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董卓大传 >

第65部分

三国董卓大传-第65部分

小说: 三国董卓大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为什么太师的军队能训练、士气和团结都超过祁乡侯的军队呢?祁乡侯的军中不是士族最多吗?”
    赵云又是一阵沉默才道:“军师,云知道你是想告诉我,士族腐败无能而占据高位,仅靠祖德遗荫作威作福,不值得同情。可他们再无能,也罪不该死啊?”
    贾诩轻摇折扇,“子龙,商汤破夏桀,周武王讨商纣,高祖与楚霸王之间大小七十二战,他们杀了多少人?那些死的人都是罪有应得的吗?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改朝换代之中,要冤死多少人,才能换来天下安定?”
    贾诩‘啪’一下合上折扇,厉声道:“太师进洛阳之前,朝廷是什么情况?宦官当权,外戚横行,小人遍于朝野,君子无立锥之地,造成黄巾群起,国家动荡,民不聊生,可太师进京之后,朝廷又是什么情况?缠绕我大汉多代的宦官之祸一举荡清,外戚后党再不能干涉朝政鱼肉百姓,奸佞束手,贤良近君,这些是用什么换来的?是太师血洗洛阳换来的,是太师用他的魔王之誉换来的,是太师被诸侯误会乃至兵戎相见换来的!如今我大汉中兴虽微有起色,可外有黄巾作乱、诸侯割据,内有士族门阀蠢蠢欲动,内优外困交加之下,太师有多艰难你知道吗?攘外必先安内,太师不拿这些士族开刀,震慑群小,到时候乱军兵临洛阳城下,士族门阀与之内外勾结,我大汉朝就永无翻身之日了!”
    贾诩慷慨激昂一番,又低声道:“子龙,现在是我大汉与太师最艰难的时候,太师与我们就象在走一条路,一条两边都是悬崖掉下去就永坠地狱的路,很危险,你若想逃避,诩不怪你,诩替你到太师面前解释……”
    赵云开始听得全身直冒冷汗,继而热泪盈眶,扑通给贾诩跪下,“军师,云错怪太师了……”
    与此同时,徐晃的家中,李儒正在对徐晃说着类似的话;张辽房中是鲁肃,给高顺做思想工作的是司马朗,就连对董卓屠杀士族并不怎么反感的魏延,贾诩说服赵云后也往他住所走了一趟,以防万一,一场可能动及西凉军根本的风波,在康鹏不知道的情况下,被早有准备的贾诩、李儒等人悄悄解决……
    ……
    第二天清晨,洛阳城中董卓军与灾民对士族的联手屠杀终于被康鹏下令制止,但洛阳城已是疮沧满目,数千间民宅被火焚毁,近万士族死于屠刀之下,伤者不计其数,由于董卓军军纪不严,洛阳百姓不可避免的遭到连累,数万无辜百姓被杀死杀伤,更多的洛阳民女被董卓军与灾民奸污。青天白日之,洛阳城却象一座鬼城,到处是哭泣嚎啕之声。
    已前几次动乱不同,这次洛阳城的浩劫完全是董卓军所为,本已对董卓军印象大有好转的洛阳百姓自然又对他们恨之入骨,魔王董卓对士族的屠杀当然是对传言中那些罪行的不打自招,洛阳百姓对城外的灾民也由同情变成憎恨。洛阳城中对董卓不利的布告与传言虽然不见了,却已经深深铭刻在洛阳官员与百姓心中,这大概是康鹏做梦都想不到的。
    早朝的路上,康鹏心情异常沉重,一夜之间,洛阳繁华的长街完全变成了地狱,远处的天空有无数浓黑的烟柱升起,街道上到处是横七竖八的尸体,有的街道甚至要亲兵搬开那些厚厚的尸体堆,队伍才能前进。康鹏虽然对士族的苦苦相逼余恨未消,可看到这些情景,康鹏心中也有些后悔自己的冲动,让这么多无辜百姓惨受牵连。
    皇宫的大殿之中更是凄惨,除了董承、伏完和蔡邕等寥寥几名大臣未受牵连上朝之外,还有董卓的几名部属,其他大臣不是死于昨夜动乱,就是递交辞呈告老还乡,再不愿与康鹏同朝,就连太傅马日郸也被康鹏气得一病不起,不能来上朝。自王莽篡政以来,大汉朝廷头一次出现大臣荒,名副其实的空架子。
    “司徒卿道拂、司农马俊、司空张陷和太仆周奂等人皆死于动乱,大鸿胪陈抗和少常解波等人不知所踪,估计也凶多吉少,中书监令……”李儒小声向康鹏汇报朝臣的损失情况。
    “别念了。”康鹏无力的打断李儒的话,“你们安排一下,先从下面提拔一批官员,替代这些官员的位置,把朝廷运转起来。”
    李儒苦笑道:“太师,低级官员也损失惨重啊,就算把他们全部提拔上来也不够啊。”
    “本相不管。”康鹏声音低落得象在自言自语,“总之要给我办到。”李儒再不敢多言,俯身退下。
    大殿之中一片寂静,仿佛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年仅十岁的汉献帝更是被吓得瑟瑟发抖,连看都不敢看康鹏一眼。董承、伏完和蔡邕三人对视一眼,突然离席跪下,三人齐声道:“太师,吾等有一联名奏折,请太师采纳。”
    康鹏看了他们一眼,“说吧,如果好,本相就采纳。”
    董承、伏完和蔡邕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犹豫了半天,蔡邕才狠下心道:“昨夜洛阳之乱,虽是学子士人污蔑、攻击太师,他们算是罪有应得。可动乱的起因,皆因太师自身不正,太师你秽乱宫廷,残暴不仁,欺压君父,种种作为伤天害理,这些事都是证据确凿!”
    康鹏腾的站起来,三两步冲到蔡邕等人面前,恶狠狠的瞪着他们,统率御林军的董崇和董曼更是已经拔出腰间宝剑,哇哇大叫着冲到三人身旁,“你们找死吗?”
    康鹏拦住董崇和董曼,咬牙切齿的问道:“那你们的意思,本相应该千刀万剐喽?”
    蔡邕等人虽然吓得心惊胆战,可蔡邕还是抬头道:“不错!太师的这些罪行,依大汉律,只有千刀万剐方能赎罪。”
    康鹏疯狂的大吼一声,震得众人的耳朵阵阵发麻,汉献帝再也忍不住害怕,‘哇’的一声大哭出来,康鹏也不管他,指着蔡邕三人吼道:“本相为国为民做了那么多,难道还不够赎以前的罪孽吗?你们为什么要这么逼本相?你们不逼我,我愿意杀人吗?好!好!你们想杀本相,那来吧!”
    面对几近疯狂的康鹏,刚才还胆战心惊的蔡邕反而镇定下来,“不错,从太师征战诸侯班师回来之后,太师确实为国为民做了不少好事,稍稍弥补太师以前的过错,可太师你几次三番剥削惨杀士族,动摇国之柱石,这又是太师的罪孽了。”
    康鹏气得张口结舌,只是后悔以前没有好好学习政治,不能训斥这些封建时代的老顽固,只是指着董承、伏完和蔡邕三人全身发抖。突然间,康鹏觉得四肢发麻,一阵头晕眼花,差点没昏过去,但也一屁股坐在冰凉的地上。
    “大哥!”“太师!”董崇、董曼和李儒、鲁肃忙冲过来扶康鹏,康鹏一把推开他们,铜铃眼瞪得几乎炸开,气喘吁吁的说道:“那你们想让本相怎么办?自尽以谢天下人吗?”
    “臣等不敢。”董承、伏完和蔡邕三人磕头道:“臣等想请太师发下一道罪己诏,还政于当今皇上,领兵退出洛阳。”
第五十三章 虎威
    汗死,把本周约定的一、四、日更新搞成二、四、六了,刚刚才想起来老狼自己弄错了,不说了,赶紧更新。
    ~~~~~~~~~~~~~~~~~~~~~~~~~~~~~~~~~~~~~~~~~~~~~~~~~~~~~~~~~~~~~~~~~~~~~~~~~~~~~~~~~~~~~~~~~~~~
    “哈哈哈哈……。”康鹏笑得声音都沙哑了,嘶吼道:“要本相退出洛阳,那时候你们就真可以把本相千刀万剐了。”
    董承、伏完和蔡邕三人再次磕头道:“臣等不敢,但臣等可向太师保证,只要太师还政皇上,退出洛阳,返回雍州,臣等可以替太师辩解昨夜之事,为太师洗刷恶名。”
    康鹏有些心动,可仔细一想,自己昨晚杀了那么多士族,就算这些人有通天的本事,也不可能挽回自己的名声,如今之计,不如就此与天下士子彻底翻脸,杀了汉献帝,自己称帝,然后兵出关中,以战养战征服天下,建设一个新帝国。
    康鹏摇摇摆摆的站起来,顺手从董崇手中抢过宝剑,疯狂的冲向宝座之上的汉献帝。众人顿时吓得魂飞魄散,除了董崇董曼之外,其他人一起大叫,“太师不可!”
    正在抽泣的汉献帝见那个恐怖的太师满脸狰狞朝自己冲来,那能不明白恐怖太师想干什么?吓得连哭都忘了,裤裆顿时湿了一片。
    “不要!”“不要!”随着俩声清脆尖利的叫声,安阳公主刘雨挺着大肚子和安阳公主刘倾从偏殿中跑出来,俩个公主跪下死死抱住康鹏那比常人腰还粗的大腿,刘倾泪如雨下道:“太师,都是奴家姐妹连累的太师,求太师看在我们服侍你的份上,饶过奴家的弟弟,不要杀他,太师要杀就杀奴家姐妹吧。”刘雨也哭得有如梨花带雨,“太师,就算你不念奴家姐妹悉心服侍你的份,也请太师顾及奴家腹中的孩子,奴家请大仙们替太师算过,奴家替太师怀着的是个男孩。”
    康鹏铁青着脸恶狠狠的瞪着汉献帝,却又不忍踢开刘雨和刘倾,这时李儒也冲过来,瘦得象麻杆一样的手拉住康鹏,也不管是在众目睽睽之下,附在康鹏耳边低声道:“岳父冷静,上殿之前文和先生就再三嘱咐于我,现在还不是时候。”鲁肃如法炮制,“太师,现在不能杀,杀之我军便大势去矣。”
    双方正僵持间,守在殿外的吕布一阵风一般冲进大殿,手里高举着一份卷轴,大叫大嚷道:“父亲,大事不好,汜水关失守了!”
    听到吕布的话,殿上众人无不大惊失色,康鹏更是一把抢过卷轴,一看之下立即面如土色,“这个陈宫,他是搞什么名堂?居然把汜水关丢了!”康鹏也顾不得理会汉献帝与董承等人了,匆匆出殿,去找贾诩商量。
    ……
    “汜水关这一丢,我军只剩洛水一道防线可守。”董卓军大营中,康鹏询问贾诩道:“文和先生,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办?”明白自己有几斤几两后,康鹏对贾诩、李儒和鲁肃等智囊依赖更甚,可以说什么事情都不敢自己拿主意了。
    “太师不必惊慌。”贾诩指着地图说道:“徐荣将军等人虽然丢失汜水关,致使虎牢关守军被围,可他们也死守住了洛水,另外又搭建起了三座浮桥,我军还有挽回的可能。”
    康鹏盯着地图看了半天,终于明白自己看不懂,实在不是搞军事的材料,同时暗暗后悔,自己作为一个现代人,居然想不到沙盘在军事指挥上的重要性,没有让人制做沙盘,实在是太糊涂,太小看三国群雄了。“文和先生请明言。”
    李儒和司马朗长于内政,鲁肃精于战略,陈宫又远在汜水,贾诩实际上已经是董卓军中唯一的战役制定者,虽然平时行事低调的贾诩不喜欢这种感觉,可现在情况危急,贾诩也不敢再韬光养晦了,“太师,贼军虽然号称百万之众,可大都是老弱妇孺,实际上真正有战斗力的无非就是二、三十万人,且都缺乏训练,打仗就只是凭着以多欺少而已……”
    “不用解释了。”康鹏急得满头大汗,油浸浸的汗水顺着足有四层的下巴直淌,“文和先生快说怎么办吧,你是本相的军师,你说的本相就照准。”
    “小生明白。”贾诩拱手道:“请借太师印剑一用。”虽说太师大印和令剑乃是康鹏指挥军队的凭证,重要性自不必说,可康鹏还是毫不犹豫的把大印和令剑交给贾诩,此刻的康鹏已经象是一个无助的孩子,唯一的指望就是这个在三国史换了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