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顺明 >

第517部分

顺明-第517部分

小说: 顺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这六千人不仅仅是守的稳当,就连开封城周围几十里的地方都是太平无比,周围的大小势力,可真是有几家上万人的大队伍,但长着眼睛的人都能看到二三月间黄河上那几乎遮蔽河面的船只。
    能把这么多的物资投放过来,自然也能把这么多的兵马投放到这里,归德府和兖州府山东大军可是虎视眈眈,不要去招惹这等不必要的大祸了。
    但开封府的三班衙役,还有巡抚官署和布政使司衙门的这些当差的,这些人都是门头精熟的地头蛇,他们这些日子私下议论,说的是城外和城墙各处的要点大概的驻军也就是四千人左右,而归德游击袁时中的直属部队都是屯驻在周王府周围,话说这齐国公还是大明的封臣,周王还是大明的一等亲藩,想要动手没有必要这么着急吧!
    在周王府外驻扎的两千多军兵,其中的成分颇为复杂,有亲兵营的精锐,有山东盐帮的密探,有陈永福的心腹部下,也是开封城的地头蛇,还有的是兖州军的骨干部队,就是没有袁时中的人。
    到了六月下旬,周王府周围两百步左右,已经是变成了完全戒严的无人区,开封城上下感叹,这齐国公也太狠了……





    正文 第四百三十八章 接泰山 笑最后
     更新时间:2009…8…19 1:09:12 本章字数:9323


    崇祯十六年六月二十五,在开封的周王府开始遣散下人,和大明其他地方的藩王有所不同,周王算是有所作为的,并且压榨的相对较轻。和洛阳城中的福王一比,更是天上地下,城中百姓对他也算是有感情的。
    看见周王府被山东兵马围住,颇有开封城中的乡老去往归德游击袁时中的营房那边请愿的。不过都是被拒之门外。
    袁时中带领着的六千人来到开封城之中,开封官民,上上下下对这支来自河南却是从属于山东的部队印象不错,因为军纪森严,也不骚扰百姓,这可是极为的难得的,但在周王这件事情上,却是丝毫不近人情。
    开封的乡老请愿也就是一两次,齐国公李孟的心思已经是路人皆知,皇族朱家和他当真是势不两立,请愿表明了态度,既然对方不答应,开封城中的这些人也不愿意继续坚持,免得遭受池鱼之殃。
    这世上的人都是这样的现实,特别是在这样的混乱末世,人人都还是把自己的性命看得要紧。
    周王府遣散了下人之后,府内也就是几名形同家人的仆妇、家丁没有离开,周王和王妃、侧妃加上儿孙一共也就是二十几个人。
    现在的开封城已经没有人愿意在王府周围经过,山东兵马戒备的紧密,无关人等路过那个地方徒遭怀疑。
    看这个架势。说不准什么时候山东兵马就要对周王府动手,目前这种状况,肯定还要做做表面文章,万一自己走地近了,被当成是替罪羊抓到。那可就悔之不及了,对这样的事情。居住在城中的居民总归是警醒许多。
    到了六月二十七那天,就连周王府周围的那些贵官府邸也全部的搬空,这些府邸地主人以各种各样的理由去往了他处居住,就是不愿意靠近了招惹这个麻烦。
    六月二十八,驻扎在周王府周围地两千多山东兵马来了一次大清查。把周王府相邻和附近的宅邸都是搜查了一遍。绝大多数的宅子都已经是空掉了。没有空掉的宅子上下看到这样的局面,也是抓紧搬走。很是有人留下了看风色地家仆。看到胶州营地行动,都是庆幸自己搬走地遭。
    六月二十九的晚上。开封城内地周王府突然是燃起了大火,火光冲天。映红了夜空,这火势实在是太大了。
    驻扎在王府边上的两千多士兵根本来不及扑救,尽管临时动员了城内青壮救火,但因为王府周围地大部分宅邸空无一人,也是耽误了时间,等到大队人马赶到的时候,王府地火势已经是不能控制了。
    许多百姓都是被这场大火惊动,半夜起身遥望火场,就算是没有经历过火灾的人看见这样大的火势,也是明白,这样的大火,就算是石头在里面也烧成灰了,这山东还真是下了狠手,周王一家,真是可怜啊!
    不过想想洛阳城那被一刀刀刮了,然后和鹿肉掺杂,给流民大军下酒的福王殿下,这位周王倒还说得上幸运。
    而且还有人想的多了一层,如果不是他们朱家横征暴敛,搞得民不聊生,流民大军反乱,又怎么会有今天这样的局面,只能说是时局变幻、造化弄人,可怜、可惜,可叹啊!
    六月三十这天,山东兵马在城中加强了巡视,而且也派快马传递到归德府那边,让到归德换防的兖州军两个团做好准备,预防有变。
    但开封城出人意料的平静,周王府的焚毁,在众人看来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那齐国公李孟所做之事,本就不可能容下一名朱家的族人。开封城甚至还从周王府被焚毁这件事情上得益不少。
    比如说周王府占地广大,被大火焚毁,尽管清晨的时候,大火被扑灭,可那废墟仍然有火头残余,整个这个废墟也需要大批的青壮劳力来情理,胶州营也是实打实的付给银子铜钱,大家现在都是手头紧张,这可是大好事。
    开封城开始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之后,城门大开,水陆畅通,大批的物资从水路上运送过来,也有归德府和开封城之间,居住在黄河两岸的平民百姓过来讨生计,消息也开始跟着灵通起来。
    开封周王府半夜起火的事情差不多七月间,北直隶、山东、南直隶几省差不多就有大半的人知道了。
    这也是出乎山东军方的意料,原本以为这样的举动会让许多人反感,文人士子又要掀起一阵攻讦的浪潮,谁想到众人的反应却是这般的轻描淡写,根本不去理会,而且在后期从更远地方反馈来的消息,山西、湖广、江西等有大明藩王的省份,对这件事情反倒是颇为的叫好。
    有明一代,藩王除却出城祭祀之外,其余的时间都是被圈在城中不得外出,头上就那么一片天,能活动的地方就是这城池,大明的城池除却京师、南京、开封、西安、苏州几个大城之外,其余的都是颇为狭小。
    这么一代代的憋屈下来,心理想不变态都难,怎么发泄心中的这些情绪,除却酒色之外,也就是祸害百姓了。
    说起来或许是个笑话,地方上的藩王喜好酒色,一般都是被朝廷褒奖,称为淳厚,因为沉迷酒色之中,最起码不会危害朝廷中枢,至于贪财压榨,地方官也没有办法去管,往往是大批无赖恶人投靠宗藩,依仗权势圈占田地,逼迫良民百姓,地方上苦不堪言、民不聊生。
    这些藩王,就算是在城内杀人。也不在地方官地管辖范围之内,用无法无天来形容他们丝毫不为过。
    藩王们如此的为害地方,却无法制约,所以他们站到了所有人的对立面上去,不光是百姓们反感痛恨。就连地方上的文人士子,高门大户。甚至是地方官僚也是深恨,周王在开封城中的确不能说是坏人,甚至做过许多好事。
    可周王一家从未出城,凡是听到这周王遭遇地,大都是把本地的藩王代入进去。那肯定是大声叫好了。
    在兖州府城嵫阳地某件事可以更具体的说明这个态度。眼下的鲁王府完全被圈在了嵫阳城中。他在城外的那些王庄良田都是被“丈量”到了屯田田庄的名下,很有些平民百姓因此受益。
    当年这鲁王府在兖州府地面上着实地做了几件伤天害理地事情。七月间,周王府焚毁地消息传到山东。就有人半夜在鲁王府外大骂,说是你们这些混帐为什么不找把火把自己点着了。让嵫阳百姓高兴高兴。
    鲁王府噤若寒蝉,不敢有任何的反应,他们可真是害怕得罪了山东地这位杀神,晚上不小心被“失火”。
    很少有人注意到,大火燃起的第二天,包围在周王府之外地山东士兵少了五百名,同时,一支运送粮食的船队,开始启航,从黄河顺着运河返回山东。
    其中两艘大船号称是用大福船地制造技术造出来的,他们有目前的大小是因为河道的限制,如果不是这样,这艘船还能造的更加巨大。
    这样的船只,逆流而上航行到开封城渡口,让开封城上下一阵的惊叹,这样的船只怎么看也不是用来运送粮食,而像是炫耀山东的实力。
    两艘让人惊叹的大船的确不是用来运送粮食的,在山东来到开封城这边的船只,送完粮食和盐货之后,往往还要带着些开封城中的特产回去,开封城的金银珍玩,还有一些大库中储存的物资。
    但这两艘船现在没有装载货物也没有装载粮食,而是装着周王一家人,为了保险起见,从开封城一直到下游的仪封这一段,都是不让他们走上甲板,等到过了仪封,这边已经进入了山东兵马控制区,自然也就松了口气。
    让憋闷颠簸了几天的周王一家,走上了甲板,藩王是大明仅次于皇帝的富贵,这么把周王朱恭枵一家掳掠来,难免他们全家会有什么过激的举动。
    在甲板上的周王府一家,每个人身后都有人在盯着,要有人走到船舷边上就会有人劝阻,不过显然随行的这些人担心太多了,周王一家老小,每个人都是兴奋异常,全然没有失却荣华富贵的忧伤和绝望。
    随行的这些山东盐帮和亲兵营的人员互相交换情报,发现周王府这些人在船舱内的时候就已经兴高采烈了。
    黄河行船,顺流逆流,所需要的时间都是非常的长,在船上开始几天还能感觉到新鲜,接下来的日子就颇为的枯燥无聊。周王府的这些,从周王到周王的小孙子,都好像是看个没够,给人一种什么市面都没有见过的印象。
    在船舱里就是那样的兴高采烈,到了甲板之后,每个人都是看个没够,甚至到了吃饭的时候,都让人把饭食拿上来,而不愿意下去。
    山东过来的这些人根本理解,这枯燥的两岸景色到底有什么可看的,从开封城渡口到归德府这边,需要四五天的时间,这么长时间居然还没有看够,实在是让人不可思议。
    走到归德府境内的时候,周王一家就连晚饭都要在甲板上吃了,好在这个时候是夏季,天气倒也适合。
    而且上面早就是有了吩咐,要求对周王一家一定要伺候好,不能怠慢,这饭桌上也是好酒珍馐,什么都不缺的。
    这天周王多喝了几杯,说得话未免有些多,不过这句话却让船上的这些士兵密探们,明白了周王一家为什么看周围如此兴奋。原本以为我这一辈子,儿孙这一辈子,只能看开封城中的这一片天,喝这开封城中的水,却没有想到会有一天居然能逃出这个大监狱。看看这天地之间地不同的景色,真是上天眷顾。”
    尽管藩王和皇族们在城中穷奢极欲,可以为非作歹,但他们祖祖辈辈被圈在一块地方,永远不能出来。这种境遇也会让人疯狂。
    这也是明代的藩王如此疯狂,做出种种不合常理举动的原因。他们并不觉得自己是在享受,而是觉得自己在受罪,对于大明的存亡他们丝毫不关心,漫长时间中,另一种形式地圈禁已经让他们心中愤恨。甚至想和这个帝国一起灭亡。或许福王不愿意出一分钱助饷。或许楚王指着朱元璋御赐的椅子发火,都是这种感情地表现。
    有个很可笑的推断。那就是藩王们所在的城市大一些,他们的精神状态也会正常一些。比如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