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越战的血 >

第697部分

越战的血-第697部分

小说: 越战的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意识到正是执行命令丢下火炮撤离的时候了。
  但是他们中许多人并不愿意这样做这就是中**队的一种现像,或者也可以说是一种习惯,也就是“炮在人在,炮亡人亡”的习惯。
  所以。虽然我已经下了命令。但最终还是有二十余名炮手因为不愿意轻易放弃自己的火炮而牺牲。
  当然。这时的我没有任何选择,只能咬着牙硬撑下去。
  事实上,如果仅仅只是从数字对比来说,我军炮兵还是占了很大的便宜。
  现在这种情况,讲白了就是越军用为数不多的榴弹炮或是迫击炮来换我军的加农炮在这一点上越军炮兵也的确是勇气可嘉。
  但现实却很残酷,他们还是按照传统的炮击方式,以老山上的炮兵观察员计算我军加农炮的坐标,然后再用试射的方法达到将炮火引导进我军炮兵阵地的目标。
  虽然越军炮兵观察员是居高临下。而且应该说越军炮兵观察员和炮兵的素质都相当不错,因为在接下来的炮战中,他们有时常常只用两发试射就成功的将炮兵引进了我军炮兵阵地,甚至还有几次是首发命中的。
  我想,这就像是我们常说的“遇强则强,遇弱则弱”,越军因为遇到了我军这么精准这么强大的炮兵,强大到使他们根本就没有时间和机会打出第二发炮弹,于是这就给了越军各单位很大的压力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试射,否则他们很有可能连开炮的机会都没有了。
  这就使得越军炮兵的表现比平时还要优异得多。
  但就算是这样。他们在这场炮战中还是注定要失败我军用的可不是“新式望远镜”,而是炮瞄雷达。能够精确且迅速地计算出敌炮阵地的炮瞄雷达。
  再加上我在开战之初,就有意识的只将一部份加农炮推上阵地比如原本可以容纳五门加农炮的山顶阵地就只推两门上去。这就使得越军能够打击到的目标无疑少得多。
  于是这时候的战场上就出现了惨烈的一幕:敌我双方的炮兵都不顾及自己的生死,在战场上进行一种简单的交换。
  更准确的说,应该是越军方面完全不顾生死同时也不计任何代价,因为他们每每在打出一炮之后,很快就会有成批的炮弹涌了上来将他们连同火炮炸成碎片,而且他们无论是伤亡人数还是遭摧毁的火炮数都是我军的数倍。
  一个多小时后,越军的炮火终于没有声音了。
  我想,越军炮火没有声音应该有两个原因:
  一是越军原本就不多的火炮再经过这么一阵交换,现在已经是所剩无几了,再想继续打也打不下去。
  二是越军看到我军方向的加农炮已经渐渐减少,这时候已经无法对其构成太大的威胁,于是也就打算停一停了。
  他们所不知道的是,这其实是我的一种心理战
  在这场“交换”的炮战中,我一直都在给越军一种希望,也就是一直没有把其余的加农炮推上阵地,山顶阵地上一直都是第一批推上去的三十门。
  这就会给越军一种错误的认识,他们以为中**人就只有准备这三十门加农炮,他们只要将这三十门加农炮打得差不多了,那么也就意味着他们在这场战斗中可以赢得战略层面上的胜利了,至少他们驻守在老山上的步兵和坚固工事在短时间不会遭到加农炮威胁。
  人往往就是这样,如果我在这场“交换”炮战中,被打坏了一门就推一门上去,那么越军很快就意识到中**人准备了大量的加农炮,他们在这场“交换”战中是无法取胜同时他们的牺牲也是没有意义的,于是这场“交换”炮战就不会继续下去,那些残存的火炮也就会给我们留下一些隐窜。
  但是现在就不一样了。
  看到越军炮兵不力为继,我只是朝赵敬平点了点头,赵敬平很快就会意朝一线加农炮下达了命令。
  接着,在越军绝望的眼神中,我军又有更多的加农炮被推上了山顶阵地。
  于是老山方向又恢复了之前的一幕:榴弹炮根据大慨的目标揭开植皮,将植被覆盖下的越军工事打得暴露出来后,再用加农炮一个个猛轰。
  有些躲在工事里的越鬼子也知道自己在这种打击下逃不掉也藏不住想逃的话,我军榴弹炮、迫击炮一片过来马上就全部完蛋了,之前就有一个工事里逃出十一名越军,被我迫炮部队一个齐射就全部炸上了天。想藏,那结果也许会更惨,因为这就意味着他们要面对加农炮,最终不是被崩塌的坑道活埋就是被活活震死。
  于是很快就有了新情况,在我榴弹炮揭开植皮加农炮准备动手时,躲藏在里头的越军往往就伸出了白旗,接着就有几名越军颤悠悠的爬了出来,跪在工事前挥舞着白旗又是摇又是喊的。
  “怎么办?”赵敬平望着我。
  赵敬平这是询问我要不要受降。
  这时决定权显然在由我指挥的炮兵部队手里,我军步兵可没那么傻,炮兵随时都有可能开炮,他们还敢上去接受降兵?!
  我考虑了一下之所以要考虑是因为之前我们经历过太多越鬼子假投降的例子,而且现在我们要面对的越军工事也很多,如果个个工事都来这么一着,那无疑会延缓我军的进攻速度同时也会增加我军步兵的伤亡。
  但是,从另一方面考虑,如果打死这些投降的越军的话,无疑就会激发驻守在老山上的所有越军的必死之心,而这又不是我希望看到的。
  所以最终,我还是从牙缝中挤出了几个字:“停止炮击,让步兵上去受降!”
  另一方面,我又命令炮兵将炮口对准了那些投降的越鬼子我传达给越鬼子的信息是,只要他们有任何轻举妄动,那么他们很快就会飞上天。
  我军步兵显然也知道这一点话说他们也都是在前线与越鬼子打过不少交道的兵,哪里还会不知道越鬼子有多少花花肠子,何况这时又有炮兵这种足可以在心理上造成极大震憾的玩意可以用,他们又怎么会不用。
  于是在受降时,我军步兵只派两、三个兵,带着小喇叭隔着老远就冲那些越鬼子大喊:“诺空松页,忠对宽宏毒兵!”
  接着越军就会乖乖的将武器在旁边堆成一堆,慢慢的举起双手走了过来。
  当然,这其中还有些特殊情况,比如有些越鬼子会在衣服下绑着手榴弹这类家伙是打算与中**人同归于尽的,只是可笑的是,这家伙还没走到我军阵营,就让他身旁的两个自己人给压住并缴了械。
  大多数越鬼子的作战意志还是相当顽强的,但胆小怕死的越鬼子其实也不在少数,尤其是在现在。
  之所以会这么说,是因为越军的总体素质其实已经不比79年了要知道那时我军所面对的越军,那可是越军在经历过几十年的战争并且裁军之后的精兵。
  但是到了现在,一方面越军在战场上的伤亡人数持续增加,另一方面又要在前线保证有足够的兵力驻防,就出现了兵力严重不足的情况,这可以从越军部队里越来越多的女兵就可以看得出来以往越军部队里虽然也有女兵,但比例并不是很多,而且这些女兵其实也的确有其过人之处,就比如像陈依依、陈巧巧这样。
  但随着战争的持续,越军不得不大量的从民间吸收没多少经验的年轻人走上前线我们甚至还会在俘虏中找到十几岁的小孩,由此也可知越军的兵源溃乏到什么程度。
  也就是说,从总体上来看,整个对越边境作战的十年,其实就是越军军力、国力不断下降,而中**力、国力却在不断上升的过程。
  这一来一去,相差就不是可以以道里计了。


 第一百八十章

  当然,步兵的战斗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样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会有那么简单。
  原因是老山地形复杂,总会有一些位置是炮兵的死角,比如有些高地面向我们的方向是峭壁,步兵必须要绕过正面从侧面上去,像这样的高地,越军的防御正面也就是工事肯定也是构筑在侧面。
  类似于这样的高地炮兵就有些无能为力。
  五十号高地就是这样一个高地五十号高地是位于老山主峰东侧的一个高地,其特殊之处就在于它是由三个小山包组成,而且老山主峰及邻近的57号高地的机枪还可以居高临下为其提供火力掩护。
  可以想像的是,像这样的一个高地我军步兵在对其展开进攻的时候就要同时承受几个方向的火力打击,而炮兵又基本上起不了多大作用,于是就只能看着我军步兵在越鬼子猛烈的火力下不断的朝高地发起一波又一波的冲击。
  这时我才意识到江师长之前说的,也就是要把新旧两套战术结合起来用是有先见之明的。
  传统的战术虽然很多地方都不科学,也就是在战场上会造成大量的伤亡,但有时战场就需要这样用生命和勇气去对敌人的工事和阵地发起冲击。
  在这一点上,新战术在战场上反倒是不合适宜的。
  抗美援朝时期美军的表现其实就是一个经典的反例当时美军使用的战术不可谓不先进,但在他们那种战术及训练下,在朝鲜那种复杂的地形往往就只能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用战士去冲锋是行不通的。必须要用飞机、大炮轰炸。
  于是美军在朝鲜战争中做得最多的事就是隔远了用飞机大炮一阵狂轰滥炸。
  就像现在这样。如果我们把传统战术的一切都推翻的话,那么在面对类似50号高地这样的地形就会显得十分无奈炮火炸不到,又没有空中力量可以使用,如果真要说有吧,那就是直升机了。
  可是很明显直升机也不适合在这样的地形上使用,因为在直升机攻击50高地时,老山主峰上的高射机枪就可以居高临下的冲着直升机一阵乱打那时只怕就是直升机的噩梦了。
  所以这时候就只能直接用步兵对其发起冲锋,发起一场血肉之躯与钢铁之间碰撞的冲锋。
  虽然我在望远镜里看不到50号高地的具体状况我其实很不喜欢这种状态。以往的第场战斗,就算我不能事无具细的了解每一个角落的战况,但也是想了解什么就能在第一时间知道。
  但是现在,我似乎就只能站在这高地上有望远镜望来望去。
  不过这似乎也不奇怪,我现在指挥的是炮兵嘛,合成营的主要任务是保护炮瞄雷达并用炮瞄雷达指导炮兵作战嘛,那当然就没有必要了解太多关于步兵的状况了。
  确切的说,也不是说没有必要,而是没有必要在第一时间了解这些状况这时的步兵指挥部只怕早就忙着一团了,就算花时间通知我。只怕我们也帮不上什么忙。
  但我还是能够从望远镜里看到的一些细节推断出大致的战况比如迫击炮和手榴弹爆炸的烟雾,再比如曳光弹的尾迹等。
  曳光弹这玩意可以说是一种很危险的东西。因为它在发出光亮的同时实际上就是在告诉敌人狙击手自己的位置。
  但这玩意有时还真是不得不用。
  原因就是我军通讯装备严重不足这时我军可是还有将近四百万人的数量,所以不可能像我们合成营一样人人都配有微型步话机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通讯。甚至于一般的部队在步兵与配属其的迫炮部队都没有通讯设备。
  于是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也就是步炮协同的问题,尤其是在林深草密的老山阵地上,隔个十几米都很难看到前方的人,于是协同就更加困难了。
  这个问题就是靠曳光弹来解决的,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