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名门公子 >

第193部分

三国之名门公子-第193部分

小说: 三国之名门公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学隶属太常管辖,“太常”为九卿之一,取“欲令国家盛太常存”之意,太学隶属太常更有其实际意义。在管理上,太常持重的是选拔总领纲纪的祭酒(校长)和学识渊深的博士(教师)。北汉规定:“祭酒”必须是“有聪明威重者”,其条件高于博士,或说是博士领袖。北汉博士须选试而后用,很强调博士的师表风范。即“既欲其为人师范,则不容不先试其能否。”所以北汉规定,太常卿每选任博士都要经过一定测试,并要上奏其能否。极为强调“德行高妙,志节清白,经明行修”的选任标准。由此可知,博士官的选任最后要由皇上审定。而且选任时要有官员保举。其举状要写明被举人的品行、礼法、学识、身体状况及家族属行为是否合乎礼度等。并且规定选任博士年龄限制在五十以上。
    虽然现在北汉已经被魏国所取代,但之前人们对博士的印象已经算是根深蒂固,必定是上了年纪的大儒,而如今荀粲却陡然要被任命为博士,虽然可以让荀粲的名气再一次增加,但他的年纪毕竟太年轻了,而且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著作,肯定会遭到舆论的非议……不过,他早就已经计划好了一切对策。
    就在他马上要回到洛阳的时候,此时在太学之中,却又发生了一件让人津津乐道的事情。
    在太学那最为标志性的建筑,孔子雕像后方的那幢巨大的宫殿之前,公子榜排名的第十的诸葛诞在诸多学子的围观之中意气风发的读出了手中的一首足以能够流传千古的名赋——《感甄赋》: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辞曰: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揽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
    曹植于黄初三年因为封为鄄城王而入朝,魏帝给了曹植一条甄洛的玉镂金带枕,曹植见之,不觉流泪。
    曹植当然不知道,那位宓妃正在荀粲的家中盼望着她的荀郎的宠幸,而巫山的那位神女(诸葛芸),也正在怀念荀粲的面容……
    诸葛诞读完曹植的《感甄赋》之后,用十分具有煽动力的语气说道:“看到没有,这才是真正足以流传千古的名赋!此赋以幻觉形式,叙写人神相恋,终因人神道殊,含情痛别。辞章之华丽,用情之深刻,真是令人叹息!因此,曹七步才应当算是我们魏国的文坛领先,至于那位欺世盗名的荀粲,只是徒令人笑话而已!”
    诸位学子听了诸葛诞的话,议论纷纷:
    “曹七步果然大才,此等妙赋,怕是百年难出啊!”
    “若那《阿房宫赋》真是公子榜首荀八叉所写,那这荀八叉的才华也不逊于曹七步啊……”
    “但最重要的是,这位琅琊诸葛诞如此有把握认定荀八叉有人代笔,而荀八叉也没有出来澄清,看起来这次荀八叉很没有底气呢!”
    “哼,这只会用别人的辞赋来炫耀的诸葛诞,为了打击荀八叉,真是什么手段都用上了,荀奉倩横空出世以来,琴艺无双,又有‘八叉捷才’,也就那两篇古文因为风格不同而让人怀疑罢了,这诸葛诞也太小题大做了一点……”
    “听说马上那荀八叉就要回洛阳了,到时候就又有好戏看了!”
    “我看这诸葛诞啊悬着呢,荀八叉好像从来没有吃过亏……”
    ……
    就在愈发想要抹黑的诸葛诞洋洋得意之时,却听一个清朗的声音传来:“诸葛公休!你可真够无耻的,我手中有篇诗作,想来也不比《感甄赋》差!”
    诸生齐齐向那人望去,却是公子榜第七的卫家公子卫泓,“白玉公子”卫泓脸上带着愠色,手中捧着一幅字画,却是那首用荀粲特有的行书体写的——《蜀道难》。
    此字一出,神秘的竹隐先生终于显出了真正的身份!
第三百七十九章 诸葛诞的崇敬
    第六卷 半缘修道半缘君'第三百七十九章 诸葛诞的崇敬
    ………………………………
    卫泓通过旁边王览的帮助,将这幅《蜀道难》的字画拉了开来,然后,众人只觉得一种恢宏的气势铺面而来,而学子中有人精于《兰亭序》者,则敏锐的发现了,上面行书体的风格,简直同《兰亭序》如出一辙!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不仅仅是那飘逸洒脱的行书体,那优雅无比的水墨画展现出来的,便是一种真正的蜀山意境,其宏大,其瑰丽,其险峻,当真令人仿佛身临其境一般!
    有人忍不住开始将整首诗吟诵了出来——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O(∩_∩)O~~eO(∩_∩)O~~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常咨嗟!
    读完之后,所有人都被这样一首气势极其豪放的诗歌镇住了,就连原本无比嚣张的诸葛诞,也收敛起了轻视的模样,而是仔细品味着这首诗,他本人也小有才华,要不然也不会入选公子榜前十。
    卫泓看到周围学子被震撼住的模样,不由为荀粲深深的感到了一种骄傲,毕竟这《蜀道难》的字画就是荀粲送给他的,而他回来之后,仔细品赏了这字画,最终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那就是——昔日南楚那位声名卓著的竹隐先生就是荀粲!
    得到这一结论的他深深的震惊了,原本他以为能及得上荀粲才华的人也只有南楚的那位竹隐先生了,毕竟创造出行书体这样的伟大字体,还写出了《兰亭序》这样可以名垂千古,为后人当作字帖的天下第一行书,此人在书法上的造诣已经可以媲美荀粲在琴道上的造诣了,然而他最后才发现,原来这公子榜首同竹隐先生就是一个人!
    卫泓仅仅是震惊了一会,然后就仰天长笑,是啊,这世上有那样才华的人,也只有他的知己奉倩一人罢了,他为此觉得非常的自豪,在这个时代,荀奉倩是最为耀眼的明珠!
    此时,有一位精研《兰亭序》的学子说道:“原来竹隐先生名字叫做李白,而且书画双绝!至于这诗,大家觉得如何?”
    “甚妙!笔势,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
    “南楚的诗词水准确实比我北……魏国高得太多了,其字里行间之中全是仙气,这竹隐先生李白可当得‘诗仙’称号!”
    “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给人以回肠荡气之感,诗中诸多的画面此隐彼现,无论是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观,林木之荒寂,连峰绝壁之险,皆有逼人之势,其气象之宏伟,其境界之阔大,确非他人可及。”
    “竹隐先生以变化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诗中那些动人的景象宛如历历在目。”
    “诗、赋虽不相同,但原理相通,此诗之豪迈壮丽、恢宏气魄,亦可媲美《感甄赋》的华丽辞章,瑰丽想象,不知卫公子是从获得此墨宝?”
    卫泓刚刚见诸葛诞气焰太过嚣张,直接将这《蜀道难》拿了出来,但却没有想到一件事情,那就是这蜀道难上的作者名并不是荀粲,而是荀粲写下来的“李白”……这就导致了大多数人认为李白便是那名动南楚的竹隐先生……
    就连刚刚十分嚣张的诸葛诞也走了过来,收敛起狂傲,用一种十分佩服的模样看着卫泓说道:“卫季风,没想到你居然和竹隐先生有交情,真是令我意外呢,不错,我也研究过《兰亭序》,这《蜀道难》的上面的笔迹应该不会有假,像这样完美的书法中,都存在着真正的灵气,想要作假大抵都没有竹隐先生的那种意境,我承认了,不是承认你,而是承认竹隐先生的才华,足可以同曹七步媲美!”
    卫泓听到诸葛诞的话,不由微微一怔,旋即他才想到这个问题,那就是在场的所有人都不知道荀粲就是竹隐先生这样一个事实……
    而诸葛诞那态度的转变让卫泓不由笑了起来,谁都知道这诸葛诞同荀粲一直是死对头,如今他却在发自内心的认同竹隐先生,若让他知道,这竹隐先生就是荀粲,会是什么样的景象呢?
    卫泓的笑容是如此的美丽,以至于有许多男学子都露出了痴迷的神色,都觉得卫泓一大男人长这么漂亮实在是浪费了……
    而诸葛诞对卫泓的笑也觉得莫名其妙,他以前厌恶卫泓,单纯是因为这厮和荀粲的关系而已,如今荀粲不在,他对卫泓的观感也不算太差,毕竟人家是河东卫家的嫡系,还要给点面子,至于他为什么要跟荀粲过不去,他自己有时都觉得奇怪,明明可以慢慢和解的,毕竟都是有头有脸的大世家,没必要将关系搞得那么僵,但是到头来他却忍不住就是想要和荀粲作对,就好像自己的意志不受控制一样,智商突然急速下降……
    诸葛诞这时盯着卫泓,忍不住郁闷道:“你到底在笑什么?”
    所有的学子也将目光转到了卫泓身上,却听卫泓又反问道:“不知你觉得竹隐先生是怎样的人?”
    诸葛诞面带崇敬之色,他仔细想了想,才道:“在我心目中,竹隐先生是一个真正称得上隐士的老者,虽然才华横溢,但却没有一丝想要凭借才华来哗众取宠的心思,他是一个纯粹的人,无论是在琴棋书画任何一样都有很深的造诣,而这就是他一辈子钻研所得,总之,虽然他不是我魏国的人,但我却敬仰这样真正的隐士。”
    诸葛诞的一番话,完完全全是发自内心,而周围的学子也觉得此刻的诸葛诞并不像刚刚在打击荀粲时那样癫狂,纷纷点头,在他们的印象里,这竹隐先生就是一位真正的淡泊名利的老者。
    卫泓这时在众人恋恋不舍的目光中收起《蜀道难》,脸上却浮现出了一丝满足的笑容,转身离去的他轻飘飘的说道:“说得太对了,我也觉得他是一个纯粹的人,因为,他是我最好的朋友——荀粲。”
    刚刚还在议论的所有人全部哑然,怎么可能,公子榜首什么时候又成了竹隐先生了,再说,这首《蜀道难》不是李白所作吗?
    其中最为难以置信的就是诸葛诞了,他听到荀粲这个名字,只觉得新仇旧恨全部涌上了心头,脑子里只有被荀粲狠狠教训的画面,刚刚那个对竹隐先生无比崇敬的他似乎在瞬间就失控了,他马上大声说道:“别听那卫季风乱说,荀粲就是荀粲,竹隐先生就是竹隐先生,怎么可能是一个人,《蜀道难》这样的豪放大气的诗,才不是荀粲这人能写出来的风格,这卫季风仗着自己得了一幅竹隐先生的真迹,却开始胡言乱语了。”
    而此时却有一位学子弱弱反驳道:“可是听闻那公子榜首刚刚游历了蜀国,这卫家公子,也是同蜀国回来的……再说以前也没听说过这卫家公子同竹隐先生有交情啊。”他的潜台词便是,这《蜀道难》极有可能是荀粲去蜀国时,有感而发所作,而那潇洒飘逸的行书,正是荀粲挥手写下!
    听了这位学子的话,众人的脸上的神色变化的很是精彩,说真的,他们暗中都非常嫉妒年纪轻轻的荀粲有如此才华和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