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顺明 >

第462部分

顺明-第462部分

小说: 顺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管是京城内。还是京城外,甚至是整个顺天府。所有的人都是在哪里想着,再等等,等到鞑子大军抢够了离开关内,那就万事大吉了。
    朝中甚至有大臣在计划谋算,山东据说被那李孟经营的富庶无比,山西的商号,两淮地盐商,江南的豪族都曾经在京城为和山东争利游说过,就算是鞑子大军在那里抢掠无度,总归还能剩下些东西来,到时候咱们去分上一分,也是一笔大财,到时候怎么分配,这时候可要谋算好了。
    京师戒严,可为了城中那几十万居民官员的生活需要,城门仍然要定时的开启,保证物流的畅通,毕竟鞑子大军还没有出现在京师周围五十里范围内,暂时仍然是安全地。
    但各处的防卫却已经是加强了很多,各个城门对那些形迹可疑的人都是严加盘查,生怕是鞑虏的探子或者是流民军队的奸细。
    腊月二十一那天,京城南边的城门士兵看见了由五辆大车组成的车队,看着这些人的打扮,明显就是外地来的。
    而且这形迹未免太明显了,现在朝着城内运输的都是几十辆几百辆地大车队,那有这五辆马车地队伍,不知道京师周围鞑虏大军威胁,寻常的客商都是逃散,这真真是送上门来了,这五辆马车地车夫和带队的那个人,都是有些糊涂,因为这一路上人人侧目看他们,沿路的勒索也是比平日里重了几分。
    “那里来的车辆,快些停下来,拿路引出来!!”
    距离城门足有百步,守门的这些五城兵马司兵丁都是严阵以待,拿着火铳长矛的作出了防御的架势,一名总旗所在队列的后面大声的喊话道。
    这五辆大车的车队头目从马上跳下来,笑呵呵的回话说道:
    “官爷,规矩小人省得,孝敬早就给您各位预备好了!!”
    在京师进城入城,都要给这些守城门的士兵孝敬些银两,这也是不成文的规矩,总是给自己买个方便。
    这人这么懂事。却让南门的这些士兵更加的紧张,那总旗大声地喊道:
    “少来这套,大爷我不吃这个,你们是那里来的?”
    “河间府沧州啊!”
    车队头目也有些糊涂了,不过还是中规中矩的回答,那些南门的五城兵马司兵丁咋呼的虽然凶悍。可现在也没有人敢冲出去抓那些车夫,至于其他的客商行人,则都是躲地远远看热闹。
    “你这鞑子的奸细在那里糊弄谁。谁不知道鞑子已经打下了河间府,现在正在山东,这城内城外可是有几十万兵马,你们几个细作不要猖狂,快些束手就擒!!”
    在真实的历史上,明末南方某城,李成栋率军前往攻击,在距离还有一天路程地时候,有人在那个城中喊了一声“辫子兵来了”,结果全城崩溃。践踏致死的足有千人,今日间这京城南门的五城兵马司士兵也是不堪之极。双方的话完全是说拧劲了,那车队头目更是惊讶的说道:
    “官爷,这话怎么讲的,那鞑子的军队不都是被山东的李大帅全杀干净了吗,那里又来的鞑子?“
    后面一名车夫也是扯着嗓子喊道:
    “没错,俺和俺兄弟在腊月初七那天还去东光县那边打扫来着。遍地没了脑袋的鞑子尸首,俺们兄弟两个干活勤快,还赚了两张马皮,几十斤马肉呢!!”
    南门下,里里外外看热闹地。全神戒备的,准备跑的,这人可真是不少,这边的谈话大家都是听了个清楚,这话一说完,几乎是轰然一声,场面一下子变得混乱起来,鞑子大军,据说将近十万人马啊,居然都在河间府被山东的什么劳什子李大帅领着军队打败了。
    打败了还不说。居然全部歼灭
    场面已经是乱了起来。那边的官兵很多人都是张大了嘴巴,一幅不能置信的模样。事实上,在南门这周围,根本就没有一个人相信,但却又觉得,这大胜和全歼或许是真地,在京师的人消息灵通,知道那鞑子的利害,可今日间却有这样的消息,每个人心中都如同翻江倒海一般。
    那总旗已经有些压不住场面了,一边打发手下的兵丁去找上司,一边还在那里嘴硬地大声吆喝:
    “妖言惑众,妖言惑众……”
    车队的头目终于是火大了,在那里大声的吼道:
    “老子要是鞑子的细作,怎么会在这里跟你说咱们官军大胜,怎么跟你说这鞑子的兵马都被杀光了,你一个小旗张狂什么,这是给户部罗侍郎的年货,有本事你给我拦住!!”
    户部罗侍郎,那也是京师的实权人物,这五城兵马司的官兵怎么得罪的起,想来这车队的头目和伙计先前客气,是不愿意搞得太声张。
    既然是说出了户部罗侍郎,那这五辆大车肯定不会是什么鞑子地奸细了,每到年节地时候,地方上都要给京师的诸位大佬送上年节礼品,想必这就是常例。
    河间府山东兵马大胜,全歼鞑虏兵马地消息,尽管是不能置信,可先是在市井中迅速的流传开来,当天晚上京师各位大佬也都知道了消息,户部罗侍郎府上门庭若市,各府各衙门甚至是勋贵外戚都是来询问白天的消息。
    罗侍郎是河间府阜城县人,现在的沧州知州是他的门生,每年都要送些地方上的特产给老大人贺年,来送礼的这几个人也是跑熟了的,他们说话自然是作不得假,可信度极高的。
    当天晚上,御马监、司礼监、东厂、锦衣卫、京营、刑部、兵部甚至是各个勋贵豪门,所有能派出探子的机构和家族都是派出了自己的人马去打探在山东的消息,在这之前,屯驻在京师外围的那些由总督、巡抚、总兵率领的军队都是派出了自己的使者,去往河间府,去往山东打听消息。
    在腊月二十二这天,京城内外的平民百姓已经是陷入了一种癫狂的精神状态之中,祸害大明这么多年的鞑虏,几万兵马居然在河北被人彻底的歼灭掉,这是什么样的大喜事,莫非大明多灾多难这么多年,终于是盼来了起色。
    酒馆、茶馆都是涌进去了人,众人吐沫横飞,添油加醋的讲述着河间府的战斗,尽管他们一点不知道那边发生了什么,甚至不知道领兵的是“李大帅”,可这并不影响他们的狂喜和兴奋,众人乱七八糟的议论了一整天,终于在回家吃晚饭的时候,京师的闲人们达成了共识…………“这肯定是岳王爷爷显圣,带领天兵天将把那金兀术的后人们杀了个干净。”





    正文 第四百一十二章 无功 定罪 送人头
     更新时间:2009…7…24 0:52:27 本章字数:10625


    京师中传的沸沸扬扬,说是鞑子大军已经在河间府全军覆没,各个衙门和豪族都是派出了查探消息的使者。。00k
    过年送年货礼品的使者当真是不少,在河间府那边过来的也有一部分,这些队伍经过京师外围沿途,逐渐的把这个消息散布了出去。但是大家都是瞒着崇祯皇帝,这事情实在是太过匪夷所思,在没有确定之前,谁也不敢把这个事情说给皇帝听。
    从刚开始知道消息的懵懂,京师军民的胡乱猜测,一天左右的时间,京师上下的民众就已经是反应了过来。
    这天子脚下的百姓和其余地方的有些不同,那可是全天下的赋税粮草供养,全天下的精英人士聚集其中,连带着京城里的百姓也都是头脑灵活,见多识广,所以这反应了过来的京师万民就开始了狂欢。
    鞭炮齐鸣,纵情畅饮,张灯结彩,把过年要用的这些庆祝手段,提前的用了出来,本来鞑子大军就在北直隶内纵横,京师从上到下根本没有什么过年的心情,这一刻,压抑了许久的感情终于是爆发了出来。
    城内城外欢声笑语,就算是屯驻在京师周围的各路勤王兵马,现在也都是狂喜异常,到底不用自己去和那如狼似虎的鞑子大军拼命,又可以太平一段时间,如何不狂喜庆祝。
    京师之中的狂欢喧闹,声音不可避免的传进了紫禁城之中,还有那些在外面采买和皇宫外打交道的太监宫女,他们也是早早的得到了消息。
    关外的满清鞑虏,是一只无时无刻都在窥伺着大明的食人猛兽,大明这么多年的失败,等于是拿这支猛兽没有任何的办法,只能是看这猛兽不断的壮大成长,大明的居民,特别是北直隶。特别是京师地居民,对这个感触尤其的强烈,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种隐隐的绝望,那就是早晚有那么一天,那食人的猛兽成长到一定的程度,就会把大明连皮带骨头地吞下。
    不光是市井百姓这么想。朝廷百官也是这么想,就连皇城内的太监和宫女也是这么想,河间府的这一场胜利,严格的分析,歼灭掉的仅仅是鞑虏的一支部队,对于关外的满清来说,还并没有伤及根本。
    但这一胜,却把每个人心中藏着的那些绝望一扫而空,这或许不是决定性的胜利。但却代表大明对满清不再是束手无策,而是有了针对地办法,有了能猎杀这猛兽的英雄猎人。在北直隶京师不再会每年秋冬季节都是提心吊胆的想着。鞑虏地大军会不会入关,入关之后又是提心吊胆的想着,鞑虏的大军会不会来攻打这个京师城池。
    当年明成祖朱棣把都城迁往如今的京师,想法就是天子守藩篱,就算是后代子孙为了自己的安危,也会倾尽全国之力对抗边患。
    估计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到了如今会变成这个样子。天子守藩篱这件事情是不必提了。完全是把国家中枢置于险地。一出事就是各处去救援京师。反倒是耽误了正常地兵力调拨和分配。
    这样地大喜事。就连皇宫内地宫女和太监都是喜悦无比。有没有管事地人说过什么明令禁止地话。结果这喜庆地气氛。逐渐是在内宫之中也蔓延开来。
    腊月二十三那天。是送灶神地日子。也算是个不大不小地节庆。不过按照崇祯皇帝勤勉地作风。这一日地一切还是不能停地。朝会也是依旧。
    崇祯皇帝人虽然偏执和神经质。但却不是傻子。他也能感觉到身边环境地不对。和宫内太监宫女。明显不同地神情表现。
    “诸位爱卿。大敌在外。京师各处却有这般地喜气。到底是为何啊!”
    朝会两班地文武大臣们彼此对视。都知道这个原因。但谁也不敢先说出来了。前些日子。大家估计鞑虏兵马进入山东地时候。皇帝那种轻松地神色。众人也都是看在眼中。谁也不是傻子。大家都明白怎么回事。
    现在事情出现了这样的反复,谁也不愿意先说出来去触碰皇帝的霉头。
    崇祯皇帝明明是被舆论和心腹大臣玩弄于股掌之间,可他偏偏以为自己无事不知,无事不明,最恨的就是别人隐瞒他。
    看见朝臣这样唯唯诺诺的神色,和又变得安静无比的朝堂,崇祯心中地火气腾地一下子就冒了上来,站在他边上地王承恩偷眼瞧过去,发现皇帝的脸色又是变得潮红,在御座边上地他也能听到崇祯逐渐变粗的呼吸声音,大太监王承恩知道,这位勤勉圣明的天子又要发火了。
    王承恩能发现,下面的朝臣们自然也能看得明白,可大家仍然不愿意起头说话,枪打出头鸟的俗语,大家还都是明白的,这种事还是缩一点的好。
    “众位爱卿为什么不说话了,朕听后宫的小宦官说,眼下京城内外都在沸沸扬扬的传闻,说是岳王显圣,率领天兵天将把鞑虏大军全歼在河间府?”
    着说着,崇祯皇帝的嘴角居然还挂上了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