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顺明 >

第36部分

顺明-第36部分

小说: 顺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罡的年纪最小,不过举止动作之间却很有军人之风,这点特别受到李孟的欣赏,上午出操完毕之后,李孟坐在书房之中,早有伺候的人给他预备好了热手巾,附带说一下,这些仆人都是辽东军户的家眷,李孟给他们少许报酬,这就让他们欢天喜地。原本还有些军户担心自家女眷的清白,毕竟李孟年纪不小,房中也没有什么伺候的人,不过到最后大家都是放心,因为李孟完全是清苦自律,一心是扑在经营和练兵上。
    把热毛巾盖在脸上,享受着渗入皮肤中的湿热之气,李孟仰起头,隔着手巾长吐了口气,李孟知道自己现在赚钱不少,买些下人、丫鬟之类的伺候,不光是钱还是身份都已经是足够,这些下人年纪小的用不了五两银子,一匹马还要二十两呢!
    每日晚上娇妻美妾,白天珍馐美味,闲暇时逛逛无污染的这些天然美景,这日子岂不是快乐无边。
    可李孟知道自己就是无法放松下来,每天的饭菜可以说是丰盛,但是自己无法那种悠闲自得的品位,只是狼吞虎咽的吃下去,然后接着做正事,李孟心里叹了口气,难道自己真是劳碌命,在现代的时候就是闲不下来,来到古代居然还是这样。
    正感怀间,听到外面人马声响,和守卫盐丁行礼问好的声音,一人大步的朝着这边走来,李孟把手巾在脸上揉了几把,扬声说道:
    “是马罡吗?”
    “大人,是俺马罡,中午来蹭大人的午饭了。”
    说话间,嘿嘿笑着的马罡推开了屋门,大步走了进来,先是施礼请安,然后老实不客气的坐在饭桌边上,李孟看着这虎头虎脑的青年,笑骂道:
    “你在薛家岛不回家吃饭,每天骑着马巴巴的来这里,我这饭食莫非比你家的好不成。”
    要说这骑马的骑术,每天李孟都是坚持骑几个时辰,不过成果也就是可以在上面比较自如,不用时时刻刻都担心自己掉下来,马罡因为从前骑过马,倒是得心应手,骑马来往逢猛镇和薛家岛之间,惬意非常。
    听到李孟笑骂,马罡伸手抓起个馒头,掰开后塞进去一些烧肉,先是大嚼几口,咽下去之后,才含糊的说道:
    “在薛家岛,每天我爹都要在那里絮叨,实在受不了那个烦闷,索性是来大人这里讨口吃食。”
    李孟笑着摇摇头,马玉兴马百户这人这一年来也是打过几次交道,真不知道在如此衰颓的灵山卫所里面还有这么一个方正的百户,每次见面都是劝自己好男儿理应报效朝廷,做这私盐买卖实在是埋没,李孟的脾气倒还好,自然笑容以对,马罡一个飞扬跳脱的年轻人,怎么能受得了。
    马罡那边风卷残云般消灭了两个馒头,这才是放慢了速度,作为盐队的队长不让外地私盐进入辖区是一回事,训练盐丁和一同训练才是重中之重,李孟发怒的时候不多,但是盐丁在考校中表现差却肯定要发火,马罡上午同样是出操训练,也是又累又饿,正要继续吃,却看着李孟表情有些沉郁,马罡禁不住开口问道:
    “大人,有什么不高兴的事情,若是有不开眼的人得罪您了,吩咐声……”
    李孟摇摇手,看着窗外,沉声说道:
    “最近花销太厉害,想找些省钱的法子!”
    一听这话,马罡抹抹嘴,声音有些大,冲着李孟说道:
    “大人,马罡斗胆说句话,盐丁们没有必要这么花钱,大人您到底是派谁去打听的这规矩啊,一月一两五分银子,还有一担米面,啧啧,这也太好了。”
    “莱州营,登州营不都是这都是这么发钱吗?”
    “我呸,怎么可能,登州我不知道,莱州营那些孙子,一年发九次饷,每次都是发六成,层层克扣下来,到手连肚子都吃不饱,这还是咱们大明顶好的营,哪比得了咱们这些盐丁,要不是两月一轮换,当地人都是招女婿上门了。”
    听到这个,李孟哑然失笑,开口询问道:
    “那他们怎么给我打听出来这个规矩。“
    “咱们大明的战兵对外都是这个说法,不过能拿到这笔钱的只有将官身边最亲信的家丁亲兵,打仗也就是靠他们冲锋陷阵,我看下面哪些人,给少点银子也能省下不少。”
    听得出这马罡是为自己考虑,李孟笑着摆摆手,开口说道:
    “都是给咱们卖命的人,钱给的多点无所谓,既然是家丁亲兵的待遇,那就比照着操练就是了。”
    马罡挠挠头,也没有继续说话,不过心里面却想着咱们这练法怕是早就比那家丁亲兵练的要狠了,七百五十个亲兵家丁,乖乖,大明有些总兵都没有这么大的规模。
    正说话间,外面有人询问了一声,然后推门进来,却是宁师爷,巡检的官署所在被李孟移到了逢猛镇,宁师爷和几名书办也自然是跟了过来,宁师爷先是笑着和李孟、马罡打了招呼,然后举起帖子和李孟说道:
    “大人,王家盐栈的掌柜刚才送来了帖子,说是今晚设家宴宴请大人。”





    正文 第五十九章 青盐
     更新时间:2008…12…21 14:26:23 本章字数:2391


    李孟笑道:
    “要不就是清闲,要是有事却都是碰在一起来,可说有什么事情吗?”
    “估计就是常例的宴请,没有什么大事。”
    ……
    两家盐栈的掌柜原来是半个莱州府私盐的大拿,被突然冒起的李孟控制住货源和价格,心中自然是不爽利,只是还没有他们用手段的时候,李孟已经是控制住了整个莱州府和相邻两府的私盐贸易。
    盐竿子的雷霆血腥手段震慑住了许多人,两位掌柜也是老实了下去,不过也是有些好处,李孟整顿私盐市面,对于出盐的质量提高了许多,原来盐场和私人卖出来的私盐里面都是掺着泥沙,质量粗劣。
    可现在出的盐质量很不错,这两家盐栈的盐又不是在李孟控制的区域售卖,所以这种没有杂质的盐,他们到可以掺着沙子之类的东西售卖,平白多了分利润,这倒是始料未及的好事。
    对他们来说,李孟又是财神,又是凶神,现下又都是住在逢猛镇上,当然要小心翼翼的讨好伺候着。
    李孟这庄园建立的过程中,两名掌柜和盐栈上下都是出了不少力气,而且定期的摆家宴宴请李孟,这两名掌柜的家宴李孟还是愿意参加的,因为菜肴十分的出色,盐栈的掌柜收入丰厚,他们可是真真切切讲究享受的人,来逢猛镇这个小镇,索性是从家乡带来了厨师和一应伺候的人。
    而且这两名掌柜的宅第修建的颇为精美,在这里面吃着美食,享受着主人的小心奉承,倒是李孟难得的休闲方式。在这宴席上还有个好处,两名掌柜的消息十分灵通,他们可是定期有运盐船来往于莱州和兖州之间,常有些外面的消息带进来,多少可以了解到外面发生的事情。
    所以李孟对盐栈掌柜的邀请一般都是欣然前往,这种场合要是不参加,恐怕对方还要疑神疑鬼。
    这胶东半岛的酒饭,讲究的是白煮白灼,尽量突出食材的原味,可王家盐栈掌柜的厨子做的却是兖州那边的吃法,口味比较厚重,多用猪牛羊肉,对于李孟每日勤练不休的人来说,还是这肉最对胃口。
    几杯酒下肚,两名掌柜的话语也是多起来,双方聚过几次之后,他们也知道李孟的习惯,李孟更喜欢听他们两个议论外面的事情,而不是交谈,这个发现让两名掌柜的心里面变得平衡了些,李二郎你再有手段又如何,还不是个乡下土包子,哪有我们见多识广。
    “河南陕西那边闹得越来越厉害了,前段时间去洛阳贩盐的那一伙,还没有进城就是被贼人掳了,就差光着屁股回济宁。”
    “兵荒马乱的,那都不太平啊,李大人,青州,兖州,济南三府交界的地方,还有乱贼在那里活动,行商的人都不敢在那边走了。”
    “三府交界的地方不好走了?”
    李孟随口问了一句,前些天还有人跟他抱怨说是青州的盐现在只能是在靠近莱州的地区买卖,其他的地方兵荒马乱的,都是走不过去。
    看着李孟没有继续这个话题的意思,两名掌柜又是继续说道:
    “陕西和河南一乱,羊皮,羊毛毡的价钱都是跟着涨起来了,蓟镇那边又是闹兵灾,鞑子的毛皮过不来,真是让老江家赚到了,手中那些皮货都是翻了一番的价钱,啧啧!”
    “那是有货的,你不看他先前赔了多少银钱,济宁几个做杂货的大商户,现在都是焦头烂额,手里青盐的存货都是卖光了,价钱飞涨,只能是干着急?”
    “盐?”
    李孟终于听到了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他是做盐政的巡检,手下好大私盐的生意,自然是对这“盐”字格外的关心,两名掌柜的看到李孟对这个感兴趣,连忙的解释说道:
    “南北直隶和各处大城用的都是陕甘的青盐,现在那边闯王,闯将闹得利害,朝廷派大军征缴,陕西到外面已经是走不的人了,好多土产都是运不出来,青盐也是?”
    “什么是青盐?”
    饶是两名盐栈掌柜再怎么小心翼翼,有心讨好,看着李孟的眼神里面也是充满了诧异,或者更准确的说,是充满了鄙视,那种“你这个乡巴佬”的鄙视。
    从两名盐栈掌柜的宴席上离开的时候,李孟终于是知道了这个青盐到底是什么东西,从现代来到这个时代之后,生活习惯上有种种的不习惯,比如说刷牙,牙刷可以用木棍帮上猪鬃来解决,牙膏可不那么容易搞到。
    不过看着周围的人,都是用盐水漱口,柳枝擦牙,习惯了之后李孟发现,这么做的效果比起牙膏来真不算差。
    只是灵山卫和薛家岛这片区域靠海,几乎是家家都做煮海熬盐的事情,盐也不缺乏,李孟已经是觉得习惯成自然,甚至都很少注意到。
    今天听两名掌柜的提起来,李孟才重视了起来,走在街上,逢猛镇变得繁华之后,现在天虽然寒冷,可路上行人还是不少,遇到李孟的人都是恭谨的问好,李孟却是低着头没有方向的散步。
    在盐栈掌柜充满鄙视的态度中,李孟知道,在内陆,或者说在大明稍微像样点的人家里面,刷牙都是用青盐,这和现代的牙膏一样都是必需品。
    所谓的青盐就是产自陕甘一带的池盐,做私盐买卖久了,李孟对盐也是了解不少,这盐也是分三六九等,自己手中在海边所产的海盐是品质最差的那种,而井盐和池盐则是上品了。
    特别是在陕甘一带的池盐,那些盐和现下的精盐已然是差不多,价格也是最高。这种盐被大家认为是纯净,而且是有独特的效用。用途大部分都是用到清洁牙齿上,海盐这边出盐场的价钱一般是一两五钱一担,但是这池盐在陕西的时候就买到三四两银子一担,出陕之后,就近的河南山西四川就可以卖到八两到十两,到山东,甚至可以卖到十二两到十四两。





    正文 第六十章 瓷罐
     更新时间:2008…12…21 14:26:23 本章字数:2430


    因为陕晋豫三省乱民大起,商路断绝,所以青盐已经是在济宁快要断货,眼下的价钱是五百文一斤。
    说起来这都是笑话,不过是精盐而已,居然卖到五十多两一担盐,比起这个李孟的一两五钱一担真是要哭死。
    也有些人用淮盐和鲁盐熬制精盐来做替代品,不过始终是卖不上价钱去,最多也就是十两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