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海寇-第8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总之海狼上下人等,现在无不知道,杀倭人,是一件好事,杀的越多,他们主上越高兴!所以对待这些倭人的时候,海狼部众是从来不会客气的!
其实于孝天之所以这么做,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因为中国人的思想之中,受到了很大的儒学和佛学方面的影响,很喜欢讲什么以德报怨,慈悲为怀。
作为一个农耕民族,使得大部分汉人都渐渐的在田间耕作之间,已经磨灭了他们心中那种凶厉的本能,但是这种情况,却导致了汉人的军人在面对外侮的时候,很多人严重缺乏血性,这对于以后于孝天想要大幅扩张,可不是什么好事。
所以现在他故意这么做,让手下们先形成一个习惯,养成一种对外嗜杀,对内温和的习惯,今后有朝一日他挥师进行全球扩张的时候,想必那时这帮家伙,就该知道怎么做了吧!殖民主义本身就是一条极其血腥和残酷的道路,踏上这条道路,就容不得任何仁慈,要是手下们心怀仁慈的话,天知道以后会在殖民地遇上什么情况。
所以日本人也算是倒霉,被他先拿来当成试验田了,而且他的理由十分充分,那就是大明这一二百年间,倭寇做了不少祸害中国人的事情,现在让手下去报复报复他们,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现如今于孝天虽然还做不到彻底封锁垄断日本人的出口贸易,但是现在却可以先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祸害祸害这些该死的小鬼子,等待有朝一日他腾出手的时候,就该让这些该死的倭寇,知道知道得罪中国人,会有什么后果了。
总之现如今商业垄断,让海狼吃足了好处,也使得海狼集团,赚足了银子,这么做虽然有点不公平,可是却给中国商人带来了另外一个好处,中国的商人,从来不知团结为何物,虽然商贾同业之间,各地也有一些类似公会形式的团体存在,但是他们的目的却很狭隘,仅仅是控制本地货源和价格。
但是一旦各地都出产一些同样的商品的时候,这些商贾们便立即回采取压价销售的办法,来互相比着降价,最终的结果却是让那些外人占足了便宜。
类似生丝这种商品,江浙的商贾和福建这边的商贾,就存在这种问题,数十年来,出口生丝价格一直上不去,始终徘徊在较低的价位上,让西班牙人和荷兰人还有佛郎机人,都占大了便宜。
这一点不单单只是这个时代存在的问题,就算是在后世,也同样存在这个问题,拿个最简单的事情来说,就比如后世中国出口日本一次性筷子,为了抢夺市场,中国商人相互之间不断压价,甚至于把价钱压到了赔本的程度,日本商人也利用中国商人的这种特点,赚取到了巨大的利润,他们甚至于把用过的一次性筷子,再收集起来,打成浆造成纸张,再以高价返销回中国。
这样的蠢事,于孝天看着就生气,所以他在进行垄断经营的时候,也打定主意,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对很多西方人喜欢的商品,都制定了最低价格,要求所有出海商人,都必须遵守这个最低价格,在和那些泰西人交易的时候,决不许擅自为了竞争,压低价格,突破最低价。
他现如今在马尼拉、大员、巴达维亚、壕镜澳等地,都派遣了不少细作,也就是类似后世的间谍,在那边搜集各种情报,也监控大明海商,和这些外国人交易的商品价格。
一旦发现有商人以低于海狼集团制定的最低价销售商品的话,就立即把情报报送回海狼总部。
对此海狼总部立即便会安排人,到这些商贾家上门兴师问罪,最轻的就是处以巨额罚款,严重的甚至直接取消他们出海权,禁止他们再做通海贸易。
所以几年下来之后,这些商人都学乖了,都只能严格按照海狼集团制定的最低价以上的价格,跟那些泰西人进行交易,这么一来,也算是保护了中国海商的利益,使中国人赚钱更多一些。
这个春节,得知于孝天返回福建的消息之后,不管是地方官吏,还是各大海商,都赶在过年之前,到围头湾参见于孝天,送上一些礼物,另外于孝天也少不了安排手下,拿着他的拜帖,到处打点一下。
这次于孝天返回福建,在福州和邹维琏当场发生冲突的消息,也很快便传遍了各地,一些人于是便意识到了今后于孝天和福建巡抚,可能会彻底站在对立面上,这个时候自然而然,他们就要选择站队的问题了。
官吏方面,自然大多数人选择站在了邹维琏那边,趁着这机会,对于孝天口伐笔诛大肆讨伐,以此来向邹维琏示好,所以这段时间福建官面上,对于孝天可以说是一片骂声。
(感谢大漠笑西风、又是过客淳、绿色背影v三位兄弟的打赏!另外弟兄们要是有什么想对我说的话,可以加群101682380,我以后会经常抽时间到群里面和大家见面!昨天晚上登陆到群里面,几乎没人说话,可见得人气很不旺盛!希望和大家伙以后多多交流!)
第一百七十三章 申斥
但是那些商贾们,却不敢这么做,绝大部分商人,在这方面是很精明的,他们虽然只是商人,但是政治嗅觉还是相当敏锐的,很清楚接下来于孝天和官府方面会处于很紧张的关系之中。
但是他们这些人逐利意识很强,同时也看出来,其实邹维琏和朝廷现如今拿于孝天已经没有多少办法,于孝天手握重兵,而且控制了大批水师战力,这海上绝无对手,只要他们还想吃通海行商这碗饭,那么就不能得罪于孝天,所以这些商贾们很识趣的,在这个时候站在了于孝天这边,主动向于孝天示好。
而且这件事闹的很大,一些官员甚至直接上书朝廷,弹劾于孝天以下犯上,对上官不敬,要求朝廷罢免于孝天的总兵之职,拿掉于孝天的兵权。
这帮人可以说是站在旱地上看热闹,根本就不管朝廷到底敢不敢这么做,邹维琏敢不敢这么做。
他们只是跟着起哄,感觉像于孝天这样的一介武夫,居然敢正面挑战巡抚大人的威严,这简直是无法容忍的,巡抚都是文官,代表的是文士集团的利益,于孝天是军将,则代表的是武人集团的利益。
大明二百多年来,一直都是文官骑着武官,压制着武将,什么时候武将敢这么嚣张,蹬鼻子上脸,直接给巡抚大人难堪?
所以这是那些文人绝对不能容忍的,不但福建这边不少读书人和官吏对于孝天口伐笔诛,上书弹劾于孝天,就连其它地方的不少文官,得知此事之后,也都很同情邹维琏,同样也跟风上书,大肆弹劾于孝天,要求皇帝对于孝天进行严惩。
在崇祯七年年底的时候,于孝天再次成为了朝中议论的焦点,几乎绝大多数朝廷命官,都把矛头指向了于孝天,恨不得把于孝天当场喷死。
这么多弹劾于孝天的奏章,一股脑的堆在了崇祯面前,把崇祯也搞得是一个头两个大,几个月前,他还在朝堂上亲自夸于孝天为国之栋梁,可是没几天工夫,于孝天便捅了这么大一个篓子,搞得自己成了天下读书人千夫所指。
这件事其实他经过仔细梳理之后,便已经梳理清楚了其中的脉络,新任的福建巡抚邹维琏,很显然没有熊文灿那么会笼络于孝天。
熊文灿在福建的时候,虽然也常有福建的官吏上书弹劾于孝天,但是整体上很多事情,只是空口无凭,说于孝天飞扬跋扈,可是熊文灿却说没这事,而且还处处维护于孝天,最终对于孝天的那些弹劾,也在熊文灿的维护之下,都不了了之。
可是邹维琏这一去福建,于孝天马上就翻脸无情,当场在巡抚衙门大堂上把邹维琏的面子剥得精光,咆哮公堂大闹巡抚衙门。
事情缘由,似乎归结在了邹维琏到任之后,因为特殊原因,断了于孝天麾下兵将的正常应该由福建藩库拨发的军饷,另外也没钱拨发此次于孝天北上平叛阵亡将士的抚恤,最终导致了于孝天在巡抚衙门当堂爆发,把邹维琏喷的险些吐血。
这才闹出了这么一出大戏,导致了整个朝野之间的士人官员,把矛头都指向了于孝天,大有不把于孝天拉下马誓不罢休的架势。
但是朝中毕竟还是有人替于孝天说话的,因为这次于孝天在登莱平乱之中,着实干的漂亮,展现出了他极强的军事才能以及治军的能力。
现如今大明四处冒烟,可以说正是用人之际,像于孝天这样的军将,现如今是相当难得的,现在要是因为这件事,就严办于孝天,难保不会让于孝天跟朝廷离心离德,今后想要再用于孝天的话,谁知道他还会不会像这次登莱平叛那样卖力了。
所以在朝堂之中,这个时候还是有些明白人,并没有趁机落井下石,联合一处攻讦于孝天,而是站在比较客观的角度上,替于孝天说话。
而且这次邹维琏确实有错在先,虽然现在各地缺饷的情况十分普遍,但是这缺饷,也要看看缺谁的饷,想于孝天这样的人,正在为朝廷远赴外地平乱之际,却缺了他麾下兵马的饷金,这确实很有点让人寒心。
所以这件事也不能都怪于孝天,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于孝天很爱惜麾下兵将,不惜和上官反目,也要为手下争取利益,这件事某种程度上,还给于孝天的人品加了一些分。
当今大明军将,像于孝天如此爱惜麾下兵卒的人,已经不多了,其实崇祯也很明白,当军将的这帮家伙,各个爱财如命,喝兵血的人大有人在,这才导致了大明的军队战力不足,很多时候士卒不愿意为朝廷卖命,甚至于许多边军,因为长期缺饷,不少人干脆就投了流民军,甚至于投靠了建奴,跟朝廷唱起了对台戏。
所以对于这件事,崇祯是相当为难,如果他不处分于孝天吧,这些喷子们是绝不会善罢甘休的,但是要处置于孝天吧,他又投鼠忌器,还有一点就是现在熊文灿那边,正急着让于孝天赶紧领兵南下,去两广海面,清剿海寇。
要是现在处置于孝天的话,接下来恐怕会打击于孝天的积极性,所以崇祯为了这件事,颇感为难,几次问计于内阁诸臣,但是这帮人,对该如何处置于孝天此次大闹巡抚衙门之事,也都各执一词,有人要求严惩,也有人认为以大计为重,不易处罚。
最终崇祯只得采取了一个折衷的办法,下了一旨,口头上对于孝天进行了一番呵斥,令于孝天在春节期间闭门自省,但是另一方面,也让人告知邹维琏,这个时候要以大计为重,于孝天麾下兵马的军饷,福建藩库方面要给予保障,不要寒了将士的心。
过年前的时候,圣旨到了福建,于孝天装模作样的接旨谢恩,闭门谢客,以圣上有旨,要他闭门思过为由,不接待客人,在家好好的陪了陪家人。
于孝天绝不是个笨蛋,虽然这次朝廷下旨申斥于他,但是这巴掌看起来举的挺高,但是却只是轻轻落下,整个雷声大雨点小,对他的处分,根本就是不痛不痒,这就充分的说明了现如今朝廷,对他是颇为忌惮的,另外还想要倚重于他,想要他继续为朝廷卖力。
为此于孝天在闭门思过期间,还让林易阳替他写了一份奏章,装模作样的上奏朝廷,做了一番自我检讨,算是对这件事认个错,其实并未有什么实质性的东西。
先不说于孝天那边怎么忙活,且说熊文灿这段时间,到两广上任之后,这日子过的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