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顺明 >

第548部分

顺明-第548部分

小说: 顺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这个禁令在嘉靖年代的后期变得松懈了下来。大批的山西商人都是因为这个致富发财。而蒙古也是不再为这盐铁这种紧俏的物资发愁。突然得到了这么充沛物资的蒙古各部也是随之强大。在当时对边关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或许是死于安乐。宽裕的蒙古部落衰颓的速度比起大明来还要快很多。在万历年的三大征结束后。本来大明已经是虚弱之极。可蒙古这等边塞蛮族。却咱也没有和这几千年的惯例一般。趁着中原汉族国家的虚弱入侵。
    唯一兴盛起来的。则同样是定居民族。从事渔猎商贸的满洲女真。
    万历末年开始。盐和铁对于草原上的蒙古各个部落来来说。已经属于和牧草同样普通的物资。价格也不算是高。
    可就在崇祯十六年的年末。照常来贸易的蒙古各部突然发现。原本就在大同边关和他们交易的大明商人们一个也不见了。
    正是因为前段时间对盐货和铁器取得简便。各部落的贵人们都是把银钱花费到买那些精贵的珠宝珍玩上。而没有和百年前那般。一有机会就把盐和铁器储备起来。各个部落的储存都不多。
    盐这个东西在大明内陆还被山东的私盐高的天翻地覆。别说在如此紧缺的草原上了。特别是大同边关北方正对着的土默特蒙古。
    土默特部可是将近十万人的大部落。号称“控弦之士”五万。当然要是真打的时候。两万多的骑兵。四千左右的精锐还是能拉出来的。土默特部就属于那种因为盐铁得来的太过方便。所以没有多少储存的部落。
    陕西那边也有池盐。可是却被西蒙古的亦利巴里部控制着。这些西蒙古的部落。大部分是一些蒙古化了的西域部落。双方都被大明叫做蒙古。可彼此间那真是水火不容。偏偏这些西蒙古的部落战斗力都是颇为的强悍。
    东蒙古这些废物。根本打不过西蒙古那边。然就无法从那边取得盐货。最倒霉的要数土默特部。土默特部远不如察哈尔和科尔沁两个大部与满清亲近。然也就无法在那边取得补充。可他又在对西蒙古的最前线。几乎是个两边不靠的局面。
    从前因为和山西大同距离颇近。盐铁都有充足的供给。土默特部甚至还能转手卖给其他小部落。从中赚一笔。
    现在这个贸易一被掐断。别说这赚的钱赚不到了。就连己的用度都成问题。边关的防备也是严了起来。想要去大同府打听些什么。往往人在半路上就被抓住。丢进了苦役营中做牛做马。
    等到崇祯十七年正月初五。还在那互市的地方准备碰运气的蒙古商人和各个贵人的买手都是遇到了趾高气扬的大明商队。
    这支商队。面孔很生。一点也没有生意人的那种客气谦卑。只是昂着头开出了一个价钱。一个比平日里贵出将近几十倍的价钱。这么算下来。差不多一口锅。十斤盐就能换一匹马了。
    尽管蒙古部落都是以畜牧为生。可那里拿得出这么多马匹牲畜来换。各个部落到还是有些积攒的金银财宝。但那些钱都是在贵人手中。这些盐铁运回去。要各家各户的牧民平摊。部落的千户万户们。还要在这其中赚上一笔的。这么贵。肯定没有人愿意买。这些部落的头目贵族们。当然也不愿意垫付这必定赔钱的款子。
    好说歹说。百般的求恳。并且暗地里塞了些银子。来草原上卖盐的这位商人代表才算是松了口。说是这次的货物不多。不过按照低一点的价格分给众人。下次就坚决不能让了。
    凡是适逢其会的蒙古商人和买手们。都是把这批货物分掉了。这些趾高气扬的大明盐商们又跟大家约定了时间。说是下次还会来。带来的货物也会稍微多一些。
    在这些蒙古商人和买手的追问下。生面孔的大明盐商们也是透露了点口风。说是最近关内的风声紧。新来的这位大同总兵陈永福还没有打点好。山西已经因为他的严厉。倒了几家商号。大家都是小心的紧。
    草原上也是要过年的。因为盐铁的紧缺。土默特部这个年可就过得颇为惨淡。从土默特汗到下面的百户。聚集在一起商议了多次。
    崇祯十七年的正月初十。在上次交易的市集上。又进行了一次买卖交易。或许是上次的风声在草原上已经是流传了开来。除却土默特部之外。还有得到消息的部落也都是前来。趁着价钱还算便宜的时候。多购买一些。
    称太原府商号的盐商们所带来的盐货和铁器。又是很快的被抢购一空。价钱什么的。都要比平日里高出许多。可又比先前那高出几十倍的价钱要便宜不少。现在这么多人来买。那可是卖方市场。你不买别人就动手了。
    这么好的生意。让这太原府某商号的掌柜伙计们都是眉开眼笑。都是说要下次带更多的货物前来。
    这家太原府的商号还颇为豪的和来买货的蒙古人炫耀。说是他们家的掌柜已经是搭上了大同总兵陈永福这条线。草原上的买卖。差不多就要被他们一家垄断了。尽管过来买盐买铁的这帮人陪着笑脸。客气无比。
    可心中都是暗的叫苦。即便是现在这种翻了近十倍的价格。对于几十万人的各个部落来说。也是承受不起的高价。
    因为这个价格。现在各个部都不敢花钱买多了。可这些必需品少了。部落里也是要渐渐的生出乱子来。
    这次的生意结束后。土默特汗派人向着大同附近所有千人以上的部落发出了信函。邀请各个部落的贵人来土默特部的金帐议事。
    尽管盐价高昂。可人还是要吃盐。生意还是要做。西蒙古那边和陕西的边民彼此还为这池盐的归属争斗不休。偶尔露出来的那些星点的盐货根本不管用。眼看着就要受这些所谓太原商号的盘剥了。
    或许是知道卖出来的量各个部落很快就要用光。这称来太原府的商队在正月二十五那天又是运货来到了草原上。
    本来这样的盐货铁器。差不多要一个月才有一次。可这边却这样的频繁。摆明了就是想要赚蒙古人的钱。
    草原上没有什么水路。从太原府那边过来的货物都是走大同。出口子然后到草原上。运输工具则是用的牛马大车。按照土默特部的判断。这些商人不可能在二十天的时间内。就能调集这批货物北上。
    应该是在大同府这边有一个仓库。看来这盐价高涨的原因就是那大同总兵陈永福。这些大明的官贪图钱财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二月十五。这次的货物又是多了点。可来的蒙古部落买手更多。明显是僧多粥少的局面。就有那土默特部的万户单独设帐宴请这商队的头目。羊羔美酒。美艳侍女。又有些见不得的好处。
    把这个商队的头目搞得五迷三道。真是逃出来而来不少的事情。比如说这家商行叫什么灵山商行。是山东商人和大同总兵陈永福合股开的。
    在总兵陈永福率军从河南来到山西这边来的时候。山东商人们在半路上协助粮饷。并且送了不少的银子。结果让总兵陈永富颇为的赏识。这次合伙开设的商行。陈永福也是占了五成的份子。
    山东商人都是贩盐贩铁的。来到这山西当然和本地这些商人们冲突不少。那大同总兵陈永福也是有手段。直接是禁绝了山西商人们的财源。把这些暴利的行当。都是交给山东的商行来做。
    而且还有些别的事情。比如说那掌柜的说道。在大同城内就有一所由军仓改建的盐仓。里面储存的盐货。足够草原上吃用一年。每次来卖的货物。都是从那个盐仓里面调拨货物。运过来的。
    土默特部的万户听到这盐仓的消息之后。立刻是眼睛亮了。连声的劝酒。等到喝到酣畅处。那名万户又是说道:
    “土默特部用度颇大。如果贵商号能降低下价钱。我们大汗决定会买下一年的份量”
    这买卖说出来。那位掌柜当即就是被吓醒了酒。一年的份量。按照这个价钱。即便是降低。也会有几十万两银子的利润。啧啧。几十万两。大明一年的税赋才多少。都说这些蒙古部落这么多年积攒了许多的钱财。看来当真是不假。
    这么大的买卖。那位掌柜肯定也是做不了主的。只能是回去禀报上峰来决定。按照和大明打了多年交道的蒙古人的看法。有这么大一大笔银子。那位合股的大同总兵陈永福肯定会放行。搞不好还会派军兵一同运送。
    大帐里的商议结束之后。又是狂欢了一次。还真是宾主尽欢。在土默特骑兵的护送下。这灵山商行的掌柜带着己的伙计。匆匆忙忙的回到了大同。
    果然。这么大的生意人人动心。何况土默特部还大方的付了三百两黄金作为定金。五天后。在草原上等待消息的蒙古头目就是接到了这个商行传出来的消息。说是三月初五。第一批的盐货就会运送到草原上来。
    第一批的盐货是十二万斤。将近两百五十辆大车。听到这个消息的土默特汗禁不住在己金帐中大骂。这些汉人实在是太过无耻了。这一笔大钱。还好我们早有准备。
    三月初一那天。除却土默特己的牧民之外。各个附近中小部落的骑兵也开始朝着垲儿海那边汇集。在草原上所谓的海子。就是大的湖泊。
    而双方决定交易盐货的地点。就是距离垲儿海南边一百二十里处的猫儿庄
    用一次大交易的把大明这帮奸商的大批货物诓出来。把这些盐货都动手抢掉。让那些奸商来个血本无归。
    算算这几次生意花出去的金银。如果把第一批货物抢回来。差不多能支撑半年的时间。平摊下来。恰好是从前买盐的花费。正好是弥补回来。有这半年的份量做支撑。不怕关内的这些大明商人不降价。
    土默特汗都已经是打算好了。准备用这些盐货。收拢下各处的零散部落。让土默特的势力更加的强盛一些。
    土默特汗这次颇为的傲。都说大明的汉人狡猾。可这次却被我的计策给坑害了。
    垲儿海大会各部骑兵。土默特部是主力。动用了足足一万八千骑兵。其余各部在杂七杂八的加起来。差不多也能有两万二千骑兵。
    为了这次的行动。土默特部把在官山附近的金帐所在。都给搬迁到了垲儿海这边。就是为了就近的指挥调度。
    按照土默特汗和各部贵人的商议。这两万两千骑兵把那十几万斤盐劫了之后。立刻派人装成伙计和掌柜。骗开关口。进关内抢他一次。
    现在蒙古的兵马羸弱。根本打不进关内去。上次进关还是跟着满清的部队后面。这才是去大同府赚了点便宜。这次还应该是动员起来。如果能趁乱破了关口。抢掠一次。那这次集合各部骑兵。可就赚大了。
    所谓的蒙古骑兵。真正不用去放牧。专职作战的很少很少。土默特这种近十万人的大部落。也才有四千多这样的精锐。而其余的骑兵大多是牧民拿着武器来凑数而已。有件像样的武器。见过几次厮杀场面的。然就是所谓的强军。没有的。那就是跟着看热闹的仆从。
    很有些蒙古牧民带着把腰刀。拿着根削尖了头的木棍当作木矛就来跟随。都是琢磨着分两斤盐。或者是进关抢掠赚点便宜的。
    这种骑兵大集会。那是闹哄哄的完全不成章法。那些土默特和大部落的兵马还好。有些就是零散的牧民。甚至还有马匪。完全是乱糟糟的跟着大队人马行动。谁去了那边。根本是管理不过来的。
    三月初五那天。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