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混在大唐 >

第176部分

混在大唐-第176部分

小说: 混在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平公主接过奏疏,便看了起来,即使她对朝政不懂,但经武清如白话般的解释后,她完全能够看懂,一目了然。原来那家伙不仅那方面厉害,在治国上,竟也有如此之才,哼,回去了好好伺候伺候他!
  “阿娘,这奏疏有何优点?”太平公主问道。
  于是,武太后很耐心地便给太平公主解说了一遍朝廷的科举制度存在的弊端。
  等解说完后,韦团儿莲步轻移,来到了殿中,并禀报晚宴已经准备好了。武太后这才牵着太平的手,准备共进晚餐。
  太平公主第一次听到了武太后的关于朝政的解说后,心思也开始慢慢转变,只是她一直不曾发觉而已。
  数日之后,左金吾卫将军邱神绩回到洛阳,奏报废太子李贤自缢于巴州宅中。太后大怒,怒斥之后,贬邱神绩为叠州刺史。李贤之死让人猜疑!
  但武太后不想再提此事,遂拜原豫王府长史王德真为侍中,中书侍郎刘祎之为中书令,二人同时拜相。
  并以刘祎之为钦差专管今春科举诸事,新的科举制度正式发往各地,本来去岁就已经通过了武清所建言的新科举制度,但执行度不是很好。洛阳虽云集了近万举子,但对于新科举到底是什么样的。也是不知。当朝廷正式发文张贴布告后,他们才明白,这一次科举果然要采取糊名制度。并增加了乾元殿殿试,由天子奏对,钦点状元、榜眼、探花,并授予官职。还要传胪唱名后,进行游街炫耀,这才是真正的光宗耀祖啊!
  要知道一般的六品官之下是很难见到天子颜面的,可若经过殿试。那就能见到天子真颜,这又如何不光宗耀祖!
  也是这一次科举,第一次由朝中宰相为主考。吏部和礼部为副,一下子便提升了科举之分量。有识之士便看出,这样一来,那些不屑于科举的人。便不得不参加科举。而且采取糊名制度。也是一种公平公正的体现。
  进士科只有贴经和论策,所以只考一日。
  这一次清心书院有三十五人参加科举,张说依旧觉得他不能考中,还是没有参加,武清也勉励一番,叫他到清心书院多听听课,而且平时可以在北门大将军帐中多学学。张说也是欣然领命。
  科举之事,不关武清什么事情。所以他便经常呆在了清心书院,一者三本教材需要勘验。二者也是在清心书院中养精蓄锐,过段时间把师姐娶进门。
  三本基础教材,是武清最看中的,也是这些年的成果,也是为将来理学的发展,奠定基础。所以他必须十分认真地和几位番外学者勘验,并请来了已经闲赋在家有八十高龄的算学家王孝通和其孙王数。
  王孝通所著的《缉古算经》共二十题,但涉及到了天文、土木、几何、仓储等问题,甚至引入了代数理论,这就是武清最为看重的一点。
  比之前《九章算经》,《海岛算经》等数学专著,更具有开拓性意义。邀请王孝通勘验三本基础教材,也是让王孝通这大算学家查遗补漏。把基础数学编写完善。当然等基础数学完成后,那么就是中等数学,往后便是高等数学。
  相应的,还有中等物理、高等物理,中等化学、高等化学。至于哲学思想方面,则有武清提出理论,卢照邻编纂,王勃润色。
  如果按照武清构想,他是巴不得开设天文、兵器、矿藏等专业,但一者他不熟悉,二者也没那么多精力,只能留待以后,等到基础数理化普及之后,再开设也不迟。
  王孝通爷孙俩对于武清引入的阿拉伯数字则是非常感兴趣,因为如此一来,像在几何中的标注就变得十分明了,而且王孝通所创之代数,用阿拉伯数字时运算更加简便。
  当然王孝通爷孙俩对武清佩服的不止是阿拉伯数字,还有以前算经中从未有人整理出来的理论,比如说几何当中的几何原理,三角形的数学定理等等,还有在物理中“力”的解释等等。都让他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思路。
  总之,看到清心书院不同于国子学、太学、弘文馆、四门学、算学的新式授课方式,让他老怀大慰。毕竟在这个时代中,诗文才是主流,虽有算学和律学,但也仅仅是涉及而已,并没有把这些东西来当做重要的学问来对待。清心书院便不同!
  清心书院并没有抛弃儒学,而是取儒学之精华用来育人之德行;并没有抛弃佛道,而是用佛道之精华教人用辩证之法看待事物;也没有抛弃律学,而是把律学作为治国之根本,最重要的是,清心书院对于那些想从政的学子,更加注重治国论策的教育。
  可以说,清心书院就是一个大杂烩,就说那么番外博士就足以吸引眼球。
  校书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所以武清也不急。
  数日之后,科举经历了会试、殿试之后,由武后钦点了状元、榜眼、探花,并授予六品之官,总共有三十三名进士,其中清心书院达到了十六名进士,骇人听闻。
  虽然前三名中没有清心书院之人,但天下士人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在这第一次采取糊名制的情况下,清心书院拿到十六个进士名额,由此可见清心书院之强势!毫无疑问,数十年后,大唐凡为官者,大都出自清心书院了。
  有心之人上疏重查考卷,也有人甚至上疏奏请取缔清心书院,甚至有人上疏,清心书院是群魔汇集之地,应早早铲除,以免发生灾祸。当然最让人气愤的是,有人把矛头直指武清,言武清有勾结朋党等等。
  总之,一场科举之后,把武清再次推上了风口浪尖!(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一章 送别庐陵王

  四月底,庐陵王迁往房州,四日后又改迁均州,幽禁于伯父故濮王李泰之宅。
  这一日,圣旨下达,百官唏嘘,但无人送别,庐陵王带着已有八月身孕的韦氏和两位已经降为孺人的妃子,以及四子七女搭载着简单的行礼缓缓驶出了宫城,沿着天街最后出了定鼎门。
  庐陵王李显在车中沉默不语,韦氏抚着肚皮,哭泣道:“三郎,奴今生愿陪三郎共度患难。”
  李显有些瘦削的脸上,满是悲凉,而后搂住了韦氏,轻声说道:“一朝见天日,誓不相禁忌!”
  于是二人便相拥而泣,说到底,一个从皇帝位上摔下,一个从皇后位上掉下来,怎么能不悲凉。
  “王爷,前面有人设了酒案,要不要下车?”车夫的声音传进了车内。
  庐陵王和韦氏一愣,这个时候谁敢接近他们呢,百官都见不到一个,那这个人会是谁呢?
  韦氏说道:“三郎,既然有人送行,三郎不可失了礼数,如今能够送别之人,患难方显忠良啊。”
  庐陵王点头称是,便扶着韦氏,下了马车,便看到来人竟然是武清!
  武清见庐陵王和韦氏下了马车,更看到韦氏大着肚子,不禁心中一阵疑惑,难道是那一晚上就种下呢,但脸上依旧一副沉着,见庐陵王走来,连忙躬身行礼,端起一杯酒,道:“表哥远行,表弟代太平为表哥践行。还望表哥不要气馁,他日定能重见天日。请饮此酒。”
  庐陵王听到武清是以表弟的身份来践行的,心中有些感动。也有些无奈,于是便说道:“表弟今日践行,怕要遭朝中小人嫉恨了,谢表弟!”接过酒杯,一饮而下。
  韦氏看着眼前这个男人,她知道此生或许就与这个男人再无交集了,不禁哭泣道:“远山如此情谊。我夫妇二人记下了。”
  武清对李显和韦氏这样的遭遇也是估计到了的,但他没有实力去改变,当然也不想去改变。他曾为李显王府侍读,他很清楚李显是个什么样的人,即使他为皇帝,如今有强邻环饲。只会让帝国陷入一片混乱。倒不如变革变革。
  “表哥表嫂切莫气馁,姑母只是贬谪你们而已,等姑母心情好了,说不定会召回你们。”武清只能说些毫无营养的安慰话。
  但此时听在李显的耳中便如乐音一般。
  一番安慰一番慰勉,消除了李显不少怨气,也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武清对韦氏说道:“我带了些田庄里的樱桃,专门留给表嫂和表哥品尝,希望收下。”
  韦氏有些感动。说道:“如今樱桃正是时候,往年都会有许多进贡。今年却。。。。。。”
  李显抬头看了看天色,便说道:“表弟我们该上路了!后会有期吧。”
  武清命护卫把那箱樱桃抬上了马车,而后看了看韦氏大着的肚子,想要开口,却忍住了。
  韦氏深深地看了眼武清,想要把武清的样子记在心里一般,而后幽怨地转身上了马车。
  随即车马缓缓前行,武清看着车马逐渐消失后,便一挥手,命人撤了酒案,坐上马车,打道回府了。
  马车上,韦氏看着那一大箱樱桃,想到樱桃容易**,不如早点吃了,兴许还能多吃点。于是便对李显说道:“三郎,把箱子打开,给我些樱桃尝尝。”
  李显虽然心中有些怨气,但还是打开了箱子,看到满箱的樱桃,看着那红色,李显狠狠地砸了一拳,随即惨叫一声,拳头流出血来。
  韦氏有些生气,好好樱桃砸烂了做什么,但看那箱中露出了一粒金灿灿之物。
  韦后稍微挪动下身子,而后拨开樱桃,只见箱中只有一层浅浅的樱桃,下面则是金珠和一块块整齐的银锭。
  李显也看到了,二人相望一眼,不禁愣住了,这一箱金银得多少贯啊。怪不得要两个大汉抬,里面竟是金银之物。
  不说李显和韦氏看到金银后作如何感想。
  据说出了洛州后不久,废皇后韦氏动了胎气,早产下一女婴,李显连一块包裹婴儿的布匹也没有,遂撕下中衣包裹,含泪取名裹儿,可见其悲凉。
  再说武清为李显践行后,便回了府中,换了常服,一人一马,来到宫中,并把此事禀告了武太后。
  武太后愣了半晌,而后问道:“清儿为何如此做。”
  武清说道:“阿母废黜庐陵王,那是朝廷和宫内之事,侄儿曾为王府侍读,而且庐陵王乃侄儿表哥,侄儿以表弟身份送别,相信天下人也不会说什么。再者,阿母如今贵为太后,执掌军政,大权在握,我武氏也因此尊贵无比,嫉恨者不知有多少,若阿母百年之后,无论李氏谁人掌权,我武氏定会如汉之吕氏、霍氏遭灭门之祸。如今侄儿交好表哥,等终有那一日,我武氏虽没有荣华富贵,但也不会惨遭灭门。何况庐陵王乃姑母亲子,相信姑母也不忍看着他连一个馒头都买不起吧。”
  武太后执掌权柄,这段时间确实是春风得意,也确实没有想过这样的事情。如今被武清这么一说,不禁对自己这个侄儿,大大地刮目相看,武清所思所虑之远,其他武氏族人根本想都想不到。特别是那武承嗣和武三思,三天两头跑到跟前告武清黑状,而且庐陵王被迁房州,也是武承嗣的主意。
  武太后点了点头,说道:“清儿所虑,本宫知道了。你做得对,我武家要传承下去,也只能是你了。”
  武清自然不敢骄傲,赶紧躬身道:“阿母在,武家便尊贵,侄儿不敢忘记。”
  武太后点了点头,而后挥手道:“你母亲这两日在宫中,你且放宽心,还有本宫想见见清心书院的诸位博士。”
  武清知道,最近关于清心书院群魔乱舞的奏疏估计都堆满了武太后的书案了,他躬身说道:“清心书院随时恭候阿母大驾。阿母随时可以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