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儿的田园生活 作者:千年书一桐(起点vip2013.04.12完结,种田)-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十一章、分(二)
三婆婆四婆婆一走,曾瑞庆黑着脸说:“爹,娘,我们的灶房要盖在哪里?没有灶房我们也做不了饭。”
田氏忙说:“你爹早说了,猪舍后面的广柑树下有一块空地,盖灶房足够了。这几天你们就先和我们凑合几天。”
曾瑞庆仍是黑着脸应了一句。这时,周氏问道:“娘,不是说还给一只鸡婆吗?外加十个带种鸡蛋?”
田氏瞪了周氏一眼,又看了老爷子一眼,说道:“平时让你做点什么,总记不住,这回倒是记得挺牢的。你们自己去一人挑一只,可得挑好了,别到时又埋怨我。”说完气呼呼进厨房找了个小篮子装了十个鸡蛋递给沈氏。
周氏说:“我们今天不抓,抓了也没处放,等盖好灶房再抓。今天先给二弟家抓吧。”
沈氏于是跟着周氏去抓鸡,子晴想看看到底田氏养了多少只鸡,也跟过去了。只听沈氏说谢谢周氏,周氏答道:“哼,不抓也是便宜了她们三个,老婆子眼里只有她三个女儿还有那一堆外孙外孙女,我俩辛辛苦苦这么多年,才落了一只鸡。可惜了那三只大肥猪。眼看着分家了,今年过年连猪都没舍得杀,一大年连肉都没好好吃上一口。老婆子手里都把着,等咱都分开了,他们好受用去。依我说,咱就该好好闹上一场,一家总得分一只吧。”
“算了吧,大嫂,你看刚才的架势,想多要点口粮都不行,还别说这大猪了,少说也得有百多斤了,还不得值两吊多钱,娘能舍得?准得留着卖个好价钱。”沈氏说道。
子晴看她大娘和她娘的这会的亲近模样,嘿嘿一笑,想到了那句名言“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果然是至理名言。
周氏见沈氏这样说,也没办法,她一个人肯定是闹不起来的,便撒了一把谷子在地上,把鸡都引来,田氏养了大概十几二十只鸡,还没等子晴看好,周氏就出手了,一只肥鸡婆递给沈氏了。沈氏接过来把两翅膀交叉拧了一下,回到厅堂里,找了根绳子捆住两鸡腿,把鸡递给子禄,让他拎着鸡和鸡蛋,子福去拎着子晴养的那十只鸡,那十只鸡子晴养了快两个月了,每只差不多快有一斤了,最近半个月没抓虫子喂了,长得有点慢。
沈氏挑了对空木桶,让子福和子禄跟着,曾瑞庆和曾瑞祥仍旧回后面拆床去了。子晴还是看着子喜,子寿跟大毛他们哥几个玩去了,子晴心里有点不放心,可子寿想去,她也不好拦着。
等东西都搬完,都过中午了,田氏对她曾瑞祥说:“中午你们还是在这边吃吧,那里也来不及准备,吃完中饭你们就赶紧把要买的家当置办齐了,晚上就不管你们了,你去叫你媳妇和孩子回来吧。看看你大表姐他们还在吗?估计后头吃过中饭了,要在就一起喊这里来吃吧。”瑞祥答应着走了。
曾瑞祥刚走没一会,子寿哭着回来了,一身新衣服脏得不见颜色,哭着对子晴说:“姐,三毛哥打我了,还把我推到地上,那里都是污泥,你看我的衣服都脏了,姐,他们欺负我,大毛哥和二毛哥还在旁边笑呢。”
子晴见家里的大人没有吱声,装没听见,只有夏玉走过来说了一句:“子寿乖,快别哭了,二姑给你洗洗吧。”
子晴不好说什么,自己找了点热水,给他洗洗脸洗洗手,衣服也没法换,全搬走了。刚收拾完子寿,曾瑞庆和沈氏他们回来了,连沈建仁和萧氏也一起过来了。沈氏看见子寿一身脏兮兮的,忙拉过去问怎么回事。
子寿呜呜又哭了一遍,子晴在一旁解释了几句,田氏忙接过话说:“小孩子家家的,哪有不吵架拌嘴的。行了,快吃饭吧,大家都等着呢。”
沈氏听了忙哄好子寿,子晴暗自想,这场子一定要找回来,三个大的这么欺负一个小的,太没道理了,居然没一个人说一句三个大的小孩不应该。
没想到子福很快就出手了,二毛盛汤时,三毛站他旁边,子福故意的不小心碰了二毛一下,二毛手里的那碗热汤就全到了三毛的身上,三毛气的跳脚骂二毛,两人互掐,子福在一旁说:“对不起,我也不知怎么回事没站稳。”
子晴在一旁看的真真的,看子福一本正经地道歉,都快憋出内伤来了,就是不敢笑。还是瞅个空跑到后房哈哈笑出来,自己还揉了半天肚子。
吃过饭,瑞祥让子福跟他去取定好的锅,这次沈建仁他们就没跟过去,沈氏带着四个孩子从街里买了五斤早米,五文一斤的,又去肉铺买了十文钱的肥肉,让子禄拎着,来到了新家门口,看着高高长长的大院墙,子寿高兴的傻了,“娘,这是咱新家吗?”原色的木门还没来得及粉刷,上面挂了把大铁锁,就是古代的那种长锁,和铜锁一样,不过铁的价格就便宜多了。
几个人进门走了三十来米才到木房门口,进门是灶台,一小片空地,过去是一个书桌书架,沈氏基本收拾好了,床都铺好了,两个床挨着,旁边靠墙是沈氏的两个红漆大箱子和一个三节的衣柜,子晴估计这木房面积也就不到三十平米,边角还堆了点柴火,一家子要在这挤一年,挣钱的压力好大啊。
沈氏刚把小儿子放下,曾瑞祥和子福他们就回来了,还跟了个铁匠铺的伙计,顶着两口锅过来了,瑞祥手里抬着个小点的,子福手里还拎着个焖饭做粥用的小铁锅。把锅安放好了,曾瑞祥又带着子福出门要买水缸和水桶,水缸和水桶买回来了,又说要买碗筷,桌凳,还没出门呢,沈建仁一家来了,带了个一米见方桌子,两把竹椅,六个木凳,一袋子米,一块猪肉,一篮子鸡蛋,一大一小两个木盆,十个碗十个盘子十双筷子,这下差不多齐了。
曾瑞祥要去挑水,准备洗刷,沈建仁跟着去了,回来说挑水太不方便了,让沈氏早点打口井,一个妇道人家,实在是不便。说完他们一家就走了,沈氏想留他们吃饭,萧氏说,来日方长,好好过日子。
曾瑞祥把水缸挑满了,沈氏把东西归置好,着手烧水洗碗筷,然后叫子福去他阿婆家菜地摘点菜回来,并叮嘱子福记得跟阿婆说一声。这边沈氏把两个炒菜的锅烧热了用猪皮擦了几遍。
天黑前,一家子总算坐下来吃了搬家后的第一顿饭,为了省事,沈氏把菜叶子放进米粥,并切了点碎精肉,一锅美味的菜粥就好了。沈氏说,虽然穷苦,但是很开心。饭后沈氏让孩子爹带着家里的三个男孩出去走走,她要带着子晴洗个澡。
等全家都洗完澡躺到床上,子晴还听见她爹和娘在细细地算账,加上今天添置的东西,沈氏说还剩不到三两银子了,还多亏沈建仁今天帮着买了不少。后来又听见沈氏说还有今天田氏给的一两,差不多四两,再说什么子晴就没听见了,进入梦乡了。
第二十二章、试种
第二天上午,曾瑞祥又带着子福去买了些生活用品,去铁匠铺预定了犁,锄头等农具。下午就带着万分不舍的眷恋回到县城去了,听说要到二月底才能回家。子福也开学了,每天早早出去,要太阳下山才能回家。
家里的老鸡婆还没抱窝,正月二十那天沈氏又去墟市买了五十只鸡回来,沈氏说这么大的院子,不养鸡太可惜了。子晴有点想养鸭子,和大白鹅,可沈氏说那要放到水里去,家里实在抽不开手,养鸡还是方便多了。
墟市回来沈氏去看过地里,说油菜花开得正旺,还有一亩地的小豌豆,也开始结荚了,麦苗也有几寸长了,这几天地里没什么活,沈氏带着子禄去搂松毛,捡柴火,吩咐三个小的看家。
等他俩一走,子晴让子寿陪着子喜,自己找来买的一堆种子,还有那一堆土豆,子晴打开一看都发芽了。子晴以前的家在小县城,老妈酷爱种菜,哥哥很忙,一般都是子晴去跟老妈打下手,老妈总爱边干边说,所以种菜子晴还是有点信心的,想到老妈,子晴止不住地悲伤,也许,老妈此刻也正在思念她吧。
子晴想现在正是种植土豆的季节,可是,自己根本无法翻动那么大的一块地,不过子晴还是把土豆都散开来,放到外面,现在不下雨晚上温度都在10度左右,正好适宜发芽,另外子晴找了个缺角的碗,用温水浸泡了几个辣椒的种子,大概一个时辰换一次温水,然后放在外面晒太阳,自己找了把锄头,就在木房边挖了一小块地,还不到一平米,歇歇停停的,沈氏挑了一担松毛回来了,子禄一手拎个篮子,里头都是松塔,上面居然还有一堆蘑菇,一手还拖了几枝大的枯树枝回来。
子晴看到母亲回来了,就要子禄陪着她去洗衣服,村子里还是不熟,怕迷路。子晴看到池塘里有好多细细的浮萍,用来喂鸡正好,回家就让子禄去砍了根细竹,找了块补蚊帐用的纱布,边上缝了一圈空心,没有细铁丝,用一根刷牙的柳条穿过去,再找根绳子绑上,后来每次洗衣服,子晴就让子禄捞浮萍,回来小鸡吃的可欢实。
傍晚子福回来,子晴央他把那块地弄平整了,再翻大一点,分两畦。晚饭后,子晴对沈氏说道:“娘,我们请阿公过来,用牛把家里院子的地翻翻,要用锄头可得翻到什么时候?洋薯都发芽了,要赶快种下去。”
“娘说你是个管家婆真是一点都不差,什么都要操心,你怎么知道洋薯可以种,这东西以前咱家以前也没有种过。”
“娘,杂货店的老板说的发芽了就可以种,而且发了芽的洋薯千万不能吃,有毒的,只能用来种,咱家这院子现在正好空着。”
说到这空地,沈氏倒是说正好翻了地撒点小白菜种子,这个长得快,出苗就可以拔了吃,家里还没有菜地,也不能天天去老房那边摘菜。
谁知第二天沈氏刚把院墙的大门打开,就看到她娘家大哥的三儿子沈万福拎个篮子,背个布袋过来了,原来何氏知道沈氏这几天搬出来,不放心,让沈万福过来看看,能帮着做点什么。
沈氏把三侄子带进来,沈万福的篮子里上面是菜,下面是鸡蛋,有二十来个,布袋里是黄豆,说何氏知道沈氏这边没有菜吃,让带过来发点豆芽吃。“小姑,有没有什么事情要做,阿婆和我娘都交代了,姑父不在家,让我勤着做点。”
沈万福摸着头的样子真是憨厚,怪不得他们家就剩他自己一人在家种地,听他说他弟弟沈春福今年也出去学徒去了。
真是瞌睡来了送枕头,沈氏也没跟自家侄子客气,带了他去老房那牵牛,又去把定做的犁头拿去套了木头扶把。子晴趁机把泡好的辣椒籽均匀地撒到地里,铺上一层薄薄的土,撒了点洗米水,并抱了点稻草过来,准备晚上给铺上保暖。
回来沈万福就干上了,一天下来,翻好了大概一亩地,并平整好了,子晴和子禄把石头、草根等扔了出来,沈万福再把地分成五米长半米宽的垄,吃完饭就匆匆回家了,说明天他再来。
如此,沈万福忙了五六天,天天早上来,晚上回去,总算把院子的地都平整好了,沈氏撒了两畦的小白菜种,子晴教她娘把洋薯按照发芽的芽头,每块切成七八块,然后芽头向上埋在土里。把洋薯种完,沈氏也交代沈万福不用过来了,家里目前没什么事可做。实在有事情做不来,就找人给他捎口信。沈万福答应着走了,沈氏还感叹家里实在没什么东西送给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