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到明朝当太子 >

第184部分

回到明朝当太子-第184部分

小说: 回到明朝当太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算现在投降的,也是刻意和他保持距离。
  若说他心里是没委屈,也是欺人之谈啊
  “九老,那学生就直说了吧。”
  周钟神色不变,坦然道:“这两天,摄政王就要给参将何拱徽带复信回去,学生已经打探明白,是叫皇上投降的檄文,以前还有南北分治的话,这一次是绝口不提“六
  他说的“皇上”当然是指崇祯,一听这话,洪承畴身形猛然坐直,眼神中也是有凌厉之色。
  周钟的话,不是局中龘人都不知道说什么。但洪承畴一听就是明白了。
  “以前”其实指的是六月,在当时,明朝派使者来,要册封吴三桂为国公,奖励将士粮抹银牌,多尔衮发布正式文告,在文告中尚且有入关是为明朝征剿流贼云云,愿明朝在南能善保江左,与本朝通好,而对自己的势力要求,只很明显的只限于黄河以北。
  而这一次,明朝有参将何拱徽在此等候正式复信,多尔衮将会在复信中正式叫明朝臣服,周钟已经知道细节,多尔衮许诺将封崇祯为亲王,给凤阳一地善养明室,给奉宗庙,明朝列帝的帝陵,也会妥善保管,派人看守。
  整个檄文,就是与明朝宣战,而此前,南京方面一直有“借虏平贼”的想法,连崇祯也不能太违拗众意,皇太龘子誓师之事,已经被有意淡化,明清之间,算是有一种微妙的平衡。
  此文一下,就算撕破脸皮,正式开战了。
  当然,檄文还只是在拟定之中,可能是七月底,也可能是八月九月复信回去,时间尚未确定而已。
  “这件事,学生已经知道了。”
  洪承畴面色冰冷,一副不感兴趣的样子。因为此事,他由参与机务的近臣被撵出外,而且,只要九王当政,他必定就会受冷落,这一层,绝无疑问。
  现在他已经看出多尔衮的性子急燥,而且残酷无情,一旦起疑,就绝不会再回转。只要是九王当政,他就只能韬光养晦,遇事绝不能多嘴,只能从九王的心意出发来说。
  这个周钟品行十分不好,洪承畴怎么可能和他说什么?
  当下只是一拂袖,冷然道:“此是国家大政,当然是由摄政王作主。况且,自古天无二日,本朝应天景命,明朝皇帝如果知道顺应天意,就不要学元顺帝,抬棺束服而降,尚不失富贵恩养!”
  这话说舟冠冕堂皇,毫无挑剔之处,不过周钟听了,却是扬起脸,世脸不屑的冷笑。
  洪承畴忍了再忍,终究涵养功夫差了那么一筹,忍不住铁青着脸怒道:“怎么,学生的话有什么可笑之处?”
  “九老!”
  周钟站起身来,大声道:“摄政王是傻了,也是被杨方兴、金光俊那起子混账给哄了!”
  洪承畴听了,吃了一惊,斥道:“你是不是副了头了,在我这里说些疯迷了的胡话,若是报上去,你还要命不要?”
  “这是九老府邸,四周并无外人,”周钟不仅不怕,还洋洋得意地道:“九老,你会告诉我么?”
  “这,也难说的很。”
  “算了吧,九老是聪明人,知道如何取进止。”周钟笑道:“学生都知道凡事留个退步儿,九老岂能连学生也不如?”
  洪承畴板着脸不语,眼前这厮,也确实是无耻下作到极点了。
  不过他说的摄政王在南征一事上犯傻,洪承畴也是十分赞同,而且,对南征一事是被一群南方籍贯的明朝降官怂恿,也是心知肚明。
  杨方兴是河道总督,月前上疏说的清楚,其中最精警的一句便是:“不得江南,则漕运阻矣,将何以成天下?”
  金光俊则是上书:“西北粒食全给于东南,自闯乱后,南粟不达于京师,以至北地米价日腾!”
  上书请南征的人非常多,这其中满人反而很少。因为满人得这么大地盘,有这么多奴隶包衣,已经心满意足,倒未必想南下,因为京师已经够热,满人畏惧南方炎热,水网密布地方也不适宜他们居住,所以毒下之意不坚。
  就算多尔衮等王公亲贵,也有划江而治的打算。
  但请南征的汉官十分之多,这其中有些人
  是有真知灼见,多半的南官请混于一宇,还是在于自己的名声和家人上头。
  混于一宇,就算降官也是识时务,算是从龙新朝。
  二则,南官家人多半在江南,如果隔江而治,这一世就不要想回家乡,也不必再见家人了。
  当然,还有一条路就是辞官回家,只是这些王八蛋是绝不会舍弃自己的官帽子的。
  南人汉官之无耻,简直令人愕然,隔数百年,仍然不知道此辈是何人心。
  有私意者众,而有真知灼见的,亦不在少。
  象金光俊,杨方兴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南北朝之事,难现当今,时势不同,也确实如这两人所说。
  数百年前能南北分治,是因为当时的北方也是经济发达地区,在汉唐之时,北方的经济和农业还比南方发达。
  就算是孙权占据江东时,也只有建业等地人口众多,经济发达,象湖广等地,还是人烟稀少。等晋朝几次南迁,人文开始发达,宋时开发湖广,有“湖广熟,天下足”等谚语。
  然后就是通商海贸,闽广一带,亦开始发展成熟。
  到明末时,南方不论是经济、人文、粮产,都是把北方甩开老远一截。明来时,又有小冰河作祟,北方,特别是西北一带,没有南方粮食接济是不可想象的。
  就算是京师一地,每年最少要南米百万石以上接济,一旦中断,后果不堪想象!
  清军入关,取万历年间的赋税标准宣布减税,虽然在当时根本是胡说八道,但最少稳定了人心。废明朝卫所制度,改全部卫军为屯丁,无差别任用官员,显示新朝气象,派大龘员摇抚地方,稳定人心。
  种种举措都十分得力,但京师畿辅各地,人心不安,甚至谣言不断,没有办法稳定根基,最要紧的,一则是皇帝未至,常有传言,八旗会屠城撤走,所以人心难定。
  这一点,就是派人迎接小皇帝福临尽早到北京即位,以正大统。
  但缺粮这一条,却是羌法可想了。
  京师米价,已经是一石粮换二两银,虽调关外米粮和搜括畿南等地存粮,仍然无济于粮价。
  而且山西晋北一带落入治下,这些地方的百姓生计,亦需考量。
  所以多尔衮急于南征,倒也不是完全没有上点儿道理。
  只是,道理是道理,也要分清轻重缓急,要彻底了解清楚南方情形再说,现在这样贸然进军,固然是明朝在山东和河南一带乏力,畿南没有一个流贼,当初也没有一个清军,明朝也不派人收回,这叫八旗上下都十分轻视。
  但这也只是一个表象而已!
  南北消息联络断绝,没有可靠的了解和调查,这其实是很冒险的事啊
  “你刚刚说要活泛一点,”洪承畴一脸的疲惫,用手指捏着自己的鼻梁,低声问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学生明说了吧。”周钟微笑道:“学生毕竟主盟过复社,南都那里,还有一些消息渠道。日前,皇太龘子殿下上书皇上,已得允准,当日投降诸官,回复南都者,一律免罪。当日情形,人皆以为明朝必亡,自古无不亡之朝,又何必因此而罪人?太龘子举曹孟德在官渡战后焚书之例,十分精警,也很服人!”
  洪承畴听了,也是微微动容。太龘子这话的意思,大约也和官渡战场曹操焚书,表示不追究暗中与袁绍联络的官员的举措一样,光明磊落,十分大度。
  他也不禁想起自己,再想到崇祯的性格,倒是十分奇怪:怎么生了这么一个懂时势,知人心的皇太龘子?
  皇上,那可是眶必报,刻忌寡恩,绝不饶人的啊!
  “皇太龘子的奏疏里,指名道姓的就是提起学生了。”周钟得意洋洋,在座椅中扭了一下:“皇太龘子说,臣之表现固然那个过了一些,不过人皆如此,不足为怪。日后可以规定降官降将如何处罚,既然事前国朝没有刑律罪之,那么就免之不问了。还提起九老,说是松山一役,罪皆在陈新甲等人,九老才能过人,若非后方操切,也不至惨败。若是九老肯回头,也未必不能赦鬼识
  洪承畴几乎把自己坐椅的把手捏出水来,只觉全身上下,无处不在冒汗。过了半响,他才哑着嗓子道:“此事当真?”
  “当然,学生岂能拿这等事说笑?”
  “好,我知道了。不过,覆水难收,皇太龘子的好意,洪某人只能心领了。”
  半响过后,洪承畴才镇定下来,先撇清了一句,然后才看着周钟,沉声道:“那么,今日周大龘人前来,有什么事叫我效劳?”。


 第二卷 南方 第二百二十八章 转折(8)

  (…
  听了张家玉和朱慈烺的话,殿中诸人,都是陷入深深的沉默之中。
  北京情形在军情司的不懈努力之下,特别是在周钟这种降官们的配合下,各种大政要点,都是源源不断的送了回来
  在当时,防细作暗探也就是在战时严查外来人口,盘查可疑人物,根本没有什么有效的手段。
  而采集龘情报,也没有太多的章法可言。
  但朱慈恨以锦衣卫为班底成立的军情司,却是干的十分出色。
  京师物价,特别是粮价,每隔五天就会快马送到清江,有的物价,恐怕连多尔衮都未必能知道。
  内城因为只能允许满人居住,防备较严,所以各驻军情形还不大清楚。不过,在外城监视,每天都能看到旗兵和旗民进入城中。
  大量的物资和人龘员都源源不断的打山海关和永平府那边过来,从辽阳到沈阳,清朝已经做好了正式迁都的打算。
  北京情形,从驻军到物价,再到百官行止,民间舆论,就是这样源源不断的送了回来
  至于发展官员,暗中拉拢,这样的工作也是十分踏实,在不停的进行之中。
  就是洪承畴,也在皇太龘子拉拢策反的范围之中。
  原本军情司是没有这个胆子,毕竟洪某人是崇祯十三年就投诚,在清朝阵营中属于高位者,而且很受信任。
  不过朱慈恨却是知道,在顺治元年以后,洪承畴有明显的失宠迹象,特别是满洲集团内部,对他的排挤十分严重。
  在顺治七年以前,老洪是处在很尴尬和危险的境地,一直到顺治亲政,云贵两湖两广一直都是乱糟糟的,李定国还打龘出了漂亮的湖南战役,搞死了敬谨郡王尼堪,令得朝野震惊。那个时候,开国名王已经基本全完了,肃王豫王英王之流全死光了,二流王爷,象尼堪这样,不堪大用。
  这个时候,洪承畴才重新出山,受到信任,在南京总督五省军务,而此人也不负顺治的信任,整军顿武,拉拢人心,清廷能安定东南,洪承畴的功劳当属第一。
  此人固然可耻可恶可杀,但在这种时候,能拉拢,又何必把人推到阵营之外?
  这个世界,不论是以前,或是现在,又或是将来,有不无耻下作的政客么?
  何必和一个政客,特别是一个有能力的政客讲良知*夏完淳似乎还在讧南,应该还是个十来矣的孩子,但愿他这一世,不必因为去辱骂洪承畴而被杀死了。
  真的,没有必要。
  时间已经很晚了,众人还在紧张的思忖着,烛火在窗外的微风下轻轻摇摆着,照亮着墙壁上的硕大的军事地图。
  事龘情是明摆养的,根据情报分析,清军一路向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