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文苑·经典美文2014年第03期 >

第13部分

文苑·经典美文2014年第03期-第13部分

小说: 文苑·经典美文2014年第03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加一把劲!”助手席的男人,像鼓励似的提高声音说。烟卷儿火,亮得红红的。
这时,卡车咕咚地一晃,趁这劲儿,从灰车篷里滚下一个苹果。
卡车就那样跑向了远处的城镇。
在一片雪的原野上,一个红苹果一动不动地看着天空。它想:自己落到了多么冷、多么空旷的地方啊。
正在这时候。
“苹果啊。”
突然,有谁在呼叫。很响而又清澈的声音,像小银铃一样的声音。
“苹果,你真寂寞吧?”那声音又说。
“嗯,是寂寞。”苹果回答后想:究竟是谁在叫自己呢?忽然,枞树上方的星星,闪大了一圈,苹果马上觉察到,高兴地说:“咦,是星星啊!”
接着,它又用挺大的声音喊道:“我认识你!”
苹果仿佛遇到了以前的熟人,高兴得嘴快起来了。
“很早以前我就认识你。那是我还在妈妈的树上成长的时候。嗯嗯,再以前,我还是白花的时候,每天晚上都要看着你。”
“那我可真高兴啊!”星星说罢,又接着说,“不过,这边那边都有好多果园,也有好多苹果树,对不起,我可不知道你是在哪个果园哪棵苹果树上长大的。”
“我不是果园里的苹果。”
“唔。那,你是哪儿的苹果呀?”
“冈丘上边的一间房子……喏,从你那儿能看见吧?北方,房檐低的,又旧又脏的房子。那家的院子里,有一棵漂亮得令人吃惊的苹果树吧?”
星星嗯嗯地点头。
“那是我成长的树呀。是这一带哪一个农家,哪一个果园都没有的好树哇。那树能结成满满的又甜又好看的苹果。可是,要说这棵树的主人,却是贫穷得惊人,每天只能喝粥生活。穿的东西几乎只有一件,连烤暖房间的柴火,也只有一点点。”
“那可真是过着十分艰苦的日子啊。”
“嗯。小小的家里,住着五个小孩子和一个老奶奶。孩子们的父亲已经去世了,母亲到很远地方干活儿,不常寄钱来。所以,奶奶自己搞副业,才好不容易让孩子们吃上粥。尽管那样,生活也太苦,有一天,决定把院子的苹果树卖给附近的果园。”
星星嗯嗯地点头,接着,注视着原野那边冈丘上小小的房子。由于积满雪的重量,那房子像是快要倒塌。院里的苹果树上,积雪也几乎压弯树枝。
“要问果园主人是怎样买的苹果,他是按一棵树给多少钱定的价。也就是说,丰收年和不收年,都给同样的钱。至于给苹果树消毒,给苹果套袋子,把苹果装箱,都由果园的人来干,可是,树上结的苹果,一个也不剩,都归果园所有。吝啬的果园主人,常常叮嘱奶奶和孩子们:‘院里的苹果,一个也不许摘,因为那树已经不再属于你们的啦。’
“孩子们,脸色可悲哀啦。有的孩子撅嘴,有的孩子哭了。看到这些,我们齐声这样说:风啊,风啊,摇我们吧!风啊,风啊,把我们摇掉吧!
“那么一来,从远远的山那边,风儿吹来,尽力猛烈地摇树。完全成熟了的伙伴,一连掉下好多个,于是,我们在树上唱:掉下的苹果,是谁的?掉下的苹果,是谁的?
“听见歌声,老奶奶来到院里,稍稍直起腰,看看下面的道路,确定了果园的卡车没有来的模样后,就拾走了掉下的苹果。接着,把它们悄悄藏进厨房,到了晚上,便给孩子们吃。好苹果,就生吃,烂苹果,就咕嘟咕嘟地煮。老奶奶一边煮一边祈祷,希望明天能掉更多的苹果。这样,第二天,吹来更猛的风,掉下更多的苹果。”
“原来是这样。不过,你可始终没掉下来呀。”
“嗯,因为我没熟透,所以不管风怎么吹,也不能轻易地掉下来,在这期间,我和别的伙伴一起,被果园的人摘走了。后来,我在果园的仓库里睡了好长时间,今天早晨才醒。我被塞进箱子,载在卡车上想,啊,要到哪一个远方城镇去呀,心里就亮堂了。
“没想到,怎样了呢?半路竟然掉在这样的地方!竟然不能让谁吃,埋在雪里……我就会这样冻下去的,而且,雪化的时候,要腐烂呐。”
“你希望让谁吃你呢?”
“那是啊。冻死,烂死,都是可悲的事。要让那冈丘上可爱的孩子们吃了,我是多么高兴啊!还有,能把我的种子埋进土地,我更高兴。有一天,我会成为一棵树的。”
说到这里,苹果呼地叹了一口气。它怀念地想起了在冈丘上面成长时候的事。然后,它叫道:“喏,喏,星星。”
可是已经听不到星星的回答了。云儿过来,星星隐下去了。苹果想,啊,也许还要下雪。它仰望着远处的枞树,想到被卡车运走了的伙伴们,想到从来也没见过的明亮的大城镇,想到冈丘老奶奶家的圆火炉上咕嘟咕嘟煮着的苹果酱。就这样,它不知不觉地,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做了好几个短梦,苹果究竟睡了多长时间呢?
有人嚓嚓地踏着冻结的雪靠近了。那人来到苹果的紧旁边,用清亮的声音呼唤道:“苹果姑娘,苹果姑娘。”
像银铃一样的声音。
苹果睁开眼睛。这时的苹果,已经被拿起来了,被没戴手套的、白色而柔和的手拿起来了。
“你是谁?究竟从哪儿来的?”苹果感到很耀眼。
那是个过于美丽的少年。
少年的头发和眼睛都是蓝的。而且,他穿的衣服,就像鸭跖草的花那样的颜色。
“我是星星啊。”少年说,“是先前的星星啊。我刚从天上下来的。我真想吃你。”
“咦?”苹果笑了,“真的?星星居然能下来拾苹果吃,会有这样的事吗?”
少年轻轻一点头,从兜里掏出小刀,削起苹果皮。苹果皮耷拉得长长的,够到了雪上。
苹果嘻嘻哈哈地笑。
“可笑吗?”
“可笑哇。星星居然会削苹果皮!”
星星少年慢慢地吃了削好的苹果,专心致志地,一直干净地吃到核。
最后,剩下五粒黑色种子。
少年轻轻握起种子,把握着的种子贴在耳朵上。
于是……种子里传来苹果的声音:“星星,星星,你把我带到天上去吧!”
少年开心地笑了:“行啊。你在天上成为一棵树才好呢。”
少年向苹果种子喷出温暖的气息。
然后,他走了起来。
他朝着远处的枞树。不,朝着那边的地平线。还有,朝着从那儿延续到天上的眼睛看不见的阶梯……
这晚上发生的事,谁也不知道。一望无际的雪原上,只有红红的苹果皮,细细地卷成螺旋形,落在那里。

=
桃红灼灼,悲喜自知一个老兵,70年了,他仍清楚地记得自己逃出生天的日子。那是1943年的春天,他和30多位战友一气狂奔两个多小时,累倒在一片荒芜的桃林里。
就在两三个小时前,他还是战俘,被俘之前是陆军88师524团2营l连少尉排长,淞沪血战时,他和战友们在团长谢晋元的率领下,死守四行仓库,获得“四行孤旅,八百壮士”的美名。
被俘期间,他无时无刻不在想着重获自由。机会终于来了,他和战友们周密谋划,收工时打死了押送的鬼子兵,夺枪后一路狂奔,逃出魔爪。
他逃进了一片桃林。晚霞血红,桃花灼灼。他记得自己在桃树下坐了很久,舍不得离开,“因为我自由了,我欣赏桃花,我觉着很好看,坐在那里不想动了”。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那一刻,他心中突然大恸:“太想家了!”
但家在千里之外的湖北随州。他从安徽进河南,再转入湖北,重获自由的游子踏上返乡之途。他凭直觉朝家乡走去,在翻越“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神农架时,行至半夜,他又困又饿,倒地就睡。被冻醒后,眼前竟是白茫茫的一片,下雪了!他翻身起来继续往家乡走。
然而他回不了家,家乡已被鬼子占领。他掉头西进,去往战时陪都重庆。
1944年春,他来到重庆,由于守四行仓库时被打瞎左眼,当局把他送进城郊长寿县第九残废教养院。作为八百壮士之一,无论教养院还是附近的居民,都把他视为英雄。
在这儿,他收获了陪伴一生的爱情。
那年,他30岁,她18岁,是重庆文德女中的学生。暑假里,她去长寿县桃花街姐姐家玩。姐姐开了个小卖部,她打下手。一个炎热的中午,命中注定的邂逅在小卖部发生了。他去买牙膏,她立刻被眼前这个人镇住了:“独眼壮士”身高足有1。8米,长相英俊。而他呢,看到她时心里也扑腾乱跳:“这姑娘眉清目秀,举止斯文。就是她了!”
此后,他一有空就去小卖部,明里是买东西,暗里是为看她。两人的秘密都埋在心底。
姐姐看出来他们的感情并成全了他们:“如果你真心喜欢她,就先订婚吧。”没有旧戏中美女爱英雄的浪漫,一切中规中矩。他对她说:“我俩虽订了婚,但还不能结,因为我是军人,随时可能上战场。等胜利那天我们就结婚。”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他和她第二天就结婚了。教养院的伤残战友凑钱在桃花街(这条街如今拆了)摆了几桌酒,一起见证了婚礼。窗外,偌大重庆彻夜燃放的鞭炮声,成为婚礼最动听的祝福。从那时起,夫妻俩相濡以沫,走过了60余年。
一个坚守阵地的勇士,一个在风雨中收获爱情、在蹉跎中用生命坚守信念的老兵,他的情感生活应该幸福吧?
是的,还算幸福。这从他们钻石婚的庆典上可以看出来。那天,年逾九旬的他,深情地为她唱了《月亮在哪里》——这是一首20世纪30年代流行于上海的歌。像无数次听到这首歌一样,她只是笑。当年他血战上海时,是怎么学会这首歌的呢?她没有问,他也没讲。她知道,只要他还能给自己唱,就足够了。
庆典上的鲜花、掌声和祝福送给他们艰难的爱情。〖Zei8。Com电子书下载:。 〗
之所以艰难,是连他们自己也没料到,结婚后,他又开始了另一种“孤旅”生涯。他被下放、被打成“牛鬼蛇神”,干过搬运工、站过柜台……那段本该彪炳史册的壮举,竟成了不尴不尬的历史问题。异乡的孤独、生活的窘迫、旁人的歧视和冷漠,让他读透人生悲苦。
但他的腰杆一直挺着,因为他是军人,是一个拼过刺刀的血性汉子,“我不能倒下!”他知道,自己不能倒在谤议流言中;他还知道,虽然他们结婚时没有不离不奔的誓言,但誓言早已写在心里。
于是,他坚持着,惨淡度日。风烛残年的老兵早已看破生死,最想念的唯有昔日战友,在梦里与他们金戈铁马,醒来时老泪纵横……“六十年来家国,三千里路奔波”,这是老兵对自己的评价。老兵叫杨养芷,妻子叫赵孝芳。60多年来,他们一直生活在重庆弹子石老街。哪怕贫穷如影相随,老兵始终坚信:“中国不会亡,中国会强大!”
我见到老兵是在一个颁奖活动上。因体衰,他只能坐轮椅。
主持人说:“杨老,请讲几句话吧。”
他接过话筒说:“没啥好讲的,我就唱首歌吧。”有小青年哧哧地笑了。是啊,一个90多岁的老人,还能唱个啥呢?
有人上前说:“杨老,我给您拿话筒吧。”他忽然很生气,用力一推:“不用!”就见他攥紧拳头,激昂地唱起《八百壮士歌》: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斗守四方!四方都是炮火,四方都是豺狼!宁愿死不退让,宁愿死不投降……”
唱罢,全场掌声雷动,有人泪花闪闪。
我曾问他:“你是抗战英雄,却经历了那么多磨难,值吗?”
他沉默良久,一字一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