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自我论 >

第31部分

自我论-第31部分

小说: 自我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变的个体研究社会发展的话,那么现在已在实践中提出了通过变化着的社会环境研究人的发展这一课题(马克思在世时就从哲学理论上阐述了这个课题)。

    六、最后一点,无人称性的个体特征(神经系统类型、情绪反应能力、认识方式等)的恒定性(可变性)与纯个人的具体性格特征以及个人的价值取向、情趣、信仰和方向的恒定性之间有什么相互关系?

    这些问题远不是那么简单。实验心理学是依据特定的测验指标来判断个人的恒定性或可变性的。然而测量的恒定性不仅仅是因为所测量的特征是不变的,还有其它原因,例如接受测验的人识破了心理学家的意图或者记熟了自己前几次的回答。记录行为的连续性也并非易事。要想用个体以往的特点预测或说明他的行为(回溯法)

    ,必须考虑到从外部特征看来是“同样的”行为对不同的年龄来说却具有全然不同的心理学涵义。例如,如果一个孩子折磨一只小猫,并不说明他长大后一定成为一个残忍的人。此外还有一种“静伏效应”

    ,或者叫“延缓效应”

    ,即某一属性长期存在于隐伏待发

…… 200

    自 我 论591

    的状态,只是在人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才显现出来,而且显现方式也因年龄而异。

    例如,可据以预测30岁时心理健康水平的少年行为特征,不同于那些据以预测40岁人的心理健康与否的行为特征。

    研究个人发展问题的任何一种理论,都假定这一过程具有首尾衔接的各个特定阶段。但是,关于个体发展,至少已经提出五个不同的理论模式①。

    第一种模式认为,尽管不同个体的发展速度不同,因而达到成熟的年龄也不同(异时原理)

    ,但成熟的结果及其标准却是人人都相同的。

    第二种模式的出发点是发展和成长期严格受到年龄的限制:童年期疏漏的东西到后来就无法弥补,所以一个人成年后的个性特点早在童年时期就可以预测出来。第三种模式以成长和发展期的长短因人而异作为出发点,认为根据一个人的幼年无法预测其成年后的特点;在某一发展阶段落后了的个体,可以在另一个发展阶段赶上去。第四种模式的着眼点是:个人发展的异时性不仅表现在个体与个体之间,而且还表现在个体本身:机体和个人的各种子系统并不是在同一时间达到发展顶点的,因此成年期在某些方面超过童年,而在另一些方面却又低于童年。第五种模式强调个体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独特的内部矛盾,这些矛盾的解决方式决定下一阶段的可能性(这是埃。埃里克森的学说)。

    但是,除了理论之外,还有经验资料。在发展心理学还局限于年龄比较研究时,对个人恒定性问题进行具体的讨论

    ①洛文格,J。

    :《自我发展:概念和见解》,旧金山,197。

…… 201

    691自 我 论

    是不可能的。但是,近几十年来,纵向研究得到了推广。纵向研究是跟踪研究同一批人的长期发展。例如美国费尔兹研究所的学者在30年间(1929—1959)就27项参数,对36名男子和35名妇女自孩提时代起的心理发展进行了研究。

    加里福尼亚大学个人发展研究所(布洛克等人)从20年代至今一直在研究一批人从婴儿或少年起的生命全程和心理特征;最近一次调查(60年代末)涉及到42岁至49岁的男子70名、妇女76名。伦敦的一些心理学家于1949年开始对220名新生儿进行纵向研究;遗憾的是,15年之后抽选人数减少到了100人。托梅(波恩)的纵向研究,把对1800名6岁至16岁的儿童所作的系统研究同对数百名成人自传的分析结合起来。一系列纵向研究是针对少年期和青年期进行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学者在弗利德里希和米勒的主持下,对莱比锡400名12岁至22岁的学生进行了心理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跟踪研究,密执安大学(巴克曼等人)对2200名美国青年的生活从中学十年级起进行了8年的跟踪研究。此外,还对成年人和老年人进行了大规模的纵向研究(纽加顿、科斯塔和麦克雷等人)。

    纵向研究者得出的共同结论是:在所有的发展阶段,个体个人特征的稳定性、恒定性和继承性表现都超过可变性。

    然而个人和个人素质的继承性并不排除它们的发展和变化,而且这两者的对比关系取决于一系列条件①。

    ①利弗森,N。

    :《个人发展的尺度:生命全程的构成》,载巴尔特斯,P。

    B。和谢伊,R。

    W。编:《生命全程发展社会学》,纽约—伦敦,1973。

…… 202

    自 我 论791

    首先,个体素质的恒定程度或可变程度同这些素质本身的性质及其决定因素有关。

    由遗传决定的或在个体发育初期阶段产生的生物性稳态特征,在整个一生中都保持稳定不变,并且同性别的关系比同年龄的关系更为密切。

    受文化制约的特征则可变性轻大,而且在年龄比较研究中看似取决于年龄的那些变化,实际上往往体现了社会历史的差异。生物文化特征受双重决定,即因生物条件和社会文化条件而异。

    根据许多研究资料来看,稳态性最高的是认知素质,特别是所谓初级智能,以及同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有关的各种素质(气质,外倾或内倾,情绪反应和神经状态等)

    ①。

    行为和动机的许多综合特征可以多年保持不变,这个事实也不会引起疑问。

    例如,三个不同的保育员对同一批3岁、4岁和7岁儿童的行为所作的记述都十分相似。几个同班同学对200名六年级男生的攻击性程度(好打架斗殴)的评价三年之后仍很少变化。

    “根据一个孩子6岁至10岁间的许多行为方式和他3岁至6岁间的个别行为方式,足可以相当明确地预测出在理论上与上述行为方式有联系的他长大到青年时的行为方式。成年人之消极逃避紧张环境,依赖家庭,性情暴躁,喜欢智力活动,害怕交际,性别角色认定以及性欲

    ①科斯塔,P。

    T。

    和麦克雷,R。

    R。

    :《长年稳定性是成年期和老年期个人问题研究的关键》,载《生命全程的发展与行为》,第3卷,纽约,1980,第65—102页;布洛克,J。:《个人的恒定性和连续性结构》,载拉宾等编《对个人的进一步探索》,纽约,1981,第27—43页。

…… 203

    891自 我 论

    表现,都是和他小学生时代的理性限度之内的类似品行有联系的。“

    ①

    从成年人身上也可以观察到高度的心理恒定性。

    对53名妇女在30岁时作了一次测验,在70岁复查时发现16项测验结果中有10项保持不变。

    根据科斯塔和麦克雷两人统计,17岁至85岁的男子经过三次各间隔6至12年的测验,在气质和其它项目上几乎没有任何变化。通过纵向研究还查明,象好动、情绪多变、自制、自信这样一些特征,对“个人综合特征”以及社会因素(教育、职业、社会地位等等)的依赖性,都大大超过对年龄的依赖性;但是,同一类特征在有些人身上比较恒常,在另一些人身上则又易变。不同的研究资料表明,成就需要和创造性思维方式属于稳定的个人特征。

    在男子身上,象失败情绪、忍受挫折、高追求水平、智商、情绪多变等特征最为稳定,而在妇女身上,则以审美反应力、乐观、执著、力争一切可能等特征最为稳定②。

    然而,不仅个人特征具有不同的变异程度,个体也具有不同的变异程度。因此问题的正确提法应当是“哪种人有变化,哪种人不变化,为什么?”

    ,而不是“人是否始终不变?”

    布洛克把成年人同他们13岁至14岁时的情况加以比较,划分出五种男子和六种妇女的个人发展类型。

    其中有几个类型具有心理特征十分恒定的特点。

    例如,具

    ①卡根,J。和莫斯,H。

    A。

    :《从出生至成年》(心理社会发展研究)

    ,纽约,1962,第266页。

    ②布洛克,J。

    (与哈安,N。合作)

    :《生命的历程》,伯克利,1971。

…… 204

    自 我 论991

    有机敏的、弹性的“自我”的男子,13岁至14岁时在同龄人中间就以踏实、效率高、爱荣誉、精明强干、兴趣广泛、稳重、直爽、友善、喜欢哲学、比较得意等特点而与众不同。

    他们把这些特点一直保持到45岁,只不过在情感方面失掉了部分昔日的温情和热忱而已。

    这种人高度重视独立性和客观性,并且在诸如好胜、自强、如意感、智力效能、心理兴致等测量项目上都有很高的指标。

    不稳重的、自制力差的男子其特征也是极其稳定的,他们爱冲动和反复无常。

    这种人在少年时代就不安分,好吹牛,喜欢冒险,肆意妄为,易动肝火,违拗、好斗,难以驾驭。即使到了成年,他们也是自制能力很低,喜欢把自己的生活情境戏剧化,行为乖僻,言谈夸张。他们变更工作的次数出其他男子频繁。

    第三种类型的男子,即自制力过强的人,在少年时代就过分敏感、深沉、倾向于反省。他们在童年时代因为境遇不佳而感到无所适从,不善于迅速变换角色,容易丧失成功希望,缺乏自主性和信赖感。他们过了40岁以后,仍旧心理脆弱,知难而退,怜惜自己,仍旧是容易紧张,缺乏自主性,如此等等。他们中间,独身者占有很大比例。

    妇女当中心理特性恒定程度较高的一类是所谓“典型男女平等主义”者,她们性格稳健,喜欢交际,热情,富有魅力,自主而又与人为善;另一类是脆弱、自制力低的人,她们好冲动,不能自主,易怒,多变,饶舌,好惹是非,喜欢使自己的生活戏剧化,怜悯自己;还有一类是情感压抑的“女性气质过强者”

    ,她们没有自主性,多虑,感情脆弱,经

…… 205

    02自 我 论

    常考虑自己和自己的仪表,等等。

    有些人则相反,随着由青年期进入成熟期而发生很大变化。例如,一些男子有过狂热而紧张的青年时代,但到成年期却过着平静而有节制的生活,有些“知识型”妇女年轻时全神贯注于理性探索,在情感上看上去比同龄人淡漠、冷酷,但后来克服了交际上的困难,又变得较为温和、热情了,如此等等。

    此后进行的某些调查,也证明同自制力和“自我力”相关联的个人综合特征是很稳定的。曾经对116名儿童(59名男孩,57名女孩)进行纵向研究,分别在3岁、4岁、5岁,7岁和11岁对他们进行了测验,结果证明在短期实验室实验中表现出很强的自制力(具有推迟满足自己的直接愿望、抵制诱惑等能力)的4岁男孩,七年以后长大时,被专家们描述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