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顺明 >

第34部分

顺明-第34部分

小说: 顺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历朝历代,官府对这个谋反和作乱是最为敏感的。
    听到李孟说要把这辽民卖为奴婢,场中的众人都是一愣,然后不知道谁起头,大家都是喝了一声彩,就在这时候,王海领着那些盐丁冲了过来,在人群外面冷喝道:
    “光天化日的,聚在这里干什么,都散了!!”
    看着二十几个目光森然的年轻人站在那里,看热闹的人群顿时是作鸟兽散,谁也不敢多话,这些人走在半路上,或者是回到家才觉得有些不对,卖身到大户人家当奴仆,那是好事啊!
    也不和那铁匠多话,李孟让王海他们把人架起来直接带走,铁匠和他的学徒弯腰陪笑的一直目送。
    经过这一次事情之后,李孟散步的好心情荡然无存,直接回到了宅院里面,相邻的巡检办公的房屋已经是热闹翻天,中午吃酒的那些盐商盐贩,正在那里商量各种细则,李孟带回来的那个辽人已经是被打的站不起来,王海安排盐丁给他去找跌打的郎中。
    那名辽民被人放在床上,刚才捂住了头,脸上倒没有什么伤痕,对于救他的李孟,这辽民没有什么感谢的话语,神色木然的看着天棚,李孟开口说道:
    “你叫什么名字?家是那里的?”
    这名辽民没有反应,李孟还以为他没有听到,又是开口问了一句,突然间,那辽民扯着嗓子大哭起来,与其说是哭,更准确的不如说是嚎,也许是一直在装哑巴,压抑了许久,哭嚎这着说道:
    “那里还有家,关外被鞑子占了,来到登州府,孔有德这天杀的又干这种事情,登州呆不下去,只能是来这里,可……我也是大明子民,我到底能去那里?”
    边哭边说,李孟听着心里也不舒服,自己所在的莱州府看似太平无事,可这天下却是乱局纷纷,受苦的都是这些无辜的百姓。
    那辽民哭诉间,突然不顾自己伤重,强撑着从床上爬了起来,可双臂吃痛支撑不住,直接就是摔倒了床下,拼命给李孟磕头,哀求道:
    “大人,我郭栋就算是给您做牛做马也不算什么,小的城外还有老婆孩子,等着小的去给送吃,求大人给他们一口吃的,我那孩子还不满周岁,别饿死了他。”
    李孟上前搀扶了一把,看着这郭栋伤重,也不敢给他们做太大的动作,只是让他平躺在地上,又是开口问道:
    “你城外的家眷不用担心,我且问你,你会做什么?”
    听到李孟答应,辽民郭栋顿时是有了精神,想要翻身磕头,却被李孟按住在那里不让乱动,强自开口说道:
    “小的本是辽东的匠户,世代给军镇制造兵器,有祖传的手艺。”
    李孟脸上已经是露出了笑容,转身喊进来一名盐丁,问清郭栋的老婆孩子在城外何处,让这盐丁自去安置,看着自己的家眷得到了安置,一直是紧张绝望的郭栋浑身上下都是放松了下来,这时候才感觉到浑身上下被殴打的伤势的痛楚。
    说来也巧,王海请来的跌打郎中这时候到了,进屋之后就开始诊治,不过王海有些奇怪的是,在屋内的李孟明显更是兴奋,也不顾那边郭栋正在治疗,又是开口问道:
    “跟你一起逃来胶州城的,还有几个和你一样的匠户?”
    “回大人的话,我们都是辽东定辽右卫的军户和匠户,四年前结伴来的登州,有二十几户人家,孔有德闹起来的时候,我们在海阳那边住着,去年就在那边呆不下去……”
    “到底有几个和你一样能打造兵器的匠户铁匠?”





    正文 第五十五章 大队长
     更新时间:2008…12…21 14:26:23 本章字数:2316


    “有四个人,还有五个学徒都能帮把手。”
    王海站在一边,很是不理解的看着李孟在那里兴奋的搓手,心想不就是几个匠户铁匠吗,还是那些辽人,怎么李大人这么高兴的样子,正在那里琢磨的时候,李孟猛地转身冲着王海命令道:
    “去把隔壁的宁师爷找来,让郭栋说名字,去城外一个个的找,找出来之后就安置到逢猛镇去,让侯山想法子安排。”
    “李大哥,不用这么急吧,隔壁那么多人正在谈事情……“
    “不要那么多话,快去安排,这事是最大的事情。”
    一旁的郭栋满脸是泪,要不是郎中在那里给他包扎上药,早就要翻身起来磕头了,现在只是在那里喃喃的说着“大人的大恩大德,就是做牛做马到下辈子都报答不了!”
    记录下人名,带着个书办和盐丁一起出城门外找人,这倒没有费什么功夫,东城门外都是从登州过来的灾民,郭栋的家人和乡亲很快就是找到,在胶州城内买了些吃食简单的填了下肚子,都是朝着逢猛镇去安排。
    现在还没有到收获的季节,没有什么多余的收成,这些灾民不出意外的话就是在城外等死了,毕竟像是郭栋那种装成哑巴在城内做工养活城外家眷的是极个别,李孟收容这些辽民的行为,对外宣称是给逢猛镇的庄子卖奴仆,胶州城内的闲人都是说李二郎可真是做了次好买卖。
    侯山很早就不做中人了,他主持灵山盐场和薛家岛盐场两处的食盐买卖,早就是忙的不可开交,见到李孟送来这么多人,也是有些应接不暇,听传信的盐丁说,李大人让他把人安排到庄子里去,禁不住有些糊涂,心想那有什么庄子,害怕做错了事情,亲自去胶州城内确认了下,结果却被李孟一句话塞了回来:
    “没有庄子,那就建一个就是。”
    这倒也是方便,吃饱了的辽民不管是军户还是匠户,都是不错的劳力,正好是修建庄子用得着,直接就是大兴土木起来。
    救下郭栋的这件事情给李孟一些启示,在把郭栋和他们的同伴都是安顿好之后,还特意安排人去城外查访,凡是有手艺的,有本事的灾民一律是以奴仆的名字收容,然后送到逢猛镇的庄子上去。
    这些灾民也好养活,只要是管饱就行,还真是有些手艺人,有的是匠户,有的会养马,就算什么不会也行,有把力气没有家眷的,可以去逢猛镇去做工,那边运盐产盐,还有修建李孟的庄子都是需要人手。
    林林总总,差不多十天的时间,也找到将近两三百人,胶州城外的灾民也不算太多,更多的人都是去更加富庶的济南府和兖州府去了,也有那些老实巴交的逃难农户,只是李孟的能力也有局限,善行不可能波及到每一个人。
    在五月份酒楼聚会之后的十天,六月初一,逢猛镇就好像是过节一样,抛开镇子南边工地不说,足有四五百名年轻人来到了这里,在镇子边缘的几间宅院外面排着长队,排队的年轻汉子们都是期盼的看着院子门口。
    每过一会,有人兴奋的跑出来,也有人垂头丧气的走出门。
    在那几个宅院里面摆着几张桌子,桌子前面放着石锁石杠,王海,陈六子,赵能,马罡各自坐在一张桌子上,那些年轻人举起石锁石杠还不算什么,还要按照几名盐丁的示范动作在那里照做。
    比如说浑身绷直,趴在地上,就用手臂把身体撑起来,再放下,这么简单的动作看着好像是玩笑一样,要求做五十个,还有躺在地上,双手抱头弯腰起身,但是双腿不能翘起来。什么双手拉着木杠朝上拉身体,这些动作说起来就和小孩子打闹一样,年轻人们感觉自己做这个都不好意思。
    可你要是完不成,就不让你当盐丁,而且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要想做完还真是不容易,等到这四五百人都被校验完了,足足淘汰了一半的人手。这是那些盐枭盐贩的子弟,在灵山卫所,还有另外的选拔,报名的场面自然是踊跃异常,不过到最后也就是有一百五十人入选而已。
    算上这三百五十人还有新招来的这四百人,李孟手下也是近千,人一多,花费顿时是变得大起来,李孟的手上刚刚积攒的银两又是下去了大半,这七百五十人被李孟分成五队,李孟直属一队,赵能,陈六,王海,马罡各自统领一队,李孟这一队都是最初的那批老盐丁,经过战斗的洗礼,也有足够的训练,是各队中最强的。
    至于其余的队,都是把老盐丁分散开,让他们以老带新,李孟也没有给他们训练的时间,直接就是派到驻地去设卡训练,并且定期检查训练的情况。这些队是两月一轮换,除了李孟亲领的那一队之外,在灵山卫所和逢猛镇之间始终是有一队驻扎,轮换到这里驻扎之后,这一队是归李孟统辖。
    李孟没有什么解释,其他人也觉得正常,不过居住在胶州城中的周秀才却在喝酒的时候跟别人笑谈:
    “这巡检官小,却不是草莽之辈,很是懂得统驭之道,五队盐丁,他手上始终保证优势,万全之策啊!”
    巡检是九品小官,下面的师爷都算是自己私募的,那些盐丁自然也不会有什么官家的名份,李孟为了想这个名字真是绞尽脑汁,营长,连长,排长之类的称呼倒是手到擒来,可李孟总是有所抵触。到最后琢磨出来了名字,李孟自称巡检缉盐大队大队长,下面的四个人称队长,队长之下又有队副,一队一百五十人又有五个小队长。
    赵能,马罡他们对这个称呼倒没有什么,加个“长”的称呼心里也是高兴些,李孟自称大队长也没有人异议,只是偶尔李孟自己觉得有些脸红,总是觉得自己这衔头和现代的某个机构很相似——城管大队大队长。





    正文 第五十六章 走上正轨
     更新时间:2008…12…21 14:26:23 本章字数:2351


    之所以如此的仓促,是因为那天参加聚会的盐贩子们纷纷的告急,说是灵山盐的销量逐渐的下滑,因为地方上逐渐安定,鱼儿镇和海仓的盐开始加大产量,而且长芦的盐开始进入登莱一带。
    四个缉盐队派出去之后,几个关键水陆通路都是被牢牢的控制住,要知道半土匪性质的外地盐贩,是没有办法和缉盐队这种军事组织的对抗,几次冲突之后,就都缩了回去。
    至于鱼儿镇和海仓两处盐场,直接就是被李孟派人堵住了门口,公卖公卖,一切按照灵山盐的规矩来,而且没有过太长的时间,在两家盐场之间又是开辟了一家私盐田,煮海熬盐的灶户都是从这两处挖来的。
    崇祯六年八月,莱州府,登州西边,青州东边的私盐,除了一些小打小闹的单干户之外,全部是在李孟的控制之下。
    虽说是八月盛夏,可逢猛镇一来是靠海很近,二来是这几年的夏天比起从前要凉快了许多,倒也好过,逢猛镇通往胶州城的官道上,有上百人聚在一旁,不停的朝着州城的方向张望,好像是在等待什么。
    站在最前面的是穿着长衫的侯山,他可比和李孟初遇的时候要胖了一圈,腰板也是挺的笔直,显得很是气派,在他身后的是王家孔家盐栈的掌柜,要是放在从前,在这两位盐栈掌柜的面前,是断没有侯山站立的位置的,此时这二位却要站在侯山的身后。
    再往后却是一个月前被李孟救下的辽民郭栋,现在已经是没有了灾民那种绝望麻木的状态,颇为的有精神,再往后,或者和私盐,或者和李孟有关的各色人等,都是在那里迎候。
    快要到了正午时分,有眼尖的远远看到,连忙吆喝了起来:
    “李大人到了,李大人到了!”
    在这里等候了半响的众人轰然,有的擦拭汗水,整理仪容,还有的人吆喝身边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