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风云录-第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氖勘嫠咦约旱穆贸ぃ腥苏饧甘呤逯校挥胁坏绞Ю鲜讲角梗液眉钢Р角沟奶畔叨寄ス饬耍庑┦宥济飨杂蛔悖┳牌评茫还捎诓惶煜さ钡厝耍偌由现鼗棺拥耐Γ床淮蟪隼茨昙停ㄒ蝗范ǖ氖悄切┒际悄腥恕!!!!!�
有了这次夜间的杀戮,其后的rì子里再没发生夜间偷袭的事情,山地一旅的营地在当地人眼里,变成了禁地,就连前来运送建材的当地商人也不愿意多踏出一步,非常自觉的在铁丝网500米以外,放下建材,等待军营里的军官出来结账。由于台湾军队给出的价格非常公道,并且还经常赠送运货的当地人一些砂糖啊、罐头类的的小礼物,所以前来送货的当地商人略见增多。
长话短说,再工兵团和当地商人的配合下,经过了近1个月的建设,临时营地终于初具规模了。在边长500米的铁丝网内,正方形的营地被十字形的道路分成了均匀的四份,而十字形道路的zhōng yāng汇合点,一座3层的花岗岩小楼,就是台湾驻棉兰老岛的指挥部所在地了。小楼全部用大块的花岗岩和水泥堆砌而成,呈金字塔形,最上面的塔形屋顶上还架起来一座小小的铁塔。由于当地的花岗岩是橄榄sè的,当地的商人们都称呼这里为“橄榄楼”。除了指挥部的主楼,剩下的三块空地上都修建起成排的石木结构营房,只留下其中一块空地,作为cāo场使用。在铁丝网的四个角上,原来的木质瞭望塔已经改成了石质的炮楼,每座炮楼上安装了3盏大功率探照灯和3挺12MM重机枪,配合着前方的两层铁丝网和几百颗地雷,守卫着军营的安全。
虽然主体建筑大部分都已经完成了,但是还有很多零碎的工作要做,比如房屋的内部装修、上下水的开通、排水沟和排水设施的修建、路面的硬化等等。不过今天营地中看不见忙碌的工兵团士兵的身影,除了南北两个出入口和炮楼上的哨兵,营地里显得空荡荡的。
今天是台湾陆军第四师第一山地旅的后续部队全体到达棉兰老岛的rì子,中午吃过午饭,刘小福旅长就集合了山地旅的大部分官兵,脱下了平rì工作时穿的黄绿sè军服,换上了浅sè黄绿碎块相间的迷彩作战服,整整齐齐的排列在达沃市港口的码头上,迎接新来的老战友们。
从台湾基隆港出发的运兵船队在午时刚过,准点停靠在达沃市的码头上,一队队身着迷彩服的台湾陆军陆续走下货轮,由于码头不大,所以不能容纳全部的4000多人和他们的装备,按照各连、各营的顺序,整齐的排列在码头上,集合报数无误以后,再由工兵团派人,带领着集结完毕的一部分部队,先去营地里。
卸船的工作一直持续到傍晚才结束,4300名山地师的官兵和他们携带的给养、装备都顺利的上了码头,运兵船队没有多做停留,直接离开达沃港,返回了台湾,而跟随运兵船队一起前来的2艘驱逐舰和5艘鱼雷快艇,则留在了达沃港,以作为驻扎在棉兰老岛的山地第一旅的海上支援力量。如果不是这里海床上布满珊瑚礁和浅滩,而且港口的水深严重不足,台湾海军还打算派遣一支潜艇部队驻扎。
1907年4月,台湾第一山地旅的5000多名官兵和他们携带的100多辆汽车、拖拉机、摩托车、装甲车、火炮等装备正式登上了菲律宾的棉兰老岛,名义上是受菲律宾zhèng fǔ邀请,前来帮助菲律宾zhèng fǔ维持棉兰老岛的和平与安定。
就在第一山地旅到达达沃市的第三天,实在是心急如焚的美国驻棉兰老岛的驻军长官就来到了一旅的营地,打着欢迎台湾友军的幌子,催促山地一旅赶紧和美军进行交接。
刘小福早就知道了当地的美军已经被吓破了胆,恨不得早早逃离这个破岛,于是也就chéng rén之美,把刚刚休息了2天的一旅官兵,按照连的单位,分成了11个占领分队,各队按照需要接管的地域大小,从1个连到5个连人数不等,拉齐了给养和装备,让装甲车打头,摩托车护翼,汽车跟随,由美军带领,向棉兰老岛的11个美军驻地进发,开始和美军换防。
第五章 要想富先修路
在11个换防小队离开驻地之前,刘小福在cāo场上,对集合的队员们提出了几点要求:第一、美军遗留的驻地,如果离森林、城市、村庄太近就临时使用,并立即向旅部申请重新建造新驻地,不许凑合;第二、不许过于接近当地人,更不许让当地人过于接近驻地,一切交易都在营地外进行;第三、对于美军介绍的当地联系人不能过于相信,可以稍微接触,但一切行动都要用电台向旅部汇报;第四、每天定时2次,向旅部汇报驻地周边情况;第五、注意饮食卫生,暂时不需食用当地人提供的饮食,饮用水必须经过消毒片的消毒;第六、在得到旅部新命令之前,任何台湾士兵不需离开驻地,更不许进入驻地附近的城市和村庄。
刘小福的这些要求,都是临行前,刘芾特别嘱咐的,对于如何加强当地的统治力,如何对待当地人和如何从当地人中分辨出反抗军,刘芾将会派遣更专业的内务部人员来配合第一山地旅,目前的唯一任务,就是把驻地安排好,站住脚,对于一切能威胁山地旅安全的问题,刘芾都授权了刘小福,就一个字:杀!
随后的一周里,11驻地中有5个都在夜晚遭到了当地武装力量的偷袭,不过由于山地旅的士兵严格的遵守的旅长的要求,这些偷袭基本都在刚发起阶段就被扼杀了,共打死打伤100多人,山地旅只有一位战士负了轻伤,还是在掩埋对方尸体的时候被树林里潜伏的敌人打了黑枪。虽然山地旅伤亡不大,但是弹药消耗比较多,不过这次运送山地旅来的船队,除了一少半船只是运兵船,剩下的船上装载的都是食品、药品和弹药装备,还有不少台湾特产的工程机械。
由于棉兰老岛的形状很不规则,所以以美军驻地为基础设定的11个驻地中,有多一半的驻地都设置在海港城市附近,这样容易使用舰队补给,比起在棉兰老岛这个遍布山地和热带雨林的环境中陆路运输便捷多了,不过还是有2个驻地属于内地,一个是位于岛中部的马来巴来驻地,一个是位于岛西侧的伊苏兰驻地,都无法用海军补给,只能由旅部派遣车队进行定期给养。
鉴于整个棉兰老岛上山地和原始森林众多,交通不便,刘小福上岛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征集当地劳工,由台湾zhèng fǔ出资,修建贯通全岛的三条公路。第一条公路计划从全岛的最东北角的苏里高市一直向南,经过布湍市、圣佛朗西斯科市、圣伊西德罗市、塔古姆市、到达达沃市,全长300公里,贯穿岛的东侧;第二条公路计划从岛中北部的塔戈洛安市开始,一路向南,经过马来巴来市、巴伦西亚市、奎松市、到达达沃市,全长150公里,贯穿岛的中部;第三条公路计划从岛西北部的第波罗市开始,一路向东南,经过帕加迪安、哥打巴托、达都皮昂、马倍尔、三投斯将军市、到达达沃市,全长350公里,贯穿岛的西部。
只要这三条贯穿全岛的公路通车,那么台湾陆军的机械化步兵就可以借着公路而控制住更大的区域,还可以帮助当地的人民加快各种货物的运输速度,从而帮助当地的经济发展,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
虽然三条公里加起来,一共才800公里长,但是这里不是平原,不仅有起伏的山地,更有无垠的大森林,更有当地的游击队,所以修建难度不是一般大。没困难要上,有困难克服困难也得上,既然是陆军部的命令,那么就是拿尸体堆,也要把着三条路堆出来。
首先要解决的还是建筑材料问题,首先就是水泥,虽然台湾已经开始使用沥青作为铺设道路的主要材料,但是由于运输和交通问题,把沥青运送到棉兰老岛的成本会很高。而水泥虽然成本略高,但是在岛上,烧制水泥的原料火山灰满地都是,所以如果就地烧制的话,水泥的成本就很低了,再加上岛上无垠的森林,连煤都省了,直接用木材少水泥,成本就会进一步下降。
其次就是劳动力问题,这个时代的棉兰老岛上,除了一些城市中居住比较集中以外,多一半的人口还是分散的居住在很多小村落里,对于台湾军队招募劳力很不方便,而且这里民族众多,语言还不通,如何凑齐足够的筑路人员就是一个大问题了。
最后就是安全问题,修建这三条公路,肯定会遭到当地人或者当地武装的反对,只要不是傻子,这里的武装力量领导肯定会发现,如果公路建成,那么他们的活动区域就将被压缩的很小很小,台湾或者美国的军队都会凭借着公路加快运兵和调动速度,对于以游击战为主的本地武装力量来说是个毁灭xìng的灾难。
以上三条,都不是刘小福能解决的,于是,一封电报,从棉兰老岛的山地旅指挥部发往了台湾。
接到刘小福的报告,刘芾和参谋部的众人汇集了一些筑路工程师,在短时间内,共同研究出了一个比较适合的方案。并加派了第二批工程机械和部分内务部特工人员,再次启程,带着这个方案支援山地师。
这个代号为“踏脚石”的行动方案,不仅包括了修筑公路的解决方案,还加上了收买、渗透当地武装力量的内容,不过这部分内容具体有内务部的特工人员执行,山地师只负责公路这一块。
对于刘小福提出的三个主要问题,方案里提出了解决办法。第一,就是在当地建立三座小型水泥厂,从当地获取原料和燃料,一边生产,一边随着公路的推进而用卡车运送水泥和燃料;
第二、就是关于人员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台湾的争论也很大,一部分人主张由台湾派遣工程人员去棉兰老岛负责修建公路,但是遭到了军方和内务部的反对,他们主张利用当地的俘虏去修路,这样不仅成本很低,而且便于安全防护,其实就是爱死不死,根本不予防护,但是换成台湾人就不成了,这么多工程人员,肯定会牵扯山地师很大的兵力去防护。
第三、就是安全问题,如果采用了内务部和军方的建议,那么山地师就没啥可防护的了,只要抽调少部分兵力,看住这些俘虏和工程机械就可以了,当地的武装力量如果来袭击,山地师的主要任务不是防御俘虏们被杀,而是抓取更多的俘虏,这样就轻松多了,而且使用俘虏干活,后勤补给的压力也很轻,食物都从当地采购就可以,大概能吃饱就成。
接到了随着工程机械和内务部特工一起到来的新指令,刘小福立刻就开始筹备抓俘虏行动,至于去哪里抓,内务部的人员已经告诉了他,不用他自己四处去找,只要公路一开始修建,那些武装份子就会自动送上门来。至于第一批的俘虏去哪里找,内务部的特工也给他选择好了目标,那就是在棉兰老岛上种植和加工马尼拉麻的rì本人。
从1900年开始,rì本国内很多人来到了棉兰老岛,在这里购买土地,种植和加工马尼拉麻这种经济作物。这**尼拉麻是菲律宾的特产,尤其以棉兰老岛为多,这种像香蕉树一样的农作物浑身都是宝,它的叶和茎富含纤维,经过纺织加工,是只做渔网和绳索的优质材料,还海水中,用这种纤维编织的渔网或绳索不会被泡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