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强悍神农 >

第120部分

强悍神农-第120部分

小说: 强悍神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用的是你生产的牙刷,拿的是你生产杯子,然后到晚上睡觉还用你生产的被子床单。去厕所还是用的你生产的纸,这是什么样的感受。而且只有经济上超过了别人才可以用文化去征服。

这几天两个兵器车间又生产了不少的兵器,二十把天福枪,二十把盒子炮。刘宇把天福枪分自己带着,自己的二百快速反应护卫队很快又要开赴大理和红衫团战斗了,压力很大。二十把盒子炮分给铁蛋十把,最近乱石山里谍影重重,各方面的势力已经注意到了乱石山,尤其是实验室这样重要的地方防卫必须跟上。另外十把分给了石头,他带人在石门关守着呢,多十把枪就多些战斗力。

刘宇从石门关出发,二百快速反应护卫队员雄赳赳气昂昂的开赴大理。这次兵器做了很大的调整,五十名盒子炮手,七十名天福枪手,剩下的八十名全部是复合弓手。金兴霸腰里别着盒子炮手里拿着老虎拍子,带着十多人看守十匹战马,那马上是四挺机枪和将近两万发的子弹。

“大哥,马上驼的是什么东西。”瘦猴问刘宇。

“枪。”

“我滴个天呢。真是枪,怎么样,洋子,你输了。”

洋子一脸的不可思议:“大哥没搞错吧,哪里有那么重的枪,都几十斤重,我还以为是什么机器呢。”

“大哥研究新枪了怎么也不让我试试准不准啊。”瘦猴问。

“呵呵,这枪不用试,一试几百发子弹出去了,等到用的时候再试试吧,准不准的能压制敌人就行了。”

第150章 深秋农事忙

(求推荐,求收藏。)

刘宇忙着四处打打杀杀的,家里的一大摊子事情可忙坏了李永勤,忙活着修建好了花果山的三千亩冬季蔬菜大棚又急急忙忙的赶回了李家湾,李家湾及其周围才是环宇农业尤其是养殖业的重中之重。

屯田种植业是基础,关系到环宇数万人吃饭的问题,根本马虎不得。李永勤带领着十多名屯田的负责人已经开始制定明年春天播种的计划了。明年预计预计总播种十五万亩,现在屯田的屯丁已经达到四千多人了,在完全普及牛耕,水车,耧车,手动收割机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忙的过来,最多在播种或者收获的时候临时请一些人帮忙。

水稻负责人说:“水稻是大家主要吃的食物,而且米糠还能喂猪,我建议种五万亩高产水稻,再种一万亩咱们这里的普通的水稻。”

旁边一人问:“咱们这里的普通水稻产量太低,一亩地不过三百斤稻谷,和高产水稻的八百斤稻谷根本没发比。产量高,能让大家吃上饭才是硬道理。“

李永勤说:“东家和陆师爷他们给咱们分析过,不管是乱石山也好,白城也好,农民吃不上饭虽然有产量低的原因,单更多的是土匪和税费。乱石山里一般人也要种二十亩水田,二十亩旱地,这么多的地,不管是水稻还谷子等等都会收不少,可往往一年到头还是不够吃。现在土匪和税费的事情都解决了,普通人家就算是不种粮食,养羊都可以过上好日子。高产水稻亩产高,口味也不错。但是没有咱们这里土生土长的水稻味道香,酒厂每年需要几百万斤酿酒,所以这个普通水稻还是要种一万亩的。”

“水稻都没什么争议,主要大家认为南瓜和红薯,哪个做饲料更好一些?”一人问。

南瓜负责人立即说:“当然是南瓜当做饲料的效果好了,南瓜个头大,产量高,不仅仅能当做饲料更是熬粥吃的好东西。”

“红薯更好,红薯耐干旱土浅的坡地上都能种植,产量也高,烤着吃,煮着吃都行。”红薯的负责人说。

李永勤笑道:“两个品种都好,只是红薯明年即便全部播种也只能有三千亩左右,南瓜不一样,南瓜种子多,明年最少统一安排一万亩。房前屋后,各养殖场自己的种植的不统一管理了,谁种谁管理。”

大家热烈的讨论,最终制定了一大致的方案,回头还要刘宇同意了才行。水稻六万亩,其中高产水稻五万亩,本地水稻种植一万亩。谷子种植两万亩,高粱两万亩。南瓜一万亩,红薯土豆玉米种子有限恐怕最多种一万亩,剩下的三万亩种大豆。蔬菜一类的另外算。

养猪场内,一片喜人的景象。三百间育肥猪舍已经满了,每间猪舍里都有十头大猪,膘肥体壮,长势喜人。仔细一看着猪和普通的家猪不太一样,毛色有些发黄。原来这些猪有一部分是正常的黑色猪,另外一部分就是用公野猪改良的猪,这种猪长的并不快,但是耐粗饲料性非常的强,现在每日里吃米糠,南瓜和一点点的粮食就能长的很壮,春夏季节再搭配一些绿草,长的就更加的壮了。育肥猪已经有三千多头了,今年过年的时候可以出栏一部分了。小猪猪就更多了,育肥猪圈旁边有一个很大的运动场地,那里有数千头小猪在砖墙分隔了的场地里到处乱跑,撒欢的蹦蹦跳跳的。杜忠給出的建议就是让小猪多跑多跳,虽然长肉慢了,但是肉长的结实,而且抗病力强。小猪猪运动场旁边是种猪舍,都是小猪圈,每个里面一头猪,大多肚子鼓鼓的。这里是五百头母猪,二十头公猪。

李家二婶带领着一百五十名养猪场职工正工作呢。有人喂饲料,有人打扫卫生,分工明确,配合的很好。

“李场长,李场长,大喜啊,大喜啊。”一个腰间挂着围裙的中间男人满脸高兴的跑了过来。

李二婶一惊:“我家大喜怎么了?”

“呵呵,光高兴了,忘记了你们家儿子叫李大喜了。是这样的,0163号母猪生了。”

“生了?那么快,生了几个啊?”

“八个,整整八个,咱们的养猪场够一万头猪了。”

“是啊,太好了。”李二婶高兴的难于言表。

其他的职工们也听到了,欢呼了起来,整个养猪场充满了欢声笑语。

李二婶擦了眼角流下的泪水,旁边的一个十六七岁的小丫头职工问:“二婶,你怎哭了。”

“没,没事。”李二婶想起了今年年初的事情,土匪花皮狼来了,把自己养两头猪全部給抓去了,还踢伤了自己。没想到现在自己居然养了这么多的猪。

“东家真是太厉害了,说到做到啊,真不敢想居然真的可以养一万头猪。想想当初开始的时候养猪场里只有东家他们在山上抓的三头野猪,其他的什么都没有。”二婶说。

另一名老职工也感叹:“谁说不是呢,感觉就像做梦一样。我自从嫁到李家湾每年都养猪,但是无非是一头两头的。当初东家家说要把养猪场办成能养一万头猪的场子,大家都暗地里不信,没想到不还到一年的时间就已经实现了。”

“东家说了只要能实现目标就每人多发一个月工钱作为奖励。”

“噢,噢。太好喽。”大家欢呼着。

李二婶一摆手,很威严的说:“工钱給的本来就高,奖励也很丰厚,只是东家养的这猪也只是改善大家生活用的,投入的还很多,如果没有东家一次一次的买种猪,咱们根本不可能实现这个目标。从今天咱们场就是万头大型养猪场了,咱们应该更加努力的工作。”

“二婶说的是,都抓紧时间干活了,其他的养殖场效益也非常的好。听说养鸭场非常的厉害,都已经三万头鸭子了。”

大家高兴过后立刻开始干活了。

李永勤带人来了,来着很多的架子车。

“永勤来了。”

“来了,最近场里的情况还好吧。”

“都挺好的,今天已经是整整一万头猪了。”李二婶脸上充满了自豪。

“是啊,那太好了。等东家回来的时候我报告給他。”

“永勤过来有其他的事情吧,应该不是只拉肥料。”

“不错,有其他的事情。”李永勤说。

原来是李永勤打算趁着冬天的时候整改一下养猪场。首先,场内绿化将进一步的整洁,大树小树,花草要合理的种植。杜忠給出了种植建议,滋生蚊蝇的花草将被清楚,种植一些驱除蚊蝇累的花草,这样能最大限度的减少猪的各种传染病。养殖场的排水系统也将改造,夏天暴雨的时候会把场里脏水冲到河里去,这在普通人看来很正常的事情刘宇依然不能同意,治理污染必须防微杜渐,不能丝毫的麻痹大意。毕竟养殖场里的水可能传播一些疾病,在医疗不发达的年代,感冒、拉肚子都能死人。

还有就是要沿着猪场周围把原本稀疏的树林密布它,李二婶很不理解,问:“这是为什么,猪场里种树不就行了,周围为什么还要种啊?”

李永勤摇摇头:“这是东家说的,东家很多的思想咱们都理解不了。东家说养猪场离村子不算太远,怕夏天的时候味道会吹到村子里去,給大家的生活带来不便,所以要在四周种树,种很多树,这样能隔断一些臭味。”

“东家真是好人,处处为别人着想。”

李永勤忙碌着带着施工队进行策励,排水系统由于得水进行策划,能保证质量。整改的不仅仅有养猪场,还有养羊场,养鸡场,养鸭场等等,原本设计的时候限於经济条件,各项措施很不到位,现在深秋的季节一部分人正在乱石山里开荒,有不少的人都闲着没事做,而且乱石山的冬天虽然冷,但是温度零下的时候很少。

施工的人有一小部分是自己的人另外的一部分都是乱石山附近的村民,临时组成的施工队伍,搞工程的都是这样,只要设计合理,监理到位,不偷工减料造出来的工程是很棒的。这些都是修修补补的小工程,最大的一个工程在环宇第一铁矿附近有一条小河,叫做土狼河,后来大家感觉太难听了,就改名为铁矿河了。河水季节性比较强,秋冬的时候很小,如同小溪一般,别小看了这条小河,一旦到了夏季下雨的时候洪水很大的,铁矿的冶炼到加工是需要很多水的。为了解决水源问题,环宇高层的众人商议通过,决定在铁矿附近的河流修建一个小水库,库容不大,预计是五百万立方米的存水量,这样能保证铁矿用水。其他的地方修建的水库更小,有的完全只能叫做水塘。

铁矿水库立刻就要着手动工了,偏偏环宇面临这红衫团的大敌,刘宇,大牛等等众人忙的不可开交,修建水库的责任就落在了李永勤、于得水的身上。作为水库的直接使用者铁矿,韩钢也是非常的关心水库,这不,三人又来勘探地形了。

第151章 客运马车

(票票,收藏都要哈。)

铁矿河是在山间南北走向的一条河,现在深秋的这个时节河里的水只有三米多宽,深了不过二十多厘米。但是水很清澈,沙子很洁白,小鱼儿欢快的在河里流动着。

“这里的地形一直很平缓,往南五百米那里河流进入两山之间的一条峡谷,我的意思是在那里建一条水坝水坝不过几十米,建成之后从水坝到上游这七八百米的河床就成了水库了。”于得水指着远处说道。旁边跟着的的画图人员很快的记录画图。

李永勤笑呵呵的说:“咱们三个都是是土包子,没有什么正经的朝廷称号,不过这工程关系巨大,东家的信任就不说了,起码要想好了一旦这个水库在夏天的时候忽然溃坝了,会淹没下面多少人。”

“老李说笑了,这个要是想不到我就白拿这份工钱了。库容设计的最大是五百万立方米的小水库,又不是什么大江大河,没问题的。东家说了我修的水库把我名字刻在旁边的碑上,有功劳千古传诵,修的不好留下一世骂名。”于得水说。

旁边韩钢看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