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顺明 >

第140部分

顺明-第140部分

小说: 顺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样的加了过去,所以这人的嚣张跋扈就不算什么了。比如说去年不听巡抚号令,纵兵大掠妇女地恶行,压根就没有人理会。
    左良玉自己也是变得极为自信,左军上下都说是“闯贼惧我,闻风远遁,此皆左帅虎威”。
    崇祯八年的九月中,在临颍和郾城的左军巡逻骑兵遇见了一伙形迹可疑的商旅,当即上前缉查,谁想这伙商人们立刻是拔刀相向。双方激战之后,还是官军精强,那伙行商丢下几具尸体之后,仓皇逃窜。
    结果一看这伙商旅的车队,真是把这些官兵吓了一跳。药材。兵器,甲胄等等叛军需要的物资都有一些。更加惊人的是,在那些尸体上,居然还发现了一些信笺。
    当然,左良玉属下的骑兵看见这队行商之后,一露面,这些行商就四散溃逃,激战是没有的,那尸体到底是被杀死还是怎么死的,谁也说不清楚,但是朝上报告经过地时候,这发生激战,乃是博取功劳的必要过程。
    这些药材,兵器和甲胄,自然是落入了左良玉部队的手中,不过搜出来的那些来往信笺,确实是有些问题,左良玉和自己的幕僚商议了之后,还是朝着京师派出了信使。驻扎在济南府城的山东巡抚衙门,在十月左右收到朝廷转来的批示,收到之后,山东巡抚颜继祖立刻是把幕僚和师爷叫道书房密议。
    颜继祖可是做过吏部都给事中的清要,在朝堂上一向是以才学过人,敢言直谏著称,大凡能做到吏部都给事中这个位置的官员,都被认为将来可能入阁的候选梯队,很是受人看重,也是当今地名士,从少年进学科举一直到官场,都是一步步走的无比顺利,端坐在正中,自有中风流倜傥的味道,不过这一省之长光靠风流倜傥可远远不够,看着下面的幕僚和办事的师爷,颜继祖捋捋自己地胡须,沉声开口说道:
    “朝廷那边转了封信笺过来,说是河南左良玉和闯贼交战时候,缴获了贼人与官员往来地书信,其中有曹州总兵刘泽清结纳闯贼的书信,本抚原以为刘泽清最近醒悟,不在做那跋扈之举,谁想到却有如此地内情。”
    说到这里停顿了下,看着幕僚们都不出声,颜继祖已经很是愤怒,开口冷声道:
    “食君之禄,却做出如此无君无父的悖逆之事,我欲发文,锁拿刘泽清问罪,免得在祸害地方。”
    下面的幕僚却听得明白,心想你巡抚大人要是发文的话,何必在这里询问,直接派人撰写送出去就是了,既然是叫来密议,那显然是要听劝的,几名幕僚彼此交换了下眼神,一名年龄大的站起来,躬身说道:
    “大人消消怒气,刘泽清所做虽说于法理不合,却也不是悖逆的行为?”
    颜继祖颇为惊讶的“哦”了一声,那名幕僚看到对方这个反应,更是确定了自己的判断,在那里朗声的说道:
    “大人有所不知,这些武夫粗鄙,不知道朝廷的大义,总想着若无贼,我何处存,每逢交战之时,总是留三分力气,不肯赶尽杀绝。当然,若是大人催战,刘总兵也不会有什么异议,这类文书不过是个常例规矩罢了。”
    “真真是荒唐,兵贼不两立,怎能这样胡来!”
    颜继祖的胡须都被气得翘起来,可这话语却又是松动了几分,又有幕僚趁热打铁的站起来说道:
    “刘泽清部驻扎在东昌、兖州两府,距离济南府快马不过一日的路程,那人虎狼之星,若是逼迫的紧了,恐有肘腋之祸啊!”
    被几位幕僚的台阶这么一给,颜继祖终于是安静下来,在那里沉吟着说道:
    “朝廷转这信件下来,也就是让本官解决的,若是本抚这边什么都不做,岂不是显得无能。”
    “朝廷不发旨意,只是把信转下来,想必也是知道其中关窍,大人也不必去大张旗鼓做什么,只需要做些防备,省内有兵将者,无非是驻扎登莱山东总兵丘磊,分守莱州参将李孟二人,而李孟与刘泽清素有旧怨,职责范围又有驻防青州,大人可调遣李部兵马移防青州与兖州交接一带,就近监视刘部,若有事正好用上”
    这番话说的颜继祖连连的点头,当即是发文给李孟,按照方才那位幕僚所说的,发布公文调防的命令。
    李孟受到这封命令之后很是纳闷,河南左良玉部之所以能够缴获那封刘泽清通贼的信件,自然是出自李孟的手笔,眼下提供青盐的背后势力,对李孟定期提供的兵器和药材越发的依赖,对他的要求自然是尽力的满足。
    按说,这栽赃的计策十分的精彩,在南阳府和开封府交界的地方截获,那里和兖州府相隔几百里,和刘泽清的驻防之地风马牛不相及,唯一有联系的就是前几年,闯军入河南之时,刘泽清曾经奉命征剿。
    可这几样事情看似关系不大,但落在有心人手中,细细一想,肯定会觉得其中联系甚多,稍微向外一想,就会觉得此事不会虚假。
    这也是李孟琢磨出来的陷害之法,只要朝廷坐实刘泽清的罪名,派兵征缴,自己这边再发力,肯定是把刘泽清部彻底的打散,刘部的兵马实在是谈不上什么战斗力,李孟所缺的无非是个开打的理由而已。
    信被左部官军拿去之后,那边的势力通过左良玉身边的内线,确认那信已经被送交京师之后,快马通告了李孟这边。
    李孟在京师和济南府,除却侯山贩运私盐以及其他货物带来的关系之外,并没有太好的情报耳目,打听消息的法子不过是花重金买消息而已,只知道京师转了封书信到巡抚衙门,其他的一概不知了。





    正文 第一百九十八章 大宅门
     更新时间:2009…2…21 11:52:00 本章字数:3413


    只能是靠猜测,李孟估计也就是那个消息了,十月初,天气转凉的时候,巡抚那边果然是来了命令,和兵部一同下文,要求李孟重视青州府防务,调拨部队迁往驻扎。接到这命令之后,李孟心中很是高兴,心想终于要向刘泽清那边动手了,他早就是在青州府和东昌、兖州两府交界的地方放了三千兵马,马罡在那里坐镇,随时可以动手作战,眼下自己只需要加强准备就是了。
    不过接下来的消息让他哭笑不得,那些要求不得扰民,勤加训练的命令,训斥,纯粹是官样文章,怎么也看不出要动手的架势。而且整个山东也就是自家兵马被要求调动,其余的都是没有动静。
    十月中旬之后,李孟终于是不在对这个抱有期望,明白上面压根就没有动手的意思,其实,李孟自觉得绝妙的计策有个常识类的问题。
    官兵和闯军遇见,拼死厮杀那是肯定的,可双方有书信往来也肯定是有,这是多年政治智慧的结晶,双方各为其主,厮杀血拼是应该的,可彼此留个联系,日后有笑脸相见的机会,也是应该做的。
    所以这样的信件,即便是气量狭窄如崇祯皇帝,也只能是摔摔杯子罢了,一来是有兵的大将不能轻易的更换,怕激起乱子,二来也确实知道这件事情乃是常态,兵贼一家的说法可是说了好久,若没有太明确的告发和证据,也就不当回事。要是文臣督抚敢有这种信件,那就等着抄家灭族凌迟吧,有时候文贵武贱倒也不尽然。
    面对这样的结果李孟唯有苦笑而已,盼着移防,谁想到却从莱州移防到了青州,这可真是个玩笑。
    可事已至此,只能是照此办理。入冬之前,翻修的李家庄园终于是能够入住了,孙家一大家子人,和木云瑶、顾横波,柳如是三女都是搬进了这个宅院,要是用入狱来说恐怕是更恰当一些。因为最起码在这段时间之中不可能被放出去。
    李孟的宅院还是从前的那个,距离军营不过是百步的距离,亲卫们则是围在外面,他倒是不讲究什么生活质量,过得去也就是了。
    当然,孙家那些人和三女住进来的时候,翻修之前还以为翻修之后会是富丽堂皇地府邸,好歹住着舒服些。一些人心中都是有隐隐的期盼,可住进来之后,看见高高的石墙,还有在四处的红衣大炮,宅院里面的壕沟工事,全副衣甲的卫士们,都是有些惊惧害怕。他们不过是文人女子,那里见得了这般肃杀阵仗。
    但李孟住得却是自在无比,不管是现代还是古代,只有在这种紧张规律地军营生活之中,他才觉得有意义。翻修这几个月之中,孙家人在薛家岛千户所那边居住,灵山卫而今就是李孟的自留地,一切放心,按照观察这孙家人的亲卫过来报告,孙家人在一开始的惊慌之后。慢慢也是变得安稳下来。
    毕竟孙家人在孙元化死后,在松江府之中也是过得闭门不出的半隐生活,眼下被圈在一地,倒也没有什么不习惯的地方。
    孙家三子,除却当日和李孟对答的孙和斗之外,还有孙和鼎、孙和京两人,他们三人无非是安慰家小不要慌张,说这位掳掠咱们来的人貌似也没有恶意等等地话语。其余无非是吃睡二字。
    郑家的人本事当真不小,不光是一家老小给掳掠来,孙家的家私细软书籍等物。没几天也都是一同送了过来。孙家三个兄弟一边是哭笑不得。一边是愈发惊惧于掳掠他们人的势力,可李孟对伺候他们的下人有严令,不得说一句话,对方若有什么要求,尽管写出来。拿到外面有人操办。
    结果被关在薛家岛卫所几个月。孙家人除却判断自己可能身在山东莱州一带之外,其余的一切不知。
    但李孟好吃好喝的伺候着。家中地书籍用度都是搬迁而来,孙家人一个月后倒也是习惯了,也只能是认命,毕竟此时命运握在他人之手,由不得自家。
    按照观察他们的人回报,孙和鼎、孙和京两位,每日里面就是看那些家中藏书,大都是圣人典籍和诗词笔记之类的东西,闲来教导子弟认字读书,倒是乡野殷实士人的做派,唯一有些不同的是孙和斗。
    分拣从松江府孙府搬来的书籍笔记,属于他的是最多的,据宁师爷查看的结果,大部分都是孙元化的文献文稿,还有些其余地书籍,其中颇有几本西洋文字的文本,这孙和斗每日就是在房中摘抄登记。
    而且还主动的和那些下人提出,想去看看那日运来的火炮,李孟虽然是拒绝,却给他送了一支胶州营郭栋打造的火铳去,据下人回报,说是孙和斗看见之后,一向是阴沉的脸上难得露出了兴奋诧异的神色,研究了几日之后,居然开口问下人一个奇怪的问题,这问题让李孟都是错愕,问得居然是“此地可是中土”。
    按照自己观察的结果,精研火器的人搞不好就是这个孙和斗了,全部住进李家庄园之后,李孟决意去主动地接触。
    读书人的毛病特别多,脾气也和寻常人不同,这是李孟的感触,要是让对方能给自己效力,几顾茅庐的事情要做的,客客气气地态度也是要有地,谁让自己急需对方这等人才呢。
    在李孟的嘱咐下,木云瑶地宅院和顾横波还有柳如是的相邻,这也是他的好意,心想小女孩总归是需要玩伴,大家在一起也是有些乐趣。
    谁想到木云瑶压根不领情,每日里都是朝着他这边跑,从前的邸报和塘报以及各地文书都要五天一解释,现在则是随到随说,一点没有耽搁。
    在七月下旬的时候,邸报上已经传来了消息,京师内阁首辅温体仁因为生病,主动请辞,被皇帝批准,致仕荣归。
    李孟本以为是正常的更迭,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