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1625 >

第35部分

明末1625-第35部分

小说: 明末1625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嘿,当然厉害,阿妹啊,你们尖顶山那块儿没几户人家,消息就不灵通,我们那村儿大,当然就知道得多点。”那女人见自己知道的事多,就得意了起来。
    向兰索听得半信半疑,禁不住想:“这成都来的先生如果真这么厉害,不知道郑公子比不比得上他。郑公子浇了浇水,玉米地的收入就多了两成,可这位先生拿把符纸一吹就能变出几十万鱼苗,看来还是这位先生要厉害点。”
    闲聊了一阵,天色晚了,便有一个仆妇来叫大家去吃饭,原来厂子里还专门开了个食堂,向兰索随着去了,只见食堂里人来人往,只怕有上百号人。走到派饭的柜台前,便有一个火头师傅伸出一只手,讨要她的牌子看了一眼,“试用工,三号食盒”,那师傅念叨道,递出来一个食盒,白花花的米饭,冒着热烟儿,饭上面有两颗青菜,还盖着一条小鱼。
    向兰索看傻了眼,问道:“这真是给我吃的?”火头师傅笑道:“没错,傻丫头,第一天来的吧?第一天来的看到这食盒都是你这么一问。别管了,快吃吧,人家正式工的二号食盒里还多加了一个肉饼呢,你这个算啥。”
    向兰索赶紧扒了一口饭,她一年到头吃惯了稀粥,那汤水里都没飘过几粒米,便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到白生生的干米饭,这第一口吃下去,差点儿眼泪就蹦了出来。
    只见周围不少人捧着食盒,便似化成了石头一般不敢动筷子,白天见过的冉六也在不远的地方,正捧着食盒嚎啕大哭。
    东家是个好人……向兰索心里都忍不住这样想。
    本书这周冲新书榜,请大家帮忙多点击,多投票,感谢之极!下一节预告:成为郑晓路护卫的彭巴冲,究竟又会碰上哪些事呢?请看:土家阿哥彭巴冲。!~!
    ..
第十一章 好汉彭巴冲
    郑晓路在万寿寨里忙了好几个月了,在这几个月里,他把每一分钟都掰成了两分钟来用,不但要教一大堆白杆兵种田养猪,还要跟着马祥麟学习马家枪法,同时还要开设一个农业加工厂,赵霖又是个新手掌柜,根本帮不上他的忙。WwW、QunabEN、
    于是万寿寨里上演了一幅好戏,白杆兵们每天都看到郑先生大清早起床,拿着一根白杆枪嗨嗨哈哈地疯狂练习,然后一边啃着馒头,一边听着赵霖向他汇报农业加工厂的筹备进展,馒头一吃完,就立即带着五十个白杆兵学生,爬坡上槛地在田地里实地教学,当一整天的教学结束之后,郑先生又会扛着白杆枪,在练兵场上嘿嘿哈哈地挥舞一番。
    这事儿挺有趣,郑晓路又没啥架子,于是就有白杆兵取笑他道:“郑先生,您很有本事,光是这农学一项,就吃穿不愁了,干嘛学着我们这些大头兵,挥舞枪杆这种没出息的东西。”
    碰上这种问题,郑晓路只是笑笑,却不理会,他对于武艺的渴求十分强烈,因为在这个明末乱世里,武艺是绝对派得上用场的东西。
    还好,忙碌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当他的第一批学员学得差不多了之后,秦良玉发出公文,让石柱里的其他农户都来万寿寨学农,教师自然变成了那五十个已经基本毕业的白杆兵。郑晓路终于轻松了下来,而且农业加工厂的筹备工作在马祥云的帮助下,也走上了正轨,于是郑晓路可以专专心心地练习枪法。
    很快,夏天过去,秋天到来,石柱迎来了丰收之年,今年的石柱主要是鱼业获得了极大的成功,秦良玉从郑家村带回来的淋水孵化法、稻田养鱼法和网箱养鱼法,使得石柱今年的鲤鱼产量直接翻了几倍之多。万寿寨里的军屯田,也在郑晓路的细心追肥之后,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当秋收季节过去之后,郑晓路的农业加工厂也筹备得差不多了,于是秦良玉再次发出公告,要十里八乡的村民们来郑晓路的加工厂里帮忙生产。
    那位弟弟死在成都郑府里的白杆兵,名字叫覃大,在一次偶然遭遇时,这位叫覃大的白杆兵对郑晓路道:“我现在终于知道弟弟的死,是多么的值得了,如果是换了我碰上歹徒来袭击先生,我也愿意拿我的性命来守护您,您是我们土家族的恩人啊。”从此后覃大成为了农业加工厂的门卫,同时负责农业加工厂的雇工事宜。
    在新建成的加工厂后院吊脚楼里,郑晓路翘着二郎腿,正在看着加工厂的帐本。赵霖一头大汗站在旁边,陪着小心地道:“少爷,您工钱开得太高,我们这个厂子赚不到多少钱。”
    “哦?我在成都和重庆,都是给工人们一钱银子一天,为什么在这里只开了五十文,就赚不到什么钱了呢?”郑晓路挑了挑眉毛。
    赵霖苦着脸道:“少爷,工钱倒是其次,您这个包吃住的规矩,有点过火了。尤其是那饭,白花花的白米饭啊,一石大米就值二两银子,您让他们这一百多号人天天吃干米饭,还配条鱼,又弄两根青菜在上面。老实说,小的在进赵家的门前,就是过节也没吃过这么好的东西。现在倒好,他们天天都有得吃。”
    郑晓路笑了笑道:“你别欺我不会算,便是一天让工人吃两顿白米饭加小鱼,花的钱也不到五十文,合上五十文钱的工钱,也不到一钱银子。怎么就赚不到钱呢?八府一州不都是一钱银子的工钱?”
    赵霖苦笑道:“您明知故问,这小小石柱能用得了多少肥料食料,一百多号的工人本来就请得太多了,还硬生生多请了些什么清洁工,运货工,您还给了覃大一个牌子,要他找个护卫,您说您这不是闹着玩吗?我们呆在白杆兵营里,天下哪里还有比这里更安全的地方,哪里用得着什么护卫,还一钱银子一天包吃住,我的爷啊,我看您跟本就没想在这个地儿赚钱。”
    “哈哈哈,赵霖,你在重庆分号里也不算白混,还懂得生产多了卖不出去,雇工偏多的道理,不错不错。”郑晓路拍了拍手笑道:“少爷我原本就没指望这个厂子只做石柱这一块儿的生意,我们来的路上,不是还经过了忠州吗?那里是秦将军的老家,我如果把这些东西卖到忠州去,秦将军肯定也是高兴的。”
    “忠州?”赵霖奇道:“忠州一向是由重庆分号供货的,我这边插上一手,似乎不太好。”
    “有什么不好?我亲自给重庆分号去封信,让他们把忠州的生意交给你这里来发货。”郑晓路笑道:“重庆府分号占着朝天门码头,以后我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他们来做,不能在卖肥料这块儿上浪费太多的人力。”
    这时屋外有人敲了敲门,一个白杆兵恭恭敬敬地道:“郑先生,覃大雇了个护卫过来,正在门前,您要不要见见?”
    “见!当然见,快请他进来。”郑晓路赶紧应道。
    彭巴冲应声推开屋门,走了进来。这家伙长得太壮实了,每一步落下,整个吊脚楼都要颤上一颤。他走进屋里左右张望了一下,毫不费力地就判断出了郑晓路和赵霖谁是东家,谁是掌柜。
    “见过大东家,见过大掌柜,我叫彭巴,这里的人都叫我彭巴冲。”彭巴冲人虽然憨厚老实,但并不笨,汉家的礼数倒也知道一点,进门就给郑晓路和赵霖各敬了一个礼。
    “冲?”这个字代表土家族里最勇敢的好汉,郑晓路和赵霖在万寿寨呆了几个月,倒也明白。一听这彭巴冲的名字,郑晓路眼睛一亮,仔细看下来,这彭巴冲肌肉结实,牛高马大,用后世的标准来看,起码有一米九高,怕不止一百八十斤的体重,往屋子里一站,吊脚楼的木楼板都滋滋嘎嘎地响。
    “人才啊!”郑晓路穿越回明朝以后,见到的人大多长得黄面肌瘦,个头矮小,身高不到一米六的遍地都是,骨头轻得风吹就要倒,难怪后来人家说中国是东亚病夫,古人的身子骨儿真的不太行,这彭巴冲可真算是异类中的异类了,照这身板,穿上一身铁甲的话,估计二三十个白杆兵也不是他的对手。
    彭巴冲憨憨地笑了笑道:“大东家,大掌柜,覃大说您要找个护卫,一天给一钱银子,还管饭,不是是不是真的啊?”
    郑晓路只看了一眼便看中了这人,当下赶紧应道:“没错没错,壮士,你可愿意当我的护卫?”
    彭巴冲呵呵笑道:“那饭管不管吃饱啊?我在自个儿家里总是吃不饱,爹爹天天打我,说我是个饭桶。”
    郑晓路心里好笑,你这样的身板,放在石柱这种穷地方,当然别想吃饱,真让你吃敞开了吃,只怕富农的家里也挺不住啊,郑晓路从怀里摸出个牌子,上面写着“高级职工”,便把这牌子扔给彭巴冲,笑道:“一会儿你拿这个牌子去食堂吃个饱饭,免得半信半疑的,倒让人笑话我对下属苛刻。”
    彭巴冲听说可以吃饱,便开心笑道:“管饱就好,那我就跟定东家您了。”
    郑晓路突然心中一动,奇道:“咦,你这身子骨,为什么没有参加白杆兵呢?照你这样子混个小军官应该不难吧。”
    彭巴冲抠了抠头,笑道:“爹爹就我一个儿子,若我参了军,爹爹顾不过来那许多田地,我给东家您当护卫,也只能当这农闲的月份,明年春耕,还得回去帮家里耕地呢。”郑晓路哑然失笑,原来是这个原因,看来要想留住这么个有用的人物,得把他家里给安顿好才行。
    彭巴冲拿着“高级职工”的木牌,便要出屋,突然想起个事,转身问道:“大东家,您说我是不是白拿工钱的啊?这万寿寨里到处是白杆兵,哪需要我来给您当护卫?”
    郑晓路哈哈大笑,这人真是实诚,便安慰道:“不是白拿工钱,这些天我经常要去忠州走动,这一路上听说不大太平,常有山贼作乱,便雇个护卫,你莫是怕了山贼?不敢领这护卫的工钱?”
    彭巴冲一听就不乐意了,把胸口一拍道:“东家,这附近的山贼听到我彭巴冲的名字,躲都躲不及,我怕他们做甚?”
    “去吧去吧,一会儿莫忘了拿牌子去食堂领饭。”郑晓路挥手笑道,便有白杆兵领了彭巴冲去他的屋子里安顿。
    这时又有一个白杆兵进来通报道:“郑先生,刚有人送了封信来,说是郑氏农业加工厂重庆分号送来的。”
    郑晓路收了信,便仔细看起来,原来信虽然是重庆分号发的,却是八府一州的信件都收录在一个信封里,都是报告天启六年各分号收入情况的,这一年四川全省大丰收,尤其以成都为最,各地的稻米收成翻了一倍,猪、羊、牛、鱼等养殖也非常成功,八府一州的知府知州连同巡抚大人,都乐得合不上嘴。当然,最乐的还是郑晓路,从几个掌柜汇报的收入来看,这一年郑家农业加工厂狂卷了五十万两银子的收入。民以食为天,在这古代,还是搞农业最吃得开啊,郑晓路翘着脚想到。
    “对了,杨哥儿派了个快船送了封信来,他说您要的东西大多买到了,只有玻璃买不到大块的,洋人也不愿意卖出配方,因此他只好买了几块儿小的,还买了面镜子回来给您应付蜀王爷。”赵霖恭敬地说道。
    郑晓路皱了皱眉,这玻璃对于温室种植来说非常重要,买不到就很可惜了,吩咐道:“你去个快船,通知杨帆货船先到忠州码头来见见我,别急着一溜烟儿窜回重庆码头去。”
    赵霖应了一声,便要出去,郑晓路又道:“这间农业加工厂现在工人也雇好了,我便交到你手里了,我还有许多事情要做,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