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937-第4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家想想看,这种‘痛快’的背后是什么?但是用脚想也想得出,广武皇帝是什么人,他能咽的下这口气?你向小强也好,沈荣轩也好,你们出入都是防弹轿车啊!卫兵前呼后拥的……那我们这些平头百姓怎么办?我们那些没有防弹车坐的军队弟兄怎么办?”
另一人较平和地语气插话道:
“这一点向小强不是也想到了吗?我们刚才听到了,他也拿话挤兑广武了信你也是有自尊心的人,不会满足于暗杀几个毫不相干的下级军官、或是无辜民众吧。’向小强说的不错嘛,广武皇帝的性格就是很要面子的,再加上向小强放出话来,他广武要是真的这么下做的话,谁还看得起他……你别说哦,广武虽然是伪清皇帝,但骨子里也很怕被我们大明人看不起的。这一点分析《大清日报》上的很多文章就知道了……”
“这么想就太幼稚了!”第一个名嘴又大声吼道,“你这是一厢情愿!根本没有这么便宜的事!向小强那两句话就能把广武皇帝挤兑住?广武皇帝完全可以说:那你南明为什么满足于暗杀我几个下级军官呢?你向小强这时候又跟我谈什么自尊心呢?只需你南明这么干,不许我北清这么干?……所以说,这种事情根本就是说不清的,谁都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解释,还能解释出道理来。”
……
广武皇帝听着广播里的争论,一边沉思着。
南明这么干到底为了什么?难道真就是为了自己的士兵报仇?…可能。
广武根据他自己的经验判断,这不可能。一个zf干的每一件事,都要有足够的利益驱动的。天下的朝廷都一样,天下的国家都一样,无利不起早。一切冠冕堂皇的正义说辞背后,都是有利益驱使的。如果没有足够的利益,再正义的事也不会去干。
难道是为了笼络军心?这样一番暗杀,再加上冠冕堂皇的说词,是可以让南明士兵们看在眼里,暖在心里们的弟兄在北清遇难了,现在朝廷专程派人为他们报仇去了。
……但是这样一想,有真有些说不通。就像广播里那个人说的一样,南明就不怕自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再加上大清限制人口流动,外来的杀手比较难混进来,而南明人口自由流动,自由出入境,大清的杀手可以说随意派入。大清要暗杀起南明的人来,那可方便多了。何况也正像那个人说的一样,自己就能让向小强那一句话就给挤兑住?反正是南明先动手的,那大清还客气什么,还不是想杀谁杀谁?根本不会有一点道德包袱。
要是双方的“暗杀战争”开起来了,肯定还是南明挺不住。南明重视人命,死几个人就是天大的事情了。媒体一通热炒,不管是zf还是向小强,都承受不了压力。而大清就没这些事。别说死几个,死几千个几万个都无所谓。反正报纸广播全抓在手里,哪怕全国死掉一半人,另一半人都还不知道怎么回事。江山照样是稳如磐石。
这样的话,南明搞这种看似没脑子的暗杀行动,到底是图什么呢?
一个念头跳了出来,广武笑了。他又细细想了一遍,应该没错,十拿九稳。
“南明最后一批战俘已经接回去了,”广武自言自语道,“但是根据合约,南明还有义务。那就是停止支援太行山游击队、停止鼓动大清百姓南逃。南明就是想挑起双方互相暗杀,迅速恶化双方关系,借此撕毁《旅顺条约》。人接回去了,他们还想像以前一样,该怎么样还怎么样。”
广武自语了几句,又站起来踱着步子,脑中反复想了几遍,越想越觉得有道理。这也是南明唯一解释的通的动机。
他站起来,传旨宣外交大臣进宫。他这次打算借机会把大清打扮成一幅受害的模样,到国联上去申诉一番,尽力把南明的声誉往下搞一搞。同时,暗地里安排暗杀向小强的事宜。
然后,广武又宣陆军总司令和空军总司令进宫。世纪大演习准备得差不多了,正好这时候南明这么嚣张,演习可以考虑提前开始。
这星期就开始!
……
南京,沈荣轩也在广播里讲话,大义凛然地谴责北清的暴行,并说大明今后绝不会再对伪清客气了,一定会以血还血、以牙还牙。并且着重奉劝北清不要再妄想尝试南侵。大明的长江防线经过半年多的加强,已经今非昔比了。大明的军队也已经远非半年前可以相比,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守住国门。假如清虏真的想尝试的话,那大明军队很乐意把他们赶下长江游泳。
这种很明显就是自己给自己壮胆的演说,也第一时间被广武皇帝和他的将军们听到了。
“皇上,”陆军总司令布尔察礼敏分析道,“以奴才之见,沈荣轩这番话就是说给南明国民壮胆的。南明大概也料定了我大清短期内不会真的再次南下,所以才敢行此险招。另外,他们大概也真的把他们那个长江防线当一回事。”
广武沉吟着说道:
“但是他们心里还是很害怕的。起码是捏了一把汗。”
“皇上圣明,奴才也是这么想的。”
正在此时,一名粘杆处高级军官进来了。他向广武帝打了个千,然后拿出一份报告,奏道:
“启奏皇上,奴才收到的最新情报,就在昨天晚上,南明陆军驻扎在福建的四个军开始沿铁路往北调运,估计集结地应该在南京、镇江一带!还有,驻扎在湖南的两个军也在夜里彻夜沿铁路线北调,(。wrbook。)估计集结地为武汉或襄樊方向!”
广武很是意外,接过报告,细细读了一遍。然后扔给礼敏。礼敏慌忙看了一遍,然后抬起头来,诚惶诚恐望着广武。
“礼敏,你怎么看?”
广武淡淡地问道。
礼敏想了一下,笑道:
“皇上天威,南明害怕了!正拼命调兵守家门呢!”
第六卷 厉兵秣马 第192集 瞒天过海
广武皇帝坐在椅子里,看了一眼眼前的两位总司令和粘杆处军官,架起二郎腿,又把这份明军集结报告重新看了一遍。
“你是说,明军调兵是因为……”
他若有所思地问道。
陆军大臣兼总司令礼敏马上说道:
“皇上,奴才之见,这是南明因为畏惧我大清天威,恐惧难当,所以调兵到长江防线上守国门了!”
广武盯着报告,缓缓点点头。过了一会儿,他自己说道:
错,也只有这样能说的通。”
“皇上圣明!”
广武犹豫了一下,踌躇着,有个念头在他脑中挥之不去。他正在考虑要不要对这帮臣子说出来。他面对臣子奴才们的时候,说话从没有这样踌躇过。但是,这个念头确实荒诞了些,他不知道说出来,会不会让这帮奴才暗地里嘲笑。
……那就是:南明就没有可能是主动进攻大清的吗?
广武看着俯帖耳的几个奴才,实在张不开嘴,犹豫了好几回,只是说道:
“礼敏。”
“奴才在。”
“你把大清军队和南明军队的主要力量对比,说给朕听听。”
礼敏一怔:
“皇上,您是说明军向北集结的军队,和我大清当面的军队?”
“不是,”广武摆摆手,端起一杯茶喝着,轻描淡写地说道,“全部陆军的总体对比。”
礼敏脸上出汗了,喉中干涩地吞吐着,“奴才愚钝!容奴才想想……”
广武抬起眼来,淡淡说道:
“怎么,你是陆军总司令,这些数字不是随时装在你脑子里的吗?”
“不不,”礼敏汗如雨下,慌乱说着,“皇上……这些数字装在奴才脑子里是不假,不过都是粗略数字,并不精确……因为准确数字每天都在变化……”
广武不耐烦道:
“朕不要准确的,说出大致的就行。”
礼敏放松了些,脸上恢复了些血色,偷偷抹了一把汗,小心回忆着、外加编造着说道:
“皇上,目前我大清陆军陆军共有近师…际数字是约人。其中最精锐的、配有坦克的、齐装满员的、也就是战斗力最强的师,大约为左右……而南明陆军目前一共只有师人,只有我们大清的五分之一到六分之一师中,配有坦克的、比较精锐的只有一半,剩下的一半都是平时守卫在广东、福建、还有云贵川的西南大后方的,只是在那里看家护院,都不怎么指望他们上阵打仗的……真正布置在长江防线后面的,也就是那七八十个师。也就是说,我军和敌军总比为5精锐部分之比也是5:1……
“皇上,这是单从人数上说。至于装备,敌我差距同样很大……先是火炮。我大清陆军现有火炮,各种口径、用途的加起来约12万门。而南明陆军的火炮总数,根据最新一次情报分析,约为到我军和敌军火炮对比,约为3上,还有坦克。现在我大清陆军装备坦克总数,约为左右,而南明陆军的坦克,现在只有左右。这还不算,其中大部分还都是轻型的闪电1、甲薄,火力弱,根本不能和我大清的坦克相比……”
广武缓缓点着头,等了片刻,问道:
有么?”
“没有了。”
“飞机呢?”
才该死,”礼敏赶紧谢罪,看来没糊弄过去,只得继续说道,“皇上……这个……毋庸讳言,南明的飞机,是比我们大清多了一点。南明现有作战飞机有左右,而我军作战飞机是左右,大约是明军的七成……”
广武点点头,转脸问空军总司令道:
“富祥,数字可对?”
白佳富祥躬身小心答道:
“回皇上,大概是这个比例。”
广武较为满意地站起来,慢慢踱着步子。他事先也知道明清军力的大致比例,但是那是一个月前了。而这些数字,尤其是敌方的数字,随着情报的陆续传回,总是不断变化的。现在的明清军力对比,还是让他很满意的。大清军队秉承了一贯的对明军的压倒性优势。
兵力:清军明军
火炮:清军12万门明军35万门;
坦克:清军明军
飞机:清军明军
……
除飞机数量略微劣势之外,其他各项数字均对明军形成压倒性优势。这种情况下,南明除非是一帮疯子在掌权,否则绝对不可能会疯狂到主动进攻大清。何况大清人口是南明的丁人数更是南明的1就是说大清几乎有着无穷的战争潜力,即使现有的人都打光了,还可以再征起第二个第三个来。而南明这大概也接近它的征兵极限了。打光之后,最多再征起人,就再也征不起来了。除非他们把女人也送上战场。
当然,清军的装备和素质都不如明军,这个广武还是有数的。而且,下面统计兵员时以虚充实吃空饷、甚至谎报番号,这也是有的。但是广武看来,这些情况基本只出现在那些地方杂牌师、守备师、民团里,大清的正规军,数字基本都还是可靠的。即使去掉虚头,大清军队还有实打实的军队。对明军的依然是压倒性的优势。
所以,这次南明调兵,唯一现实的解释只能是害怕了,调集重兵北上守国门,防止大清以这个为借口、再借着大演习南侵。
广武皇帝觉自己虚惊一场,心情略好了些,吩咐道:
“继续搜集明军动向的情报,仔细着些。分析出什么新结果,别忘了拿来给朕看一眼。”
才遵旨!”
……
但是广武皇帝不知道的是,在大清这样一个国家里,军队和zf系统难以想象的腐败和低效,根深蒂固的报喜不报忧的传统,作为一个皇帝,自己的双眼被蒙蔽的程度,远不是坐在北京的皇宫里能够想象的。即使是广武这样一个头脑清楚的皇帝,就算他每年下去视察一百次,能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