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在大唐-第1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平阳长公主摇头笑道:“虽然如此,但是天下人皆知武大叔与父皇的关系。齐鲁士族至今不愿与我关陇士族联姻,正是因为族中姻亲关系较乱。太子新立正要为天下人作表率,还是谨慎些好。何苦为他招来讽刺……”
李世民沉吟片刻,笑道:“姊姊说的极是。”
想了想又道:“只是她怎么会和炀帝长像极似?”
“莫不是表姊看花了眼。”
李世民摇了摇头:“应该不会。炀帝长像极为清秀俊雅,我如今也还记得几分。那‘长须道士’距离较远,虽然看不太清,却也依稀有些相似。”
平阳长公主突然想起一件事儿,笑道:“莫不是传言是真的。”
“什么传言?”
“我以前听人说起过。炀帝宠妃陈贵人之妹,即杨达之妻,也深受炀帝喜爱。难道说杨夫人也是帝女?”
李世民摇头笑道:“杨夫人也是帝女?怎么可能?”
平阳长公主笑道:“我也不过是猜测而矣。杨夫人虽然是杨达之女,但与杨贵妃却有几分相像之处。”
“杨贵妃之母陈贵人与杨夫人之母是同胞姊妹,有几分相像再正常不过。炀帝便是再荒唐也不至于欺大臣之妻。”李世民笑道,“再说,刚才阿姊说长安公子是杨夫人义女,并非亲生,即便杨夫人是帝女,长安公子又怎会与炀帝相像?”
“这个却要牵扯到一段隐私。”平阳长公主笑着言道。
“什么隐私?”
“皇弟当知道杨夫人年近三十才嫁于武大叔。”
李世民笑着点头。
“我听闻说,杨夫人之所以三十才嫁,却是因为先前与人相好,并生有一女。”
“哦?”
“长广公主对此再清楚不过。听说杨夫人之所以婚前收养一女,正是因此。”
“杨夫人收养的女儿?听说不是已嫁给贺兰氏了么?贞观十一年选妃之时,曾有人举荐过她。我曾见过一面,当真是个美人,可惜已娉给贺兰氏……”李世民有点惋惜地言道,“如此说来,她原来是杨夫人的亲女?”
“非也。”平阳长公主摇头言道,“我听长广公主说起过,杨夫人的亲生女儿当年被人遗弃,痛不欲生,才收养了一个女婴。杨夫人的亲生女儿却是一直未找到。”
“姊姊莫不是说现在的义女,长安公子才是杨夫人的亲女?”看来所有的人都有“八卦”潜质,李世民对平阳长公主说的弯弯绕绕地故事十分感兴趣。
“听说杨夫人此次回故里,带回此女。说不定正是找到了当日的亲生女儿。”
“如此说来,到是可以讲得通了。长安公子难道果真是杨夫人的亲生女儿?”
“虽然不能肯定,但至少有此种嫌疑。”
“只是长安公子的父亲会是谁?”李世民沉吟片刻,问道。
平阳长公主愣了一下,摇头笑道:“这个却没人知道——”眼中掠过一丝疑惑,张了张口,终是没有说出来。
平阳长公主讲的传奇故事,比街头“说话”之人说的故事还要传奇。估计杨悦听了也会被吓一跳。可惜这个秘密谈话是在同安大长公主府中的“幽香别院”中进行,便是别院的主人大长公主之女王香儿也没有听到,她因为受到惊吓,吃了医生开的“安神药”,安静地进入了梦乡……
平阳长公主平日与王香儿最为要好,看着王香儿在睡梦之中还不时唤几声“圣上”,不由暗暗摇头。心道:“她这个‘圣上’,到底是在喊那个‘圣上’。”看了看李世民脸上也似有同样的疑问,不由相视一笑。
“没想到这么多年,表姊还是无法忘记炀帝。”
“这也难怪,表姊十几岁嫁给炀帝,深受炀帝宠爱,自然无法忘记。皇弟不必为此妒忌……”平阳长公主笑道。
平阳长公主平日与李世民关系要好,便是李世民做了皇帝,二人谈话还是十分随意。
李世民笑了笑,摇头道:“阿姊也太小看阿弟了,阿弟英勇神武,还少人爱么?怎会与人争女人。当日如果不是姑母特意设计,阿弟也不至于冒犯表姊。”
“阿弟说的好听,得了便宜还要卖乖。如果你不愿意,姑母怎么可能‘奸计得呈’。明明是你自己将计就计,反来如此说。”平阳长公主笑道,“只可惜姑母以为是为表姊着想,却不知道表姊心中一直无法忘记炀帝。”二人开起玩笑来,平阳长公主连“皇弟”也不叫了,干脆像以前一样叫他“阿弟”。
李世民脸上露出顽皮地笑容:“表姊自小跟阿姊和我在一起玩,最是亲近不过,阿弟岂会不喜欢她……当年她入了皇宫去,阿弟还伤心了好长一段时间。小时候我与大哥打架,表姊与阿姊总是偏向我,表姊常将大哥打跑,十分威风。阿弟小时候向来将她当成巾帼英雄……”
“巾帼英雄?”平阳长公主突然似是不经意地说道,“那长安公子到也是个奇女子,巾帼不让须眉……”
“长安公子,巾帼英雄……”李世民眯起双眼,脸上的笑意更深了,“武二娘的确是个奇女子……”
******
杨夫人大概也没想到,背后有人会说她是“帝女”,而且还演绎出许多传奇故事来。此时她却正在为另一事儿发愁。
…“文…“郭家有信来。”杨夫人将手中的书信递给刚刚走进来的的杨悦。
…“人…武照坐在一旁,正默默垂泪,双眼已肿得如桃子一般。显然已经知道此事儿。
…“书…“郭家?”杨悦心下一惊,“怕什么来什么。原以为郭家这么久没有音信,早将此门亲事儿给忘记了,却原来还记得。”
…“屋…“不是忘记了。郭家阿翁三年前去世,因而没来迎娶照儿,如今三年守孝已满,所以写信来询问婚期。”杨夫人摇头说道。
“豫之怎么办?”杨悦心中暗暗着急,想到杨豫之对武照用情极深,只怕没有武照生不如死。反而一时忘记自己原本想要将武照送入宫中。
“一不作二不休,干脆咱悔婚吧。”杨悦看了看武照,一咬牙说道。
“悔婚?”杨夫人吓了一跳,忙摇头道,“莫要胡说。”
“那怎么办?照妹妹定是不肯嫁给郭家的啊。”杨悦同情地看向武照。想想她与杨豫之,纯碎一个唐版“梁祝”。
“唉,我早说过不让你胡闹,你却不听。如今照儿死活不肯嫁给郭家,如何是好。”杨夫人忍不住出言怪道。
杨悦搔了搔头,说道:“母亲如今便是怪怨也无济于事了,还是赶紧想想办法吧。”
“能有什么办法?”杨夫人摇了摇头,“照儿不必再哭,等着嫁给郭家便是。”
“母亲,”武照哭道,“怎会如此恨心,舍得女儿嫁得如此远。如果嫁给郭家,莫如让儿去死——”
杨悦听到武照提到死字,灵机一动,说道:“干脆给郭家写信,就说照妹妹已经死了。郭氏远在剑南,定然不会知道。”
“又要胡闹。这样一来,照儿以后如何见人。”杨夫人摇头说道,“万一被人传了去,武府还如何自处……”
杨悦见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也没了主意,急得在室中踱来踱去。突见武眉儿与武容儿在院中打闹,笑嘻嘻的你追我赶。两个小丫头都是明颜丽色,十分漂亮。突然想到办法,不由笑道:“我有一个李代桃僵之法,母亲且听听,如何?”
“李代桃僵?”杨夫人与武照对望一眼,脸上写满诧异。
杨悦笑道:“郭家这么多年不曾走动。一定不知道照妹妹长得何等模样。母亲莫如收养一个义女,等到郭家来,将义女嫁给郭家,照妹妹岂不逃过一劫?”
武照又惊又喜,破啼言道:“姊姊当真肯为照妹代嫁?”
“我?”杨悦吓了一跳,大大地摇头笑道,“我可不想出嫁。家里丫头这么多,母亲随意收养一个做义女儿便可。只要府里人不说,又是远嫁剑南,谁会识破。我看容儿便不错,对照妹最熟悉不过,由她代嫁,定然不会露出什么破绽。”
杨夫人点头道:“悦儿说得极是。我不舍得照儿远嫁,又如何会舍得悦儿。容儿性情极是温柔,一直伺候照儿,的确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只是……”
杨夫人还没说完,杨悦却是突然想到自己一直努力将武照送到宫中,如果万一武照不肯进宫,将来的武则天怎么办?保不齐难道真会用到“武眉儿”?想到此,便抢先说道:“母亲收一个女儿是收,收两个也是收,干脆多收几个,将容儿、眉儿都收了做义女吧。”
杨夫人笑道:“真是胡闹,你以为武家会以收义女为乐?收你一个义女,当日还向大郎二郎解释了半天。再多收几个,大郎二郎还不闹翻天?”
杨悦扬眉笑道:“他们管得着么?母亲若不好去说,我找他们说去便是,我不信他们敢会不依。”
杨夫人却摇头说道:“悦儿虽然是我义女,但一向并未入族谱,只要大郎二郎不干涉到也没什么问题。然而,如果真要代嫁,恐怕要先入武家族谱,这个却不是只要大郎二郎二人同意便行,需要武家宗族同意才可。”
杨悦没想到还会有这许多麻烦,诧异地言道:“武家宗族在哪?如何才能让他们同意?如果大郎二郎十分同意,是否宗族也不会太过于反对?”
杨夫人言道:“武氏宗祠在并州文水,族里人到也不是十分难缠。如果大郎二郎不加反对,应该没什么问题。只是大郎二郎便是明里不敢反对,暗地里保不齐要借助宗族之力来故意反对,也说不定……”
杨悦点头说道:“母亲所虑极是。”想了片刻,说道,“车到山前必有路,实在不行我亲自押着武家大郎二郎到文水,我就不信他们敢当面捣鬼……”
第一百零二章 谣言叠起
“状头是田备?田备是何人?怎么从未听说过?”
状头即状元,杨悦听苏味道说今年的状头人选已落定,而田备名不见经传,不知何许人也,不由奇怪地问道。
“听说田备是荆王孺人之兄。”
“荆王儒人之兄?一个儒人也有这么大的面子?”
唐代没有侧室之说,亲王除正妻外,按例可纳二儒十滕,“儒”便是儒人。
这个荆王,杨悦已打听过,知道他便是将来与房遗爱等人一起谋反的那个李世民的弟弟,李渊第六子。
“当然不是儒人的面子,是荆王的面子而矣。”
“不对,榜单还未放出,你怎么便知道状头是谁?”
杨悦不解地问道。不过杨悦此话一出,整个“文刊编辑部”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苏味道边笑边言道:“榜还未放?便是省试还未开始,就已经知道了状头是谁。连甲第的名单基本上也早已定了下来。”
“还未考试便已定下榜单?”杨悦的眼珠子几乎要掉出来,气怒之下反而更觉好笑,“真是开玩笑,这还叫什么考试?难道状元以及前三甲,不是圣上殿试亲点么?”
“殿试?”众人不由奇道,“何为殿试?”
“殿试便是圣上在朝堂上亲自主持的策试啊。”杨悦莫名其妙地望着大家,不知为何大家连殿试都不知道。
自来戏文中有不少“连中三元”的桥段,所谓三元分别是乡试第一名解元、会试第一名会元、殿试第一名状元。“三言二拍”杨悦在中学时代便已看过,这种状元及第的故事再熟悉不过。
不过,众人却是也回望她一个一个莫名其妙的眼神。
“有乡试、省试之分,却从来没听说过殿试。而且只有乡贡才经过两次考试,生徒直接参加省试,哪里有什么殿试之说?”
“没有殿试?”杨悦暗叫一声“不好”,心道又猛浪了。
科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