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的世界-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如果时针转回到5年前,这种场景对于任正非而言还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当时访问华为的除了马可尼总裁约翰·马友、AGREE总裁约翰·迪克森等重量级人物之外,像IBM、摩托罗拉等真正的世界级企业,从总部派来访问华为的都是一些副总裁,甚至一个负责亚太的区域总裁就足以应付。即便是1997年任正非率领李一男等华为高层去美国访问,IBM方面也只派出一位高级副总裁出面接待。
以前,包括钱伯斯在内的国际巨头们都会用“尊重”一词来表述他们对华为的看法。但谁都知道在竞技体育的舞台上面,如果竞争的一方说非常“尊重”对手,这并不是一个褒义词。因为其中隐含着另外一层意思:我会非常认真地对待和你的比赛,虽然你根本不可能战胜我。
但今天,华为在这些“巨无霸”们的眼里,已经不再是过去那个只知道依靠“土狼”式的“游击战”在中国市场上给他们“搅局”的坏孩子。看一个人的朋友圈子往往可以看出这个人的地位和身份;看一个企业的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也往往可以判断出这个企业的实力和价值。从这个角度来说,任正非和华为的确获得了令人吃惊的成长和发展。
实际上,今天任正非自己的工作时间安排也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以往每年他都要走访所有国内的30多个区域办事处视察工作,现在则将这项任务交给了董事长孙亚芳以及华为的“CXO”们去完成。而他则开始了高密度的“环球旅行”,把自己一半以上的时间都花在了海外。
任正非不仅仅是去拜访英国电信、沃达丰等世界各地的重要客户,而且是与国际同行的企业首脑们展开频繁的交流。甚至以其62岁的“高龄”,任正非的英语水平也在这种不断的对话中“突飞猛进”,回国后也偶尔会讲出一些西方式的幽默。
华为无可争辩的崛起正在让任正非的影响力越来越被世界所认识。2005年,美国《时代》周刊发表了一年一度的“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人”名单。任正非与当红影星章子怡成为唯一入选的两个中国人,而其他入选的IT界名人包括微软主席比尔·盖茨,苹果电脑CEO史蒂夫·乔布斯,Google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等。
任正非就是华为,华为就是任正非。华为这家2005年销售收入55亿美元的国际中型企业,已经一脚踏进了“世界巨人俱乐部”;而任正非今天也至少可以以观察员的身份,加入到了“世界级企业家俱乐部”的行列。
欧洲市场见证华为的崛起
从伦敦开车,沿着M3高速公路向西南行驶一个多小时,将会到达贝辛斯托克小镇(Basingstoke)。路边散布的朴素的三四层小楼和随处可见的绿色,一派典型的欧洲乡间景色。而实际上,这里却是英国有名的高科技园区,索尼、摩托罗拉、富士通等全球知名的IT企业均驻扎在这里。
从高速公路出来走不多远,一栋“凹”型的三层楼房张开了它的两翼。2005年9月底的这几天,伦敦附近的天气一直好得出奇,在9月底很少出现的阳光和蓝天的衬托下,这座看起来很普通的建筑显得漂亮了不少。而这里就是华为公司的欧洲总部所在地。
从巨大的玻璃幕墙看进去,里面空空荡荡几乎什么都没有。这时候一位穿着白衬衫、打着领带、举止犹如标准英国管家似的老人走了过来,他是这栋楼房的看门人。
“你们是从中国来的?你们是来访问华为的?”这位英国老人在我们表明身份之后显得非常兴奋,“要知道,这栋楼房从一年多以前建成之后还一直都没有租出去。现在华为突然成了它的主人,而我以前还从来没有听说过这家中国公司呢。”
这位对中国印象停留在20年前甚至50年前的英国老人并不知道华为的分支机构在这个小镇上已经运转了好几年。不过可以确定的是,他和贝辛斯托克的居民们今后会越来越发现,华为这家来自他们眼中神秘的东方国度—中国的企业,正在成为他们身边的一部分。
………………………………………
第一章新血统(3)
………………………………………
就在前不久,华为租下了这栋6800平方米办公楼的一半面积,而且还准备拿下剩下的另一半。2006年,华为在英国的大部分员工将会搬进这个今天还空空荡荡的大楼,这也将结束华为欧洲总部、欧洲技术支援和培训中心以及英国分公司虽然都在贝兴辛斯托克,但是却在三个不同的地方寄居一隅的历史。毕竟到了2005年年底,单是华为英国分公司的员工数量就将达到400人。一个更加正式、更加具有规模的根据地在经历了5年的奋战之后,终于应运而生。
华为英国队伍中唯一一批不准备搬过来的人马,此时正在伦敦东北方向的伊普斯维奇(Ipswich)。他们正在和英国电信(BT)的技术人员进行紧张的联合实验,以便早日推出“21世纪网络”(21stCenturywork)。
2005年4月28日,全球第九大电信运营商英国电信(BT)公布了“21世纪网络”计划的优先供货商名单。来自中国的华为和世界级电信设备制造商思科、西门子、朗讯等8家电信设备制造业巨头有幸入围。而华为更是成为“21世纪网络”接入网和传输网的优先供货商。让人吃惊的是,在英国电信供应名录中所涉及的接入、城域、核心网、互联网结点和光传输五大领域中,只有思科和华为同时在两个领域各占一席,而其他供应商均只涉足其中一个领域。2005年12月23日,华为与英国电信签署正式供货合同,全球最顶级固网运营商的大门从此向华为敞开。
与华为欧洲总部的看门老人不同,那些在欧洲电信市场征战的世界级巨头们很早就知道华为了。但是,在英国电信这次“21世纪网络”优先供应商名单公布之后,这些巨头还是觉得自己对华为有了新的认识。他们复杂的心思在新闻界和分析师们那里被更激烈地反馈了出来。整个2005年5月间,路透社、法新社等均先后突出报道了华为入围的消息,称华为已经迅速崛起,加入到了世界级电信设备提供商的行列。
“我们必须看到华为已经具备了进入全球一流市场的能力。”在专注于新兴电信市场的研究机构BDA中国的报告中,甚至套用了一句类似当年恺撒大帝说过的话,“他们已经来了,他们会征服吗?”
而英国《经济学人》甚至有些夸张地认为:“华为这样的中国公司的崛起将是外国跨国公司的灾难。”。电子书下载
外界的这些说法不是没有根据的。英国电信在欧洲电信运营商中是当之无愧的“巨头”,其在下一代网络的应用方面也一直走在业界的最前列,“蓝牙电话”、“固网移动融合”等很多全新概念都出自英国电信。
而对于设备制造商而言,英国电信“21世纪战略”巨大的投资计划令人垂涎。据悉,英国电信在其未来的五年计划中,计划进行100亿~190亿英镑的巨额投资来实现下一代的融合、多媒体通信服务,这在当前全球电信业仍不太景气的时候尤为令人关注。更重要的是,由于英国电信走在业界最前列,其在下一代网络演进上的探索将对其他运营商形成强大的示范效应。
而对于华为最关键的并不仅仅是从英国电信分到了一杯羹,其经过英国电信“全欧洲最严格认证之一”后被确定为优先设备商,无疑也获得一个具有广泛意义的“通行证”。这一点对于这家来自中国的新兴力量来说至关重要。
2005年11月21日,同样是在英国,华为与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沃达丰(Vodafone)正式签署全球采购框架协议(GlobalFrameworkAgreement)。由此,华为也进入了沃达丰的战略供应商之列。而2006年2月16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的3GSM全球大会上,华为和沃达丰联合宣布,华为将在未来5年内为沃达丰在其运营的21个国家提供定制手机。
被英国电信和沃达丰这样的“大T”(这里指的是全球顶级运营商)认同,意味着欧洲主流市场的大门已经对华为渐渐打开了。
原始但有效的价格武器
“什么是华为在欧洲电信市场最有效的武器?在我看来,应该是华为的新商业模式!”Evoxus网络部总经理肯·兰康姆这样回答。
………………………………………
第一章新血统(4)
………………………………………
1999年,华为还没有在英国成立办事处的时候,Evoxus这家英国本地的小型电信运营商已经找到了华为,并将华为的软交换设备运到英国测试。这家1999年才成立的新公司主要为企业客户提供“E…tel”的解决方案,也就是将客户原来的语音和数据业务全部转移到统一的IP平台之上,以帮助客户节约成本。
“作为一家小公司,要吸引到大的企业客户,我们的报价就必须至少比英国电信等大公司便宜25%。”肯·兰康姆这样说道,而低成本,这也是他们当时会找到华为这家中国企业的根本原因。
在华为之前,Evoxus用的是爱立信的两台传统交换机。如今,这两台交换机仍然放在Evoxus的数据中心当中。只不过,他们的大部分功能已经被旁边的一台华为SX3000软交换机所取代。而再过4个星期,Evoxus所有的业务就要全部迁移到华为的软交换设备上了。
作为英国第一家提供电信级VoIP服务的新兴网络运营商,Evoxus认为华为的技术不错,而且关键是价格有很强的竞争力,这个价格优势不仅仅体现在购买价格上,也体现在产品生命周期花费的总体成本上。“过去爱立信的两套设备一共花了我们200万英镑。而且,它的成本还会不断地上升。”肯·兰康姆做了一个不断地阶梯形向上的手势,“买新的功能还要花钱,服务的费用也很高。如果这5年我们还是用这套老设备,至少还要再投入100万英镑。”
华为的产品就要便宜很多。谈到华为,他做了一个先向上然后平行移动的手势:“华为的模式是不一样的。你买了它的设备,软件升级是免费的;软交换的功能在一定限额之内开通也不再另外收取费用。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将很多功能拆出来卖,不用担心会增加新的成本。这其实就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
Evoxus对于华为的评价很高,但Evoxus实在算不上一家大公司,甚至在欧洲也没有多少人知道它的存在。同时,华为的这种“新商业模式”似乎也根本没有什么新奇,甚至更像是一种以前的商业模式。
但“用低价格撕开市场的缺口”—这的确是华为以弱者身份进入竞争激烈的发达国家市场时,不得不采取的一种进入策略。
在法国首都巴黎近郊的布洛涅·比杨古尔(BoulogneBillancourt),法国第二大固网运营商NEUF的公司CEO米歇尔·保兰正坐在靠窗的座位上,愉快地回忆着与华为几年前开始的故事。
2001年2月,当时的LD,也就是现在的NEUF正准备在法国全境建设一个骨干光传输网络。成立不过3年的LD一开始只面向电信运营商做光纤的基础网络批发业务,但是后来他们决心去直接面向企业和个人用户。
2001年,为了建设全新的传输网络,NEUF已经圈定了一个供应商名单。“老实说,这其中并没有华为。”米歇尔·保兰耸耸肩膀说道,“但是,一个电话改变了这一切。”一家与NEUF颇有渊源的法国本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