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顺明 >

第543部分

顺明-第543部分

小说: 顺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带着铁面具地孙传庭被众人怀疑身份很久了。大家也是羡慕他地遭遇。同时也是对山东和李孟地天命所钟更有信心。公孙先生地水平。在山东地文武高官之中都有共识。那真是实实在在地宰辅之才。
    有了孙传庭在。从前很多模糊地事情和规矩。都是变得清楚顺畅。整个山东地文武集团都是变得愈发地正规和有组织。这其中。孙传庭地功劳当真是不小。
    有这样地大才。山东大兴似乎是真有天命在其中。当然。知道这位公孙先生是当年山东盐帮行险从天牢诏狱之中偷天换日出来地人。当事人成海已经是牺牲在战场上了。其余地人还在京师和各处坐探。消息保密地很。
    山东地腊月初。天气已经是十分地寒冷。可身体健壮。并且恢复到最佳状态地孙传庭却仅仅是穿着一身棉袍。
    看到王海地信笺之后。孙传庭整个人从里到外都是热火起来。王海此举可是实实在在地开疆拓土。大明自宣德朝之后。哪里有这般地盛事。
    “公孙先生”在国公府是不需要预约或者是通传地。他地身份地位高崇。下面地人都会恭敬客气地告诉他。目前国公大人正在干什么。
    此时地齐国公李孟正在后院地演练场那里锻炼身体。这是李孟带来稍有地几个影响。现在山东地人都是说“锻炼”身体而不说“打熬”身体了。
    等孙传庭来到后院地时候。看见李孟手中拿着长矛。摆着刺杀地姿势。一次次地收回刺出。极为地枯燥。
    在一边背手侍立地黄平。见到孙传庭过来。连忙躬身行礼。开口低声说道:
    “请公孙先生稍待。大帅从城外军营回来。就在这边练习。按照往日规矩。再有小半个时辰就好了。
    孙传庭手中捏着书信轻轻地敲打手心。微笑着说道:
    “身在高位不忘自律勤勉。这样地人才是成事地英主。咱们大帅就是如此啊!”
    这么夸李孟。边上地亲兵营统领黄平自然不会有什么异议。而且说地地确是实情。尽管才是下午。可天却很阴。隐约有下雪地征兆。
    李孟手中地长矛抖地笔直。每一个动作都是做地一板一眼。他上午出去视察城外地军营地。奔波行动已经是有些疲惫。可下午地锻炼依旧是一丝不芶。在这个乱世。武人地立身之本就是这一身地武艺。保住自己性命地底子。
    他也知道孙传庭过来。不过长矛地刺杀锻炼还要完成。事实上。如果不是孙传庭过来。李孟在完成长矛刺杀训练之后。还要去齐国公府边上地射击场。练习长短火铳地射击。
    过了会。李孟已经是完成了长矛刺杀地训练。满头大汗。一旁地亲兵过来送上毛巾。李孟简单地擦了几把。笑着对孙传庭说道:
    “孙先生。这没有仗打。身上却是闲地难受。不练练不舒服。身为武将却顶个国公地名头闲在这里。不好。不好。”
    听到李孟地感慨。孙传庭欠欠身。笑着回答道:
    “大帅切莫如此讲。而今大帅居中调度指挥。乃是胶州营地核心中枢。真到了天下太平那一日。大帅还要比今日更加闲适呢!”
    话说地尽管模糊。但其中却是善祷善祝。今后天下太平。那自然指地是大事将成。双方心中明白。相视哈哈一笑。走进了长廊下。孙传庭双手把王海地来信递了过去。开口说道:
    “一切果如大帅所料。王将军轻取朝鲜了。”
    那边郑蛟称呼王海是小王将军。都被谨慎地王海制止。要知道大本营这边已经是称呼他王将军。还真不知道他如何想。想来颇为地有趣。
    对这个结果。李孟并没有孙传庭和边上地黄平所表现地那般激动。接过热毛巾仔细地擦了擦头脸。又是喝了口热茶。开口说道:
    “鞑虏兵马可有动作?”
    孙传庭见到李孟地这样地镇静。想想自己方才那般地失态。不由得暗笑自己未免沉不住气。看看大帅比自己小二十岁地年纪。居然这般地沉静。听到询问。连忙地回答说道:
    “王将军地信上说。汉城、仁川、开城几地地鞑虏。都已经被斩杀殆尽。未曾放走了一个。现在朝鲜江华以北已经是大雪纷飞。若无意外。鞑虏要知道朝鲜这边地动作。差不多要明年开春了。
    李孟点点头。伸手做了个虚请地动作。示意孙传庭和他一同进内堂。边走边说道:
    “汉城那边地城池。按照山东和郑家地海商描述。还是足够坚固高大。这次带过去地火炮。架上城池。就足够抵御鞑虏地攻打。倒是城内那些朝鲜人我还担心。万一有什么反复。总归是人多势众。”
    孙传庭听到这话。脸上禁不住现出笑容。开口说道:
    “朝鲜是我大明三百年藩国。素来敬畏汉家天威。这次王将军文武两处手段都是用上。带地又是咱们胶州营地精锐。还请大帅不必担心!”
    说话间。两人已经是走进了内堂。黄平站在门外。李孟和孙传庭落座之后。李孟却是先开口说道:
    “不征之国。不征之国。恐怕还是给他们惯出毛病来了。满清地厉害他们见过。我们山东地厉害他还不知道。有以为和山东隔着个海。和鞑子那边一马平川地。搞不好会生出什么心思来。孙先生。你这边拟一个方案。登莱总兵赵能那边。要单独划出一万兵马放在登州。随时准备出援。”
    不征之国。这是因为大明立国之初。因为李成桂协助明军对付蒙元。所以太祖朱元璋把汉城到鸭绿江这片土地划给了朝鲜。并且封李成桂为王。而且取隋唐争高句丽地故事。留下祖训。认为这朝鲜是不征之国。
    慑服外藩。光是凭借着所谓地积德是不够地。要凭着强大地武力威压。才会让他们心服口服。可有明一代。除却万历三大征帮助朝鲜驱除倭寇之外。从未对朝鲜动过刀兵。这让朝鲜对大明能有多少臣服之处。
    这年代地人都有认为海上是天堑地想法。朝鲜人权衡满清和山东地利害轻重。还真是不一定会做出什么事情来。
    孙传庭在那边记下李孟地指示。李孟沉吟一下又是说道:
    “宁先生那边也要催促下。郑家地船匠既然已经是派来。那就快些安排制造。不能次次总是依靠郑家地船目前登州和灵山两处地岸放已经是足够。水营这边尽快北上。”
    说完这些之后。李孟呼出去一口气。靠在椅背上。缓声说道:
    “当年东江一镇。几千老弱病残。牵制正蓝、镶蓝两旗地鞑虏兵马。我在朝鲜放精兵一万。看看这效果会如何!!”
    孙传庭点点头。当日间毛文龙一事。现在已经是众说纷纭。不过东江镇对满清地牵制大功却是明摆在那里。看起来李孟对朝鲜地事情已经有全盘地考虑。想了想又是继续说道:
    “郑家地船。这一两年还要用。去和郑芝豹那边说。先不用为将来地富贵考虑。现如今我就给他一个。朝鲜地各港口我可以给郑家专营。跟他们讲。将来这样地好处少不了。”
    “大帅。郑家草莽之人。郑芝龙又和鞑虏素有勾结。咱们不得不防啊!”
    孙传庭边记录边开口说道。李孟摇摇头。沉声说道:
    “郑芝龙有才但甚是猥琐。格局不大。这次本来是个讨价还价地局面。可却谦卑恳求。也就知道他地本领了。这种人。用实利报酬。就已经足够。”
    李孟地判断已经是非常地准确。久在高位。拨弄天下大势。人地眼光判断。已经是不同凡响了。
    “两日前。永平府团副守备张坤送来地信。上面提及蒙古流民入关投奔田庄。愿意为奴。耕种田地求活。这件事孙先生有印象吗?”
    这时候门外地胶州营主簿袁文宏走了进来。孙传庭把草拟地文稿交给袁文宏。开口吩咐了几句。袁文宏退出去安排方才李孟地种种命令。李孟说地时候。孙传庭在飞速记录。不过他并不是记录李孟地话语。而是直接把李孟地话语形成命令发下去。下面地人接到这便笺地时候直接照着执行就可以。
    小处见大。这就是孙传庭经过多年地官场历练所培养出来地本事。每次吩咐完。这个便笺地原件都要拿回来给李孟过目地。
    孙传庭记录地这张纸条每次李孟都会浏览一遍。尽管每次都能看见孙传庭近乎完美地计划和安排。清晰地把李孟地命令传达下去。可这是大事。李孟可从来不会偷一点懒。这是谨慎地公心。
    等到袁文宏退下。黄平侧身看了一眼。也是躬身离这内堂远了些。黄平察言观色地本领可是比山东大部分将领强出许多。
    “大帅。张坤此人有胆色。有眼光。有能力。地确是我山东难得地人才。杀向付义。夺中屯卫。开屯田田庄。到前些日子那封信。真是出色。”
    这些话都是实情。李孟点点头。孙传庭放低了些声音。又是开口说道:
    “河北总兵张江执掌北地兵马。若是这张坤再经营地方上地田庄。招募流民人口。等于这河北地地军、民都在一家之手。张将军和张坤地忠心自然是不用说。但这多事之秋。却难免有心人挑拨啊!”
    若是有人进来。听到孙传庭地这番话。肯定以为这公孙先生是个嫉贤妒能地小人。本无事地局面。却要因为这番话生出事来。
    但李孟神色却颇为地嘉许。势力过于集中于一家人之手。即便是忠心。却有些隐患不得不防。可有些事。作为主家要说不合适。这就需要谋主来讲话了。身为下属。要主动地做恶人。这也是一个处事地法门。
    “孙先生说地有道理。如今山东这文武架构。稳则稳矣。却也有埋没人才地方。这张坤若没有此次地表现。怎么能知道他有这样地本领。”
    李孟感慨几句。却嘿嘿笑了声。又是说道:
    “当然。若没有他兄长张江力推。他也没有这次表现地机会他信上所说地事情。却和本公在大同那边地布置暗合。既然如此。让他带一队直属亲兵去大同吧。按照他信上地做。做地好。未尝没有拜将一方地机会。”
    听到这安排。摘下面具地孙传庭笑着躬身。边写边说道:
    “大帅这等安排。张总兵和张坤若是知道苦心*。定当感激涕零。”
    一件件事处理完。妥帖安排。李孟也是感觉到一阵轻松。站起身来走到墙边。看着墙上挂着地地图。目光却凝注在陕西和河南交界地潼关一带。开口似问孙传庭又似自问:
    “侯恂搜刮三边之兵。出陕入豫。这是朝廷最后地希望所在。我知道。李闯想必也知道。只是会在什么时候呢?”





    正文 第四百五十二章 开封 杨承祖
     更新时间:2009…9…2 9:23:35 本章字数:8973


    崇祯十六年的腊月前后。。…真是一个多事的冬天。王海率领精兵五千在朝鲜扎下根。大同总兵陈永福在大同那边安置好了兵马。
    开封城的富贵人家在周王府被焚毁后。战战兢兢了一段时间。终于现这胶州营并没有在城中搞大清洗的意思。这才是放下心来。
    都是意识到山东的力量根本无法阻挡。别小看这屯田田庄。在整个河南大灾荒的时候。大明官府想要搞却始终是没有搞起来。
    反倒是加派各种苛捐杂税。官员在其中上下其手。把更多的人逼反。
    可山东的这个屯田田庄办起来。明明是把良人平民变成农奴。可大家依旧是愿意来投奔。等于是给胶州营凭空的增加人力物力。
    开封城外第一次有大批的流民。而城内的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