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1625-第3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定秦良玉还要拍掌叫好,但他拿刀去砍彭巴冲,这就犯了土家人的忌讳了。
“娘”马祥云一声喜极而泣的呼唤。
“丈母娘”郑晓路大汗。
只见秦良玉快马如风,几百步距离一闪而过,急奔中反手拔出白杆长枪,枪花一晃,白光闪耀,再配上她满头银发,好一尊凛冽的天神下凡。
彭马冲的拳头还没迎得上刘宗敏的大刀,秦良玉已经后发而先至,白杆枪起处,与刘宗敏的大刀一格,双方都感觉双臂一麻。
刘宗敏毫不费力地就认出了秦良玉来,他心中暗惊,手上大刀一挥,横斩过去,大呼道:“孩儿们,赶紧杀,秦良玉来了,后面必有伏兵。”
秦良玉冷笑一声,横枪一架,将刘宗敏的大刀弹开,顺手又还了几枪。
刘宗敏带的两千骑兵立即向前压上,但就在这时,树林里的白杆兵也都跟着冲了出来。原来秦良玉马快,白杆兵却全是步兵,被她远远抛了一头,倒不是她埋下了伏兵。
“**这下不妙了。”刘宗敏一个蹬里藏身,躲开秦良玉的攻击,伸手从怀里摸出一个巨大的信号火箭,也没时间点燃,随手向旁边的心腹一扔道:“赶紧点燃,召我们的大军来。”
这时两千骑兵就要和一万白杆兵贴近了,白杆兵常年与清兵作战,对付骑兵的经验非常丰富,刘宗敏的骑兵未到,白杆兵已经布好了枪阵,无数的白杆枪像刺猬一样林立,使得那些骑兵跟本不敢上前,在五十步开外就勒马而回。
秦良玉大呼道:“全军向前,杀进北京城里,救出皇上”白杆兵在她令下,也一起向前,压得刘宗敏的骑兵四散,根本不敢结阵冲击。
见秦良玉想进城,刘宗敏反而不怕,这一万兵力算个什么?若是白杆兵进了城,闯军一围,再多十倍白杆兵也要留下。他又不知道自己追的究竟是什么人,犯不着为了追几个莫名其妙的人弄得自己在这里打莫名其妙的仗。
“收兵,退回城里”刘宗敏一边和秦良玉刀来枪往,一边大呼道:“统统退回城里。”
那两千骑兵得了刘宗敏的号令,立即化成一股绳儿,退进了城门洞里,刘宗敏也使了两个花招,甩开秦良玉,一溜儿打马回了城。但是刘宗敏却故意不令他们关闭城门,摆明了要诱秦良玉入城。
秦良玉明知山有虎,但是必须向虎王行,她把白杆枪向门洞里一指,大声令道:“攻城”
我勒了个去,丈母娘你好威风,一万兵力就敢攻一百万贼军的城,疯了还是傻了?要不然你是带的天兵天将吧?郑晓路急道:“攻不得,里面有百万贼兵,咱们都是好不容易跑出来,你干嘛还要向里面攻?”
秦良玉瞥了郑晓路一眼,不想和乱臣贼子说话,所以干脆不理他。
旁边的马祥云赶紧也叫道:“娘,攻不得啊,里面全是贼兵了。”
乱臣贼子不用理会,但自己的女儿是要理的,秦良玉叹道:“不攻不行,我要去救皇上。”
“救不了了。”郑晓路大声道:“崇祯皇帝朱由检,现在已经上吊自杀,死在煤山了。”
秦良玉全身一震,这一下乱臣贼子也得理了,她急道:“你休得胡说八道,贼军刚刚入城,现在肯定还没有打进紫禁城,皇上应该还活得好好的。”
郑晓路长叹了一口气,伸手一指马祥云抱着的小女孩,叹道:“丈母……秦老将军,你看看那孩子,说不定你会认得。”
秦良玉随身望去,就见到了马祥云抱着的长平公主,这孩子只有十一二岁,穿着华丽的宫装,但整只右臂齐根而没,显然是被利剑削去,鲜血从断臂处流出,染红了她半边身子。幸亏彭巴冲给她上了药,此时伤口止了血,但看上去还是非常凄厉。
长平公主此时双目紧闭,一张脸惨白得没有一丝血色,长长的睫毛凸显在惨白的脸孔上,让人一阵心痛心疼,秦良玉仔细看了她两眼,失声道:“这是……长公主殿下。谁这么大胆,竟敢砍断长公主一臂?”
郑晓路叹道:“还能有谁?崇祯亲手砍的,他砍断长公主一臂,是怕她在乱军之中受到侮辱,未尝没有慈父之心。砍伤长公主之后,他与太监王承恩双双上吊自杀了。秦老将军,你就别再进城了,咱们先撤才是正道理。”郑晓路虽然没有亲见,但这一段应该与历史没啥差别,所以他就照着历史书上的情节来讲了,跟在他身边的马祥云还以为郑晓路编谎话骗自己的娘不要进城,所以她咬着嘴唇,也不揭穿。
却听彭巴冲奇道:“大王,你咋知道的?我们又没进皇宫,只是在路上捡到这女孩,你怎么说得像亲眼见到一般?”
**,傻蛋彭巴冲,你想害死你的族人一万人再加族长啊?郑晓路恨不得一脚踢过去。
听了彭巴冲的话,秦良玉白眉一竖,果然生了疑心,幸亏这时长平公主正好悠悠醒转,她醒来的第一句就是:“救……我父皇上吊了……救我……父皇……”
“来不及救了,你父皇已经死了。”郑晓路长叹一声,对着长平公主轻声道:“乖乖休息,别想太多,不然你也要死了。”
长平公主的双目流下泪来,她哭道:“父皇为什么……要拿剑……砍我?我的手呢……”
“他爱你,所以才这样。”郑晓路柔声答道:“乖,睡吧”
长平公主听了这话,慢慢闭上眼睛,又进入了昏迷状态。
听了这一段,秦良玉终于再无怀疑,她在马上大声令道:“全军回转山海关,走”
郑晓路长叹一声,紧随而去。A!~!
..
第七章 我们都来布局
第七章 我们都来布局
端午结束啦,我回来了,大家久等了,今天直接奉出一万字巨型大章,大家看着玩儿吧
秦良玉和郑晓路等人刚刚撤走,闯字大旗就到了东直门边。wwW。
闯军分来了十万大军,将东直门附近围了个水泄不通,这才知道秦良玉曾经来了,又走了,似乎救走了什么人,如果闯王知道秦良玉救走的是川中阎王,不知道会不会连续几十天睡不着觉。
却说秦良玉与郑晓路一起,回撤向山海关。走到半路上,算是安全了,郑晓路却迟疑了起来,就这么一头钻进山海关去?敌友未明,说不定自己吃个饭,帐下就冲出三百刀斧手来。看来山海关还是不去的好。
他微微一思索,看到那边秦良玉正与马祥云说着话,一老一小都是泪眼汪汪的。趁机叫住陈圆圆和吴襄,叹道:“吴老先生,我有一事相求。”
吴襄一见救了自己的人发话,自然赶紧回礼道:“义士但说无妨。”
郑晓路长叹了一声,认认真真地道:“如今闯军已经进入了京城,明廷算是没了。我希望你们能去山海关劝劝吴三桂将军,请他一切以大局为重。这种时候务必要先抵抗外侮,希望他能向李自成投降,以保山海关不失。”郑晓路的打算其实很简单,就算吴三桂降了李自成,对自己来说也没什么危害。管你李自成的贼兵还是吴三桂的铁骑,我只要在四川慢慢种田,弄出足够多的来复枪兵,根本就不怕你们。
但若吴三桂和李自成叫板,又被清兵所乘,那就麻烦大了,历史很有可能重演,那就成了最坏的情况。所以吴三桂现在投降李自成应该是对国家和民族最好的方案。
郑晓路原本的打算是叫吴襄和陈圆圆一起去劝,没想到陈圆圆现在根本没嫁进吴家的门,这么说来,根本就不可能有冲冠一怒为红颜的事发生了。因此只叫了吴襄过来,就没理会旁边的陈圆圆。
吴襄的表情也不知道是悲还是怒,他听了这段话,长叹一声道:“可是……我吴家原有三十四口人,现如今不过十人还活着,全都是拜闯贼所致……要我儿投降李自成,这……怎么咽得下这口气。”
旁边的陈圆圆也道:“大王,您要吴老爷去劝吴将军归降于李自成……这于你又有什么好处?妾身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您要冒着身命危险,跑来这样掺和一下?”
郑晓路想了想,还真是这样,我就像发了神经病一样跑过大半个中国,就为了来使尽手段阻止吴三桂开关投清。这个举动如果不是洞悉历史的人,绝对看不懂,因为吴三桂接下来会做什么决定,根本就不是所有人能猜到的。
就连李自成,现在也根本没有想到清兵会入关。直到真正发生山海关大战时,李自成也没有做好迎击清兵的准备,他压根没想到事情会像这样发展。于是山海关大战暴发,李自成提着十万精锐与吴三桂的五万精锐和三万乡勇对阵,当两方筋疲力尽时,清兵突然出现,将李自成的精锐一口吃光,直接导致李自成的大军彻底崩溃,后来就没了打赢清兵的希望。
要怎么说明呢?郑晓路冥思苦想,不论怎么说,吴襄和陈圆圆也绝不可能相信自己能洞悉未来。
他心中突然一动,想起一件事来。清兵在入关之前,吴三桂曾经派信使向清兵求助,但是当时清廷装B,假装不同意吴三桂的归降,非要到吴三桂抗不住李自成时才接受他的投降。这件事说不定可以利用一下。
如果吴三桂本来就想向李自成投降,那根本不需要吴襄去劝。若吴三桂并没有向李自成投降的意思,那他一定会写出这封信,只是吴襄与陈圆圆已被自己救出,吴三桂写的信一定会用别的理由,但总之这封信是会有的。
他想好了说词,对着吴襄和陈圆圆抱拳道:“我有一事,可说与吴老先生和陈姑娘耳中,切莫再让第四人听到。”
“请讲”
“其实我得到密探的报告,说吴将军心中早有降清之意,不久他就会写一封信给清廷向他们乞师对付李自成。”郑晓路叹道:“吴老先去去了山海关之后,观吴将军的言行,就可知道我所言非虚。如果到了那个时候,希望你能拼命力劝,让吴将军归降于李自成,以免给了清人可乘之机。若你力劝不成功,吴将军一意孤行要写出那封信,你们可以告诉他,清人必定会拒绝他的乞师信,因为清人压根没有想过接受他的投降,只想把他赶尽杀绝。”
郑晓路仔细想了想,又道:“若他向清兵乞师不成,又实在是不愿意归降于李自成。请他派个人来天津,我有别外的路可以指给他走。”
“另外的路?”吴襄大奇,他虽然退休在家,天下大势好歹是知道一些的,到这个地步,哪里还有别的路可走?
郑晓路突然莞尔一笑,道:“在下就是川中阎王军的首领,郑小路”
听了这话,吴襄只觉得一阵脊梁发冷:“你是?你是阎王?”
旁边的陈圆圆叹道:“吴老爷,他确实是阎王……妾身在南京就见过他一次了。”
吴襄一阵愕然,过了良久才叹道:“果然还有另外的路,那就是投降于阎王?降闯王、降阎王……又有多大的差别?”
“有差别,差别非常大。”郑晓路淡定地道:“如果降我,我愿尽一切的努力,将清兵阻挡在关外,在这个大前提下,我可以付出一切条件。”
郑晓路顿了顿又道:“但是……我在东北这里的实力见不得人,拿不上台面。如果他降了我,局势也许会发展得非常困难,所以……吴老先生,我希望你们不要急着劝他归降于阎王军。先劝他归降于李自成吧,这才是最符合汉族人利益的事情。若他与李自成通力合作,对国家最为有利。”
吴襄白了郑晓路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