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牛杂货铺-第3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只是晕了,你不会打算赶尽杀绝吧。”周天道。
“斩草要除根,共工之所以会与我们兄弟出现矛盾,根本原因就在烛龙身上,若无他的妖言蛊惑,共工也不会落得这般下场,我即便不杀那烛龙,也要将其封印,否则他定然还会为祸人间。“祝融说完,便化作一道火光,奔南而去。
“不周山竟然断了,我不是让你看着不周山吗。”祝融刚刚离开,那女娲便撕裂虚空而来,出现在了周天身旁。
这些日子女娲正在在忙着布置他的女娲界,并未在人界之中,若非不周山断裂的动静太大,她也根本不会现身。
“看不住啊,您老当年给那十二个泥人畋的气儿太足了点,再加上那十几个哥们吃了一些大补的东西,个个厉害的很,我可不是对手啊,您给我再来口气儿怎么样。”周天和女娲最初做泥人的时候,女娲在赋予那十二祖巫生命上可是真下了大工夫,女娲的混沌本源之气可是宝贝,周天要能弄上一口,修为说不定立马就能提升一个层次。
“你想的倒美。”女娲瞪了一眼周天“你看守不周山不利,我还没治你的罪,你还想给我要好处,现在仙界和人界出现了一个大缺口,天河水都流了下来,你我倒是无事,但那些凡人怎么办,快给我想办法!”
“办法好说,补天不就行了,您女娲娘娘本事大,将天界和人界的缺口封上便是,这有什么难的。”周天道。
“补天?哼,你说的倒容易,拿什么补,你可知天界和人界之间的界石是什么东西,你让我上哪去找补天的材料。”女娲哼道。
感谢无聊书荒童鞋、东二行、邪天舞、的月票,感谢ssmsii童鞋的打赏,多谢诸位童鞋的支持,新驷在此拜谢。
(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禹治水
“东南的天台山上有几种石头,炼制一番的话或许可以补天。;”为了能够尽快完成任务走人,周天早就把五彩石的原料产地探查清楚了,现在只等着女娲拿石头去炼就行了。
“夭台山?”女娲一把将周天抓在手中,随即便脚下一踩,一道空间裂缝出现后,便踏人了其中。
片刻之后,那天台山的山顶上,出现了一阵涟漪,提着周天的女娲便从其内走了出来。
“这就是混元不灭大罗金仙的空间神通?”被女娲带着进行了一次空间穿梭,周天心里自是颇为好奇。
能够踏入虚空进行这种穿梭的人除了混元不灭大罗金仙外就是拥有天赋神能的大巫帝江了,周天虽然有着接近混元不灭大罗金仙的不死之身,但却还是无法进行此般的穿梭。
“你说这山上的石头能够补天。”女娲将周天扔到地上,问道。
“应该可以吧。”周天将百花银枪取出,从地上撬起了一块极为坚硬的红色石头。
这天台山的五色石头坚硬异常,比金刚石还硬百倍,这玩意能不能补天暂且不说,反正要是盖成房子,就是拆迁办来了也没辙。
“这石头虽然坚硬,但要补天的话……”
女娲说着,将周天手里的红色石块抓在了手中,轻捻之下,这红色石块便成了粉末。
女娲乃是这世界上最为强大的生灵,超过混元不灭大罗金仙的存在,她的力量绝不是周天能够想象的,一般的东西,被她一捏,定然会被捏人虚空,连渣都不剩,这红色石头仅仅是被其捏成粉末,便足以证明此种石头的不凡。
“所以这石头得炼制一番才行。”周天又弄了两块石头,一块是黄色,另一块则是红色”你试着去将其炼化融合一番,看看硬度怎么样。”
女娲点头,手中出现了一团蓝色火焰,将那红黄两种颜色的石头部包裹在了其内。
想要捏碎这两种石头对于女娲而言并不困难,但想要将其融化,并且让两者合二为一,即便是手眼通天的女娲也是十分吃力。
整整过了一天的时间,女娲才将这两种石头融化,而接下来的融合则是更为耗费时间。
“怎么跟煲汤似的,这么费劲,这才是两种石头融合啊,要是五种石头共同融合的话,还不得岂不是要耗时更长。”一连三日的时间,那女娲一直都是在融合两种石头,而周天则是站在她身旁,仔细看着这一缓慢过程。
“终于好了。”女娲轻轻的呼出了一口气,看着手中红黄二色的石头,眼中透漏着满意之色。
“成功了吗,试试硬度如何。”周天见女娲融合成功,也是不由松了一口气。
女娲抓着那双彩石头,用力一握,整颗石头便碎裂开来,只不过此番,这石头并没有像之前的那颗红色石头一般变成粉末。
经过炼制,这石头果然又坚硬了许多。
“如此来看的话,这天台山的石头或许真的可以用作补天,但想要让它和真正的天切合的话,恐怕还不太容易。”女娲看向周天,双眸闪烁之间,是将周天的整个身子都看穿了。
“你要干什么!”周夭后退一步,捂住胯下“我卖身不卖艺啊。”
女娲根本就听不明白周天的话,打量周天一番后道“你体内有雷霆存在,把你的雷霆弄出点来我看看。”
“天雷术?”周天口中法诀念动,便从手中凝结出一个雷球来。
“你果然掌控着雷罚之力,此雷霆不错。”女娲单手一吸,将周天手中的雷球抓了过去,并且将双色石的碎片放入了其中。
双色石的随便被雷霆淹没,顷刻之间,那双色竟然将雷霆全部吸收,而其本身则变得虚幻起来。
女娲单指一点,触碰到双色石上,但那几近虚幻的双色石依1日是实质,而等到女娲的手指上也弥漫雷霆的时候,在触碰双色石,这双色石竟然如同消失一般,让女娲的手指穿梭自如。
“这石头果然适合补夭,竟然跟两界石的特性一模一样!”女娲大喜,飞到半空之中,低头俯瞰着整座天台山。
那不周山崩塌,所留下的缺口极大,与整座天台山的大小相似,而天台山则是由五种颜色的石头组成,要补天的话,需要将整座天台山炼制成五色石才足够。
“起!”女娲娇喝一声,整座天台山便被连根拔起,悬浮到了半空之中。
还在天台山上发愣的周天则是赶紧从山上飞下来。
周天刚一飞离这天台山,整座天台山便被无数蓝色火焰包裹住了。
“吧嗒吧嗒”天台山的各种杂质化为熔岩滴落下来,而整座天台山也逐渐融化着,不过由于这天台山太过巨大,想要将此山完全融化,怕是还需要一段时间。
“女娲娘娘,你是不是该加大一下火力。”天台山上的蓝色火焰足有万丈之高,让整座天台山都烧的嗡嗡作响,但尽管如此,对于着急完成任务的周天而言还是有些太慢了。
“别废话,你以为此山容易炼化,莫要在这里打扰本娘娘炼化此山,等用着你的时候我自会叫你,你且自去修炼。”炼化这天台山女娲自然是倾尽全力,她可不愿意周天在旁边瞎叽叽。
“看来要炼化这天台山还真不是个容易事儿,得,自己在这也没用,继续参悟人生去吧。”周夭见此处没自己什么事儿了,便一个跟头翻回了自己在华夏部落里才住处,继续当自己的老寿星。
天界虽说刚刚形成,但那天河却是已经有了,如今不周山断裂,天河的河水便流入了下界之中,这天河水连绵不断的流下,凡界的水便越来越多,海啸,暴雨,洪灾便出现的十分频繁了。
共工和祝融交战之时,各种灾害虽说也不少,但仅仅只是局部受到干扰而已,但天河水一倾斜下来,所影响的就是整个凡人界,此刻那话下部落的首领舜就在忙着救灾。
“彭祖,族长让我接您离开这,再过不久洪水就要淹过来了。”周天现在所处的地方算作内陆,虽说不用担心海啸的波及,但部落周围的河流却是泛滥的厉害,让部落里的人都苦不堪言,只能够不断的向高地势的地方搬迁。
周天作为整个华夏部落里最为年长的老寿星,自然受到舜的特别照顾,河水一泛滥,舜便派人来接周天转移了。
舜作为华夏部落的领导入,肩负着繁荣华夏部落的重任,他本身也是个雄才大略之人,自然不可能只让洪水牵着鼻子走,在将部落族人转移的同时,也思量着治理水患的事情。
华夏部落中有一个能人,名为鲧,当初祝融和共工大战的时,出现水灾便是让他治理的,所以,此一番的水灾舜还是要打算仰仗此人。
而这鲧也是有几分本事的人,初时治理水患的时候,那泛滥的喝道还真就让他给治理住了。
不过好景不长,随着天河水的越泄越多,那鲧的治水理念已经不足以治理天下水患了。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作为华夏部落起源的黄河,在此一轮的洪灾之中泛滥的最为厉害,几次改道,给华夏部落带来极大的损失。
造成黄河如此频繁的变道的原因,除了天灾之外,也有**在其中,那鲧治理黄河时只知道用堵的方法,所以每当黄河河底的泥沙沉积到一定程度以后,这黄河自然而然的也就变道了。
对于,这种情况,那鲧的心里虽然也清楚,但他确实没有什么好办法解决此事,以至于后来在舜的一次大怒之下,便将鲧给处死了。
“彭爷爷,我爹死了。”周天的茅草屋外,一个二十余岁的青年目露悲伤道“以后我就不能来照顾您了,我要学习治水之法,继承我爹的遗愿。”
这青年便是鲧的儿子,传说中的大禹。
鲧一死,这治理黄河水灾的重担便落在了大禹的身上。
“去吧,你父亲的方法可能有错,有些时候这治水单单堵是不行的,有堵有疏才能真正的治理好水患。”对于这大禹,周天还是有很深感情的,自己被舜接到此处后,便是由大禹照顾,所以周天虽然心中明知道此番大禹治水必然成功,还是不由提醒道。
大禹闻听周天之言,茅塞顿开,与周天告别后,便回家研究治水良策了。
“唉,多好的孩子o阿真不知道他能不能应对的了以后的家庭变故。”周天叹息一番,回了茅屋中,细细体会着这些年的感悟。
大禹研究治水之策三年有余,终于发明了一个疏通为主,堵截为辅的治水方法,并且在接过治水重任之后,亲力亲为,为黄河备段之上的每一处溢口都做了妥善的规范,让泛滥了几十年的黄河终于不再危害人间。
大禹治理这黄河水患,足足用了十三年的时间,而这十三年里大禹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期间,大禹的妻子为他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名为启,启今年八岁,经常来帮周天干活……
(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六章 女娲补天
大禹治水十三年,功绩卓着,且为人贤德,有大才,遂,舜禅让与禹。!
大禹成为了华夏部落的第三代领导人,继续带领华夏部落抗击还在不断加剧的水灾。
华夏部落的众族人虽然在大禹的领导下奋力抵制水患,但此一番水患的起因却是夭河之水,这般灾厄又岂是人力能够抗衡的,所以,这华夏部落仅仅只是能够在这全世界范围内水灾里谋求生存,却不能根除水灾之祸,要彻底消除水灾,还得看女娲和周天的。
大禹死后,其子启即位。
启此人虽然也有大才,但其私心也极重,原本保持几百年的禅让传统被其打破,改为世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