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顺明 >

第150部分

顺明-第150部分

小说: 顺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王海和汤二的眼中,李孟对这次的胜利并没有什么太高兴的地方,但却有个奇怪的习惯,并且要求马罡回到青州府驻防的地方之后也照此办理,就是召集下面的把总以上的军官,议论这次在兖州战斗中的得失,每个人都要畅所欲言。
    每次军官们聚在一起谈论这个的时候,李孟都很有精神听着下属的发言,并且让随军的书记记下来。
    在青州府预计要休整三天,不过在第二天下午的时候,胶州那边又来了送信的快马,信笺送到李孟的屋子里面,不多时,亲卫们就看到李孟急匆匆的从屋子里面出来,有些焦急的喝令道:
    “小海,快召集骑兵,家中有急事。”
    王海和其他的亲兵们都很少见到李孟有这么着急的模样,都有些紧张,心想到底出了什么样子的大事,王海和这些亲卫们的素质比起普通士兵来自然要高出一筹,很快就是把马匹兵器整理完毕,差不多也就半个时辰左右。
    李孟这边也是披挂全身,急匆匆的上马,不过离开驻扎的地方,王海和亲卫却有些奇怪,因为李孟所去的方向根本不是莱州府,反倒是相反的济南府,众人更加的糊涂。
    从蒙阴朝着济南府方向走,路上还真不太好走,而且三百亲卫全副武装,浩浩荡荡的坐在路上也着实是太引人注意了,好在一路上相熟的地主豪强颇多,给提供各种方便,腊月初六那天,李孟他们赶到了章丘城。
    好在李孟他们离开胶州的时候,带着的关防文书也是齐备,不用担心被人查验,紧张的赶路,人马都是需要休息,本以为在这章丘城会喘口气,谁想到同行的那位本地向导去城外的驿站,进去之后很快就出来,在李孟那边说了几句,李孟也不进入章丘县城,却领着亲卫们朝淄川的方向急奔而去。
    马匹的长途奔驰必须要有休息的时间,王海和几名头目都有些担心,要这么跑下去,恐怕马匹会支撑不住,要死马了。同时大家更是糊涂,不明白李孟这边到底要干什么,不过马队的行进速度在章丘到淄川的路上就放缓了下来,李孟又好像是不着急了,领着亲卫用很慢的速度在官道上前进。
    行至中途,到了一个叫历村的地方之后,李孟终于是停下来,不再向前。按照王海自己的判断,自家首领可能是要来这里见什么人,所以一进入这个村子,除却安排宿营之外,还布置了很严密的防御。直到晚上,李孟这边才把王海叫了过去,王海很惊讶的发现,杀伐决断的李大人居然有些犹豫,不知道因为什么事情,他在那里也不敢开口,只能是在那里等待,李孟那边终于是开口了,直接吩咐说道:
    “小海,咱们此行是为了拦截一队人马,你亲自去传达到每个人!”
    听到这个,王海连忙的行礼答应,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他也是放松下来,李孟又是说道:
    “不得杀人,不得伤人,不得粗声大气,谁要是违犯了,本座可要军法处置。”
    这个要求也是很奇怪,不过李孟的话就是军令,王海依旧是牢牢记住,恭谨的答应下来,说到这里,李孟却又是有些迟疑,过了会,才继续开口吩咐道:
    “明日正午前后,去离村三里的地方拦截……唔……小海你去这个村子里问问,找一辆带着车厢的马车,找两个明白事理的妇人,说是做一日的帮佣,银子这边尽管花费就是,明早前一定要办好,快去吧。”
    王海此时可完全的糊涂了,但看到没有其他的吩咐,还是躬身施礼后,急忙跑了出去,这小小的村落,想要找辆马车可不容易,至于雇佣妇人,那更让人糊涂。但还是快些去办吧,这马车估计就要从章丘县城里面雇佣了。
    第二天一早,李孟就和手下的亲卫们在官道两侧等候,李孟一直看着东面的方向,也不知道在等待什么,马车、车夫和那两名妇人都是站在后面,虽说雇佣的银子拿到手里,可却不知道要自己干什么,心中紧张。
    腊月时节,官道上的行人车马很是稀少,有路过的也是看到路边一群气势汹汹的武人,急忙的加快脚步,生怕给自己招惹麻烦。
    太阳还差一点就到天正中的时候,一支车队出现在李孟的视野之中……





    正文 第二百一十一章 考试
     更新时间:2009…2…21 11:52:01 本章字数:3364


    颜若然在马车之中端坐着,脸上依旧是平时的沉静模样,可要仔细的观察,还是能看到颜若然眼角的隐隐悲戚之色。坐在车厢之中,女孩不停的掀开车厢边上的窗帘一小边,看一下然后又放下。
    在胶州城的官员和豪绅们,虽说没有确切的消息,可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知道,参将李孟每年总会有一段时间不在胶州。作为分守莱州府的参将,而且在李孟的驻守范围内还有青州的防务,出门在外巡视也是正常。
    胶州营的校场和操练的各个场地,虽说是防范严密,但胶州的本地人倒也不算是太避讳,毕竟胶州营军纪严厉,尽量不算扰民。所以胶州的官宦士绅们,若是有心总能大概判断出来李孟什么时候不在胶州。
    颜知州在十月份就得到了出任东昌知府的文告,因为是临近年关,所以户部和山东的省府衙门都是要求次年三月到任就可以。
    而且颜知州在官场上也是有自己的关系,或许他活动了下,这调任的消息并没有出现在塘报之类的公示文书上,这也算符合惯例,等到次年三月正式上任再通告也不迟。
    确定李孟已经离开之后,颜知州立刻是决定启程赴任,在东昌府闲居几月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反正当地的士绅豪强也会小心奉迎几个月的“太尊”。
    李孟带着汤二,王海,马罡突袭曹州,赵能,陈六各有镇守的所在,宁师爷在逢猛镇的大营调度指挥,在胶州城的主持者只剩下了盐政巡检宅院的管家罗西一个人,罗西只是操办庶务的头目,很多事情都是插不上手。
    颜知州要带着全家离开胶州城。对这么一位六品的牧民官的行动,管家罗西没有什么阻拦的理由,也不敢阻拦,只能是立刻地把这个事情通知出去。
    军务第一,主将的私情当然要放到一旁,这件事情耽误了几天之后。才派出快马去报信。
    虽说颜若然在她自己小宅院里面和李孟一直保持着通信,但因为被圈在宅院里面,连一日三餐都是要人送进去,所以自家的事情反倒是不清楚了。
    颜知州突然说要搬家的时候,颜若然当然是大惊失色,颜知州也是世情通透的人物,看到自家女儿这般表现,心中倒是明白了些事情。想着这胶州是那李孟的地盘,或许是建立了某种联系也说不定。
    这个事实让颜知州很愤怒,却也是无可奈何,不过当颜若然露出绝然地神色之后,颜知州所能做的反应却只能是更加的无奈,可这毕竟是自己的女儿,颜知州虽然是讨厌李孟。可还是自己的女儿要紧。
    “那李孟短短几年,从一军户到如今的参将,杀伐决断,手上沾满鲜血,不声不响已然是镇守两府,这州县上还有传闻说,他那宅院里面有几个千娇百媚的女子,这等阴沉、暴戾、好色的武夫,岂是你地良配,更不要提他那做的湖海一般的私盐买卖。这身份这般的下贱……,将来为父给你寻一个淳良君子,走那读书科举的正途,和和美美的过一辈子岂不是更好!”
    不过这番话说完,颜若然的神色却更加地悲戚,颜知州拍拍额头,自家的女儿自家知道,虽然性格恬静,却是个极为执拗的脾气,什么事情要事认准了。绝对不会回头,认准的事情若是强逼,搞不好真要出人命的,何况看自己女儿此时的模样,分明是认准了……
    颜知州心里叹口气。换了一种说法。又是开口劝道:
    “为父也是年轻过的人,说你一句。你若觉得那李孟对你真心,不若跟为父一同去东昌府,那李孟是个武官,他要是知道我们走了,自然会追上,骑马的总归是比我们要快,若是追不上,那就一切休提。”
    对于理性、又很坚持自己的女孩来说,唯一能说服他们的办法就是讲道理,颜知州说完这番话,却看到脸色悲戚却目光坚定地女儿有些松动,直直的盯着自己,禁不住心里面暗叹了一声“冤孽”,继续说道:“你一个女孩家的,整日在这不过三分地的宅院之中,哪里知道什么外面的事,怕是对方说什么,你就信什么了,有这个机会,正好试试,免得耽误了自己的终生。”
    作为一名父亲,而且还是这个时代传统的读书人,颜知州的这番话已经算是豁开脸面来说了,同样的,如此直接的话语,却很有说服力。
    恋爱之中地女人总是忐忑不安,颜若然更是如此,在胶州这几年,和李孟见面的次数也就是可怜的两次,都是通过书信来联系,女孩相信李孟的真心,可也很是担心,总归是没有什么把握。
    听完这个话之后,颜若然却又是恢复了平静,温顺的和家人一同离开了胶州城,颜知州心中想法倒是有些不同,禁不住琢磨着,自家女儿这个性格,今后在婆家怕是不会吃什么亏,绵里针才是为人处事地法子。
    话说归说,颜知州可没有想着半路上等等李孟之类地,一路上吩咐家人快些赶路,不过,他这个队伍可不是李孟的军队,女眷老弱可不少,细软也是若干,速度根本也快不了多少。不知不觉地,在颜知州和颜若然的心中,此次的搬迁就任,在路上急行,竟然有些比赛的意思。
    如果一家人到了东昌府城聊城,李孟还没有追上,那就不是真心了,离开胶州,去潍县,顺着潍县走昌乐县,青州府城直奔济南府,在济南府去往东昌府,在路上走了五天,走的是堂堂正正的官道,颜若然每天都是在紧张的看着道路前后,希望能看到李孟的踪迹,不过一连失望了五天。
    李孟驻守的府县是青州和莱州两府,第六天已经是出了青州地界,预订晚上在章丘县城休息,在济南府见到李孟的希望又是差了几分,颜若然晚上无人的时候,已经是自己偷偷哭了几次,希望真是越来越渺茫了。
    颜知州却愈发的安心下来,心想女儿总算不用嫁给粗鄙的武夫了,颜知州也算是从南到北的走过一些地方,也看过大明的朝廷官兵到底是个什么模样,李孟治军当真是属于异数,大明兵马若都是如此,恐怕早就是天下太平。
    可李孟治军如此的出色,却没有给这位颜知州带来什么好感,颜知州虽然不管事,可并不是不看不听,对李孟的胶州营的作为如何也是经常的观察,他心中总有些隐隐约约的害怕和惊惶,总觉得和这个人扯上关,恐怕要冒很大的风险。
    三四年没有离开胶州城,一路上行来,所见所闻都是让颜知州触目惊心,在胶州时候,还觉得天下太平,虽然邸报塘报上遮遮掩掩的说那些灾荒,但总归是没有看见,还觉得局势并不是那么糟糕,可离开胶州之后,方知道山东境内为了这个大灾破败成什么样子,处处见白骨,百里无人烟,这等夸张的形容居然有些写实了,好在是颜知州的管家是个聪明人,颜知州虽然不愿意领李孟的人情,可这管家还是坚持着从胶州营借出来一百兵丁护卫,当然,这也是朝廷官员就任的惯例。
    道路上颜知州才发现,若没有这一百兵丁,自己这些人恐怕还真要吃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