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诗开首四句,写西施有艳丽的姿色,终不能久微。次六句写西施一旦得到君王宠爱,就身价百倍。末了四句写姿色太差者,想效颦西施是不自量力。语虽浅显,寓意深刻。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说:“写尽炎凉人眼界,不为题缚,乃臻斯诣。”此言颇是。
=
《秋登兰山寄张五》
作者: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注解】:
1、荠:野菜名,这里形容远望中天边树林的细小。
2、重阳节:旧以阴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有登高风俗。
【韵译】:
面对北山岭上白云起伏霏霏,
我这隐者自己能把欢欣品味。
我试着登上高山是为了遥望,
心情早就随着鸿雁远去高飞。
忧愁每每是薄暮引发的情绪,
兴致往往是清秋招致的氛围。
在山上时时望见回村的人们,
走过沙滩坐在渡口憩息歇累。
远看天边的树林活象是荠菜,
俯视江畔的沙洲好比是弯月。
什么时候你能载酒到这里来,
重阳佳节咱们开怀畅饮共醉。
【评析】:
这是一首临秋登高远望,怀念旧友的诗。开头四句,先点自悦,然后登山望张五;五、六两句点明秋天节气;七、八两句写登山望见山下之人;九、十两句,写远望所见;最后两句写自己的希望。
全诗情随景生,以景烘情,情景交融,浑为一体。“情飘逸而真挚,景情淡而优美。”诗人怀故友而登高,望飞雁而孤寂,临薄暮而惆怅,处清秋而发兴,自然希望挚友到来一起共度佳节。“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细细品尝,够人玩味。
=
《夏日南亭怀辛大》
作者: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注解】:
1、山光:山上的日光。
2、池月:即池边月色。
3、轩:窗。
【韵译】:
夕阳忽然间落下了西山,
东边池角明月渐渐东上。
披散头发今夕恰好乘凉,
开窗闲卧多么清静舒畅。
清风徐徐送来荷花幽香,
竹叶轻轻滴下露珠清响。
心想取来鸣琴轻弹一曲,
只恨眼前没有知音欣赏。
感此良宵不免怀念故友,
只能在夜半里梦想一场。
【评析】:
此诗写夏夜水亭纳凉清爽闲适和对友人的怀念。
诗的开头写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为纳凉设景。三、四句写沐后纳凉,表现闲情适意。五、六句由嗅觉继续写纳凉的真实感受。七、八句写由境界清幽想到弹琴,想到“知音”、从纳凉过渡到怀人。最后写希望友人能在身边共度良宵而生梦。
全诗感情细腻,语言流畅,层次分明,富于韵味。“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句,纳凉消暑之佳句。
=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作者: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尽欲,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注解】:
1、烟鸟:暮烟中的归鸟。
2、之子:这个人。
3、宿:隔夜。
【韵译】:
夕阳徐徐落入西边山岭,
千山万壑忽然昏昏暝暝。
松间明月增添夜的凉意,
风中泉声听来别有情味。
打柴的樵夫们将要归尽,
暮烟中的鸟儿刚刚栖定。
期望你能如约来此住宿,
我独抱琴等在萝蔓路径。
【评析】:
诗写在山间夜宿,期待友人不至。诗的前六句,尽写夜色;夕阳西下,万壑蒙烟,凉生松月,清听风泉,樵人归尽,暮鸟栖定。后两句写期待故人来宿而未至,于是抱琴等待。不心焦,不抱怨,足见诗人风度。境致清新幽静,语言委婉含蓄。“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两句亦是佳品。
=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作者: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
苒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其如何,微风吹兰杜。
【注解】:
1、苒苒:同“冉冉”,指时间的推移。
2、美人:旧时也指自己思暮的人,这里指崔少府。
3、越吟:楚人曾唱越歌以寄托乡思。
【韵译】:
我和从弟在南斋高卧的时候,
掀开窗帘玩赏那初升的玉兔。
淡淡月光泻在水上泄在树上,
轻悠悠的波光涟漪荡入窗户。
光阴苒苒这窗月已几盈几虚,
清光千年依旧世事不同今古。
德高望重崔少府在清江河畔,
他今夜必定如庄舄思越之苦。
千里迢迢可否共赏醉人婵娟?
微风吹拂着清香四溢的兰杜。
【评析】:
此诗写玩月思友,由月忆人。感慨清光依旧、人生聚散无常。诗的开头点出“南斋”;二句点“明月”;三、四句触发主题,写玩月;五、六句由玩月而生发,写流光如逝,世事多变;七、八句转写忆故友;最后写故人的文章道德,恰如兰杜,芳香四溢,闻名遐迩。
全诗笔不离月,景不离情,情景交融,景情相济,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
《寻西山隐者不遇》
作者:邱为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
叩关无僮仆,窥室惟案几。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
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
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注解】:
1、差池:原为参差不齐,这里指此来彼往而错过。
2、黾勉:殷勤。
3、契:惬合。
4、之子:这个人,这里指隐者。
【韵译】:
西山顶上有一座小茅屋,
寻访隐者直上三十里路。
轻扣宅门竟无开门童仆,
窥看室内只有几案摆住。
主人不是驾着柴车外出,
一定是垂钓在秋水之渚。
来得不巧不能与其见面,
殷勤而来空留对他仰慕。
绿草刚刚受到新雨沐浴,
松涛声声随风送进窗户。
来到这惬意幽静的绝景,
我心耳荡涤无比的满足。
尽管没有宾主酬答之意,
却能把清静的道理领悟。
兴尽才下山来乐在其中、
何必要见到你这个隐者?
【评析】:
这是一首描写隐逸高趣的诗。诗以“寻西山隐者不遇”为题,写专程到山中去访隐者,竟然不遇。如此,本应叫人失望,惆怅。然而,诗借写“不遇”,却把隐者性格和生活表现得清清楚楚,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自己的幽情雅趣和旷达的胸怀,比相遇更有收获,更为满足。
诗的前八句,写隐者独居高处,远离尘嚣,寻访者不辞山高,等到叩关无人,才略生怅惘。于是猜想隐者乘车出游,临水垂钓,表现隐者的生活恬适雅趣。后八句宕开一层,写周围的草色松声使寻访者陶然,因而寻访不遇亦无所谓,使其悟出隐者生活的情趣。因此,乘兴而来,尽兴而返,自得其乐,大有君子风度。
=
《春泛若耶溪》
作者:綦毋潜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注解】:
1、际夜:至夜。
2、潭烟:水气。
3、弥漫:渺茫。
【韵译】:
归隐之心长期以来不曾中断,
此次泛舟随遇而安任其自然。
阵阵晚风吹着小舟轻轻荡漾,
一路春花撒满了溪口的两岸。
傍晚时分船儿转出西山幽谷,
隔山望见了南斗明亮的闪光。
水潭烟雾升腾一片白白茫茫,
岸树明月往后与船行走逆向。
人间世事多么繁复多么茫然,
愿作渔翁持竿垂钓在此溪旁!
【评析】:
这是一首写春夜泛江的诗。开首两句则以“幽意”点出了全诗的主旨,是幽居独处,放任自适的意趣。因此,驾舟出游,任其自然,流露了随遇而安的情绪。接着写泛舟的时间、路线和沿途景物,以春江、月夜、花路、扁舟等景物,创造出一种幽美、寂静、迷蒙的境界。最后两句写心怀隐居之人,在此环境中,愿作持竿垂钓的隐者,追慕“幽意”的人生。
全诗扣紧题目中的“泛”字,在曲折回环的扁舟行进中,对不同的景物进行描摹,使寂静的景物富有动感,恍惚流动,给人轻松舒适的感受。
=
《宿王昌龄隐居》
作者:常建
清溪深不测,隐处惟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注解】:
1、宿:比喻夜静花影如眠。
2、谢时:辞去世俗之累。
3、鸾鹤:古常指仙人的禽鸟。
4、群:与……为伍。
【韵译】:
清溪之水深不可测,
隐居之处只有孤云。
松林中间明月微露,
洒下清辉似为郎君。
茅亭花影睡意正浓,
芍药园圃滋生苔纹。
我也想要谢绝世俗,
来与西山鸾鹤合群。
【评析】:
这是一首写山水的隐逸诗。开头两句写王昌龄隐居之所在、乃隐居佳境,别有洞天。中间四句写夜宿此地之后,顿生常住之情,即景生情,一目了然。最后两句写自己的归志,决心跃然。
全诗善于在平易的写景中,蕴含深长的比兴寄喻,形象明朗,诗旨含蓄,而意向显豁,发人联想。“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可见炼字功深,又可作对仗效法。
=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作者:岑参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蹬道盘虚空。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连山若波涛,奔凑如朝东。
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五陵北原上,万古青蒙蒙。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注解】:
1、突兀:高耸。
2、鬼工:非人力所能。
3、宫馆:宫阙。
4、净理:佛理。
5、胜因:善缘。
6、挂冠:辞官。
7、觉道:佛道。
【韵译】:
大雁塔的气势宛如平地涌出,
孤傲高峻耸立好象直接天宫。
登上雁塔绝顶仿佛离开尘世,
沿阶盘旋攀登有如升越太空。
高耸宏伟似乎压盖神州大地,
峥嵘崔嵬简直胜过鬼斧神工。
四角挺拔顶天遮住太阳光辉,
塔高七层紧紧地接连着苍穹。
站在塔顶鸟瞰指点翱翔飞鸟,
俯身向下倾听阵阵怒吼狂风。
山连着山好比波涛汹涌起伏,
奔走如百川归海来朝见帝京。
两行青槐夹着天子所行道路,
宫阙楼台变得多么精巧玲珑。
悲凉秋色打从关西弥漫而来,
苍苍茫茫已经布满秦关之中。
再看看长安城北汉代的五陵,
历经万古千秋依然青青
清净寂来的佛理我完全领悟。
行善施道素来是我做人信奉。
我发誓回去后行将辞官归隐,
我觉得佛道的确能济世无穷。
【评析】:
此诗是写登佛塔回望景物,望而生发,忽悟佛理,决意辞官学佛,以求济世,暗寓对国是无可奈何的情怀。
首二句写未登之前仰望全塔;三、四句写登塔;五至八句写塔之高耸雄峻。九、十句写由上俯看;十一至十八句,写在塔顶向东南西北各方所见的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