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天改明-第3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光启点点头,他是大明科技第一人,明白如此做的话,确实能带来好处的,因此一想就通了。
钟进卫说得口渴了,端起茶来喝了一口,然后兴致勃勃地继续给徐光启讲道:“徐大人,之后再成立水泥、玻璃,对了,还有军械等各方面的研究院,全面发展各行各业,把大明的生产力大力向前推动,让大明更加繁荣昌盛如何?”
徐光启想象着钟进卫所说的前景,一颗虽已沉稳多年的心,也有点激动起来。
但他还未来及说话,钟进卫又说开了:“徐大人你看这样好不好,我们趁热打铁,直接把这事定了。由徐大人这边出具体方案,我么先去厂子那边,把几个研究院也搞起来,合并成一个总的大明皇家研究院。其下属农业、玻璃、水泥、钢铁等研究所,将来再增加火药、军械、船类等各类研究所。你看如何?”
徐光启听了点头道:“好,下官写个初稿,而后再一起商议。”
“好,那就这样。我明日一早就去找安公公,哦不,现在是宋应星了,先把框架搭起来。”钟进卫兴奋地说道。
徐光启却没有钟进卫这么兴奋,他想到一个问题,皱起了眉头问钟进卫道:“中兴侯,你这么多一起做,这钱粮从何而来?”
钟进卫没有丝毫犹豫,笑着答道:“我听皇上说了,国企已有不少利润。就由国企来投资好了,以后各研究所出的成果,转化为利润的话各所留取一部分做研究基金用好了。“
他见徐光启好像有点听不懂了,就直接道:“这些先不管了,我有一套主意能解决,你先写方案吧,我先搞定厂子那边,再碰个头后连忙给皇上递奏章。以前我有说过一些,皇上好像也是同意的,这事尽快开始运作起来。”
徐光启见钟进卫此时一番急匆匆要大干特干的样子,知道他此时正兴奋着。自己说些其他的东西,中兴侯怕也听不进去,就点头同意了,先就这么办吧。
钟进卫见事情说得差不多了,就起身告辞,想着回家再想一番明天的事情。
他刚出书房之时,想起一事,就又对跟在自己身后的徐光启说道:“前些日子有没有收到辣椒?”
徐光启听了一愣,忙道:“何为辣椒?”
钟进卫知道自己顺口说快了,就改口道:“就是番椒,也是从海外传进来的。我在张家口抄家的时候发现的,让人送往京师来,没收到么?”
他见徐光启摇头,就说道:“回头我派人去取过来,送到农业研究所去。这番椒是个好东西,多种些出来。”
徐光启有点好奇这到底是什么东西,不过他现在也并不怎么关心,一颗心已经在为那方案打底稿了。
接下来几日,钟进卫和徐光启都在为这研究院之事操心、忙碌。
也就在这个时候,辽东战场又突发一个意外情况,让一直平静对持的明军和建虏紧张了起来。
第四百二十八章 关宁现状
这日清晨,天才刚蒙蒙亮,位于辽东走廊的锦州城中,除了巡夜值守的兵丁之外,大部分人还在睡梦中。
但锦州城中的最高官员,即辽东巡抚袁可立却已起床了。他在早早用过早膳之后,就开始巡视城头。
袁可立和普通文官不一样,他是个干实事的,也因此才能在登莱巡抚位置上干得很出色。
这么早起来巡查城头,是他到任辽东巡抚位置之后,一直每日坚持做的一件事情。
袁可立这么做一则尽快在锦州城树立他巡抚的口碑,已收军心;二则也要熟悉锦州城的一切,避免有事突发之时因为不熟悉而来不及应变。
锦州城头的值守兵丁熬过了一晚上,身体正困乏,等着轮岗的同袍过来交接。
但他们一见巡抚过来,纷纷打起精神,站直了身体向袁可立敬礼。
袁可立一面点头示意,一面微笑着沿着城墙继续巡视。
他心中对目前的状况还是比较满意的,来锦州城还不到两个月,这里的军民都已了解他,对他都是发自内心的尊敬,这点他能感觉到。
而且,他刚到锦州之后,副总兵何可纲就向他靠拢,服从他的调遣。
袁可立知道,何可纲是蓟辽督师孙承宗事先安排在这里的棋子,自己之前也收到过好友的密嘱。因此,他把何可纲看作自己的新任心腹使用。
另外一点,确实如来之前所料,最不欢迎他来锦州城的是总兵祖大寿。
其实这也能想得到,原本已经被袁崇焕撤掉的辽东巡抚又恢复了,还搬到了锦州城。使得原本由祖大寿说了算的这个地方又多了一个顶头上司,得听从袁可立指挥,这多少都让祖大寿不满。
以致在平时袁可立召开的军议民事上,祖大寿多有不配合或者抵制的情况发生。
不管如何,祖大寿也是官场的老油子了,懂得如何不留把柄的做出这些让袁可立不快的事情。而且这里原本又是他的地盘,大部分锦州城中的军队将领不是他家的族人,就是他家的奴仆。因此,祖大寿用出的手段更是繁复多样。
就算如此,袁可立毕竟比祖大寿的官职要大,是直接管着祖大寿的。他本人又不是平凡之辈,自有手段在慢慢夺取这锦州城的话语权。
袁可立一边走一边想着这些事情,不知不觉已走了很长一段路程。这时,他觉得有点累,便站住了向城外眺望。
他眺望的这个方向就是锦州以东,建虏势力范围的方向。
这一个月来,建虏的探马频频出现,甚至绕过锦州城往宁远而去。
袁可立曾要求祖大寿派出精锐去和这些探马厮杀,屏蔽建虏的情报,但每次祖大寿都以恐有建虏埋伏为由而推托。
何可纲倒是愿意去,但袁可立却不想他去。这精锐派出去和建虏的探马厮杀,那伤亡比例是很高的。
何可纲手中的人马太少,如果损失过大,在锦州城就少了一支可用的人马,这是袁可立不愿看到的。
后来在袁可立的再三要求下,祖大寿还是派出了夜不收也前往建虏方向查探军情,发现建虏的主力,即多尔衮和多铎的大军驻扎在前方后,就再也不愿派出夜不收了。
袁可立明白,建虏大军会驻扎在这里,应该是对大明在宁锦一线的军情做出的反应。他们应该没有想到,自己会出任重新设立的辽东巡抚一职,更不会想到自己还把巡抚府设到了锦州这个最前线。
不过建虏有这么大的反应是他所不希望看到的,他没想到建虏竟然是如此重视自己,派了两个和硕贝勒进行防范,这对之后的计划很是不利。
想到这里,袁可立又想起了孙承宗对自己说过的一番话。
孙承宗的意思是要进攻建虏,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因为担心建虏的野战能力太强,所以打算步步为营,用筑城推进法来蚕食建虏的地盘。
孙承宗还非常推崇一种叫水泥的东西,说这种材料能快速筑城,却又非常牢固。
袁可立惊奇之余对那个材料的发明人更是好奇了,可惜无缘一会。
不过不管这种材料再如何神奇,现在建虏如此防范之下,是没有办法去筑城的。
孙承宗所选定的筑城地方是锦州城东三十余里的大凌河,袁可立对此并无意见。
因为此处乃是屏蔽锦州的重要防线,只要大小凌河能够修得像宁远一样,那就等于在山海关前又多了一道雄关。
明军若要固辽,就必修此城;而后金要想攻明,也就必拆此城。从袁崇焕时期开始,双方对大小凌河二城争夺就非常激烈,已是两建两拆。
根据以往的情形估计,有了那筑城的神奇材料之后,孙承宗很有把握在建虏反应过来之前就建好城池。
但他没有预料到的是,因为袁可立的出现导致建虏的过激反应,使得明军没有筑城的时间。
不过现在朝廷方面要辽东这边打胜仗的心并不急迫,据袁可立了解到的原因是现在朝堂上有很多事情发生,朝廷上下还无暇要求对辽东方面提出这个要求,眼下只求能稳住局势即可。
当然,这也有奴酋在关内被活剐,并且一支名唤死营的京营出塞报复缓解了压力所致。
想到这里,袁可立马上又想起这些事情都和那个突然冒起的中兴侯有关系。有的时候,他真的相信那传言是真的,否则,谁有这么大的能耐影响了这么多事情。
袁可立眺望着久了,觉得脖子有点酸,就扭动了下脖子,想着可惜了那支出塞的死营。
要着实打疼关外的蒙古人,那可不是出去走一圈就回来的轻松活。袁可立并不看好这次死营的出击,在他看来,出于政治目的而做出的这次军事行动,更多的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他又想着,那死营的统领曹文诏原本也是关宁军的人。要是还在关宁军中的话,调过来协助自己,有了曹文诏和何可纲两将在身边,要对付或者收复祖大寿就容易多了。
想到这里,袁可立在心中为死营叹了口气,然后准备继续巡视城头。
就在这时,好像城外远处隐隐有动静出来。不但袁可立发现了,好多兵卒也都发现了。一时之间,城头上的人全都开始紧张起来,看向动静传来的城东方向。
也由不得城头的明军不紧张,那个方向可是驻扎有建虏的大军。
约莫过了一会后,就在袁可立不远的一个兵卒,可能是耳朵比较灵敏,或者是战场嗅觉比较厉害,只听他喊了起来:“是大队骑军发出的声音,建虏来了!”
第四百二十九章 到家不得入
这时因为有远处的小山所挡住,并没有看到骑军。但声音已经越来越明显了,显然是大队骑军奔腾所发出的声音。
在这个方向过来大队骑军,一般情况下,想都不用想,肯定是建虏军队。
因此,袁可立当机立断,对身边的亲卫命令道:“敲警钟示警。”
袁可立命令完之后,他接过身边的家仆阿洪递过来的一个单筒望远镜,查看起远处的动静,等待那支骑军的出现。
锦州城在“铛铛铛”地急促而有规律的警钟声中,犹如一个平静的湖面忽然沸腾起来一样,一队队的军卒马上开出军营,紧张却又有序地往各自预定的城墙而去。
在街道上还能看到一些高级军官在亲卫的护卫下骑马奔向城东的城墙,而民夫也开始准备战备物资,只等一声令下,就往城头进行补给,一切都显得有条不紊。
没有多久时间,锦州城内的高级军官已经聚集在辽东巡抚袁可立的身边。
这种反应速度在其他地方怕是没有,也算是身处最前线军队城市的一个特点吧。
在城头最佳位置上,有望远镜的袁可立和祖大寿以及何可纲纷纷借助望远镜观察敌踪。
尘土飞扬,蹄声隆隆,各种迹象已经很明显了。有经验的人听其声音,猜测是建虏的主力部队,规模相当大。
祖大寿当即放下望远镜,转头对身边的亲卫命令道:“各处火炮去炮衣,炮弹上膛预备。”
在应敌作战上,只要袁可立不发话,就是祖大寿行使指挥权。
随着他的命令下达,城头上又紧张有序地忙碌了起来。
期盼中的骑军终于转到了远处的山前,让有望远镜的三人在看清了情况后,大吃了一惊。
映入他们眼帘的那支骑军基本上已没有队形可言,正在拼命往前跑。见其装束,好像是一支明军。
离得再近一些后,已经能看清楚了,这支往锦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