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武林帝国 >

第292部分

武林帝国-第292部分

小说: 武林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帝毕竟还是有安排的,杨峰心中稍定,不解的问道:“曹公公还在,为何不委以大任?”

皇帝道:“阉人就是阉人,替朕当个看家狗还行,做大事,还需你这样的人才。”

杨峰热泪盈眶,能被皇帝如此赏识,重用,此生无憾矣,他郑重的接过了锦盒,又给皇帝磕了三个头,毅然走出了乾清宫。

杨峰身后,夕阳下的乾清宫缓慢的关上了殿门,大殿飞檐之上,一只栖息了许久的乌鸦被惊动,忽闪着翅膀怪叫着飞向血红色的天际。

第六卷 一统南北 第6…22章 … ~看守内阁~

长江天险宽阔无比,即使有数百艘船只昼夜不停的摆渡,运送数十万大军也需要一段时日,所以北汉军只是占据江防炮台一线,把城南和城西方向放开,留给了南汉军。

南汉军不负众望,紧急行军赶到京城脚下,在城下摆开阵势,先是派了几个人进城,按照早就联络好的门路给那些总兵参将递话,让他们赶紧开门投降,也好弄个大好前程。

可是出乎意料的是,本来早就暗通款曲的南门守军,此时却翻脸不认人,将南汉军的使者驱逐出来,紧闭城门不理不睬,再敢罗嗦直接拿弓箭招呼。

南汉军大怒,但是却无可奈何,京师城墙不比小县城,随便找几张梯子就能爬上去,这可是花费了十万民夫用了二十年时间才建成的雄关,别说普通云梯爬不上去,就是那些以轻身功夫见长的江湖朋友,碰到这样的城池也是白搭。

女皇的圣旨和沐英大帅的将领一道道的发来,城下的南汉军将领也急了,命令军队在附近砍伐树木制造攻城器械,拼了命也要抢在北汉军之前打进京城,这不光是为了先入京师者为王的誓约,而是为了兄弟们的福利。

京城里金山银海,好吃好喝好玩的多了去了,那些达官贵人家里的小媳妇大闺女,平时只有踏春才出来,一个个嫩的能掐出水,这回要是打进了京城,先由着性子抢掠一回,想干啥就干啥,那才是大家伙拼命干活的动力。

雨花台是乱葬岗,除了几颗乌黑的大槐树之外,野草都没几根,反倒是大报恩寺里绿树葱葱,掩映遮盖,南汉军要打造云梯、攻城车等物,必须就近伐木才能来得快,所以将目光投向了这座皇家禅院。

此时大报恩寺内化装成和尚的大内侍卫早就撤离了庙宇,只剩下那些真正的和尚,大报恩寺是天下第一寺院,有着巨大无比的金身如来佛像,琉璃塔上保存着佛祖的舍利子,又是管理全国寺院的行政机关,每日里香客摩肩接踵,香油钱不知道收了多少。

没了官府的庇护,脑满肠肥的和尚们吓得紧闭庙门,躲在大雄宝殿里念经,希望佛祖庇佑,南汉军气势汹汹的砸破大门冲进来,看到和尚就打,见到值钱的东西就抢,抢到后面和尚居住的院落,竟然从一间禅房里搜出十几个捆绑结实的小娘们,一审才知道,这些人都是在进香时候被和尚麻翻迷倒,藏在庙里受用的。

南汉军多是江湖草莽之辈,颇有正义感,一听这话,立刻将和尚们集中起来排队砍脑壳,光溜溜的脑袋滚的满院子都是,如同血葫芦。昔日风光无限的大和尚们全都做了刀下鬼。

杀的兴起,忽然小兵来报,说是一队北汉军开过来,将琉璃塔占据了。

南汉将军大愕,两军之间隔着一道秦淮河,河边还摆着兵马,怎么能让北汉的兵偷偷摸过来,赶紧带着人马赶过去。

只见琉璃塔下,南汉军和一群便装打扮的汉子对峙着,为首一人坐在轮椅上,膀大腰圆,两条小腿却是没有。

“兀那汉子,来此何干?”南汉将军问道。

“老子是西凉军统司副将,卓立格图!奉命进驻琉璃塔,这座宝塔,我们大王要了。”轮椅汉子气势汹汹道。

“就凭你也想和我们抢财宝,门都没有,小的们给我上!”南汉将军一声令下,士兵们就要动手。

卓立格图狞笑一声,一把扯开衣襟,露出前胸和腰间鼓鼓囊囊的东西:“来吧,老子身上缠的都是炸药,咱们一块完蛋。”

他身后一帮横眉冷目的汉子也都扯开衣服露出身上绑的炸药,一脸玩命的神情,让南汉军将士为之却步。

正僵持着,南汉的旗牌官骑马赶到,气喘吁吁的传令:“皇上有旨,速速占领大报恩寺琉璃塔,务必保全琉璃塔的安全,不得有任何闪失,否则提头来见。”

这下将军可抓瞎了,对方身上绑着火药要玩命,上面还下令让自己占领琉璃塔,这要是硬上的话,琉璃塔肯定炸塌,那自己也得斩首。

没办法,只好派兵将琉璃塔围困起来,反正这些人就算拿了宝物也跑不掉。

……

城内一派末世景象,朝廷已经完全失去了威信和作用,满街都是散兵游勇和盗匪乱民,好在几支精锐的军队还没散架,以胡惟庸为首的官员们也逐渐组织起一张网络,将京城的治安慢慢弹压下去。

皇帝还没死,就在紫禁城里呆着,汉兵一个都没进来,大周朝的京师就改变了颜色。

忠于皇帝的御林军依然固守着紫禁城,等待着灭亡的时刻,禁军们已经停止了进攻,但是依然死死围着宫城,火铳的射程之外,能清晰地看到右臂绑着白毛巾的叛军士兵来回巡逻着。

皇帝已经不问世事,一个人呆在乾清宫里,将满柜子的奏折拿出来,一张张的看,一张张的烧,表情古怪,一会哭一会笑,伺候太监早就不知道跑哪里去了,皇帝的衣服也没换,胡子头发也没梳理,看起来就像是个穿着戏服的老丐。

偏殿内,文海和曹少钦相对而坐,桌上摆着一壶酒,没有下酒菜,皇宫被围困,新鲜菜蔬无法运进来,全靠那点储存维持,早就见底了。

两人明争暗斗许久,现在终于要一起殉难了,也没什么好说的,唯有苦酒一杯,清泪两行。

忽然外面炮声迭起,有人大呼:“汉军进城了!”

曹少钦和文海赶忙奔出来,爬到紫禁城的城墙上去眺望。

紫禁城的城墙比京师的城墙还要高些,京城的道路又是四通八达,一眼望过去清清楚楚。

清晨的京师大街空空荡荡,一个人都没有,城墙上腾起一阵阵白雾,随之传来的是有节奏的炮声,这不是抵抗敌人的战斗之声,而是欢迎汉军入城的礼炮。

京师西门缓缓打开,最先进城的三名骑兵,当中者举着一丈八高的红旗,旁边两人持枪护卫,三人皆着黑色重甲。

旗手过去之后,是一队整齐的骑兵,五个一列,全骑着高头大马,身上一水黑色的铠甲,唯有头盔上的缨子是红色的,肃然的军队如同铁流一般滚滚入城,无穷无尽。

曹少钦颓然的放下千里镜道:“完了,大势已去矣。”

文海也默然无语。

……

最先进城的是西凉骑兵,五千精骑控制了城中的主要道路,然后是两万名汉军步兵火枪手,从北门和水西门同时进城,进驻城墙和周军的兵营。

除了包围皇宫的军队之外,所有的朝廷禁军都放下了兵器,解除了盔甲,每个军营门口,盔甲堆积的如同小山一样,刀枪剑戟统统入库锁起来,钥匙和清单一起交给汉军接收大员,周军士兵面无表情的站在兵营里,列队等待投降。

南汉军这边也听到了炮声,以为是竞争者提前发动进攻,赶忙拖出刚打造出的几部云梯想要攻城,却被城墙之上坚决而又猛烈地火力打了回去,把个南汉大将气的暴跳如雷,但是一点办法没有,京师城墙固若金汤,明暗火力点不计其数,只要铁了心不让你进,就算你把攻城车造出来也是白给。

城墙上的炮火如同冰雹一般,不要钱似的往南汉军这边招呼,压得他们抬不起头,别说攻城了,就是往前凑凑都难,江湖上的汉子,打家劫舍聚众斗殴还行,冒着天雷一般的炮火爬城墙,那可不是他们的专业。

半晌之后,炮火终于停止,南汉军们以为他们弹药打完了,欢呼一声爬起来就要往前冲,可是忽见城头变幻大王旗,原本赭黄色的大周旗帜被降下,换上了火红色的北汉旗帜。城头上也出现了穿红色号衣的北汉军。

南汉将士们面面相觑,完了,被人家先进城了。

……

待到汉军步兵控制了城墙,元封才带着文武大员浩浩荡荡开进城来,和他上次来京城的不同,这次京城的城门完全为他而开。

城门大开,黄土垫道,全副武装的汉军步兵和没有武器的原大周京兆尹捕快联合执勤,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每个路口还放着十名机动骑兵,放眼望去,到处是红色的旗帜迎风飘扬,这倒不是汉军的旗帜多,而是胡惟庸他们临时加急制作的,一夜之间就能制造出这么多的红旗,京城的动员能力可见一斑,如果他们把这个力气花在抵抗上,元封想进京城恐怕还要花些时间和人命。

元封只穿了一件素色的战袍,头上随便扎了条缎带,腰间宝剑,脚下皮靴,就这样很随意的跨马进了京师。

铺满黄土的大路上,一个单薄的老人瑟瑟发抖的跪在那里,在两边高大雄壮的骑兵衬托下,更显得渺小可怜。

这是胡惟庸,他手里拿着的是用过内阁大印的降书顺表,老头今天特意穿了一件大礼服,以示庄严隆重。

“臣胡惟庸,奉大王命组建看守内阁,保全京师万民,幸不辱命,现将周室降书献上,请大王笑纳。”

胡惟庸力图让自己的声音显得中气足一些,但是在这些来自西凉的粗犷战士所散发出的强大气息中,他的声音依然颤抖而又微弱。

第六卷 一统南北 第6…23章 … ~北兵进宫~

胡惟庸身后十丈远的地方,是大周的文武百官们,大家都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看着汉王受降,现在周军武装尽数解除,城池已经被人家控制,这些人已经成为案板上的鱼肉,要杀要刮随便人家了。

在北汉军兵临城下之际,大臣们如同没头苍蝇一般乱窜,有的担心汉军屠城,想趁机逃跑,有的想为皇帝尽忠殉国,但是又狠不下那个心,彷徨无助之际,还是老宰相胡惟庸担起了收拾烂摊子的重任,老人家四下发信,安抚联络,稳定了人心。

胡惟庸没什么出色的政绩,但是却安然稳坐大周宰辅位子长达二十五年,大周朝哪个官员不是经他手提拔起来的,可谓门生遍布天下,老人家虽然退位,但是影响力极其广泛深远,他一言既出,谁敢不仔细琢磨掂量。

其实面对此危局,胡惟庸也是担惊受怕,不知所以,关键时刻,一封来自城外的书信让他彻底放心了。

这是故旧柳松坡写来的信,信中并未提及劝降,只是说百姓何无辜,要跟着遭受兵灾,又说汉王取得天下是大势所趋,民心天意,不可违抗,作为臣子,更应该明白重社稷,轻君王的道理。

柳松坡现在是南汉的首席文臣,听说他女儿柳迎儿,就是那个曾经逃婚不愿意当妃子的小丫头,现在是汉王身边的军师呢,而且和汉王有那么点不清不楚的关系,柳松坡一个国丈的位子是跑不了的,有这样一位重量级的老同僚写信过来,怎么能让胡惟庸不动心。

胡惟庸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对很多事情看得很透彻,自古来成王败寇,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即便自己为大周殉葬,将来在史书上未必会有好名声,不如顺应潮流,做个改朝换代的助力者。

老夫不想流芳千古,也不愿遗臭万年,在青史上有个小小的名字就行了,这是胡惟庸的心声。

至于其他官员,人心惶惶之际,老宰相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