气,深受众位官吏信任,而且也压得住州牧们。”最重要的是没有背景,这句话还是不要打击州尹了。
碧州州尹不到三十岁,十几年前通过州试,所有人都以为他会继续参加国试进而少年成名,却留在碧州作了州府官。十几年历练下来对碧州熟悉到不能再熟悉,却对中央的行事方式一无所知。
作者有话要说: 这章过渡
接下来纯原创……会出大事的
☆、八十五
八十五
转眼就到了上治七年的初夏,夜云在朝贺后就调回贵阳继续担任尚书右仆射,碧州州牧一职由州尹接任。因为上面还有悠舜和柚梨这两位能臣,夜云的工作可算是清闲。对这一安排十分满意的凤珠,心情愉快的同意了将本年度税收的一成划归刘辉内库的要求(往年只有半成)。
这日,群臣在政事堂参加朝议。门外突然响起略显吵闹的声音,显然是有人被侍卫拦在了殿门外。夜云看了眼皱起眉头的刘辉,提高声音问:“何人在殿外喧哗?”
“微臣御史台侍御史陆清雅,有紧急情况要向陛下禀告。”清雅的声音中充满着焦虑,清楚地传进殿内。
刘辉声音低沉:“宣。”
殿门打开又关上,清雅走进来,呈上奏章,单膝跪地禀告道:“启奏陛下,紫州山家叛乱,监察御史红秀丽被扣押。”
“山家?”刘辉很惊讶。
夜云沉声道:“主上,山家指的是紫州五丞原附近的隐秘村。应该是……太保……旺季大人的封地……”
柚梨急切的询问清雅:“红御史怎么会被扣押?你又从何得知这个消息?”
“红御史巡查至紫州时发现了叛乱的蛛丝马迹,顺藤摸瓜进入了隐秘村。村人以为事情败露,干脆扣押了红御史,举起反旗。红御史手下的御史里行浪燕青趁乱逃出将消息传给微臣。”清雅简单地说明情况。
刘辉紧皱着眉头:“孤并不希望动用军队平叛……悠舜……”
“陛下,臣以为此事不应交由郑尚书令处理。”慧茄打断刘辉的话,“刚才右仆射已经提到了发生叛乱的是旺季太保的封地,而郑尚书令与旺季太保的关系世人皆知。依臣之见,有必要查明旺季太保和郑尚书令等人与此次叛乱是否有关。”
“慧茄大人,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平叛。”夜云抢在刘辉开口前说道。
慧茄毫不退让:“如果没记错的话,右仆射与郑尚书令有血缘关系吧。”此事可算是朝廷中众人皆知的秘密了,但这是第一次拿到明面上来。
“够了。”刘辉表情复杂,微怒道,“平叛一事交由尚书左仆射景柚梨全权负责,尽量不要动用军队。”
柚梨微微躬身:“臣遵旨。”
看了看慧茄等人的脸色,刘辉艰难地补充:“太保、紫州州牧旺季,尚书令郑悠舜,兵部尚书孙陵王……暂时停职,在查明真相前禁足。紫州州牧一职由州尹暂代,尚书省事务交由……右仆射处理。”
“臣遵旨。”悠舜和夜云对视一眼,躬身道。
慧茄还要说什么,刘辉冷着脸:“就到这里吧。”独自一人率先离开政事堂。
悠舜拍拍夜云的肩膀,沉默着离开。
柚梨开始和众人商讨,夜云看了眼把脸拉得很长的慧茄,冲很是担忧的凤珠点点头,向执务室走去。
没有人注意到,在走出政事堂时,悠舜和夜云的脸上不约而同的露出了微笑,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作者有话要说: 雪乃的密抄里提到过山家叛乱的事情,秀丽据说差点死在这一场……悠舜也是在这次事件里……
不过山家具体指的是什么我真不知道……
算是半原创吧,主要是为了相权的更替……
其实我怀疑就是悠舜为此设计的一切
☆、八十六
八十六
柚梨本人一向以稳妥著称,设计的方案也是相当全面。在秀丽从内部攻克的帮助下,上治七年的山家叛乱顺利平定,甚至没有动用一兵一卒。
叛乱平定,一个并不算新的问题就摆到了桌面上:清算的时候到了。
无论是什么立场的官吏,对此都保持着高度关注。几乎所有人都意识到,这将是朝廷中各大势力的一次重新洗牌。
政事堂,所有人的面前都摆着一份奏章,署名是监察御史红秀丽。内容很简单,就是详细地写明了她进入隐秘村后的一切行动以及收集到的证据。但就是这样一份简单的奏章,却让所有人真心地感到事情棘手。
原因很简单,所有的证据都指向了旺季,而出面的是郑悠舜。
虽然大家都不相信以悠舜的头脑和手段会做得如此明显,但证据就是这样,由不得他们相不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