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顺明 >

第207部分

顺明-第207部分

小说: 顺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莱芜产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历朝历代的都在此地设有官营的机构,用来管理铁政。
    此时在莱芜主持铁政的矿监是丁旭,崇祯三年从京师派出来的太监,这丁旭颇有几分才干,来到莱芜铁矿之后,整顿愈发衰败的开采和冶炼各工坊,让开采量大增之后,开始四处寻觅买主,让此地愈发的兴旺起来。
    矿监丁旭的确是多赚了不少的银子,这些银子分成十份,四份留下归自己,四份送往京师给各位头领太监,剩下的两份用来缴给国家吧和维持生产。
    即便是这样做,丁旭也在朝野博得了忠谨勤勉的名声,而且收到他礼物的那些太监们对他也是一力的维护,毕竟这丁旭懂得礼数,送来的金银的确是丰厚。
    快要十年的时间,这矿监丁旭已经是快要把莱芜经营成了一个独立王国,莱芜境内有歌谣说“只知丁太监,不知鲁巡抚!”说的就是丁太监在本地的独大局面,就连山东巡抚都是无可奈何。
    盐铁国家专营,严格意义上说,铁器买卖也是受到控制的,不过矿监丁旭却不在乎这些,买农具给农夫那才能赚几个钱,莱芜冶铁所的大部分铁矿和打造出来的成品,都是被私商的铁匠商户买去,打造成利润高的兵器卖给了那些需要他们的人。
    山西的高盛合就是重要的买家之一,另一个重要的买家就是胶州营的灵山商行。因为扩军,胶州营的兵器制造局对铁矿和铁器的需求量急剧的增大,灵山商行寻找就近的铁矿和铁器的供应商,这莱芜冶铁所自然是最佳的选择。
    灵山商行去和那丁旭谈的时候,说是希望把莱芜铁矿的出产全部包下来,希望对方能给一个较为低廉的价格,不过矿监丁旭却要提价,理由很简单,说是原来卖给几家商户,一家有什么波动,其他家可以补上,如果只卖给灵山商行一家,风险就变大了,只能通过提高售价的方式来弥补。
    这个要求倒也是在预计之中,这丁旭虽说是个矿监,做事却和商人一样的精明,不过却不知道丁旭如何得到了消息,知道这灵山商行是山东总兵李孟的产业,当下把价格涨到了一个胶州营不能接收的高度,关键这山东境内能买到铁矿的地方也只有这个莱芜一带,从前灵山商行也都是在这里购买,价格如果涨到不合理的情况,一时间根本找不到合适的替代来源。
    按照太监丁旭的说法是“这铁矿买去做什么咱家并不管,也不想知道,只是堂堂总兵有朝廷下拨的兵器,却要私下购买,这里面肯定是有些蹊跷,就为这个蹊跷,你们商行也应该多花些银子,买个心安。”
    这莱芜冶铁所就好像是丁旭的私产,丁旭又是皇帝直属的太监,买他的铁矿石确实是见不得光,胶州营又是急需。
    事情真的有些麻烦。





    正文 第二百七十五章 乱又起 练饷 断煤
     更新时间:2009…3…18 11:57:57 本章字数:3166

    崇祯十二年六月。因为东虏女真地威胁越来越大。朝廷在这上面地军费预算也是越来越多。尽管天下大灾。可朝廷开始加征练饷,用作编练兵马。购置军械,
    这练饷实际上效果如何没有人能说的清楚。不过这练饷却把稍微平静下来地局面又是彻底的粉碎,加征练饷是小灾难。但下面的地方官吏借着征收练饷地机会,横征暴敛,为自己谋私利,这才是真正的灾难。
    在大灾之年。本就是艰难无比的生活被加上了更沉重地负担,各地地纷乱渐起。又有大批地人投入张献忠、罗汝才、李自成地队伍之中。这就是所谓的官逼民反。
    崇祯十二年七月。张献忠和罗汝才设伏于罗喉山,将来攻击的总兵左良玉、罗岱地官军打地大败,罗岱当场被擒,左良玉的印鉴、旗鼓都是丢失在战场上,仓皇逃回了后方的营地。
    这个消息传开之后。天下震动,张献忠、罗汝才的部下中。除却一营外。其余被招安的各军全部再反。内阁学士、兵部尚书杨嗣昌的所谓和议招抚的政第。全告失败。
    在山东这边,则是武装盐丁在各处府县进行清剿。那些所谓地江湖人士也不可能单枪匹马地行走在荒野之间。他们也需要补充饮食和装备。销售赃物。而地方上能做这些事情,敢做这些事情的。也就是那些大族和豪门。
    而这些人又和武装盐丁有千丝万缕地关系,所谓的江湖人士除非彻底收手不干。或者是逃出山东地界去,不然也只有被抓被杀一条出路。
    本来在登州府城之中。还有山东总兵丘磊地一千多兵马,由一名副将带领。这些兵丁从前就不是山东总兵丘磊地嫡系部队,都是老弱病残,也不敢妄动,本来李孟不想碰他们。有意在山东境内保留几个非胶州营控制的地点。这样可以保留一两个窗口类的地方,情报和一些紧俏地商品都可以在这个窗口搞到。
    但替鞑子打探消息的那件事情一查出来。加上这些所谓地江湖豪杰在鞑子入寇山东前后地所作所为,胶州营上下都是觉得。必须要来一次大的清查行动,山东所有要害的关口都必须要控制在胶州营的手中。
    所以武装盐丁,正规军四处的捉拿捕杀,登州府城、以及山东和各个省份相通地关键道路关卡,都是设置了专人驻守盘查。
    那日。李孟带着身边亲信人等去海边郊游,最后一个进来求见地人出乎意料,居然是李孟的夫人颜若然。所说地事情更是让人意外,居然是请求李孟纳木云瑶为妾地,天知道这些女人一起到底商量了什么出来。
    对李孟来说。这个请求确实是让他有些哭笑不得。不过心中却和从前不同。有些松动了,作为兄妹在一起。作为夫妻在一起。毕竟是完全不一样地概念。
    七月初地时候,朝廷在山东加派练饷的行文和负责的官吏都已经到位。李孟对这件事情却是不置可否地态度。不明确表态。
    因为练饷针对地对象是平民百姓,而按照大明律法地规定。有功名地士民。他们是不用缴纳这样的赋税,也就是说。李孟的屯田田庄和绝大部分的地主士绅。是不用承受新增地税赋。
    李孟,孔府,这两家已经是占据了山东土地的二分之一还要多,然后一些大地主又占据了四分之一多些。也就是说,最富裕地地主士绅们反倒是不用缴纳,而这练饷加派就落在了那些贫民百姓的身上。
    这些平民百姓本就是因为这连年的大旱无以为继。生活都快要支撑不下去了,又有加派。破产地速度更是加剧。
    说来可笑。山东地方地平民百姓和河南、陕西地不同,在陕西若是这般情况。那就只能去造反了,在河南若是如此。只能是等着饿死。而在山东。你可以把土地卖给屯田田庄换钱缴税,然后再把自己卖给屯田田庄,这样既不用缴税。也不用担心饿死,胶州营因为加征练饷这个政策。却变得不断地更加的强大。
    在山东地大地主里面,上到衍圣公孔家,下到府县里面的豪强,尽管平民百姓纷纷破产,大批田地和人口出现在市场上。他们却得益不大,这是因为有强势地胶州营存在,如果不提前知会胶州营,那就会被认为是包藏祸心,会给自己带来麻烦。只有在胶州营挑完了之后。其他人才能买卖。
    当然。如果是和胶州营合作地那些屯田合作户,则没有这样的问题,他们就算是买来了土地和人口,也是交给胶州营的屯田田庄来经营,但这对于孔府和其他地大地主来说。却不能接受。因为自家已经是有了这么大的规模。却要交给胶州营地屯田田庄,那等于把从前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基业完全地放弃。
    实际上。不管是练饷的收取。还是江湖人士被清洗追杀。目前对胶州营最重要的就是取得莱芫铁矿的出产的包销权力。大的军队必须要有一个稳定和持续地武器供应渠道和基地,像是闯王李自成的武器大部分依靠购买那就极为地不明智和不牢靠,山西那边地商行把武器搜罗起来去供应关外清军之后。闯军立刻因为武器供应跟不上,战斗力大幅度的降低,
    可这莱芫冶铁所是官营。又有朝廷派出的矿监镇守。强夺并不现实。铁矿本身就是战略资源,如果胶州营这边大张旗鼓地动手。直接就是惊动京师朝廷,有心人再考虑下为什么一省总兵会对这个铁矿感兴趣,京师中枢的内阁学士、兵部尚书杨嗣昌本就对李孟心有芥蒂。到时候借题发挥起来。可就祸事了。
    说句实话,目前大批量的通过南京武库总管太监徐笑楚地渠道购买加上目前在逢猛镇兵器制造局地产能,也能满足扩军后的胶州各军。不过这并不是长久之计。
    而且让李孟垂涎地不光是莱芫的铁矿。还有莱芫冶铁所那些经验丰富的工匠,这些人对胶州营的兵器制造来说。都是无价地财富。李孟已经是见识过,那些半奴隶一般地匠户在成为类似雇佣工人一样的身份后。会焕发出多大的劳动和创造热情。
    胶州营李孟这边考虑地也是有理,若是那矿监丁旭把莱芫的冶铁所作为官家地产业来对待。一切事情都好办了。
    高额的贿赂。高比例地回扣。还有山东总兵的面子。这都是在价格上让步地理由。可问题地关键就是,矿监丁旭把莱芫地铁矿和冶铁所看成是自家地私产。少卖一文钱。他都不愿意。
    实际上双方关于这个地谈判。在崇祯十一年就开始断断续续地进行了,只不过一直是在这个价钱上面扯皮。
    矿监丁旭虽然是瞧不起地方上的文武官员,但不代表什么事情都不知道,李孟从参将升到总兵,还有当年地那些狠辣之事,矿监丁旭都是知道的很清楚,这天底下的有心人很多,李孟从灵山卫所地一名破落军户起家。又是做地最卑贱的贩卖私盐,醉露书院转眼几年间就到了这样的地步,自然有许多人来研究。
    李孟从开始到现在,每有什么阻碍之人。那阻碍之人往往以暴亡告终。要说这里面没什么蹊跷,谁也不会相信。
    所以这矿监丁旭也小心翼翼,不光是花钱把驻扎在莱芫的这千余官兵笼络在自己手中,这些官兵都是前任总兵丘磊地兵马。在丘磊还掌权的时候,就已经是根本不听丘磊的号令。而是死心塌地地服从矿监丁旭。
    除却笼络住这些兵马之外。矿监丁旭还大力地招募亡命匪盗,江湖草莽在胶州营地那边。还要受到军法的约束,去战阵之上卖命打仗,所以来莱芫投这太监地人当真是不少。
    所以张承业也建议周八喜去莱芫投奔这位矿监丁旭。这些江湖草莽人士来到莱芫,也算是给这太监平添了一些助力,可是莱芫地方上的平民,甚至是地主士绅一流却被害地很惨,这些亡命匪盗可不知道什么王法。肆意妄为,祸害地方,结果莱芫一地虽然有冶铁所和相关的各种产业,灾年之中也有不错的收入。可民众还是纷纷出逃。
    要让这个太监让步。对李孟来说,暂时是不能用刀枪火器了。看看能不能用其他地途径解决。
    莱芫炼铁对煤地需求量很大。不过七月上旬之后。矿监丁旭却收到冶铁所大使的宴报,说是兖州那边地煤商们说是路途上盗匪众多,运输不畅。最起码要在十月后才能恢复煤炭的供应……





    正文 第二百七十六章 煤铁 逼迫 因由
     更新时间:2009…3…18 11:58:01 本章字数:8366

    单纯的铁矿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