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奴 [校对版]-第1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什么重要情报传来,倒是有几个司员临绘了些地图回来,算来是仅有的成绩了。安马尔那边也没有情报传来,一来是因为天寒地冻,各地都有降雪,来往不便,二来则是入冬后,清军明显加强了防备,对来往于各地的行人和商队盘查得严密了,所以短期内安插在安马尔身边的人是没有办法再潜来首义城的。
军曹的事情赵强本就不指望郭飞能做出什么来,只是盼他能把架子搞起来,等寻到合适人选再替换他,因此听郭飞说完后,也没有对他说什么,说了句“知道了,你好生用心干”便让郭飞下去,让卫兵把齐壮和贺满川两个万户叫来,赵强要问问他们部队训练的事。
魏季见大帅有些疲惫,急着要找齐贺两个师团长,知道大帅没有什么要交待自己了,便也想告退出去,不过在走之前却有一事要向大帅禀明。
“自大帅南下后,下官便组织了一支百人的商队南下,用的都是索伦、达斡尔人,内中有几人原先就是在墨尔根与各族百姓做过生意的,所以下官便把差事交给了他们。这几人也不付所托,带队到三姓去了一趟,把咱们手中囤的一些皮毛和人参和当地人换了些粮食、布匹还有铁器回来,另外还有不少盐油,所以下官准备过几日再组织一支规模再大些的商队到三姓去一趟。”
“好,这些事情你看着办就行,但必须记住一点,就是安全第一,绝不能让人查觉出商队的真实身份。”
组织商队南下的事情魏季曾与赵强说过一次,赵强当时便让他成立商务司负责妓营、酒及商队的相关事务,因此听了商队南下的事后并不觉意外。稍停一会,又对刘德说道:“过几日本帅要南下走一遭,你替我准备一下,此事不要对外人提起,我走后,若是有人问起,就说我到各地巡阅去了。”
魏季并不知道赵强要到京城去,当下心中有些疑惑,不知大帅又要南下做什么,不是刚劫了清军军粮回来吗,这会又要南下却是为什么?不过他生性谨慎,知道不该问的事情就不要问,因此应了一声便退了下去。
赵强不告诉魏季自己是去京城,也不让魏季对外人提起自己随商队南下是防止自己走后,关宁军出什么变故。虽然大多数将士已经牢牢和关宁军、和赵强绑在一起,但也难免会有一二异心之人,若是他们将赵强南下消息告于清军,那赵强就去得回不得了。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却是不可无,当日徐锦衣偷了金子叛逃一事赵强至始至终都记在心里呢。此次去北京城可不是带着几百俄军大摇大摆的去抢粮食,而是完全秘密的行动,身边所带的人也有限,一旦遇上不测,只能听天由命了。若不是为了冯云,为了自己计划的那几件事,赵强才不会去冒这个险。但若是此行顺利回来,赵强相信自己不仅能毫无负担的迎娶冯云,更能为明年的对清战事添上必胜的砝码!
第二百五十二章 一个老人与辽东铁骑
骑兵师团和近卫师团的训练严格按照赵强之前所拟定的训练大纲落实,但大体上仍是参照原关宁军的训练方法进行训练。。骑兵方面,赵强所知的与这个时代的军人基本相同,并没有因为多了两三百年的见识就超越这个时代的骑兵将领。
不懂就让懂的人去做,这一点赵强做得很好,他从不像后世校长一样事事插手,而是放心大胆的把懂行的人用起来,让他们去办自己不懂的事。所以骑兵师团的训练从上到下都是骑兵师团的各级主官在落实,赵强只看成绩而不去横加干涉,再而言之,他也拿不出什么可以短期内就可以让骑兵师团战斗力实行质的飞跃办法。
骑兵这个兵种从诞生初始,历经两千年岁月考验和历代将领不断的完善,到此时各方面已经成熟完形,没有必要进行大的改变,历史也告诉赵强,再过一百多年,骑兵将从人类战争历史中没落乃至最终消散在历史长河,取而代之的是热火器军队。故而对于在这个时代还可以发挥作用又完全不必自己去想办法改进的骑兵师团,赵强也就任之按传统道路发展,并不脑子发热妄想对骑兵也大动手术,使之成为“焕然一新”的新生物。
不过不去干涉却不代表赵强心中没有遗憾,没有想法,他有,但他却没有办法去做。他很清楚,论骑兵数量,自己编得再多也赶不上清军,他们有满蒙汉三个八旗的骑兵可用,损失了可以到蒙古部落补充,也可以征用数百万的汉人充当炮灰,总之,清军的兵源多得吓人,他们根本不在乎一两场死伤几万人的败仗,而赵强在乎,因为他一场这样规模的败仗都承受不了。原因很简单,他没有兵员可以补充。治下地盘很大,真的很大,赵强曾计算过,仅目前关宁军所占领的地盘,拿到关内去就是河南、河北、山东三省面积的总和,然而这么大的一块地盘内,兵民加在一起仅有不到七万人,这就意味着如果南下后,骑兵师团在清军重兵的打击下覆没,那赵强就再无骑兵可用,他的后关宁军也将成为缺翼的天使,最终凋落人间。
无法也不可能与清军单纯比骑兵的数量,所以赵强只能力求关宁军的骑兵能够在战斗力上超出清军数头,每战皆可以最小的伤亡取得最大的战果,然而仅凭现有的武器装备和兵员素质,这无异于是痴人说梦。而唯一能让他的愿望成真的却只有一件神器——三眼火铳。
三眼火铳是明代的大规模杀伤武器,其式样与老土枪相仿,分别有三个点火装置和三个药室,可以连射三发,也可以一并点火齐射,是当时以及现在世界上最发达的火器。三眼铳体积不大,骑兵冲锋时三发的火力会给对方造成极大伤害及震慑,发射完毕后又可以做锤击的武器,利用在马匹的奔跑速度,重击速度绝不逊于任何一件马战兵器,只要挨一下,对方就得一命呜呼。而让三眼铳成为骑兵大杀器并扬名千古的这人则是赵强每看《明史》都对其生平钦佩不已的一个老人,也正是这个老人铸就了关宁军的前身——辽东铁骑。
“夫攻不足者守有余,度彼之才,恢复固未易言,令专任之,犹足以慎固封守。”
这句话来自于一个人的传记。此话的意思为:以此人的才能,恢复失去的江山固然不太容易,但如果信任他,放手将权力交给他,那么稳固现有国土,却是可以的。这是一个至高无上的评价,这句话出自于《明史》,而编写《明史》的人是清朝史官。
在清朝这样一个文字狱横行,汉人气节被阉割一尽的朝代,说出这种话是要被杀头的。因为此话隐含的意思为:如果此人一直在任,大清是无法取得天下的。可是清代的史官说了,还把这样的话写进了《明史》中,并且没有受到皇帝的指责和怒骂,也没有一个人因此而受到任何惩罚。与此同时,他们还用一种十分特殊的方式来表达对这个人的崇敬。
在长达二百二十卷,记载上千人事迹的明史传记中,无数为后人熟知的英雄人物都要和别人挤成一团,而此人的传记里却只有他和他的子孙!
这个人不是徐达,徐达的传记里有常遇春;也不是刘伯温,刘伯温的传记里有宋濂、叶琛、章溢;也不是王守仁,王守仁的传记里有他的门人冀元亨;也不是张居正,张居正的传记里有他的老师徐阶、对头高拱;更不是袁崇焕,因为袁崇焕的传记里有十个人。
此人便是孙承宗,明末最伟大的战略、努尔哈赤父子的克星、京城的保卫者、皇帝的老师、关宁铁骑的创建者!正是因为此人,才有袁崇焕、才有满桂、才有赵率教、才有何可纲、才有祖大寿、才有吴襄、才有吴三桂……。
孙承宗是天启皇帝的老师,辽东告急后,他以花甲之龄出关亲自查看时局,并最终做出“以辽人守辽土”的决策,在此策的影响下,关宁军的前身——辽东铁骑成立。初入辽东铁骑的七千人全为难民,皆为家破人亡,与后金有不共戴天之仇的汉子,这些人捍卫了大明二十多年直至最后。而辽东铁骑之所以有这样的威名与战绩,则全赖军中所配的三眼火铳。
做为辽东铁骑的直接继承者,赵强与所部的吴军士兵身上都有关宁军的影子,正如后世某支军队喜欢追朔部队前身的光荣一般,赵强的关宁军追塑的便是辽东铁骑。无论现在的关宁军是怎么样的人员组成,无论现在的关宁军是打着什么政治旗号,都不能割断关宁军与辽东铁骑,与孙承宗、与袁崇焕、与吴三桂的血脉关系。
要想重振辽东铁骑的威名,要想以少克多,以弱胜强,赵强就必须给他的骑兵师团装备三眼火铳,而恰恰他没有三眼火铳,也无法制造,所以他要去京城,因为他要想有三眼火铳乃至“绞肉机”的机枪,他就必须要得到一个人,此人便是——戴梓!
第二百五十三章 天才戴梓
戴梓,字文开,号耕烟,浙江人,康熙十三年,耿精忠自福建起兵进犯浙江,响应吴三桂反清,康熙遂派遣康亲王杰书为奉命大将军,率清军赴闽浙征讨耿精忠。泡…书_记载,他由戴梓的子侄那里了解到,这种鸟铳形状象琵琶,火药和铅弹存在铳的上部称作铳脊的地方,有两个机轮,扳一机火药和铅弹自动落入筒中,第二机就随之动作,火石激发鸟铳发射,如此重复,二十八发射击结束后,才需要重新装火药和铅弹。这是中国有史记载的唯一自动射击武器,用机枪来称呼这“二十八铳”也不为过。然而就是在康熙这位“英明”君主的盛世大清,这种先进武器不但未得到推广,而且连实用的机会都没有,其实物只能藏于家中,以至于一百多年后,英国人凭借着并不先进的前膛枪就打开了满清的国门,实在是让人不胜唏嘘。
戴梓的才干不仅仅是制造“二十八铳”这样的准机枪,可以说但凡是他所能接触到的火器,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只要他看一眼,便能立即仿制出来,这种“山寨”能力恐怕后世的军工都要自愧不如。曾有西洋人以一种称为蟠肠鸟枪的火器夸耀于康熙,康熙看过后也觉得此物甚好,便让戴梓仿制,结果戴梓不到一个月就制造出了多把这样的枪。所谓蟠肠鸟枪应是指枪管内有镗线的枪,在当时工艺条件下,戴梓能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制造出有镗线的枪管,这不仅让世人称奇,更让赵强瞠目。
戴梓自制的火器,不仅式样方便实用,并且质量也好,据史载其制的火器每发都能击百步之外。在清朝及以前历朝历代,计量都不是后世所用的米、厘米等,而是用步、尺、丈来测算。所谓百步折算成米,就是八十五米到九十米之间。现在关宁军中所用的清军火铳和俄军火枪,都不能达到八十米开外的射击距离,清军的火铳一般只能在五十步外开火,否则便不能击中目标,俄军的稍好些,但也只能达到六十步,这与百步的距离相差一半,可以想象,交战双方一方持有的火器可以压着对方打着几十米是什么样的一个概念!如果有了戴梓制作的火器再加上三段射击的配合,只要不是脑子绣逗了,胜利便只是时间问题。
除了火器外,戴梓在火炮方面的设计制造能力也是让人刮目相看的,其最重要的贡献便是制造子母炮了。赵强当年对这个清代的火器设计专家特别有兴趣,所以对其的一生了解的便多。他知道大概是在康熙十九年的时候,戴梓奉命制造子母炮,其特点是发射出的不是普通铁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