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是怎样炼成的-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宏看着曹节,示意他跟桥玄辩驳。曹节正正身形,清了清嗓子对桥玄说:历史证明,国之乱,乱于学识有知之士。
桥玄气得直发抖,起身指着曹节:如果有过太学经历的人,就会知道她优良的传统,古朴的学风。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更不能欲加之罪!教育耽误不得,没有什么比它更重要!
曹节没想到桥玄会这么激动,唇枪舌剑:没有稳定,哪儿来的教育?
桥玄誓不罢休:恐怕是你吹毛求疵吧!稳定难道是靠压制、束缚、垄断教育获得的吗?身为帝国最高学府,更不应该搞特权!
曹节强忍心中愤怒,眯眼盯着桥玄:奉劝你一句,你好像很擅长将自己处于风口浪尖。但不要忘了,偌大的江山天下,稳定,压倒一切。
桥玄和曹节相互对峙,时间如同凝固,曹节分毫不让,看样子不是鱼死就是网破。只见桥玄突然给皇帝重重地磕三个头,神情恳切地说:臣请求辞去太学职务,以此自裁!望陛下不要辜负天下士子所望,继续开放太学!
桥玄说完起身扬长而去。
第二天,桥玄被贬的告示贴在独木桥南,理由是错误发布开放太学的假消息,已被迫辞去太学一切职务。这是一举两得的最好理由,太学的大门经历短暂的开放之后迅速关闭了。
各地士子们拥挤在河边,无奈地望着太学独木桥重新被封锁,这才感觉到耳边似有微风吹过。突然升起的梦想,随着风去得无影无踪。
不知道是否有人能体会,随风一起远去的,还有桥玄的治学之梦。
功败垂成
桥玄要离开,令反对他的太学生无不振奋,诸位奔走相告,太学所有师生目送桥玄带着两名随从,捧着一些竹简,提着包裹离开。
当桥玄走出太学阙门,太学内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叫,他们相互打闹,将竹简扔得满地都是。天上像是下了一场竹简雨。
曹操愣愣地站在窗内,远远看着桥玄在欢叫声中转过身来,满怀忧虑地看着太学门楼,静默了一会儿,黯然神伤。曾经在开学仪式上雄心壮志地要为太学母亲拂去尘埃,唤醒灿烂与光明。没想到促使他离开的鼓声,这么快就响起。
太学生们经过一学期的囚徒生活,终于又可以重回自由散漫无拘无束,终于不用担心四年后不能毕业。
胡母班、张邈、袁术像刚打完一场胜仗似的走过来问曹操:瞒,咱们今晚玩什么?
他们亲密甜蜜到将瞒前面的“阿”字都省略了。
曹操紧皱眉头,微微地坚决地摇头:不想玩。
诸位随着曹操的目光望去,似乎看到了桥玄面带的忧伤。
张邈说:是他自己太过分。
袁术讥讽:“桥大公子现象”再次实现。
曹操他们几个都看着袁术,袁术眉毛一抬:就是在任何地方都闹得不可收拾,最后不是辞官走人,就是被扫地出门。
张邈和胡母班觉得袁术说的有道理,曹操却来一句:你们不懂他。
这种不被理解的寂寞和不被赞同的孤单,使得桥玄如同黑夜中的独行侠,时常遭遇失败和挫折。
桥玄还有一项计划没能实行,就是邀请社会私学领袖来太学讲课,他要把太学办成没有围墙和特权的全民学府,可惜未能如愿。
这年四月,曹操的继母终于怀孕,将在来年春节生产。
曹嵩的心思转移到邹氏肚子里未出世的小生命身上。人到中年,再次尝试当父亲的快乐,心情更加迫切。
桥玄被逐出太学,各地士子纷纷上书,声援桥玄。但凡有识之士都知道,桥玄这么做,本身没有过错。迫于压力,不但没有惩罚他,反而将他升职。
八月,司空刘嚣离职,大鸿胪梁郡桥玄顶替刘嚣当司空。
“司空”乃三公之一,列九卿之上,位极人臣。
乐极生悲,没过几天,三个蒙面人,深夜闯进桥家,把十岁的桥成劫持到阁楼上,要桥玄拿赎金,桥玄大怒:别说没钱,有钱也不给。要杀你就杀了好了!只要老夫我还活着,想生多少都行!
司隶校尉阳球得报率领河南尹、洛阳县令围住桥家,意图抓捕劫匪。桥玄命令阳球带官兵冲上阁楼杀掉劫匪。阳球等人担心劫匪杀掉桥玄的儿子,不敢上前。
桥玄大骂:罪犯本来就该死!我桥公祖绝不会因为儿子的性命去伤害国家的法律!你们给我冲上去!
桥玄毕竟是司空,被劫持的可是桥玄的亲儿子。
阳球等人还是不敢动,桥玄最后命令:你们谁敢违抗命令,我办你们的罪!
阳球等人冲上阁楼,劫匪残忍地将桥成杀害后自杀。
桥玄上朝,皇帝刘宏慰问桥玄,桥玄向刘宏请求,发令天下:凡是有劫持人质者,一律格杀,不得赎回人质,若犯禁者与劫匪同罪。
此法一出,无论是京城还是地方,劫持人质案件几乎绝迹。
许多年后,夏侯惇被吕布的部下劫持,其部下以不惜夏侯惇的性命为赌注,跟对手厮杀,终于救出夏侯惇。曹操也曾做出类似桥玄建议颁布的法令,并希望以此为“万世法”。
桥玄自从幼子被杀,身体状况差了许多。桥家大门紧闭,桥玄丧子悲痛,不愿接受他人送去的怜悯。
桥玄把蔡邕留给了太学,并嘱咐蔡邕,尽量多进课堂,才能真正帮助学生们学习。
桥玄的太学旋风来得快去得也快,他虽然离开,却为太学生留下受用不已的清新之风。
这股蔡氏新风,又将如何影响太学治学,如何稳固桥玄留下的改革成果?
自我思辨生疑问
集大孝子、大才子、大美男子于一身的蔡邕的课程,学生们是多么的期待。但他们却不知道蔡邕的绝世才子有着何等的无奈人生。
不但学生们喜欢,太监们也认为蔡邕个性温和、令人放心。
蔡邕虽然讲规矩重礼仪,博学多才,推崇道家学说,且跟庄子一样,很会讲故事。他讲的故事娓娓道来,盎然生趣。总能将深刻的道理,隐含在浅显的故事中。
桥玄上课一根鼓槌,蔡邕上课一把古琴,上课开始或结束,蔡邕总喜欢奏上一段古琴,琴音缭绕,悠然于心。这二位对学生的教育态度,可见一斑。
三十八岁的蔡邕,尤其擅长音律,他还擅长谱曲,经过多年打磨,谱出日后名扬海内的《游春》、《渌水》、《幽思》、《坐愁》、《秋思》五首琴曲和后来魏国末年嵇康创作的《嵇氏四弄》并称“九弄”。
“九弄”琴曲在士大夫群中流传很广,后世隋炀帝曾把弹奏“九弄”作为选拔人才的条件之一。
桥玄和蔡邕的家乡相隔不远,经常以文会友,从相互熟悉到彼此推崇。这次到太学,桥玄说服太尉胡广放蔡邕来太学当教务总长。
曹操他们翘首期盼的蔡邕课程终于到来,只见他将琴放下问学生们一个问题:什么才是自我?
曹操他们没想到,这么儒雅的蔡邕,竟然会问出如此“生猛”的问题,一时不知如何作答。学生们的沉默,并不令蔡邕感到意外。这是令每个人思考它的人感到困惑的问题,甚至包括圣人。
究竟什么才是自我?
是我的存在还是失去,是尽享荣华富贵,还是留清名于后世?
是为了实现功名,为朝廷和百姓出力,还是为了自我修养、自得其乐?
蔡邕给学生们讲了一则关于庄子对自我产生困惑的故事:有一天,庄子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突然后背靠在墙上,仰天而叹,神情沮丧。他的学生问他,先生为什么这么伤感?
庄子说:我在为我失去了自我而感叹!
弟子问:先生不是坐在这里给我们教课吗?
庄子说:你们看到的只是我的身体,而不是我。
弟子问:那先生的“我”在哪里?
庄子摇头,满脸落寞:不知道,我把“我”弄丢了。
弟子问:那先生的“我”,究竟是什么呢?能告诉弟子吗?
庄子说:我也不知道,有时候我觉得我的身体就是我,有时候又觉得我的思想才是我。而那些五脏六腑、四肢五官都是从父母那儿租借来的。可当有一天我的“我”离开了我,我的身体就失去了意义,变成虫子和野兽的食物。
弟子问:那,先生说的那个“我的我”是灵魂吗?
庄子说:不知道,因为当身体消失后,灵魂的归属在哪儿,我不知道,没有灵魂回来告诉过我。
学生们一阵发笑。
蔡邕问:那么,什么才是自我?有人能回答吗?
学生们依旧感到茫然和迷惑。曹操也为这个“我的我”感到迷惑不解。究竟这个“我的我”存在吗?人生有必要思考这个“我的我”是什么,结局是什么,归属在哪里。
曹操站起来回答:先生,学生觉得人生只要生命存在,“我”就会存在,如果生命不存在,“我”就会消失。我们和其他动物、植物一样存在于天地间,也一样会有生、老、病、死。我们只存在于天地间,那些草木和走兽、飞禽不会思考这个问题,所以,我们人类也不用思考它。这就是智慧生命的困惑和痛苦,也会显得迷茫和无助。如果只像草木那样遵循存在的道理,按照四季那样生长和死亡,那么人类将免去很多烦恼,但同时也失去很多乐趣。智慧的乐趣、思想的乐趣、高于其他生命一等或几等的乐趣。人,就是在不断地自我超越中成就了人类,造就了自我。
蔡邕点头,似乎若有所思,庄子曾经跟弟子说:用“道”来看人和万物,相互之间没有贵贱。而用世俗的标准看,人本身就存在贵贱。这种贵贱不是来自身体,而是来自身体以外的荣辱毁誉。人类就是有了这种标准,活在得到和失去中,给人类平添了无端烦恼。得到了会高兴,失去会难过。会因为一饭之德报恩,也会因为睚眦之怨报仇。人作为有情感有欲望的物种,有时候很伟大,有时候也很渺小。大的上面还有大,小的下面还有小。大到无极,小到无穷。人只是自然的一份子,只有认识自我,才能时刻保持清醒。
学生们纷纷点头。
蔡邕又说:人之所以能进步,能有所建树,是因为人类善于学习和思考。前人给后人当先生,后人虚心向前人学习。如神农、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汤、文王、武王、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阖闾、勾践这十六位贤者,都懂得向别人学习,而且很尊师重道,才成就了霸王之业。
曹操突然打断蔡邕的讲课:先生,越王勾践杀了曾经教过他的文种,他还称得上尊师重道吗?
“我”因何而存在
蔡邕猛地愣住,他对曹操早有耳闻。桥玄破例将特招名额给了成绩本不占优势的曹操。独木桥对峙,曹操第一个走过来支持桥玄。要是一般常人,会认为他们之间存在某种联系,不是亲戚就是故旧。但蔡邕能理解,他们之间,仅仅是惺惺相惜。桥玄离任前,就嘱咐过他关注曹操,说他天资异常,自律能力不够,教好了是条龙,教坏了是条虫,千万不可放松他的学业。
蔡邕看着曹操,微微一笑,似乎有点明白桥玄的用意了。
蔡邕扫视全教室,几乎用目光触摸了每一位学子的脸庞。他们有的会仕途恒通,有的却可能身首异处。“党锢之祸”的血腥味还未远去。想到无数被杀被贬被“永禁”的那些士大夫们,蔡邕的心渐渐疼痛起来。
蔡邕内心波澜起伏,表面却平静如水,舒缓而沉静地说:勾践是杀害了文种,但不可否定他曾经尊师重道。要知道,人的位置改变,立场和视角都会跟着变化。
曹操又问:究竟是变好,还是变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