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是怎样炼成的-第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傅燮曾在战前和皇甫嵩联名上疏给皇帝,状告十二常侍。如今皇甫嵩已经受到惩罚,赵忠多次从中作梗,要求办傅燮的罪。刘宏也记得傅燮说的那些话,既不加罪也不加封。给了傅燮一个虚职,只有名号和微薄的俸禄,连官署都没有,傅燮上书称病不领。
朱俊因为母亲病故,要回老家奔丧。孙坚在攻打宛城黄巾军时,领兵进攻,独当一面,亲冒矢石,率先登上城墙。部众纷纷紧随其后,攻克宛城,被封为别部司马,年俸一千石。
朱俊走后,孙坚和受打压的皇甫嵩走动得多些,有时候就和皇甫嵩一起看守陵园。皇甫嵩毕竟是君子,他兢兢业业看守陵园,无论身居何方,朝廷对他是远是近,他都一样安之若素,决不近不恭远生怨,令孙坚相当敬佩。
皇甫嵩听到曹操被外放到济南的消息,赶紧写信给曹操:那可是个皇甫嵩在北地太守任上就听说的“乱国”,是个素来治不好的奇怪顽恶之地。
连皇甫嵩都怕了的糟糕地方,曹操是否能被说服放弃前往?
十四、折戟济南
曹操因为战功被封为济南相,直接替皇帝去协助济南(诸侯)国君管理国中事务。曹嵩深知济南险恶,宁愿他再回谯东隐居读书,也不能前往。认为人生只有被皇帝和百姓需要才有价值的曹操,怎么能不去济南上任?铁了心要在济南国干下去的他,拆庙、建学、赈灾、兴修水利……当工作大有成效之时,他却突然主动提出辞职。曾经是那么热衷为百姓做事,为皇帝分忧,怎么会突然离去,成为折戟济南的悲剧英雄?
是仕途还是征途
济南国有十余个县,由于交通便利,历史悠久,三面围山的济南城风调雨顺、水患不到,所以贵戚高官们都喜欢这块风水宝地。时间久了,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淫祀满街,奸宄塞道。它的坏名声从东汉中后期到末年已经有六七十年的历史。济南北方大部分农田处黄河南岸,年年水患不断,只是有水患大年和小年之分,绝不会不发生。
皇甫嵩把竹简装进布袋子,心下纳闷:朝廷怎么把曹操安排到济南去?他不是很忠心于朝庭和皇帝吗?怎么也被边缘化?
这样一个地方,当了十几年大司农的曹嵩当然更清楚,他怎么能让曹操前去自讨苦吃,所以坚决不许去。
曹操自认为,他已经有了第二路军后勤总长的经验,济南不好,沿途所见所闻都差不多。
父子如冤家,只打不散。曹嵩既上次说了那句绝话之后,又试图说服曹操不去济南上任。沉默了良久,终于说出最坏的建议:要不,你还回谯东,春夏读书,秋冬狩猎,我看挺……
曹嵩意识到曹操的眼神瞬间转变,不得不停止往下说。
曹操想要去济南上任的心情如同原野烈火,一旦点燃,怎能停歇。曹操觉得粮食只有被吃掉才有价值,就像他的人生只有被皇帝和朝廷需要才有意义。
他没想到曹嵩会说出这样的话,像是极力从记忆中搜索是否见过曹嵩似的:开什么玩笑?去谯东,那是因为做不了官才退而求最次。现在有了出路,还要把自己当咸肉一样腌起来吗?我已经三十出头,眼看半生已过,还能有几个三十年?
曹嵩知道,曹操一定是又忘了顿丘豪强告刁状那档子事:要是,再发生顿丘那样的情况怎么办?
曹操先没想到曹嵩说的是哪种情况,很快明白过来,笑道:你儿子没那么傻,这次要是再发生那样的情况,我就永远不做官。多娶几个妾,安心给你生孙子。
曹操一句话说得曹嵩直乐:要果真那样,倒好了。
缺什么求什么,曹嵩仿佛看到曹家子孙兴旺,后代繁荣的景象。
曹嵩知道,他此刻已经无法说服曹操。这个从不让他省心的儿子的品质,让他可恨,却又可贵。只要国家需要他,哪怕是纵身越进火海,也毫不犹豫。
照例,皇帝必须亲自召见新任国相。朝堂上,曹操装扮一新,在两边满朝文武的注视下,诚惶诚恐地跪地膝行到皇帝跟前。当曹操从皇帝手中接过印绶,跪坐在文官行列的曹嵩禁不住泪水滚落。父亲曾为人臣,自己已为人臣,儿子如今也为人臣,父子儿孙皆为大汉人臣,似老竹兹笋般生生不息。
两个青年男人,只相差一岁,一个为君,一个为臣。刘宏并没有对跪着的曹操说希望他‘在济南扎根,跟地方人民搞好关系,好好工作’之类的套话,而是说了一句大实话:济南混乱已久,爱卿此任艰难。
曹操当即叩首,说出济南国相上任的宣言,且每一个字都将付诸实现:臣此去济南,为陛下分忧,解济南国之难。
这一次,曹操难抑心中激动,跪在曹腾灵位前告诉他,皇帝今天接见我了,您的孙子一定会像您当年一样,成为令皇帝陛下信赖的辅弼良臣,做朝廷缺少不了的栋梁之材。
谁知曹嵩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在门口,给了曹操一句冷水话:拉倒吧,你此去济南,不给你祖父和我添麻烦就不错了。
临别之前,曹嵩强睁着昨夜被哭红的双眼,送一句话给曹操做赠别语:等着你回来给我养老送终。
曹操鼻子发酸,点头抿唇。
曹嵩又说一句最紧要的话:还有,别想半路跑回来借钱。
曹操突然扑哧一笑:不会了,济南国有的是钱。
曹操不跟他借钱了,他又担心另外的事情,刚跨出门槛,又折身看着整理书简的曹操:如果你想要弄到钱,就必须懂得迂回。跟想要说服别人听你的一样,起码让人接受起来不那么抵触。
曹操愣了愣,郑重地点点头。曹嵩离开,并不能肯定曹操能听进去多少。
下午刚过,皇甫嵩带着信来到曹操家,希望能找他详谈济南国的情况。谁知曹操已于早晨乘船顺黄河东下,奔济南而去。
曹嵩一生都在逃脱扮演不好的父亲角色,更多时候却深陷其中。他强睁着哭红的双眼,拿出一只布包,对皇甫嵩说:孟德说他本来要去向皇甫大人辞行,因你驻守皇陵,旁人不便前往。他要我想办法送给你。如今你来了,正好……
皇甫嵩没将他的信拿出来交给曹嵩。接过信和曹嵩说了几句套话便告辞了。
昔日主帅竟然来访,曹嵩送走皇甫嵩后,觉得曹操在战场上倒还合适,也没给他丢人。不像在官场上总给他带来烦恼。虽然只当了第二路军的后勤总管,但也算子承父业,家业有继。
皇甫嵩一上车便打开布袋拿出竹简。看着看着竟然双泪齐下,曹操在信中说了什么,竟然让这位打击羞辱了他那么多次的总指挥如此情伤?
赴任济南难上难
信的字里行间噙满曹操对皇甫嵩深深的敬意。感激这一路对他的教诲,令他经历了从书本到战场脱胎换骨的转变。
信中还提到皇甫嵩说过的那句名言:战场没有重要环节,因为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
曹操还在结尾说:当我看到士兵淋雨,您不打伞,士兵不吃饭,您饿着,士兵不搭帐篷,您不睡觉时,我终于明白如何当一名真正的将军!您是真正用心血热爱士兵的主帅!如蒙不嫌弃,在下愿拜您为恩师!请受在下遥拜!
末尾署名:您的学生,曹孟德顿首再拜。
皇甫嵩的眼前浮现出他多次刻意羞辱曹操的画面,跟曹操相比,他显得多么狭隘,自私,甚至无聊到可恨。
皇甫嵩对自己恨意未消。放眼看去,车行到洛阳城外,夕阳光辉照亮了漫天彩云。连同他的车马和整个人,都要被这壮丽的景色彻底融化。回首第二路军作战生涯,很多人让他感动,尤其亏欠曹操。
曹操当街赠送自己的俸禄给他的后勤部治下的士兵,跟随自己帐下,以骑都尉身份降职管理后勤,未有半点怨言。账务从不出错,凡事躬亲、毫无误差。正因为曹操把后勤管理得井井有条,给了他前方作战的最好保证。班师途中,风雪苦寒、路途遥远,由曹操带队的后勤部居然没发生一个士兵走失,一部辎重丢弃,对于一个从未经历战场,从未有过后勤经验的三十岁年轻人来说,实属难得!
这是个什么样的年轻人?他是如何一路成长到现在?过去真是错看了他,还以他的太监养孙身份排挤他,打压他,给他难堪。
如今他又上路了,去济南国,去国家需要他的地方。为了国家,甘愿以任何方式作出牺牲。
这封来自被自己深深亏欠的人的信,在皇甫嵩备受打击和排挤的关头,显得那么珍贵,令人情不自禁。
遭受不公待遇和太监打压的皇甫嵩,也许是自身情知所致,泪水渐渐模糊了皇甫嵩的双眼。马车随着道路的颠簸,行往皇陵的旷野间,洒下一串孤单的马蹄声。每一声都祝愿那个远赴济南国的年轻人,在他乡能克服困难,作出成绩。
水路三天抵旱路十天,曹操只用了十天时间顺黄河东下,便来到臭名昭著七十年的济南国。他明白,济南范围广大,不是顿丘弹丸小地。豪强贵族根深蒂固、盘根错节。
济南紧邻孔孟之乡鲁国,学术渊源深厚,人人能言善辩,就连狗叫声也别有一番韵味。对于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曹操作为三十出头的政坛新秀如何出手?
好在曹操知道该怎么做准备。曹操来之前去国家档案馆查阅济南国相关资料,掌握了基本情况,了解问题症结,总结治理方案。一到济南,便挥出重拳!狠狠铲除毒瘤!
且看不能从曹嵩那借到一分钱,只有三四十个文武杂役办事员的济南国相,如何打造一支声震全国、令济南权贵闻风丧胆的——拆庙部队!
曹操似乎做官“上瘾”,无论曹嵩甩出什么狠话过头话,就是不能阻止他前往济南上任。经过平叛的洗礼,使他多了几分持重和大气。加上顿丘三年工作经验累积,他觉得自己完全有能力治理好混乱了七十年的济南国。
东汉属于黄河经济带,黄河水滔滔向东,给两岸带来生机,同时也带来挑战和灾难。沿线城市因为水带来繁华,也因为水患充满危险。
黄河上,曹操坐在船头,路过顿丘地界,想起那次堵黄河决口的经历。还有民众敲锣打鼓,船队运粮到洛阳的情景似在昨日。如今顿丘已遭黄巾军涂炭,不知道全县百姓过得怎样了。
老百姓说“有子不谓穷”,可曹家有子会更穷。曹操想起曹嵩说“别想半路跑回来借钱”,无可奈何地摇头苦笑。
从毕业到今十多年过去,他身上的“学院派”味道还很浓厚。不懂官场规则,不会溜须拍马、谋利生财,有错误的事情就应该纠正,有不好的风气就应该肃清。这样的官员,仕途不可能一帆风顺。若论官场经验,曹家一代不如一代。曹嵩没有曹腾高瞻远瞩,曹操没有曹嵩圆滑淡定。
作为“官三代”的曹操,他想要的是,存在的价值。
东汉是分封制帝国,在大汉帝国里有很多大小不等,级别高低的封侯国,被称作“国”。诸侯国又分成五等,大大小小有数百个,最小的属国也就三五十户人家。
济南国在历史上曾经作为“公”国,如今是“侯”国。济南国国君刘泰世袭侯爵,济南相必须由朝廷直接委派,协助济南国主统管地方事务,总管地方治安,工作直接向皇帝负责。
济南国,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地方?按照曹操后来在自序中记载“迁为济南相,国有十余县,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
究竟有多么“狼藉”?
济南国在当时有个贴切的别称“千祠国”。
为什么会得到如此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