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穿越架空电子书 > 东宫之主 >

第117部分

东宫之主-第117部分

小说: 东宫之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平静下来后,上官敏华冷声道:“夫子在此歇息便是,待敏华去去就来。”
  她到外间放出信号,命人来接。转身时,与院落的女主人打了个正照面。那是一个年长的女子,眉目如画,气质沉静自然,给她一种熟悉的感觉。
  “梁玉公主。”突然之间,这个名字就涌上自己的心头,上官敏华冲她淡淡打了声招呼。梁玉公主点头示意,手上端一碗药,举步间行云流水,轻罗起伏间有若袅袅烟云。
  上官敏华没有跟进去,她重又打量这无生气的院落,顿感重重秋意,沾湿秋衣。不一会儿,数十名暗卫潜入此地,她示意他们将梁玉打晕,带走秦关
  室内,秦关月高声阻止暗卫对梁玉动粗。上官敏华头一歪,手挥起,暗卫们将梁玉装入黑布袋带走。秦关月重重地咳嗽,咳出一堆血。一路看中文网上官敏华看着他咳得如此辛苦,没有动作。秦关月缓过气,问她抓梁玉作什么。
  上官敏华笑了笑,回道:“我瞧着这位公主极适合配给周承熙。”她极欢快,伸掌拍了拍,“兵不血刃拿下南梁半壁江山,正是这个理。”
  闻言,秦关月又惊又怒,伸指对着她再次猛咳。
  “你是不是觉得我和正德帝一样可恨?”上官敏华冷笑不断。“你要是就这么去了,本宫动起手还真正少了那点子趣味。”
  秦关月生生给气得晕过去,上官敏华示意医官上前诊治,体虚毒入骨还不及致死。上官敏华泛起一抹诡笑,叫众人即刻出宫。
  在梁丹皇子救鸾军队找到谋害他大哥的凶手前,上官敏华与暗卫一行,拎着秦关月与梁玉两人转出南梁皇宫。众人换装到都城大门,重重士兵严控出关。
  暗卫提议前往广目楼。那儿有上官本家的人坐镇。上官敏华虽觉不妥,也别无他法。行到半途,她问庆德帝所破何城,暗卫回之正南门。上官敏华想了想,叫人改变行路,与庆德帝会合。
  有人迟疑,上官敏华说不打紧。wAp.16k.c n若庆德帝要杀她,还有梁玉可挡。
  一行人才转过街角,便瞧见大周部队封锁了整条街,弩弓箭密密麻麻正对他们后背心。大周皇帝周承熙穿着黄铜色的铠甲,所乘黑马上鲜血不停地滴落。他双手拘马缰,神色冷酷狠冽,他抬手。身后数百将士上前解下暗卫武器及装备,带走秦关月与梁玉。
  转眼间,大街对面只剩上官敏华一人。
  她也没有惊慌,单薄的身形立于秋风中,神情淡漠。倒让人有份凄楚又坚忍不拔之意感。
  周承熙挥着马鞭,道:“你可知,适才你再向前一步,朕就下令将你就地击杀。”
  上官敏华微笑,眼眉平顺,安定静然。道:“可是。我没有往前。”
  周承熙点点头:“是极,这一次皇后总算没选错。”
  也不见他如何动。上官敏华已然与他同乘一骑,弩弓箭队瞬间变为骑兵大军,飞速掠过南梁都城,放了四把火烧了大半的南梁城后,大周军队火速退居骆城。
  大部队回归后,周承熙令诸武将紧守城门,不得应战。他带着皇后轻车简从返都,周广泓在后面凄凄叫着母后,上官敏华不忍,跳下马车抱住儿子,安抚他很快就可以再见面。
  周广泓问父皇着急赶回大都做什么,上官敏华淡淡笑道,迎娶梁玉为后。周广泓稚嫩的小脸顿时变得狠冽而肃杀,目光死死盯着马背上地父皇,全身愤怒得几乎在颤抖。上官敏华摸摸儿子清雅的面容,怎地俩父子如此相像。
  “这只是暂时的,成成,妈咪等你踏平南梁。”
  上官敏华在周广泓额上亲了亲,笑着说以后儿子娶了媳妇,她想再与儿子亲近也要惹得旁人嫉恨呢。周广泓微微红了脸,也没说话,上官敏华叮嘱他小心后,与周承熙快马加鞭赶回大周国都。
  途中,周承熙命朝中重臣做好封后大典准备。上官敏华蒙着面纱带竹帽在后面马车上照顾秦关月,得知他一手培养出来的两个学生,确实要将梁玉当作谋取南梁的筹码,气晕三回后,倒也冷静下来,积极配合治疗,还建议医者该用哪些药。
  上官敏华见他已明了此刻处境,心下也安稳。回宫后,即将秦关月秘密收押。
  庆德十九年秋,大周皇帝周承熙迎娶南梁长公主梁玉,封为宸玉皇后;按南梁祖制,划分南梁原都城以北十城入大周版图,并改年号永安以贺。同年底,大周西北军队挺进北漠漠族,在当地北周人势力的配合下,直取吉莫王庭,令吉莫王部落远遁后胜利返朝。
  永安元年冬,宸玉皇后诞子,四海朝贺。
  南梁皇帝梁丹潜入宸玉宫,找其姐诉苦。新朝堂里依旧佛、道两派支持者把持,他要下旨意众臣便会说若是梁溯皇太子将会如何考量;宰相岑岭南又是如何地专权弄势,只手遮天,他这个皇帝作得如何没意思,还不如作将军时痛快。
  帐后人轻轻叹了气,对他讲,如今说这些何用,当初梁溯在时也只能令两派平衡相处,未能将其一举消灭,留下大患给他,是做兄姐的对他不住;又劝勉他勤政不缀,臣子们总归还是尊他这个皇帝。
  也不知梁丹有无听入耳,他总能找到新的东西抱怨,帐后人不语。说到后来,梁丹竟问其姐拿主意,如何摆平那烦人地佛道两派。他倒是对上官敏华的行事做派极为欣赏,对于她地猝死,深表惋惜之意。
  “了善那贼秃子奸计也是被她识破,”他羡慕地说道,“若我朝也有元殊皇后那等奇女子,指不定早将这等大患根除。”
    网友上传章节 第192章〖佛道〗
     更新时间:2009…1…24 17:30:32 本章字数:6456
  下
  帐后人轻轻咳了咳,梁丹这才想到问及其姐身体。帐后人淡然回道:“无碍,偶染风寒。”
  梁丹也没往心里去,他就像个长舌妇般议论起这天下女子有几人能比得上官敏华,这个口不经脸的南梁皇帝问道:“王姐,若你是元殊皇后,处于南梁现今这般困境,你当如何?”
  帐后人轻咳数声,才道:“佛道本学术之家,如何当得左右朝局?初时也是父皇为固朝政之需兵行险朝所用下下策,若他们愿同心,这大周早已是我囊中物。”
  梁丹大表赞同,回道:“阿姐和二哥说的一样,二哥也是恨极佛道同朝相争拖累南梁。就拿去年大周攻城之事,关乎我南梁安危,那些人竟为着一座圣山的佛道归属坏我大计,放纵庆德帝烧了我南梁百年国都,若不将这佛道两派之祸解除,我也无颜面对祖宗。”
  帐后人随之接口:“若我等有魄力,自当将其连根拔除。可叹这权谋皆在他们之手,我却也无能助你。”她又说有些累了,去睡会子,让他安心在此住下,稍候再商议。
  梁丹应了,打量起这宸玉宫。雕梁画栋,无处不精美,无处不细致,就是宫女也选得格外秀美雅致。他问守在帐前的大宫女:“你叫秋棠?”
  秋棠福了身,梁丹拿起桌上官窑烧出来的骨青瓷,大赞品相上佳。他捏着杯口,问宫女庆德帝对皇后可好?秋棠笑而不语,梁丹再问,秋棠才问他瞧着这宸玉宫如何?
  梁丹说单这骨青瓷的官窑瓷器足见庆德帝对其姐之用心。南梁梁玉公主,唯好玉质瓷器,偏这骨青瓷极难烧制。南梁官窑烧上十年也不过出成品两套。在这宸玉皇宫,竟是随处可见。
  他笑了笑,又问庆德帝平素来此几何?秋棠捂唇笑了笑,道:“皇帝陛下呀,恨不得十二个时辰都和公主在一处,偏公主嫌他烦人,三五不时拿些气话撵他去别宫,说是雨露均沾。不让她这个外族皇后难做。”
  梁丹褪下手中珊瑚链子,赏给这个宫女。秋棠福了福身。给他安排了西暖阁退下。沿着小路到宸玉宫后殿,难掩笑意,向主子回报进展顺利。
  上官敏华抬袖,凝神在宣纸上写字,半晌她放下笔,拿起桌上湿巾擦了擦手。沉吟后,吩咐她去御膳房做些南梁吃食给梁丹送去:“就挑些他少时梁玉做与他吃的,再从旁敲打敲打。”
  秋棠哎了一声,脚步轻快地去做事。
  周承熙从内室走出来,把玩中手中玉戒,冷笑:“那梁丹当真会用你的计?”
  上官敏华重新拿起一只小号狼毫,沾了沾墨汁。写起小楷体。周承熙也不见脾性,耐心等她写完后,再问一遍。上官敏华似觉他还在此处有些惊讶,淡淡回道:“他用与不用,陛下会改初衷么?”
  周承熙断然否决。上官敏华淡笑:“那便是。你练你的兵,我自会替你顾好后方。”说罢,又换了只笔换书体写字,周承熙瞧她如此用心,便问她写这些做什么。
  上官敏华停笔,眉目悠然:“不这样。我心如何安得?若我计得成。成成就是南梁欲除之后快的靶子。”
  周承熙语气不变,道:“信上不都写了。。cN他好得紧。朕看,是时候安排太子大婚。”
  “哦,你准备安排哪家姑娘?”
  周承熙也是临时起意,他想了一圈也没找出合适人选;上官敏华却从书案下取出一长串名单,说她早已备下,只待踏平南梁,就给儿子定亲。如是,两人在屋内又说了些朝中事,就此歇下。
  过了些时日,秋棠来请主子,梁丹要见梁玉公主。上官敏华戴上面具,蒙上轻纱,转到宸玉宫。梁丹让其姐遣退宫女,他有密事相商。帐后人同意,梁丹压低了声音,说他想向大周借兵。
  帐后人赶忙阻止:“丹弟,你这是何等糊涂,你若借大周兵,庆德帝必灭南梁,那佛道两派你忍忍便也过去,何以断送祖宗江山。”
  梁丹这才安下心来,他只怕这女人给男人生了孩子,这心就向着夫家。如今见梁玉公主还一心为南梁着想,便诚心诚意与梁玉商议起国事,他不能等那些臣子倒戈叛变断送南梁,趁冬季大周不易出兵,他要先出兵翦除佛道两派。
  帐后人踌躇:“丹弟,这行军打战,粮草先行。我一介妇道人家尚知此,你那方岑宰相如何同意?”
  梁丹也是犹豫,帐后发出稀稀疏疏地声音,帐后人微掀帘,递予他一个描金紫红木盒,打开后皆是七海岛进贡的大明珠,价值连城。
  “丹弟,王姐这儿也就这些,再多动怕让人起疑。”帐后人说着又从头上拔下玉钗,放入梁丹手中。
  那些贡奉给寺庙道观的钱帛又何止万千贯,僧侣占据大量土地钱帛,如今大周兵齐集边境,那些人只为教派之争,竟无人助新皇御敌,倒要叫这远嫁异地的长姐添微薄银子,真是何以堪也。
  两姐弟凝泪无语,佛道误他南梁,到如斯地步。
  “我拆那些庙宇去!”梁丹恨恨地跺脚,放下长姐的梳妆盒,埋头匆匆离开,帐后人在后面急急叫着丹弟,却让那莽撞南梁皇帝越行越快。
  秋棠走入宸玉宫,问主子:“成了?”
  上官敏华悠然远望,道:“告诉陛下,大计可成。”
  永安二年,南梁新帝梁丹不受朝臣劝阻,举王旗,过城拆观,过镇封庙,驱逐南梁僧侣道士为奴充军。一时间,南梁闻僧道色变。木色滚滚中,边境坚固的军事堡垒铸成。但是,南梁境内饿殍遍地,匪贼疯狂作乱,流民四处逃窜,富庶而缠绵的江南之地忆然化为修罗地。
  永安五年春,大周挥军南下,南梁将士举道欢迎,所到之处将无阻碍。南征之途有若一马平川。南梁新帝梁丹刎颈于都城之上,宁死不降。
  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