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顺明 >

第523部分

顺明-第523部分

小说: 顺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被这么硬邦邦的顶回来,总兵陈永福错愕的一愣,接着哈哈大笑,这话是顶撞他不给他面子,却也是大力的夸赞了他的儿子陈德,陈永福想想陈德,心中就有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见识到了这一营的强悍,对来山西的作为更加有信心了些,也没有必要在这里多呆,陈永福笑着说道:
    “既然如此,那陈某也不多说什么了,接下来这些时日的军饷粮秣还需要欧游击多多操心费神,陈某先回营去了。”
    欧曼点头行了军礼,也没有过多的客套,在河南境内的时候,山东的商人们可以通过水路运输给这支军队提供给养,但是进入山西之后,大部分的路程都是陆路的行进,自然就鞭长莫及。
    但这一切都有过安排,欧曼。加里斯携带了足够的金银,在山西境内,新任大同总兵的兵马地方上多少会支应一些,加上有足够的钱财购买,倒也是可以不愁军需补给,山东的几名能独当一面的大将,都是被众人熟知。
    派出来可以放心,并且能独当一面的,而且能指挥火器装备占优的部队,好像也就是这个欧曼。加里斯了。
    这个古板的萨克森佣兵将领的确可以率领这两千人的部队,远离山东完成任务,而且欧曼。加里斯年纪大些,并且做过佣兵团的将领,给他金银去筹备粮饷倒也是让人放心。
    九千豫兵进入山西之后,山东商人们停止了后勤军需的补给,看起来当然是河南和山西之间路途艰难,这军需粮秣的生意做起来无利可图。
    大同总兵可是挂着征西前将军名号的大将,整个山西地面多少要给几分客气,实际上过了闻喜县,就不用欧曼。加里斯来花钱筹办粮饷了,汾州和太原府的商人们开始纷纷的主动报效。
    尽管总兵陈永福表示本将绝对不会扰民,所有的粮秣军需都是按照原价付钱,但这些商人们那里会让陈永福付钱。
    先不说军需供应的十足,而且陈永福自己也是腰包鼓胀。很是发了一笔横财,这些晋商们调子唱的很高。说是大帅从河南驻防我山西地方,可河南到山西这一路都是大帅花钱自己购办粮秣,这岂不是让山西士绅心中有愧,一定要把这个缺口补回来。
    结果给陈永福的钱财,比他花出去地还要多出两倍要多,这还仅仅是平阳府和潞安府以及泽州商人们的孝敬。听说到了汾州和太原府,更有大批地孝敬送上。
    对这些孝敬,陈永福真是颇为的诧异。在河南的时候,就算那些流民大军还没有闹到全境的时候,河南上下的人都是对军兵退避三舍,这些军兵每日间凶神恶煞的横行地方,又是天天吃用大笔粮饷。
    偏生这些军兵吃了用了,却没有一点地好处回报,流民大军来的时候,一样是溃逃四散,平日里更是如此,城内的店铺买卖、城外地土地税赋。这些实利都是掌握在文官的手中。想要有丰厚的回报,还不如多给文官送钱。
    谁会理会这大头兵……
    没想到来了这山西。却有这等的好处到手,真是让人不解。还是一名来自山东盐帮的幕僚帮助总兵陈永福解惑。
    泽州和潞安府需要向外贩运铁器,平阳府这些地方要向山西贩运盐货。盐货、铁器想要获得大利一个卖给流民大军,另外就是贩卖到大同北面的草原上去,在草原上卖给那些缺铁缺盐的游牧民族,尤其是暴利。
    可想要把这些东西卖过去,那就必须要通过大同边兵守卫的各处关卡,陈永福乃是新任的大同总兵,正是掌管这些关卡的总头目,这些人不来贿赂讨好,又去讨好什么人。
    至于汾州和太原府,更是豪商云集之地,他们之所以成为豪商就是因为从事着大宗地违禁贸易才成功,对这守卫边关地大将更是有讨好的理由。
    世代将门地陈永福对这等靠着勾结鞑虏的商人心中始终有一种厌恶感,可听到这名幕僚介绍,也是忍不住感叹,在山西豪商这等地攻势面前,就算是铜浇铁铸的好汉,在这等财色攻势下,也会变成一滩烂泥。
    结果还真是不出意料,由南向北地行进,到了霍州地界的时候,或许是听闻这位河南来的新任总兵治军极严,军纪很好,很有些油盐不进的味道,可眼下的这个局面,朝廷对能有兵来镇守山西已经是谢天谢地了,想要临阵换马没有可能,那就只能是下重注了。
    在灵石县,有人带着几辆大车说要求见大帅陈永福,直到目前为之,山西总兵陈永福对地方上还是颇为的客气。
    白银五万两、大同绝色三名,对方只说是汾州商会的一名从事,而且只是说这些东西给大帅做个见面礼,并且送完之后,干脆利索的离开,也不说什么要求之类的话语,干净利索。
    这一天晚上陈永福军帐之中灯亮了半夜,五万两白银,这仅仅是见面礼,可想而知后面还会有怎么样巨量的财富。
    大明烟花***,大同和扬州培养出来的女子并称,此次送来的三女已经是绝色,若是这仅仅是开头,那后面还会有怎么样的声色犬马,人生在世,不过图的就是声色犬马,富贵享受而已,看来这山西之地居然都能满足,那还有什么可求的。
    大同总兵陈永福的犹豫是被一名亲兵的通报打断的,这名亲兵算是他的贴身心腹,深夜进帐来禀报,说是那个洋人率领的两千人已经是休息,不过巡夜的人却比往日里多了一倍有余,那名洋人穿着盔甲,始终没有就寝。
    陈永福听到这里不过是苦笑了下,但那个亲兵接下来却愤愤不平的说道,这些山东兵马未免太目中无人,六门火炮夜里调整了方向,居然对着大帅的帅帐,这到底是什么意思云云。
    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陈永福终于是明白了自己该何去何从,荣华富贵、声色犬马,还是要有命去享受才好。
    当晚,陈永福派人把银两封存,三名女子也送到一个单独的军帐中去,等到第二天就让那送的人领回去,自己则是严令各军,每日间不得私放外人入军营,违者严惩不贷。
    八月初三那天,缓慢行进的九千豫兵终于是到达了汾州的平遥县城,这可是“高盛和”的总号所在……





    正文 第四百四十一章 再入城 终有报应
     更新时间:2009…8…22 0:56:09 本章字数:9580


    ()高盛和这三个字在天下间很多地方都被当成是一个人名,即便是在消息灵通的江南之地,松江府做棉布买卖的大豪商丘家,就曾经感慨道:
    “这山西的老高,每年都从我这里买这么多的布匹,怕是北五省的人都有衣服穿了。|(8_9文学/|*”
    这件事后来则是被传为笑谈,天下的豪富之地,山东是新兴,论起底蕴来和其余几处真是有不小的差距,江南那是世代富庶,而山西开始是依靠潞安府的丝绸,泽州的铁矿,到了中期则是盐货和贸易。
    明末的时代,除却山东灵山商行,郑家集团这种带着不少军事政治色彩的不能算在其中,这高盛和堪称是天下第一商会。
    山西商号兴起不过百余年,也就是从嘉靖年间才'首发达起来,如今却已经赶上了历史悠久的江南之地,这的确是让人惊叹。
    而且山西的商业大兴并不仅仅有高盛和这么一家另类,而是太原府和汾州还有大同各家商号的整体兴盛,大小商户都是生机勃勃。本来这山西表里山河,地形相对的封闭,并且是大同边镇的后方,一有边患兵灾往往会被波及。
    本来不是什么当官的好地方,可这些年山西有些府县的差事被熟悉官场的人评为第一等的优渥,原因无他,坐上一任,下面这些商人们的孝敬就是吃用不尽,了不得的好处。
    可这样的商业兴盛,生机勃勃,却并不是江南豪商的那种商业头脑,而是因为政策的投机还有那种没有原则的冒险。
    明中期为了供应边镇的军需,采用了“开中法”,所谓的中纳盐粮,把粮运送到边镇,由边镇开出盐引,贩卖盐货。
    这政策开始被认为是德政,实际上却有大把的空子可钻。山西和南直隶的盐商在这里上下其手,大'首发其财,而边镇除却前期之外,根本没有在这里得到过什么好处,军需供给日渐地困顿。
    到了后期,两淮盐商对盐货买卖的垄断性越来越强,陕西和山西的池盐,也因为边患的炽烈取得不易。晋商们开始琢磨着其他的方法来'首发家致富,事实证明。他们的冒险精神要远远的超过江南的同行们。
    不管是草原上地蒙古还是关外地女真。他们对明朝都是有军事优势。每次地战争都会取得大量地战利品。其中金银珍玩地数量相当不少。可他们偏偏有许多物资。甚至是很简单地物资。都无法用这些金银来购买到。
    晋商们就是看准了这个。开始在其中当个互通有无地中间人。一件铁器。在中原价格低廉。可卖到草原上去。这个价格顿时翻了几倍甚至是十几倍。这些铁器实际上就是兵器地原料。不管是蒙古还是女真当然是急需。
    抢掠来地金银换成了武器、装备、药材。武装起来更加强大地军队。然后抢掠来更多地金银。周而复始。
    鞑虏们越来越强大。而晋商们也是越来越富有。等到如今。生意做地越'首发地大。供应地货物已经不光是战略物资了。那些蛮族权贵们需要地奢侈品。甚至是女孩男孩。晋商们都可以一手操办。
    当然。在这买卖地过程中。或许还有晋商们附送地所见所闻。沿途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或'首发是一些更深刻地东西。
    江南和闽粤地海商。就算是不遵王法。在商人和海盗之间地灰色地带游离。可他们是把大明人口消费不了地各种手工业产品贩卖到外国。然后拉回整船地金银和急需地物资。不管这个行为合法与否。对大明对这个国家和民族都是有益处地。
    可晋商们却不一样,他们的富裕是建立在华夏的损失上,蛮族就好像是饿狼,撕咬着华夏的血肉来壮大自己,而晋商们的财富也是华夏的血肉,他们把华夏的养分偷送给虎狼,让虎狼们更加的强壮。然后撕咬下来的血肉更多,晋商们分得的也就越多,周而复始,直到华夏轰然倒下,蛮族成为这块土地的主人。
    所谓的为虎作伥,蛮族是虎,晋商们就是那伥鬼……
    高盛和就是最大的一只伥鬼,高岳闵和盛治泉是目前高盛和的两位东家,高盛和名字的含意,实际上就是高家与盛家和好的意思,据说万历年,现如今两位东家的父亲在平遥可是对头,后来经人说和才算是罢斗。
    而且莫名其妙的,双方还联合到了一起,结果这生意就做的越'首发大起来,平遥县城,你要是来做生意的,请到南城去,那边有高盛和的商号和仓库,如果你想要拜访高家或'首发是盛家,请去北城去,两家府邸都在北城。
    没错,城内只有高家和盛家的住宅和产业,其余的人家都是搬迁到了城外,高盛和很大方的给他们置办了产业,而且平遥县城,大部分人也都是给高盛和做工当差的,就算是平遥城的知县衙门上下官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如此。
    高岳闵是晋商之中的传奇,现在四十多岁,可就算是七八十岁的那种老辈商家,在他的面前也要恭恭敬敬。
    万历末,三大征余威犹在,关外满清的优势还没有这几年显示的如此绝对,那时候高盛和仅仅算是中上商户规模,才十六岁的高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