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清-第1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跟在警卫团后面。从每个旅抽调而来的一个主力团,他们更多只需把时间花在行军上面便行。在配合攻打的三个团,抵达嫩江的时候,警卫团的军旗已经插在了嫩江城头之上。
一天时间,嫩江城连同周边城镇全部陷落,安民师的攻击力令四方震惊。更令他们震惊的是,在嫩江设置指挥部的刘兴华,很快道:“以安民师的名义,发表告全**民书。”
对于嫩江这个前沿阵地,刘兴华并没想过永久占据。如今他将沙俄大军的注意力,吸引到这边来,就是跟完全控制了兴安岭地区的安民师争取时间。
觉得终于有了一块稳固地盘的刘兴华,也觉得是时候坚起安民师这杆旗帜。他要让全清朝的百姓,甚至于全世界的人知道,东北还有一块地方没有沦落。
‘告全**民书,自沙俄狼子野心,陆续侵吞我华夏塞外大好河山尚不知足。又趁朝廷受难之际,行武力入侵东三省,欲图将东三省纳入其版图之内。
鉴于朝廷君臣昏庸无道,自即日起漠北实行自治组建漠北军政府。敢进犯者,无论来自何国都将实施坚决反击。只要汉青有一息尚存,绝不让沙俄再踏足漠北半步。
通电之日起,漠北军政府正式与入侵东三省沙俄军宣战。同时号召不甘剥削,不甘受辱的能人志士,从即日起与漠北军政府一同,抗击入侵我泱泱华夏大国的侵略者。
汉青不才,出身卑寒,却拥有一颗强国护民之心。不忍看到故土遭沙俄侵占,更不忍看到百姓饱受其欺凌剥削,毅然组建安民军,护境安民抗击沙俄入侵者。
自安民军成军以来,与沙俄大小战役百场,赖将士用命让沙俄侵略军,无法进入漠北半步。护卫漠北百姓,得与过上安稳平和之生活。汉青之幸,漠北百姓之幸。
此番通电,于墨尔根(嫩江)原副都统府发出。汉青将于此,与沙俄大军决一死战。愿以安民军数万将士之热血,唤醒我故**民之热血。安民军长刘汉青电!’
随着警卫团的通信兵,以明码通电的方式,将这份通电发送出去。首先收到电报的沙俄三省驻军,自然是雷霆大怒。可更多还是震惊,觉得安民军动作太快了。
只是这份通电,并非发给沙俄驻军,而是发给清朝拥有收电的各大报社。在这份明码通电发出之后,做为清朝电讯业最发达的上海,很快有几家报社都收到了这份通电。
此刻新年尽管刚过去不久,可全国百姓都在关注着东三省的局势。面对朝廷的软弱无能,一些激进跟开明之绅,还有一些关心百家大事之人,都觉得异常痛心。
先有八国联军攻破京城,让天子跟太后仓皇出逃,后有沙俄悍然不顾各国反对,毅然发兵侵占东三省。种种苦难,令全国百姓急需一剂救心药提振国民士气。
在收到这份明码通电之后,位于上海一幢报社中的申报总编。看着没敲门,直接推开房门冲进来的报务员,很不解的道:“何事如此慌张?”
报务员握着手中的电报,抖缩着手道:“总编,明码通电,安民军的明码通电。”
呃!听到明码通电,这位总编稍稍愣了一下。可更令他好奇的是,这个‘安民军’又是什么组织,为何以前从没听过呢?难道是革命党成立军队了?
带着这丝困惑,总编接受报务员递来的电文,看过之后惊讶的道:“漠北军政府?墨尔根副都统府?安民军军长刘汉青?这是怎么回事?”
面对总编的询问,报务员摇头道:“总编,我也不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可我却知道,在东北还有人坚决抗击沙俄的入侵。这支安民军,是百战百胜的国民英雄啊!”
听着报务员异常兴奋跟自豪的话,总编很快也笑着道:“是啊!先不管这些,立刻将这份电报以快报的形式印刷,以最快的速度把消息散播出去。
另外记住,关注这个安民军的举动。敢如此大胆明码通电,跟沙俄宣战。我想,后面这个安民军的指挥官,会陆续发布消息的。这可是大新闻啊!”
果不其然,伴随在上海的报社龙头申报,通过自身的销售渠道,迅速将这条消息给广而告之。听到报童兴奋的叫卖声,这些加印的快报很快便脱销。
一时间,名流绅士聚集的上海,瞬间对这支占据漠北的安民军起了兴趣。对于这种情况,刘兴华自然也是非常清楚。而这恰恰正是他,所希望得到的影响力跟关注度。
都说时势造英雄,值此乱世想做一些大事,必须拥有一定的民意基础。那怕现如今的清廷,不在意这种民意。可刘兴华相信,日积月累下名气也会办成很多大事的。
就在这份通电,发出不到半日,刘兴华又写了一篇通电,交给报务员给发出。其中列举了安民军,成军以来所取得的胜利,还有消灭两三万沙俄官兵的捷报。
除此之外,一位中将两位少将的战绩,同样举国震惊。而在这份表功般的通电中,刘兴华表示为祭奠以城共存亡的黑省将军寿山,他还会杀七名沙俄将军当祭品。
这一通间隔时间不长的通电,让原本压抑的清国百姓军民,很快都记住了安民师,记住了安民师那位战神一般的刘汉青,也记住了以城共存亡的寿山将军。
当然,清国的军民还知道,不抵抗甚至卖国救荣的盛京将军,还有实行不抵抗政策的吉林将军。一时间,这两位出身八旗的清廷将军,名声算是彻底的烂大街了。
针对这种光明大胆般的挑衅,驻守东三省的沙俄驻军,自然恨透了刘兴华跟这支终于知道名称的安民军。可接下来的战斗,他们真能消灭对方吗?(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四章 张网以待
一边忙着扩大安民军在清朝的知名度,刘兴华同样没闲着,时刻关注着沙俄大军的动向。相比沙俄行军的通讯速度,刘兴华的情报部门无疑速度更快。
尽管在通电中,刘兴华表示与沙俄大军决一死战。可他不会傻到,将安民师四个团的主力,全部放在嫩江这个小城中,相反城里只放了一个警卫营的官兵。
其余三团跟警卫营的主力,全部根据刘兴华的命令,采取牵牛战术,拖延沙俄大军包抄的行军速度不说,还不断歼灭沙俄的有生力量。
当最近的一支从北安开赴出来的沙俄援军,在阿历克拉中将的严令下,加速向嫩江方向挺进时。后到这支援军后面的沙俄后续部队,距离他们至少有一日行程。
刘兴华果断下令,抽调新一旅一团,汇合警卫团主力,星夜兼程埋伏到距离嫩江,还有半日路程的双山区域。同时命令警卫团,绕行到援军身后,实施包夹战术实行围歼。
明白这支沙俄援军轻装上阵,连火炮部队都随后续补充的沙俄大军前进。刘兴华就决定,嫩江保卫的第一战,就拿这支六千人的沙俄大军开刀。
二千人的兵力,围攻一支六千人的大军,听上去有些不可思议。可在刘兴华看来,这完全有可能。一旅一团跟警卫团,都是安民师的精锐部队,以一敌三应该不成问题。
亲自带领一个警卫营,汇同一旅一团进入伏击地点。看着这条弯延的官道,刘兴华很快下令一团在山道两侧。修建伏击阵地等待对方大军的到来。
至于一团的炮兵连,同样在半山腰修建炮兵阵地。那怕没什么大口径的火炮。主装备的十几门大口径迫*击炮,发动炮击的时候。也够沙俄大军喝一壶。
而李山柱亲自带领警卫团的两个主力营,提前潜伏进对方大军必经的一个山谷之内。他们要做的,就是在沙俄大军,进入这条以前胡子横行的官道中,堵住其后逃的道路。
忙碌一晚的刘兴华,看着一团官兵修建的伏击战壕,尽管没那么坚固,却足够保护自己的安全。望着有些眼睛通红的官兵,刘兴华也一一安慰他们抓紧时间休息。
根据前出侦察部队的反馈。这支援军的先头部队,最快也要在中午时分抵达这片山不高的山区地带。而他们不从这里进入嫩江,将至少耽误一天左右的日程。
谁都清楚,通电之后的安民师,跟沙俄驻东三省的部队,几乎结下了死仇一般。而今年这场战事,将决定是沙俄全歼安民师,还是安民师撑住让沙俄默认事实。
占领了嫩江地区这条黄金地带,沙俄几乎失去了很大一块战略资源掠夺地。除此之外。嫩江地区生活的百姓,同样是沙俄人不想留给安民师的。
可他们根本不知道,在他们派兵来援的时候,刘兴华已经启动了百姓迁移的工作。嫩江即将沦为战区。他自然不希望百姓遭受池鱼之殃。
如今嫩江至漠北的交通要道,都被安民师给控制。这些迁移的百姓,迅速补充瑗珲等地的百姓空缺。路程不远还提供食宿跟分地的待遇,百姓怎么不会搬迁呢!
而安民师冬季制作的大量马车。这个时候也派上了用处。大批马车开始来往这些道路上,将生活在嫩江地区的百姓。一批批迁移到后方的安置点。
那怕有些百姓不愿意搬迁,可碍于安民师官兵的坚强,还有大量百姓都愿意前往那里。毕竟,安民师的官兵告诉他们,到了后方根据地,免费分给他们大量的土地。
这不是租,而是真的分给他们,按人头分土地给他们种。这样的好处,又有几个百姓舍得呢?真正不肯走的,无非就是一些地主之类的人。
可没了普通穷苦百姓替他们种地,他们置办的土地又由谁来种呢?只要他们肯配合安民师的搬迁,对于这些小有资产的地主,刘兴华也不会赶尽杀绝。
负责搬迁的官兵告诉他们,如果这些地主愿意搬迁。只要交纳一定的管理费,安民师会给他们提供办厂的机会。而办厂的利润,绝对比种地要高的多。
如果他们实在不想办厂,还是愿意种地的话。根据地会在适当的时候,提供他们可开垦的地方,以承包的性质租给他们。至于雇工,则是很好的苦力战俘。
不少地主听到这些条件,最终也愿意了离开。毕竟,继续待在这里,真要打起仗来,他们别说田地,只怕小命都难保。这年头,还是活命要紧啊!
于是,后方搬迁的速度加快,前方的刘兴华则负责在嫩江地区,以最坚决的手段,消灭沙俄陆续调往漠北而来的大军。他要看看,沙俄到底派多少兵,填这个无底洞。
随着伏击阵地的一旅一团官兵,开始趴在挖掘的战壕中休息。这片山林两侧,除非爬到山上来查看。否则根本没人觉得,会有人在这里设伏。
士兵挖掘战壕的时候,都将白雪给先清理到一边。等到挖掘到泥土之后,将战壕中清理出来的泥土,全部堆在战壕前沿。等到战壕挖完,又将白雪覆盖到战壕之上。
因此,从下面官道上经过的人,很明显的能看到。官道两侧的大山中,还覆盖着白色的积雪。根本不知道,那些弯延的白雪带后面,隐藏着一支等待出击的杀神。
等到太阳出来之后,半夜没休息的战士,也没管地上有多凉。纷纷裹紧身上的衣服,直接猫在战壕中休息一下。而没多久,一个沙俄步兵营,便出现在这条官道之上。
已经醒来的官兵,全部趴在挖掘好的战壕之下,连头都不露一下。这支为前头部队开路侦察的沙俄士兵,开始不紧不慢的往山林两侧开枪。
对于这种火力侦察,再普通的士兵都清楚。那怕有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