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顺明 >

第33部分

顺明-第33部分

小说: 顺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边才吃了几口,整个二楼的人都是喜笑颜开的模样,除了那两位最有气派的盐商掌柜,李孟环视一周,撂下筷子又是站起来,扬声说道:
    “大家对我李孟所说的法子可有什么异议吗?”
    下面轰然的回应:
    “全凭李大人做主!!”
    李孟哈哈一笑,知道这件事情已经是成了,甜头总是要多给些才能拉拢人,示意大家安静,又是开口问道:
    “既然平度的老孟不来,那里今后的盐货就是王柱子兄弟和昌邑,高密的兄弟各分其一了。“
    这句话说完,王柱子已经是呆在了那里,边上的人看着着急,连连的推了几把,这才是醒过神来,手忙脚乱的从座位上站起,二话不说的跪在地上,碰碰的磕了几个响头,运气啊,真是运气啊,王柱子本来是个带着四五个人来逢猛镇贩盐的小盐贩子,在古亭镇都要排到前五开外去,平日里把盐推回去还要自己挨家挨户的售卖,说白了也就是赚个辛苦钱。前几天侯山把帖子交给他的时候,王柱子还是吓了一跳,抱着不管如何反正能吃顿好饭的心思来到了少海楼。
    可刚才李孟的话一说,任谁都知道,没了竞争,没了克扣,赚的银钱肯定要比从前多很多,而且想要赚更多的钱,那就要有更大的地盘,这地盘怎么决定的呢,那就是李孟划定的范围。
    王柱子本来以为自己在上面没有什么便宜可赚,最多也就是古亭镇能有自己的一份,谁想到三分之一平度州都划给了自己,这么大地盘的私盐买卖,就算是再打折扣,每年入账的银子也要比从前几十倍的涨。
    天上掉下来的好运气啊,王柱子怎么不欣喜若狂,一时间给李孟做牛做马的心思都是有,感激涕零。
    凡是在酒楼上的众人也都是激动万分,就连逢猛镇的王孔两家盐商掌柜也都是动了心思。李孟坐下,那边宁乾贵已经是从怀中翻出一本账簿,把账簿册页上平度丘某的名字划去,心里暗叹,这丘某怕是只能回家种地了。
    不光是宁师爷知道,在座的众人也都是知道平度州的老丘这次怕是破家无业,被李孟一句话赶出了私盐的买卖,将来的日子不知道有多惨。坐在上首的李二郎,谈笑间,已经是无数人要发财,也有人要破产,人人看着李孟的眼光除了敬服,也是多了几分畏惧。
    酒到酣处,人人都是过来敬酒讨好,李孟神态从容一一应对,此时的李孟对任何人都是温和有礼,二楼所有的客人都觉得李二朗是一视同仁。李孟也没有什么客气的,在那里喝酒吃饭,很快填饱肚子。
    既然事情办完,肚子吃饱,李孟也不准备在这里多呆,他笑着站起来,开口说道:
    “诸位尽兴,详细事体都来找我的宁师爷。“
    二楼上的众人都是跟着站起来,陪笑着答应,李孟挥挥手正要下楼的时候,突然回头,他有话要说。。。。。。





    正文 第五十三章 本是同根生
     更新时间:2008…12…21 14:26:22 本章字数:2340


    楼上又是变得安静,李孟扬声说道:
    “各位,明日我盐丁就要招人,各位的子弟要是愿意送过来,并且不怕孩子吃苦的,只要是过了我的规程,我一律招收,我这盐竿子可是个教孩子的好去处。”
    摆摆手,自去了,留下的这些人都是有些没心思饮酒吃饭,心想盐竿子大举招人,想必就是为了今日所说的专卖和设卡这几件事情做准备,到时候若是自家的兄弟子侄在里面,少不得会行个方便。
    再说了,这盐竿子威名赫赫,可里面这些年轻人也有从前知道根底的,无非是灵山卫所的穷军户,老实巴交的农户孩子,谁知道现在都成了这般好汉,每次去灵山卫所进盐的时候,都听得那些人充满艳羡的谈论加入盐竿子的年轻军户子弟和他们的家人,说是给的钱足,家里跟着享福,还有人说,几个平日里面不学好轻浮子弟,加入盐竿子之后,现在都是听话孝顺的好孩子,处处守着规矩。
    怎么盘算,这加入盐竿子都是个好选择,二楼这些盐商盐枭盐贩们谁没有几个亲戚子弟,而且这些子弟因为自家贩私盐,生活条件不错又是强横之辈,往往都不是什么省心的角色,正发愁没人管,那李孟李二郎看着真是个英雄豪杰的模样,人放在哪里也是放心,当下里,就有许多人打定快些回家通报这个消息。
    李孟一下楼,坐在一楼桌子上正在吃饭的二十几个人都是站了起来,为首的是王海,看到李孟下来,王海一挥手,这些人都是把倚在桌边的刀斧拿起,跟着一起出门,李孟皱眉回头说道:
    “都拿些东西把家伙包裹起来,州城里面人多眼杂!”
    这些小伙子一听这话,都是忙不迭的找东西裹上,有的脱了外衣,有的却没有东西包裹,在一楼歇息的林掌柜看不过眼,招呼伙计到后面拿了些蒸笼的蒙布来,这才是解决了问题。
    王海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才半年的功夫,因为每天在锻炼运动,饮食的质量也大幅度提高,所以愈发的壮硕,个头又赶上马罡的趋势,而且因为练的辛苦努力,在盐竿子里面的技艺算是前几名的,大家也很心服,平素里都是板着一张脸,作出一副大人的模样。
    二楼的喧闹,即便是少海楼对面的街道上都是听得清楚,王海跟在李孟的后面,忍不住开口问道:
    “李大哥,咱们这日子过得比从前强到天上去了,昨天听师爷说,咱们比牟阎王的每年要多赚十倍以上的银子,为什么还要费这么大的力气呢?”
    听到这话,李孟一愣,朝前走了几步,突然笑出声来,回头排着王海的肩膀说道:
    “还能为啥,为了日子过得更好点,来这世上一趟,总得让自己和身边的人活的更舒服些,日子更好些,人哪,要的就是一个不知足。”
    王海晃晃头,显然是不大明白,不过还是很郑重的说道:
    “咱想不明白,不过李大哥让咱怎么干,咱就怎么干。”
    李孟笑着点点头,边走边说,这一行人已经是转到另外一条街上,小小州城,也就是那么几条像样的街道,在李孟的印象里面,这胶州城此时的繁华比起现代的李戈庄,王台镇,红石崖这几个小镇都要差许多。
    但走在街上,两边的店铺,某段的青石板路,来往的行人,尽管服饰,建筑样式,甚至谈话的方式都大不相同,可李孟还是能感觉到一种身在城市的感觉,这种感觉总是让他感觉到特别的舒服。
    胶州城的店铺,一来是在知州衙门周围有一条街道,而就是在流经胶州城中的小白河两边店铺不少,毕竟是靠着河边,通过水路进出货物更加的方便,而且河岸边有常有游人,生意也是好做。
    这时候两岸差不多都是绿了,河水的水量也是足了不少,走在岸边很是惬意,李孟和王海把身后那二十几名盐丁护卫甩的远些,正走着,突然看见前面一帮人围在一起,而且叫骂不绝。
    国人喜欢聚众看热闹的习惯,从现代到几百年前的明代都是没有改变,这时候也是如此,路上的行人都是兴致勃勃的过去围观。
    李孟也不是什么圣人,心想光天化日的围着到底是做什么,打眼一瞧,这店铺却是个铁匠铺子,自己前几天来这里打过短刺的,他个子高,隔着外面朝里张望,看到铁匠师傅和几个学徒正在围着一个人拳打脚踢。
    挨打的那个人看穿着打扮倒像是这铁匠铺里面的学徒,可为什么要打呢,围观的人也都是大声的叫好,李孟有些奇怪,又是朝前凑了凑,这才是听清嘈杂的叫好声,原来是喊着打死“辽狗”。
    那人捂着头脸,蜷缩着身体,只是在哪里哭叫求饶,也不敢还手,辽狗即是辽人,蓟镇北以及关外之地的大明子民俗称辽镇,那里的人也都是被叫做辽人,当然,在现代,可都是叫东北人的。
    李孟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还以为是宋朝时候的那辽国……
    登州府被孔有德荼毒将近两年,莱州府也是遭受了不少波及,平度州就被攻破过一次,孔有德本来是辽东毛文龙手下的将领,部下也自然都是辽东的军户军兵,这些人在登州府杀人接近十万,登州府城除了几百个被留作营妓的年轻女子之外,其余的人不是被杀光,就是在被围困的时候当作食物吃掉。
    明军调集大军围剿,这些官军也不是军纪严明的部队,地方上等于是受到了二次的蹂躏。如此这般,登莱各地的民众对罪魁祸首孔有德恨不得剔骨剥皮,对和他一起作乱的辽镇边兵也是恨之入骨。
    “这混帐装作哑巴,老子看他可怜,这才是收留下来,谁想今天这混帐东西突然说话,却是辽狗的口音,真是不知道来我这铺子到底是和居心,今天老子拼得吃王法,也要打死了他!”





    正文 第五十四章 辽民苦
     更新时间:2008…12…21 14:26:22 本章字数:2480


    看热闹的人都是轰然的叫好,还有人大声的说道:
    “打死就打死了,这辽狗祸害了咱多少乡亲,您这是为民除害,衙门的太爷也不会为难!”
    “打死这辽狗!”
    “打死……”
    这场面真是群情激奋,李孟却是暗自的皱眉,孔有德和手下的那些乱兵,在二月份的时候就乘舟出海,这时候就算是有辽人也未必是那些乱兵,何况自从满洲鞑子起兵以来,辽民或者入关,或者渡海来山东,哪能都是乱兵。
    真有这激昂的心思,怎么不去杀鞑子,眼前这些人打的痛快,可挨打的还不是大明的子民,是骨肉同胞,要是在登州祸害百姓的那些乱兵,谁还敢留在山东,别说是遇到朝廷的官兵了,遇到百姓那都是被活活打死的下场。
    看着王海也要握拳朝着里面冲,李孟一把把他拉住,皱着眉头说道:
    “凑这个热闹干什么,把人给我驱散了。”
    王海一愣,看到李孟的目光严厉,也不敢说话,急忙的回头去叫人,那几名铁匠打的不过瘾,回到铁匠铺子里面拎起一把铁锤,就要砸下,冷不丁身边响起声厉喝:
    “住手,光天化日要打死人不成!”
    那铁匠被这声大喝吓得手一颤,铁锤差点砸到自己徒弟身上,刚要回头怒骂,却看到喊话的那个人是李孟,周围的人或许不认识,不过李孟过来打造那把短刺的时候,因为平民打造兵器比较犯忌讳,铁匠都要打听清楚,自然知道面前的这个平民模样的人是盐政巡检李孟。
    先前义愤填膺的表情迅速变成了满脸的谄笑,这铁匠连声说道:
    “李大人教训的是,小的一时间有些莽撞了,差点就犯了大错。“
    若是卫所的军户被李孟这么一教训,没准还要顶嘴几句,但在这城内做生意的商户,都是圆滑许多,看热闹的这些人本来是群情激昂,被李孟出来搅局很是不爽,听到这句“李大人”叫出来,各个都是安静了下去。
    “这等辽民罪人,打死了岂不是便宜他们,不如让他们做牛做马,为奴一生,生生世世不得翻身。”
    李孟也是满脸的“义愤”,在那里指着躺在地上的辽民大声的喝骂道,本来他是想要劝解,突然想到登州的大乱刚平息,如果自己贸然的救人,若是被说个“收容辽民,心存不轨”的罪名,那可就麻烦了。
    历朝历代,官府对这个谋反和作乱是最为敏感的。
    听到李孟说要把这辽民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